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幸福的科学 中信出版社

永远幸福的科学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幸福学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中信出版社
  • 科普读物
  • 成长
  • 人生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1209
商品编码:10450003962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海茫茫,如何找到你的真爱?

如何准确地判断现在的恋人是否适合你?

你会永远幸福吗?

所有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每个人都曾在感情的路上迷茫过,一些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伴侣,一些人不确定目前的伴侣是否适合自己,还有一些人对能否一直幸福没有把握。因此,我们都急于找到答案,想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如何拥有永远的幸福。

但是,当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的情感类读物,其著者大多都是坊间所谓的“情感专家”,内容也没有相关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书中的有些观点甚至会误导读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永远幸福的科学》则是一剂清醒的良药。作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教授,田泰·代博士基于多年的科学研究,在这本书中为我们解读了幸福的秘密,包括恋爱的本质、如何选择恋人以及如何预见目前的恋情。这些理论是根据翔实的科研数据及无数个案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的,因此非常具有科学依据及实操性。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阅读后得到启发,并根据书中提供的方法找到让自己永远幸福的另一半。

帮你选对爱你的人

让你爱的人永远爱你

内容简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 我能够找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公主)吗?

· 如何才能找到他(她)?

· 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真的适合我?

· 我会永远幸福吗?

众所周知,恋爱是盲目的。在爱情面前,我们往往会一时冲动、是非不辨,做出错误的决策,结果不但选择了错误的伴侣,而且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幸福。

那么,如何擦亮眼睛,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呢?

著名的恋爱心理学家泰·田代博士通过翔实的科学研究,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提出了寻找持久爱情和幸福的方法。他认为,若要拥有持续一生的幸福而不是只图一时之快,关键在于了解理想伴侣都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清楚自己属于哪种依赖模式,以及我们为什么会被对方的外表或物质条件所迷惑。同时,要能辨别出伴侣性格及行为上的潜在危险信号,多听取家人和亲友的意见,不要盲目乐观或一意孤行,这样才能拥有长久稳定的幸福。

这本《永远幸福的科学》轻松风趣的好书不但阐释了人们在恋爱中做出错误抉择的根本原因,也分析了获得真爱以及持久幸福的关键因素。每一位读者都能根据本书提供的方法甄别目前的伴侣,也能够在它的指导下准确地找到让自己永远幸福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

田代·泰,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瘾症、性格以及情感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探索传播公司旗下美体健康频道的情感专家。他曾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马里兰大学以及科罗拉多大学获得年度优秀教授荣誉。他的研究成果已在多种世界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作为恋爱问题的专家,泰·田代博士对如何保持持久的恋爱以及互联网恋爱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目录

第yi部分·寻找爱的本质

第1章 为何永恒的幸福如此难觅 / 003

恋爱是一门科学 / 007

如何确定你坠入了爱河 / 010

离婚率为何如此之高 / 014

爱慕与性欲的本质 / 016

恋爱中的荷尔蒙 / 019

媒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恋爱观的 / 021

永远幸福的秘密就在你的恋人身上 / 026

第2章 在爱情里许下三个愿望 / 029

我们是如何选择恋人的 / 033

理想的伴侣有哪些特质 / 038

第二部分·千万别选错恋人

第3章 为何我们会浪费自己的愿望 / 051

从为生而婚转变成为爱而婚 / 053

生儿育女才是择偶竞赛的zui终目的 / 055

选择伴侣的自由度加大 / 063

过度挑剔适得其反 / 066

我们都想让激情永存 / 068

男人更注重女人的外表,女人更注重男人的钱包 / 069

在恋情中投入太多导致不忍放手 / 073

爱情悲剧的前奏 / 078

第4章 逃离美貌的陷阱 / 081

外貌的吸引力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 084

美丽的人是否一定拥有善良的品质 / 086

美丽的人是否一定幸福 / 089

外貌的投资回报率 / 091

逃离美貌陷阱并非易事 / 098

美丽的心灵比外貌更重要 / 100

第5章 金钱买不到爱情 / 103

资源与生存 / 106

富有的恋人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吗 / 108

与财富相关的心理特质 / 110

恋爱满足感与财富 / 111

恋爱稳定性与财富 / 113

我就是喜欢有钱人 / 115

有钱不代表爱你 / 116

第三部分·寻找永远的幸福

第6章 预见感情的未来 / 123

其实你能看到恋情中的危险信号 / 127

我们为何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 129

切勿对恋情盲目乐观 / 133

恋人的特质决定了你们的幸福 / 136

理智地预测恋情 / 138

订婚、结婚或生子能改变一个人吗 / 142

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 144

性格的力量 / 149

第7章 性格从何而来 / 152

用性格测试判断恋人 / 163

理想伴侣的性格 / 168

第8章 家人的意见至关重要 / 171

父亲对待你的方式决定了恋人对待你的方式 / 174

你属于安全型、回避型还是焦虑型的依赖模式 / 177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 184

