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劲催,他也要把作业拖到非写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让人崩溃……”内容简介
"你不知道啊,就算我使劲催,他也要把作业拖到非写不可的那一刻,真是让人崩溃……"
"看着他慢吞吞的磨蹭劲,我真想把他的笔抓过来自己写,我怎么生了这样的孩子啊……"
"各种方法都试了,物质奖励、威逼利诱,但他就是不行动,真拿他没办法!"
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其实,每个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他们也担心做不好招来责罚,影响自己在父母和老师面前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
本书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
书中所有的诀窍,都是亲子沟通的重要跳板,让你和孩子的感情更加亲近,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
童利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主修情绪障碍。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老师、高中主任辅导教师。
作者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孩子则是有特殊障碍。但不论问题简单或复杂,作者永远正向看待每个孩子,并且经常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一见到孩子的缺点便用力批评、纠正,而要把眼光放远,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教导。只要父母肯下工夫,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
插图
精彩书评
如作者所言,孩子并不会故意做事拖拉来激怒父母,对于自己爱拖拉的毛病,他们其实也感到恐慌和无助。例如,许多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完美,但完美主义和拖拖拉拉经常是互为表里的。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犯错是难免的,并协助他们把工作分成几个小步骤来完成,以缓解因拖拖拉拉而产生的恐慌。
作者的方法真的非常实用,消除孩子拖延的毛病既有效又快速,使你可以享受不必吼叫的亲子生活。
——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谘商师/张淑芬
现代父母的共同现象就是,越来越焦虑孩子的表现。导致他们焦虑的强烈动机有二:一,希望"孩子要比我强",或者至少能得到较多表现的机会;二、清楚世界改变的速度有多么快,只要我们的孩子稍有拖延,机会就会从他们身边溜走。所有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失去机会,偏偏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往往超乎你的预期。当你阅读本书时,你会不停地点头称许。没错!没错!这就是我的孩子!但是,我该怎么做呢?请放心。本书每一章都分别提供了完整的忠告与提议,让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脑力激荡。
——高雄医学院老师/杨美莉
本书溯根究源,为你找到了拖拖拉拉的原因与解决之道,它不仅让父母可以轻松地帮孩子克服拖延的毛病,让孩子找回应有的表现与信心;也能帮助大人排除障碍,找回应有的能力!
——前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张子樟
学习报告的截止日期就快到了,孩子还没开始准备;房间凌乱到几乎看不见地板,孩子还是迟迟不愿动手整理。父母常对孩子的拖延的行为感到挫折不已。
现在,所有令你头痛的这些拖拖拉拉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填补了你教养技巧上的不足,帮助你理解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协助孩子重新组织他们的工作与功课时间。
——父母成长协会/许育成
父母该如何协助孩子有效率地规划时间,以及排列工作的优先级,使孩子的生活可以得到平衡?答案全在本书中。
——启明学校资深特教老师/陈芳宜
身为父母,我要真心推荐这本书。里面的建议实在太棒了,终于让我那个爱拖拉的儿子做事变积极许多。
这本书所设定的对象虽然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但它不只能改变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对有遭遇同样问题困扰的大人,它更是一本绝对要拥有的工具书。
——成大医院神外科主治医师/洪裕昌
我阅读过许多教养书籍,企图从中找到能帮助孩子在学业上表现更好的方法,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棒的答案。作者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绝妙,让孩子不再拖拖拉拉,准时完成工作。
——国小辅导老师/郭敏惠
目录
序| 我只是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 001
第1章 | 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 / 007
越是讨厌的事情,拖延的借口越千奇百怪 / 010
别拿"遗传"当借口 / 013
拖拉只是一种习惯 / 016
有时候,只是为了"引起注意" / 018
对孩子伸出援手,只会令他们更有恃无恐 / 021
了解孩子为何不想改变,才能帮他成功改变 / 023
预防拖延的最佳方法:制定鼓励性规则 / 025
第2章 | 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 / 027
帮助孩子理解借口与真实原因的差异 / 030
正确回应孩子编造借口的方法 / 031
编造借口是为了逃避问题与掩饰不足 / 034
利用绝对时间技巧,让孩子乖乖做完 / 036
顺势把孩子逼到一个绝对时间,让他按时完成工作 / 036
把话题完全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 038
重新定焦法,拉回孩子分散的心思 / 039
设定时间并倒数计时,减少孩子的拖延频率 / 041
学校作业的完成时间,要设定在截止日前一天 / 043
倒数计时,帮孩子养成按部就班做事的好习惯 / 044
教孩子把"倒数"的程序搞清楚、想明白 / 045
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力量 / 046
第3章 | 如何奖励,孩子才会不拖延 / 049
建立奖励式规则 / 051
制订奖励清单 / 054
正面鼓励无效时,让孩子"选择结果" / 056
最有效的奖励方法:让孩子无意间听到你赞美他 / 057
累进式奖励 / 058
压力式激励 / 059
孩子认真对待规则时,父母也要会学着遵守 / 061
找到孩子的"行动开关" / 063
提供孩子愿意努力争取的奖励方式 / 066
"完成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这句话一点也不实际 / 067
"金钱奖励"必须考量合理性 / 068
孩子真正缺乏的是细节引导 / 069
第4章 | 平息孩子内心的慌张与焦虑 / 073
平息孩子的慌张与焦虑 / 078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份"待办事项"清单 / 080
好几件事情要同时处理时,排列优先级 / 082
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 083
帮助健忘的孩子做事有序化 / 084
第5章 | 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 089
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答案 / 091
抓对时机,就能让孩子主动说出问题 / 093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 095
越讨厌的事情越要第一个完成 / 098
与孩子分享的诀窍 / 099
别让孩子养成"装可怜就会有人代劳"的心态 / 099
把讨厌的部分变得不再讨厌 / 100
把痛恨的事情变成有趣的游戏 / 102
教孩子做事方法时,步骤要清楚 / 104
焦点放在完成时的"快乐",忽略过程中的"讨厌" / 107
第6章 |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 / 111
追求完美也许出于某种恐惧 / 114
不论表现多好,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 115
因为不想让别人失望,所以逃避现实 / 116
完美主义的父母 / 118
以事情的圆满程度来定义自己的人格 / 120
因为害怕犯错,所以一再拖延 / 121
改变自言自语的方式 / 124
放弃"完美",追求"卓越" / 126
第7章 | 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 / 129
对"成功"的恐惧 / 132
恐惧无法掌控的"未知与改变" / 134
恐惧被批评或被处罚,所以裹足不前 / 137
害怕承担太多责任,所以拖拖拉拉 / 139
因害怕被拒绝,所以裹足不前 / 140
因为害怕做决定,所以拖拖拉拉 / 143
第8章 | 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 147
活动太多的孩子,要教会他优先级的观念 / 149
当兴趣爱好变成压力时 / 151
因为"没有我不行",所以我不能拒绝 / 153
简化孩子活动的四个步骤 / 157
第9章 | 收拾凌乱杂物,不再拖拖拉拉 / 163
拖拖拉拉,是为了要与某样东西保持距离 / 167
当收藏品变成杂物时,就要果断处理 / 168
有时候,大人才是制造混乱的元凶 / 169
真正的收藏品,是种享受而非杂物 / 169
不是增加收藏空间,而是减少收藏品 / 170
帮助孩子放弃收藏品,也放开不舍的感情 / 172
最佳杂物割舍法:不必丢弃但能清除 / 174
不让凌乱死灰复燃的方法:不再购买难处理的东西 / 175
