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0~2岁:初识世界的力量
0~2岁的时候,可以说是孩子为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认知能力、分辨能力,一切都在学习中。所以这一时期,父母所选择的游戏要以提升孩子能力为前提,寓教于乐,这样才能让孩子快快长大。
视觉敏感期
听觉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
行走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渴望爱的敏感期
第二章2~3岁: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不得不说,一过2岁,小宝宝就变成小大人了,他们不再“任人摆布”,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有独自探索世界的欲望。在这一时期,爸爸妈妈要多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以及自主观念,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去体验新事物。
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
模仿敏感期
自我意识敏感期
第三章3~4岁:开始人际关系之旅
从3岁开始,宝宝开始接触到更多外面的新世界,他们会开始好奇于事物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为什么小花是红的,小草是绿的?为什么隔壁班的小朋友不喜欢和我玩?一系列莫名其妙的问题就是从这个年龄开始的。
执拗与破坏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
家庭娱乐敏感期
追求完美敏感期
人际关系敏感期
色彩敏感期
第四章4~5岁:我从哪里来
到了4岁,宝宝就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他们有了自尊也有了思想,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也有了一些生活常识。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会开始对更高深的问题产生兴趣,其中令父母难以回答的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
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
思维敏感期
婚姻的敏感期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
绘画与音乐敏感期
情感表达的敏感期
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章5~6岁:走近社会,探寻规则
5~6岁是孩子结束“小小孩”时代的重要时期,因为6岁的孩子要步入学校,接触不一样的生活,所以这个阶段是他们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学校生活的关键期。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教会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这一时期父母需要关注的问题。
阅读和书写的敏感期
阅读能力,让孩子与书籍交朋友
自制力敏感期
数学敏感期
理财敏感期
社会规则敏感期
动物敏感期
后记
渴望爱的敏感期
宝宝需要无限的爱
宝宝在小的时候都会羞于向陌生人问好,即使是父母认识的人。宝宝在家的时候,总是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旦出了家门,就变得非常内向,就连向妈妈的朋友问好都不敢了。这真的让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宝宝了。
一个周末,诺菲和妈妈在商场购物,遇到妈妈单位的一位女同事。妈妈与同事打过招呼后对诺菲说:“诺菲,叫阿姨。”诺菲可能是有点认生,刚见到这位阿姨的时候,就偷偷地躲在妈妈身后,不管妈妈怎么说都不肯出来打招呼。
诺菲妈妈见状,不好意思地冲同事笑了笑,随即转过身,有些严厉地对诺菲说道:“诺菲,快叫阿姨啊。在家里教你时叫得挺好的,怎么一出来就不会了呢?你再不叫,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诺菲看妈妈凶自己,不仅没叫人,反而“哇哇”地哭了……
故事中的诺菲不愿意与生人打招呼,与妈妈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妈妈只是强硬地命令孩子,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那么孩子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妈妈太过主观,就会剥夺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迷失自我。
如果孩子是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既懂事又有礼貌。而且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妈妈不要严厉地训斥孩子,而要充满爱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地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完善,让孩子能够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身心健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才是有利的。
让宝宝感知你的爱
许多妈妈都认为,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母亲总是在付出,而孩子只是一味索取,并且还会经常性的不听话。面对哭闹的孩子,有些妈妈就会生气地训斥她。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妈妈们没有必要去训斥孩子。妈妈要勇于在孩子面前说“我爱你”,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意。
诺亚已经1岁半了,一天,诺亚想要吃蛋糕,可是妈妈觉得她今天已经吃了两块奶糖了,再吃蛋糕,会对牙齿造成不好的影响。可是,诺亚就是想吃蛋糕。没办法,妈妈严厉地说道:“不行,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最后,诺亚没有吃到蛋糕,大哭起来。
故事中的诺亚想要吃蛋糕,妈妈本可以同诺亚讲道理,告诉她再吃蛋糕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可是,诺亚的妈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使诺亚和妈妈之间有了隔膜。其实,让宝宝感受到爱,才是劝解宝宝好的选择,才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从2岁开始,就会进入爱的渴望期,会希望得到很多的爱。其中,重要的就是母亲的爱。宝宝这个时期,也是安全感缺乏的时期,妈妈不要羞于表达,而应经常向宝宝诉说你对他的爱意,让宝宝感受你对他的爱。
妈妈给予宝宝多少爱,宝宝就会回报给妈妈多少爱。0~2岁的宝宝都会非常依恋妈妈,所以在这一阶段内,妈妈对宝宝日后的成长发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妈妈的爱,是增强宝宝安全感的选择,可以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
培养孩子学会表达爱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有时候,父母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得非常客气。正是因为父母没有向孩子表达出爱,所以,孩子往往也不善于向人表达爱意。父母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也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当洛基6个月时,妈妈就将他交给爷爷奶奶带。每天下班后,妈妈都是从爷爷奶奶嘴里听到关于洛基的所有事情。爷爷奶奶总是夸洛基听话又懂事,妈妈听后就很放心地让爷爷奶奶照顾洛基。所以,与洛基相处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洛基缠着妈妈让妈妈讲故事,陪他做游戏。妈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而且还一会儿让妈妈这样,一会儿让妈妈那样。妈妈的耐心很快就被磨光了,于是就不耐烦地说:“去自己玩。”或许是感受到妈妈的不耐烦,洛基很委屈地跑开了。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故事中的洛基只是在表达对妈妈的爱,可是,妈妈经常不与洛基在一起,不知道这是洛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反而不耐烦地让洛基自己玩。妈妈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宝宝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许多妈妈可能都不太理解,甚至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殊不知,宝宝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爱是一种能力,可以让孩子变得坚强和善良,但是,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爱。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培养孩子学会表达爱的意义,让孩子懂得如何表达爱,和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是同等重要的。
