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習做老師》中國大陸首位華德福主講課教師留學筆記!北京中醫藥大學王心遠教授作序推薦!
《重新學習做老師》是一本處處充滿鮮活個人體驗的書。作為中國大陸一位華德福主課教師,作者迴憶瞭去往英格蘭接受教師培訓、遊曆歐洲以及在國外華德福學校實習的全過程。撲麵而來的全新學習經曆裹挾著他,促使他放下思考和判斷,盡情感受所有的痛苦和快樂。正是這種放下,為他以後從事華德福教育奠定瞭真實而開放的基礎。而作者從感受,到行動,再到思考的成長曆程,也印證著華德福教育的理念。
李澤武,19歲與教育結緣,在中國西部一所鄉村小學從教12年後,去往英國愛默生學院接受為期2年的華德福教師培訓。之後迴到傢鄉,與黃曉星、張莉夫婦共同創建瞭成都華德福學校,並擔任校長和主課教師。譯有《在自由中學習》《人的研究》,閤譯《誰在伴孩子長大》。
《重新學習做老師》再版序
序
上篇
第一章 從中國鄉村小學到愛默生學院
英格蘭在召喚
沒有圍牆的學院
學英語?跳跳舞吧
聞所未聞的課程
學習從做工開始
第二章 基礎年的全新經曆(一)
我們來自小小地球
創作新語言和自己講自己故事課
學習作為自然科學傢的歌德
“聯閤國”裏的生活
金龍年的講演
“祝你生日快來”
課程:韻律舞和說話
課程:蘋果、堆肥和雨水
與宇宙相聯係的新農業
氣質類型這樣學
擁有百倍快樂的鬼節
大傢庭裏的聖誕節餐會
口蹄疫來瞭
如此理發
壁爐旁的詩歌晚會
拜會搬瞭十次傢的丹麥老師
有一門課程叫“星”和“業”
飛劍的體操與搓圓蛋的泥塑
埃裏剋森的心、皮亞傑的腦與斯坦納的心+腦
豐富多彩的夜校
我們這樣學習古代文化史
我們這樣學習中世紀文化史
我們這樣學習現代文化史
第三章 我在德、瑞、法的假期
假期前的語言“集訓”
參觀第一所華德福學校
在烏蘇拉的學校當名人
弗賴堡市之行
參觀世界文化名城巴塞爾和歌德大殿
德國的“學毛選積極分子”
大學城圖賓根和荷爾德林塔
第四章 基礎年的全新經曆(二)
話劇錶演課《苦行者》
帕瑟烏周和“憶苦思甜”飯
我們圍著五月花柱跳舞
傑夫告訴我們身體的秘密
走,到法國去
參觀法國夏特爾大教堂
“土”音樂和個人專題
“撒旦之旅”
走進“巴比塔”
宿捨裏的萬國食
“入門侍為食”這一行
下篇
第一章 實習前的主課教師年的學習經曆
“?”離我這麼近
早期教育中的感覺和節律
令人神往的高級學校課程
與孩子天性閤作的主課教師階段
一至四年級易於操作的教學實踐
第二章 實習盛宴
前往蘇格蘭的實習學校
尼剋的“望、聞、問、切”
“曹衝稱象”與“畫”字
備課考慮的幾點問題
實習迴顧和《實習記錄》
五至八年級主課教師階段
假設的科學和圖案畫
讀寫?個案研究?備課
英格蘭實習學校
中國詩和化學課
第三章 實習後的主課教師年的學習經曆
數學的夢魘
日本校友孝次之死
從“我”開始的地理學習
三元結構的社會學
學習語文教學課程
令人難以置信的盲人畫畫
傑夫講人的十二種感覺
研習歌劇《弗蘭西斯科》
埃剋斯茅斯之旅
木工課
足球禱告詞
外國“孟母”
結語
附錄 魯道夫?斯坦納簡介
英格蘭在召喚
誰會想到我在鄉村小學教書12 年後,又重新踏入瞭師範學院的大門。而這次,是在地球那端的英格蘭。
新韆年的六月裏,陽光明媚,我接到瞭英格蘭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 )的錄取通知書。打開信封,英文信紙中的異國氣息撲麵而來,心中便升起對新生活的遐想和興奮。忽然,我在雪白的信紙上發現落款處沒有熟悉的公章樣式,隻有學院登記員的簽名,心“咯噔”一下,怎麼會沒有章?莫非他們忘記瞭?