帮助建立孩子购物界限的观念 / 178
培养孩子做决定的习惯 / 179
一般杂物处理:享受凌乱世界或让孩子做选择 / 180
第10章 | 把握关键时刻,摆脱拖拖拉拉 / 185
孩子痛恨被强迫接受意见 / 188
再棒的理论也无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 190
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不会永远与你同步 / 191
阻碍,是可以预期的 / 192
结语 | 直面内心的恐惧 / 195
精彩书摘
大人们经常会生气地一再质问孩子:"为什么每天都要做的事,你总是拖着不去做?""你到底打算拖到什么时候,才肯去做功课?""你昨天不是答应我要把小狗的笼子清干净,为什么它现在还是脏兮兮的?"前言
如果你问那些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孩子:"为什么老是慢吞吞的?"孩子通常会眼神无辜或一脸茫然地回答你:"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长期以来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和困惑。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现实往往是,孩子身上时不时出现的恐惧、焦虑以及令人头疼的拖延症,让我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应对。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有些适得其反,有些效果甚微,让我一度感到力不从心。 我尤其渴望找到一种能够真正连接我与孩子心灵的方式,一种能够让我在不施压、不强迫的情况下,就能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方法。我需要的是一套能够在我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应用的实用技巧,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如何才能用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驱散内心的阴影,让他们不再因为恐惧而退缩,不再因为焦虑而不安,也不再因为拖延而错过。 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策略,让我能够有效地化解孩子身上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能让我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稳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希望能够摆脱“催促”和“逼迫”的模式,让沟通变得轻松愉快,让亲子互动充满爱与信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最实用、最有价值的育儿读物之一。作者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强调,认为这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 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孩子恐惧的章节,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我们父母无意识的言语和行为,为他们增添了不必要的担忧。作者提供的方法,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安抚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从而逐渐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 而对于孩子焦虑和拖延的问题,书中的沟通技巧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不催不逼”的沟通原则,去引导孩子主动地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地催促。惊喜的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抵触,反而愿意主动地去尝试,去解决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沟通方式,比任何强制手段都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儿原来可以如此轻松而充满智慧。作为家长,我们常常被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尤其是那种让他们深陷恐惧、焦虑,以及令人头疼的拖延。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得有些紧张。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帮助我与孩子建立起良好连接,并且能让他们内心变得更强大的方法。 我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这些挑战,而不是总是陷入“催”和“逼”的恶性循环。我期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让我能够以一种“不催不逼”的方式,引导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和完成事情。 我想要一本真正能教会我如何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用更有针对性、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与他们互动。我相信,当亲子关系和谐稳固时,孩子自然会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解了我燃眉之急。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析了孩子恐惧、焦虑和拖延的心理根源,并且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沟通策略。作者强调“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受启发。我不再仅仅关注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开始着力于“滋养”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中成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不催不逼”的沟通技巧,对我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话术和互动方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惊喜地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抵触和逃避,而是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参与,去尝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用爱和理解去沟通,远比强制手段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也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孩子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成为了一个更成熟、更智慧的家长。我不再对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而是以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陪伴他们。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与孩子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
评分这本《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在育儿道路上的迷茫。作为一个在孩子成长初期就面临着各种挑战的父母,我常常感到无助和力不从心。孩子的小小世界里,总是不知不觉地被各种情绪所困扰,从一开始对未知事物的本能的恐惧,到面对压力时的焦虑,再到将事情一拖再拖的习惯性拖延,这些都让我寝食难安。 我曾经尝试过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在我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贴近我生活,并且能提供具体、易于操作的技巧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才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走出内心的困境,而不是因为我的“好意”而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更加抗拒和疏远。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障碍。有时,我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有时,我过度的担忧,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焦虑。而当面对孩子“等一下”的口头禅时,我的耐心也常常在反复的拉锯战中消耗殆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这种僵局,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去与孩子互动,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亲子关系”,让“不催不逼”的沟通成为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和成长。