回避型和焦虑型的伴侣应当学会改变自己,善待爱人 / 190

第9章 恋爱中的危险信号 / 193

不正常的是这段感情,还是我自己 / 195

爱情中的归因法 / 198

不过分要求,不逃避退缩 / 201

分享快乐,真诚热情地回应恋人 / 204

拒绝暴力和冷暴力,相互包容 / 207

第10章 如何让愿望成真 / 213

永远幸福是可能的 / 216

激活你的愿望 / 217

行为激活法的关键步骤 / 219

行动起来,有的放矢 / 226

再勇敢一些,拥抱真爱 / 227

致 谢 / 231

第yi部分·寻找爱的本质

第1章 为何永恒的幸福如此难觅 / 003

恋爱是一门科学 / 007

如何确定你坠入了爱河 / 010

离婚率为何如此之高 / 014

爱慕与性欲的本质 / 016

恋爱中的荷尔蒙 / 019

媒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恋爱观的 / 021

永远幸福的秘密就在你的恋人身上 / 026

第2章 在爱情里许下三个愿望 / 029

我们是如何选择恋人的 / 033

理想的伴侣有哪些特质 / 038

第二部分·千万别选错恋人

第3章 为何我们会浪费自己的愿望 / 051

从为生而婚转变成为爱而婚 / 053

生儿育女才是择偶竞赛的zui终目的 / 055

选择伴侣的自由度加大 / 063

过度挑剔适得其反 / 066

我们都想让激情永存 / 068

男人更注重女人的外表,女人更注重男人的钱包 / 069

在恋情中投入太多导致不忍放手 / 073

爱情悲剧的前奏 / 078

第4章 逃离美貌的陷阱 / 081

外貌的吸引力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 084

美丽的人是否一定拥有善良的品质 / 086

美丽的人是否一定幸福 / 089

外貌的投资回报率 / 091

逃离美貌陷阱并非易事 / 098

美丽的心灵比外貌更重要 / 100

第5章 金钱买不到爱情 / 103

资源与生存 / 106

富有的恋人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吗 / 108

与财富相关的心理特质 / 110

恋爱满足感与财富 / 111

恋爱稳定性与财富 / 113

我就是喜欢有钱人 / 115

有钱不代表爱你 / 116

第三部分·寻找永远的幸福

第6章 预见感情的未来 / 123

其实你能看到恋情中的危险信号 / 127

我们为何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 129

切勿对恋情盲目乐观 / 133

恋人的特质决定了你们的幸福 / 136

理智地预测恋情 / 138

订婚、结婚或生子能改变一个人吗 / 142

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 144

性格的力量 / 149

第7章 性格从何而来 / 152

用性格测试判断恋人 / 163

理想伴侣的性格 / 168

第8章 家人的意见至关重要 / 171

父亲对待你的方式决定了恋人对待你的方式 / 174

你属于安全型、回避型还是焦虑型的依赖模式 / 177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 184

回避型和焦虑型的伴侣应当学会改变自己,善待爱人 / 190

第9章 恋爱中的危险信号 / 193

不正常的是这段感情,还是我自己 / 195

爱情中的归因法 / 198

不过分要求,不逃避退缩 / 201

分享快乐,真诚热情地回应恋人 / 204

拒绝暴力和冷暴力,相互包容 / 207

第10章 如何让愿望成真 / 213

永远幸福是可能的 / 216

激活你的愿望 / 217

行为激活法的关键步骤 / 219

行动起来,有的放矢 / 226

再勇敢一些,拥抱真爱 / 227

致 谢 / 231

精彩书摘

第 1 章

为何永恒的幸福如此难觅

初见格兰特的时候,他常常处在焦虑状态下。单靠一般的观察,你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忧心忡忡的人。烦琐的科学问题,对他而言都不在话下。初入大学校门,格兰特就因为突出的能力被工程系的其他教职员工们另眼相看。在男孩般的外貌、颀长的身形以及沙哑嗓音的衬托下,他过人的天资越发突显出一股少年老成之气。老派的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的性格,以及在社交中表现出的那点儿笨拙,都成就了他讨人喜欢的性格,也让他很快就交到了许多朋友。然而,母亲的突然离世却让格兰特陷入了难以摆脱的焦虑之中,高速运转的大脑让焦虑感将他紧紧包围,让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寸步难行。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唯一不会让他感到焦虑的便是被指派为他心理治疗师的实习医生 — 我。

