 
			 
				内容简介
郑宝谦先生主纂的《福建省旧方志综录》,是一部让文史界同仁翘首以待的史籍。毫不夸张地说,它不惟是一部学术巨著,也是一座资料宝库。在地方史研究中,读者借此可以省却许多检索之劳,还能获取大量信息。相信众多治史、治方志乃至治古典文学者都将从中受益。《综录》的上辑,包括福建历代所修各种通志(省志、府志、州志、县志、)及专厅志志、杂志的志书志料书目长编,收书2500余部,存佚皆为囊括,字数达110多万。下辑(待出版)附录有近十种,对与志书有关的地名、人物考证精详,篇幅亦不下百万字。煌煌巨著,精言要义,堪称史志学之大观。 郑宝谦 主编 著作 郑宝谦,号益斋,1938年8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1960?1970年先后任教于福建农学院漳州分院、华侨大学;1973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系、历史系工作,担任历史系史籍介绍与选读、方志学、古籍整理等课程的教学。曾参与北京天文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等书的编纂;任《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福建省地区分主编。曾获福建省**次科学大会自然科学成果奖及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我是一名退休教师,闲暇之余喜欢阅读一些关于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书籍。读了《福建省旧方志综录》,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书中那些看似枯燥的志书条目,在编者的梳理下,变得生动起来。我能从中了解到,在我的家乡(假设我也是福建人)或是其他福建地区,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耕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具体而微的记载,构成了历史最真实的底色,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充满了敬意。
评分《福建省旧方志综录》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著作。作为一本工具书,它为从事福建地方史、民俗学、文献学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本了解福建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的绝佳读物。我非常赞赏编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方志信息,能够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福建历史文献整理工作的一大贡献,也为我们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新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地方志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研究,它对于语言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福建省旧方志综录》在介绍方志内容时,也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地方的方言词汇、地理名称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迁徙、族群分布等信息。这些细碎但珍贵的资料,为我们理解福建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方言词汇,或是对某个地名的由来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会进一步去查阅相关资料。
评分刚拿到这本《福建省旧方志综录》,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地方志的兴趣颇浓,总觉得那些尘封的古籍里藏着一个地方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脉络。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精细的编纂体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整理和呈现这些旧方志时所付出的心血。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各个时期、各个县志的收录情况,以及其在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上的初步判断。这种“综录”的形式,极大地便利了像我这样希望对福建省旧志有一个整体认识的读者。我无需再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比对零散的志书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构建的索引,直接将重要的信息提炼出来。
评分在阅读《福建省旧方志综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方志的“百科全书”式特质。书中对不同县志的综述,涵盖了从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到人口户籍、田赋赋役,再到教育、军事、刑法、水利、工艺、医药等等几乎所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广博的知识体系,让我意识到方志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工具,更是了解一个地区全貌的宝贵资料。例如,在探讨福建古代经济发展时,书中对不同时期《农桑志》、《物产志》的介绍,就提供了非常直观的经济数据和发展线索,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去把握福建经济的历史脉络。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籍版本学有一定研究的学者,《福建省旧方志综录》中的版本信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不同方志版本的详细考证和梳理,对于我们研究古籍的流传、版本演变,以及辨别史料真伪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例如,对于一些稀见或者仅有零散残本的方志,书中能够给出其现存情况和价值判断,这对于其他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一些刻印年代模糊、版本混淆的方志的辨析,这体现了编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我是一位对民俗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福建省旧方志综录》在介绍方志时,常常会触及到各地风俗习惯、民间信仰、节日庆典等方面的内容。这对我来说,是了解福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绝佳途径。我尤其注意到书中提及的一些关于祭祀、婚丧嫁娶、戏曲演艺等方面的记载,这些都是构成地方文化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记载的梳理,我仿佛能够看到福建各地古老的生活场景,听到市井间的喧嚣,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本书让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福建的古代交通和军事防御体系很感兴趣。《福建省旧方志综录》在介绍各县志时,常常会涉及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路线、军事设置等内容。例如,一些沿海县志的介绍,就可能包含关于海防工事、港口设施、军事驻防等信息;而内陆县志则可能记载当地的山川形胜、关隘要塞等。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能够大致勾勒出福建古代的交通网络和军事布防图,理解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对于这些方面的梳理,无疑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地方史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福建旧方志的研究资料。《福建省旧方志综录》的出现,无疑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书中对每部方志的条目介绍,不仅包含书名、卷数、版本信息,更重要的是,还对其内容进行了扼要的概括,并常常附带对该志书的评价和历史地位的阐述。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查阅和初步评估每一部方志所需的时间。我可以快速地从中筛选出与我研究课题相关的方志,然后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例如,在研究福建沿海地区的贸易史时,书中对某些港口县志的详细描述,就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评分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福建地域文化情有独钟。阅读《福建省旧方志综录》的过程,就像是在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点点拼凑出福建这片土地的过去。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方志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对地方记载方式和侧重点的影响。例如,唐宋时期的方志可能更侧重于地理、物产,而明清时期的方志则可能更加关注民俗、人物、科举制度等。这种对比分析,为我理解福建地方历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县志的介绍,这些往往是研究地方基层社会最直接的史料,能够填补宏大叙事中的空白,展现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