聽說我要齣國,親戚朋友們都很詫異。倒不是他們沒見過齣國的,而是奇怪我一不考托福,二不考雅思就能齣國,他們不相信我能齣去,不相信有基金會會資助我。他們不相信的事很多,就像我不相信錄取通知書上沒有公章一樣。這恐怕就是文化差異吧。
真的要齣去瞭,我開始仔細研究起愛默生學院寄過來的資料。那些資料可謂翔實周到——裏麵不僅有一般性的學院介紹、專業設置、課程情況等內容,更有學院設施、到達綫路、飲食住宿這些細節。比如,資料會告訴你學院有幾颱洗衣機、乾衣機,宿捨裏能不能做飯;告訴你如何從希思羅機場到學院,如果你坐專綫車怎麼坐,要多少錢,如果不坐專綫車坐地鐵又該怎麼走,要多少錢;問你對飲食有無特殊要求,吃紅肉還是吃白肉(我很長時間弄不懂什麼是紅肉什麼是白肉,後來纔知道紅肉是指普通肉類,白肉是指魚類)。關於住,問你養不養寵物,告訴你學生宿捨無法養寵物;問你帶不帶自行車,告訴你自行車隻能放在車棚裏,並且不能保證它的安全;問你是否是吸毒者,告訴你根據英格蘭法律吸毒是被禁止的……看到這裏我真想笑:哪個國傢還允許吸毒?後來纔知道允許吸毒的國傢還不少。
事無巨細,統統道明。不允許做什麼也要說明道理,不過不允許的實在太少。
第一章從中國鄉村小學到愛默生學院
5
下一步是簽證。
那天上午正準備齣發去機場赴北京,朋友打來電話讓我不要動身,告訴我因為申請英國簽證的人太多,大使館發齣通知,從當日起簽證要求預約。
預約?離起飛不到3 小時!抱定在北京等總要比成都近些的想法,我拿著新鮮齣爐且印章未乾的護照上瞭班機。北京不一定比成都近!我在簽證處嘉裏中心樓下打電話預約不成,妻子卻在成都給我預約上瞭。於是排隊坐在簽證大廳裏等到將近12 點,我終於被叫到瞭窗口前。“你是老師,是嗎?”簽證官是一個小夥子,低著頭不停地看資料,寫寫畫畫,幾個問
題之後他抬起頭,問我教什麼。
“數學。”
“我在學校時數學很糟,但願你能給我補補課。”說完他笑瞭,翻譯小姐和我都笑瞭。
就這樣簽證搞定,大洋彼岸的國門已嚮我敞開,英格蘭在召喚!
簽證到手,諸事齊備,要走瞭,一去兩萬裏,最後時刻我是多愁善感的人。
妻女、兄長和朋友們送我到機場。稱行李,分開行李,閤攏行李,因為超重。然後是告彆。通過安檢的時候,我迴頭看見妻子牽著5 歲女兒的手在嚮裏麵張望。淚在眼中,心如鉛沉。
空客340 飛齣跑道,故鄉成都在揮手之間離我越來越遠瞭。
第二天又從北京起飛,開始瞭我漫長的航程。到歐洲大陸瞭,我看見俄羅斯的山川田園仿佛罩在一塊薄玻璃上,雲絲輕如蟬翼,太陽一直在前麵,無遮無攔地亮著,我在後麵跟著它跑,像古代傳說中的誇父。
“白龍馬,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裏……”腦中縈繞著女兒稚氣的歌聲,心中酸澀。
重新學習做老師
6
沒有圍牆的學院
老式的黑殼齣租車一下高速公路,大大小小的牧場就呈現在眼前,綠油油地鋪嚮遠方。黑馬白羊,掛著陌生招牌的店鋪,遠遠近近蔥蘢的大樹,這,就是英格蘭。
汽車順著兩旁有高大喬木的窄窄鄉村柏油路行駛,路上有RAMP 標誌的時候就會在減速埂上抖一下。在汽車鉚足勁上瞭幾道彎彎的山坡之後,司機說到瞭。
“到瞭?”沒有國內司空見慣的大門和圍牆,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更沒有戒備森嚴的保安。周圍空空的,隻有蛙鳴的菜園,開滿鮮花的樹和籬笆。
停車場旁邊竪著幾根高高的光禿禿的樹乾,上麵有打磨得樣式各異的洞。不遠處是一幢房頂斜斜的木樓,外牆上貼滿木條,裏麵傳來琴聲和交談聲。
因為我的大皮箱需要人幫忙,於是我走進木樓找人。
推開門,裏麵是幾個東方人,看見我就說日語。
……
一個英國人對中國人引用孔夫子的話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無論如何都有點冒失,所以,我這樣做的時候總有些戰戰兢兢。這位中國的先賢曾經談到學習和教育問題,他說,對一個人來說,要生活得充滿富足和快樂,對世界的充分認識和理解是關鍵,這樣他或她總處在掙兩份錢的情況下。有人問這是什麼意思?孔夫子解釋說,一份錢可以買食物,另一份就可以買鮮花。當問到有沒有必要這樣做時,孔夫子迴答說,用一份錢可以使生活成為可能,用另一份錢可以使這個人的生命有價值。
這種實用與美學、外在需求與內在渴望、肉體的健康與心靈的美善之間的混閤,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就是華德福教育的核心。
華德福學校是一所綜閤性的、沒有選拔、無宗教派彆的學校。每一所華德福學校都是自我管理的,同時也在地區間、國傢間、國際間通過網絡進行協作。提倡對不同文化和個體的尊重是華德福教育的精神和價值所在。
原則上,華德福教育承認每個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並且以非常獨特的方式成長。在這種教育中,孩子被看成是發展的、逐漸成熟的人。
他們充滿潛能和希望,擁有天生的各不相同的能力和技能。孩子既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這個世界中社會生活的一員。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同時也分享共同的社會關係。在個人的不同之中每一個人都有關聯,並能從與彆人相處中學習到新的東西。學習的滋養和發展的腳步要求著這樣一種教育方法,它要有寬度和深度——因為它倡導和培養靈活的思考,藝術的活動,實踐的能力,以及對人類心靈的嗬護和理解。
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要求個體的人用主動性、靈活性、責任感來麵對它。人在這個世界裏的創造力和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感關係到我們的未來。華德福學校通過藝術的課程設計來迴應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需求。教與學在這之中被看成是多側麵、多層次的活動。華德福教育方法建立在一種確信上,即人類對科學、藝術和精神——文化傳統的綜閤理解上,這是人類的生存、發展和個體、社會,乃至我們整個星球的健康成長的根本。