它没有给我灌输一套僵化的育儿理论,而是以一种极其平和且具有同理心的方式,引领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书中对于孩子情绪的解析,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很多时候,我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不催不逼”地解决孩子拖延问题的沟通技巧。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管”,而是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入手,提供了一系列充满智慧的引导方法。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一些话术和沟通模式,惊喜地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关注“解决”孩子的问题,更强调“创建”一种良好的亲子氛围。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具耐心、更具智慧的父母,如何用爱和理解去化解孩子心中的恐惧和焦虑。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育儿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而是变成了一段充满探索和成长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每天都在为孩子的事情操心,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虑,特别是孩子出现了一些让我头疼的习惯,比如对一些事情总是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或者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发展到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得有点紧张。 每次看到孩子因为害怕而退缩,或者因为焦虑而哭闹,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样。尤其是听到“拖延”这个词,更是让我头疼。我不是一个会催促孩子的人,但面对孩子那“等一下”的回答,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同时也能提升我自己的育儿智慧。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切实可行建议的书,一本能够让我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的书。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孩子的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其实与我们父母的沟通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在日常的互动中,建立起一种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解读孩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和指责。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让我能够用更聪明、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用“催”和“逼”这种破坏关系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它让我明白,原来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我们父母的认知和沟通方式。书中的案例生动形象,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仿佛就是我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场景。作者用非常温和且充满智慧的语言,剖析了孩子恐惧、焦虑和拖延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部分,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用说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这本书教我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用同理心去回应,如何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些关于“不催不逼”的沟通技巧,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秘籍”,让我能够轻松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挑战,同时也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所倡导的理念:与其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如去“创造”一个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作者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的困难,而是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方法。例如,在处理孩子拖延的问题上,书里并不是简单地让你去制定严格的计划,而是教你如何通过理解孩子的内在动机,找到激发他们主动性的方式。 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孩子恐惧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父母无意识的言行。作者教会我如何识别这些潜在的触发点,并提供了一些能够安抚孩子情绪的具体话术和方法。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建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惊喜地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哭闹,而是愿意尝试与我沟通,甚至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一切问题的基础。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时,他们自然会有勇气去面对恐惧,有能力去管理焦虑,也有动力去克服拖延。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正在为孩子成长烦恼的父母,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更智慧的父母的书。
评分我一直苦恼于如何与我的孩子建立一种更深入、更健康的连接,特别是当他们表现出恐惧、焦虑或者拖延的时候。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因为这些负面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成长,我内心真的很焦虑,总觉得自己的方法不够好,没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深处,并且能提供具体、实用操作性强的建议的书籍却少之又少。 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且能够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温和、有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而不是简单地去否定或者指责。我尤其希望能够掌握一些“不催不逼”的沟通技巧,让我在面对孩子拖延的时候,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轻松地化解矛盾,让孩子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去营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家庭氛围,从而让孩子能够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地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摆脱拖延的困扰。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育儿路上的“及时雨”。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从恐惧的根源到焦虑的诱因,再到拖延的成因,都做了细致的解读。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沟通技巧和案例,让我能够轻松地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与其去“纠正”孩子的“问题”,不如去“滋养”孩子的内在力量。我开始尝试着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更积极、更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当我不再总是催促和逼迫,而是用温和的方式去引导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更加愿意与我沟通,也更乐于主动地去完成事情。 书中关于如何解决孩子拖延的技巧,让我受益匪浅。它教我如何与孩子一起设定合理的目标,如何通过鼓励和支持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连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育儿大门,让我对如何与孩子相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