当时,我正在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读研究生二年级,格兰特则是我第yi批客户中的一员。他对焦虑治疗程序遵守得一丝不苟,情况也显著好转。第 6 阶段的治疗方案要求我们在公共场所里进行,格兰特便提议我们一起去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里坐一坐。我们走进气温零下 10 摄氏度的呼啸狂风中,用厚外套的兜帽紧裹住脸颊,格兰特与我讲起了他的“艳遇”。

那周稍早的时候,格兰特正在一家二手书店品读老版的科技书刊。突然,他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正在同一条过道翻阅老版的哲学书。很少有什么社交活动会比主动与异性搭讪更能引发焦虑感了,格兰特心中的离心机开始嗡嗡运转了起来。还没等焦虑感铺天盖地地袭来,那位姑娘便朝他走了过来,询问他手里那本书的信息。接下来的 30 分钟里,两人就热火朝天地聊起了科学和哲学问题。格兰特简直被迷得神魂颠倒,直到打开咖啡店大门的那一刻,他仍然一直在聊艾玛(那位姑娘的名字)的一颦一笑。当我们走进咖啡店,格兰特却戛然止步了。

旋踵之间,格兰特转回身来,把我推出门外,然后竭力压低他沙哑的嗓音对我耳语道:“医生,她就在里面!”

“谁在里面?”

“艾玛!这儿肯定是她工作的地方。”

“哎呀,天哪,我们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你不是心理学家吗!”

“也是……”

于是,我们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整理思路。在凛冽的寒风中,我看到格兰特正用吸气三次、呼气四次的节奏呼吸,这种呼吸法是我教给他用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恐惧感的。眼见格兰特的焦虑愈演愈烈,我深吸了一口气,转向他,用我所能想象的zui有慈父感的方式把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作为一名资深的治疗师,在这种时候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指导,我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你想不想去见她?”我开口问道。

格兰特迟疑了片刻,然后站起身来。他坚决地抿了抿嘴唇,整理了一下他鼓胀的外套,带着明尼苏达州的口音回答道:“当然想。”我们走回咖啡店,排队。趁着等待的空当,我的目光绕过前面一群大学生,想要一睹艾玛的尊容。艾玛的身上有一股既泼辣又甜美的文艺青年范儿,她的下半身穿着一条黑色工装裤,上面是一件穿旧了的雷蒙特乐队休闲衫,蒂娜·菲式的黑框眼镜下有一双琥珀色的大眼睛。她动作娴熟地忙活着,一边为顾客点单,一边还不忘和他们偶尔闲聊几句。

这群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转身离开了收银台, 而其中zui英俊、穿着zui打眼的那位仍然站在柜台前与艾玛斗嘴。这个男生又高又壮,俨然一副橄榄球四分卫的派头。不知怎么的,眼前这情形激起了我身体里的某种动物本能,让我不禁想要去和这个男生一决高下。没错,我知道需要和他一争高下的人应该是格兰特,应该立刻站到收银台旁打断两人对话的人也应该是格兰特。但当我转向格兰特的时候,却发现他正傻愣愣地站在那里。“要么战斗要么逃跑”的本能应激反应让我直想往格兰特的小腿上踹一脚,于是我还真踩了他一脚。好似一匹出厩的马一样,他飞快地向收银台冲过去。在这一刹那,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胜利之感。看看吧,眼前的格兰特正鼓足劲头、意志坚决地冲向艾玛,想要俘获佳人的芳心。谁知,他却一个趔趄摔了出去。眼看他向前栽倒,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是双脚着地,他却还是一头撞在了收银台的边缘。格兰特如斜板似的笨拙地靠在收银台边,正想喘上一口气,那群男大学生则感受到了当下的尴尬气氛,于是移步到了意式咖啡吧的另一头。