華德福教育經過幾十年在廣大地區的推廣,發展壯大起來。近25年裏,歐洲和世界範圍內對華德福教育的關心和興趣越來越濃。華德福教育正在世界上不同的區域拓展著,在那些穩定的或是變化的地區,物質豐富或是貧窮的地區,如芝加哥、蘇維托、巴黎、卡拉奇、悉尼、薩爾瓦多、東京、聖保羅。現在,全世界約有900 多所華德福學校和1 800 所幼教中心。
盡管我不懂中文,不能對本書的內容進行多方麵的評價,但我對本書作者——澤武還是有話可說。我和澤武在三年半前相識,當時我到英國愛默生學院短期授課,澤武正在那裏學習華德福教師培訓課程。在我到愛默生學院授課之後,澤武和他的同學們到瞭我任教的大學——英國的西南端普利茅斯大學。我對澤武、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女兒有很好的印象。他們住在我們的城市裏,參加我們斯坦納華德福教育學士畢業匯報慶典。在這之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澤武和他的同學們奉獻的小歌劇《弗蘭西斯科》,那是一場充滿熱情、精心準備的演齣。
有意思的是,它是由一群來自東方和西方、南端和北端大陸的學生共同錶演的。當現在我又在遙遠的大陸這端喚起對澤武的記憶的時候,我想起他對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以及他那溫暖明亮的微笑,那微笑總是留駐在他的臉上。當你閱讀這些書頁的時候,我希望他的熱情和決心能通過這些文字傳達給你。
Trevor Mephan
瑞維?梅弗恩
全英華德福學校運動決策成員
英國課堂教學顧問成員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斯坦納華德福課程指導
一個英國人對中國人引用孔夫子的話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無論如何都有點冒失,所以,我這樣做的時候總有些戰戰兢兢。這位中國的先賢曾經談到學習和教育問題,他說,對一個人來說,要生活得充滿富足和快樂,對世界的充分認識和理解是關鍵,這樣他或她總處在掙兩份錢的情況下。有人問這是什麼意思?孔夫子解釋說,一份錢可以買食物,另一份就可以買鮮花。
初讀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被挑戰”。它沒有試圖去迎閤讀者,去提供一些輕鬆愉快的“快速成功秘訣”,恰恰相反,它要求你直麵教育工作中那些最難啃的骨頭。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教師情緒管理”那一部分的處理方式,它極其坦誠地剖析瞭教育者的脆弱性和壓力來源,沒有迴避教師麵對挫摺時的自我懷疑,這讓我感到自己被理解瞭。這種真誠的姿態,比任何空洞的鼓勵都更具療愈作用。書中對於如何構建一個充滿安全感的學習環境有著獨到的見解,它強調的不是權威的建立,而是信任的培育,這與我過去對“課堂管理”的理解大相徑庭。我甚至在想,這本書與其說是教我如何教書,不如說是教我如何更好地“做人”和“與人相處”。它的文字富有張力,讀起來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洞察人心的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深入對話,那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人常常忘記瞭時間的流逝。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白色字體,立刻讓人感受到一種沉穩而又充滿智慧的氣息。我拿起它,首先被它那種質感吸引,紙張的觸感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而是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紋理,仿佛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對知識的敬畏。內容上,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目錄的梳理,就足以看齣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的用心良苦。它似乎不僅僅是關於某個學科的教學方法,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教學”的哲學指南。我注意到其中有些章節的標題非常具有啓發性,比如“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這立刻讓我想起瞭我自己在課堂上麵對突發狀況時的那種焦慮感,這本書似乎在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化解這種睏境。它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大段的文字之間穿插著留白,讀起來不會感到壓迫,這對於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實實在在、可以立刻應用到實踐中的工具,但更希望它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對“教育”這個概念的理解。這不隻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次對教育者心智的重塑之旅,我對於這種深層次的探討抱有極高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體量不小,但閱讀體驗卻異常流暢,這要歸功於作者在行文節奏上的精準把控。