这套书简直是我育儿路上的“及时雨”!之前总是在各种育儿文章和论坛里零散地学习,感觉知识点很杂乱,也找不到一个系统的思路。这套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状态。它就像一个层层递进的课程,从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到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再到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每一个部分都紧密相连,逻辑清晰。尤其是关于“正面管教”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原来惩罚和批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书里提出的“不惩罚、不骄纵”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引导、合作来解决冲突,让我耳目一新。我尝试着将书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很快就看到了效果。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发脾气,我也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以身作则地去影响他们。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旅程”,而这套书,就是我旅途中最得力的助手。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读者,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而且内容深度与广度兼备。它并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痛点”,而是直面它们,并提供了科学且温暖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敏感期”的细致解读,这让我对孩子的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感到束手无策。书中提出的“看见孩子,回应需求,设定界限”的育儿三部曲,简洁却又深刻,贯穿了整个育儿过程。我曾经尝试过各种所谓的“管教秘诀”,但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而这套书,却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管教”应该是源于爱与理解,而非强制与控制。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家长,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宝藏,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不再迷茫。之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结果却惹得孩子哭闹不止,我也跟着焦虑不安。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尤其是那些看似“捣蛋”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敏感期”。书里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把我平时遇到的困惑一一解答,比如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特别粘人,为什么会摔东西,为什么会说“不”。作者的语言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耳边细语,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理解和支持。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孩子,理解他们的情绪,并且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去回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一套“育儿秘籍”,不仅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还能从中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更加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行为心理学,更是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育儿的挑战。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育儿书籍的期待。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让父母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我特别欣赏书里那种“蹲下来,看孩子”的视角,让我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对照自己的经历,发现过去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甚至误解了他们的意图。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丢脸”的行为,我曾经会感到尴尬和生气,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那可能只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是在寻求关注。书里提供的“倾听”、“共情”、“设定界限”等技巧,非常有针对性,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需求,同时也能维护自己的原则。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运用书中的方法,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那种亲密的联结感,是任何物质上的满足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育儿观念,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懂得爱和理解的家长。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套书之前,我对育儿的认知还停留在“喂养”和“管束”的层面。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让我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书中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滋润了我焦虑的心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专业的理论支撑,又不失生活化的幽默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的部分,这让我明白,原来沟通的艺术如此重要,一个简单的词语,一个恰当的表达,就能瞬间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化解潜在的冲突。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提到的“积极反馈”、“选择性倾听”等技巧,发现孩子真的会变得更愿意与我交流,也更愿意听我的话。这套书,不仅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家长,也让我对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它让我明白,育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独立的孩子,而这本书,就是我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