有時候,我會發現作者會在一個關鍵的論點之後,突然插入一段極富畫麵感的教學片段,這種敘事手法的切換,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技術融入教學”的探討,它並沒有陷入追逐新工具的熱潮,而是迴歸到瞭工具背後的教育目標。作者提齣瞭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即技術不應是教學的中心,而應是認知障礙的“減震器”。這一點,讓我在麵對日益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時,有瞭一套更為堅實的理論武器來指導我的教學選擇。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宏大而又精微的視野,它既能讓你看到教育的整體圖景,也能讓你在最細微之處找到改進的切入點。它不是一本讀完就可以束之高閣的書,更像是需要在案頭常備,隨時翻閱、不斷印證的案頭寶典。我對這本書的推薦指數是極高的,它真正做到瞭對讀者心智的滋養和能力的提升。
評分坦白講,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處於職業生涯的一個瓶頸期,感覺自己陷入瞭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中,缺乏創新的動力。這本書的副標題,雖然我不能直接引用,但它暗示瞭一種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一劑猛藥”。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也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過度煽情,它保持著一種剋製的、近乎學術的嚴謹性,但同時又充滿瞭人性的關懷。我翻閱其中關於“學生主體性構建”的那一節時,深有感觸。作者沒有停留在口號式的呼籲,而是提供瞭一係列細緻入微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似乎都來自於真實的一綫教學場景,充滿瞭煙火氣。比如,書中描述瞭一個關於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閤作的場景,那個情境的設置,簡直就是我上周在自己班級裏遇到的真實寫照!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我立刻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空談理論,而是紮根於實踐土壤的智慧結晶。我喜歡作者在論述復雜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耐心和層層遞進的邏輯推導,讓人非常信服。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偏愛結構化閱讀的人,這本書的章節劃分給瞭我極大的舒適感。它似乎將整個教學過程拆解成瞭幾個關鍵的維度,然後對每一個維度進行瞭飽和式的探討。我注意到書中大量運用瞭一些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教育學理論術語,但作者並沒有讓這些術語成為理解的障礙,反而通過大量的比喻和現實場景的對照,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例如,書中關於“反饋迴路的優化”那一部分,它沒有簡單地講“多給反饋”,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反饋在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認知接受度差異。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那種“一刀切”的評價方式的弊端。這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強悍,它不輕易下結論,而是先展示多方證據,然後引導讀者自己得齣結論,這種“蘇格拉底式”的引導方式,非常契閤我個人追求的批判性思維。我個人認為,對於那些已經工作多年、感覺自己知識結構需要升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參照係是極其寶貴的,它提供瞭一個可以參照的、更高維度的思考平颱。
評分買這本書時,我想學習一下,什麼叫重新做老師,怎樣纔能做一個好老師,順便也學一學將來如何做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有買瞭這本書。書中以作者的故事為主,介紹瞭作者的經驗。我想對我以後教育孩子也是有用的。這本書很適閤教師,我覺得想學的都可以看。
評分包裝不錯,書本的紙質也不錯
評分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要求個體的人用主動性、靈活性、責任感來麵對它。人在這個世界裏的創造力和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感關係到我們的未來。
評分很好的讀物,值得購買啊
評分華德福教育經過幾十年在廣大地區的推廣,發展壯大起來。近25年裏,歐洲和世界範圍內對華德福教育的關心和興趣越來越濃。華德福教育正在世界上不同的區域拓展著,在那些穩定的或是變化的地區,物質豐富或是貧窮的地區,如芝加哥、蘇維托、巴黎、卡拉奇、悉尼、薩爾瓦多、東京、聖保羅。現在,全世界約有900 多所華德福學校和1 800 所幼教中心。
評分朋友推薦的書,還沒看,看著不錯。
評分正在學習中,感覺有的理念可以吸收,但更需要有所選擇。
評分主要講瞭作者的所見所想
評分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