看着格兰特趴在收银台上,我真想过去把他扶起来,说几句话来打破这种尴尬的沉默,但这终归不是我该管的事,我能做的只是在一边静观其变而已。我感觉自己就好像一位教练,手足无措地站在球场边线外,眼巴巴地看着我那刚入大学的新球员站在场上、准备起脚射门得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事态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只见格兰特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盯着眼镜片后艾玛的双眼,用新闻主播般的磁性嗓音开口说道:“艾玛,我是格兰特,我们前几天在书店里见过面。你推荐给我的那本书简直太赞了,我真是爱不释手。”艾玛的脸上泛起了红晕。格兰特说了几句机智的俏皮话,艾玛咯咯地笑了起来。她也诙谐地回应了几句,把格兰特也给逗乐了。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艾玛提议说:“格兰特,我们回头应该找个时间聊一聊……嗯……聊聊那本书。”在那次咖啡店的灾难和惊天大逆转之后的两周里,格兰特和艾玛一共约会了三次,每次两人都聊得热火朝天、笑得春风满面,也越发地倾心于对方。但是,格兰特没有多少约会经验,因此并不确定该怎样让两人的关系升级。在我们的心理辅导过程中,他向我提出了一连串有关感情的问题,其中zui令人印象深刻的问题,是在他与艾玛的第三次约会之后向我提出来的。

“我很喜欢艾玛。”

“是啊。”

“我觉得我应该吻她了。”

“确实。”

“是啊,但在我吻她之前,我……我是不是已经爱上她了?”

“当然有这种可能,格兰特,但是相爱这种事,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恋爱是一门科学所谓恋爱科学,是指针对恋爱关系进行的科学研究。数十年来,有的反对者认为爱情太过复杂、无法被研究;有的反对者则表示,把恋爱当成一门科学研究课题简直是无稽之谈。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在研究生院就读期间,恋爱科学终于在研究人员的坚持下冲破了质疑,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明尼苏达大学成为一批全球dingjian的恋爱科学研究人员的基地,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也渐渐接触到陷入爱河、沉浸爱河以及痛失爱情背后的科学。我早期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恋爱关系中的终止行为,具体地说,我研究的是恋爱或婚姻关系的破裂能否促成个人的成长,从而有益于日后的恋爱关系。在我和帕特里夏·弗雷泽的一项早期研究中,我们让 92 名zui近刚刚分手的大学生描述一下“这次分手有没有为你的人生带来可能有助于你日后恋爱的积极改变”。我们发现,实验对象平均举出了 5 项积极的改变,其中包括友情的加深、自信心的加强以及沟通能力的提高等。然而,“有助于日后寻找更好的伴侣”却是实验对象们zui少提及的一项收获,这一点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虽然为你打气的朋友、自信心、沟通技巧都对健康的恋爱关系有所助益,但说到底,你所选择的恋人类型其实才是影响你未来恋爱成功与否zui重要的因素。恋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是在相恋之前就具备的特质,是预测一段恋爱关系能否在数年后保持和谐稳定的zui主要的因素。但是,对于那些声明会在下一次恋爱中选择更好的伴侣的人而言,这样的意图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会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将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布置得井井有条的朋友,却屡次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看走眼,几个月后恋爱关系毁于一旦之时,他们还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这种情况,想必各位都经历过吧。即便我们真心地想要选择更好的伴侣,专家在这方面能给予我们的有效建议也是少得可怜。举例来说,如果问你,当你身上着了火或是发现小偷入室盗窃时该怎么办,你一定能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对于第yi个问题,你会选择“停止活动、躺下打滚”来解决;遇到第二种情况时,你会打电话报警。这两种回应不必经过深思熟虑,而且是灵验有效的。幸运的是,人们身上着火的概率只有0.002%,而遭遇抢劫的概率也只有 0.004%。相比之下,一个人在一生中遭遇离婚的概率(50%)大约是身上着火概率的 25 000 倍。然而,有助于单身人士在挑选另一半时睁大慧眼的有效策略却寥寥无几,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让我注意到明确而有效的择偶方式如此稀缺的人,是我在马里兰大学教授的人际交往课上一名早熟的大二女生米根。她希望我能从有关择偶的众多学术研究中提炼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好让她运用在自己的恋爱生活之中。米根提问的方式不失诙谐,也掩盖了问题本身的犀利。她是这样问我的:“假设你是一位正在寻觅梦中情人的单身女性,而你的仙女祖母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她能实现你在感情方面的一个愿望,那么你该怎么许这个愿,才能zui大限度地确保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不得不承认,我当时的回答一点儿也不严谨。我回答说:“对我来说,zui好的愿望就是,求一个水晶球。”

……


《光影流年》 内容梗概 《光影流年》是一部以中国近现代百年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通过几个世代的普通人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洪流下个体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的史诗级长篇小说。故事的叙事线索错综复杂,却又主线清晰,如同千丝万缕的丝线,最终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目光投向二十世纪初的江南水乡。在古老的街巷中,一个名叫沈家的大家族,在时代的风雨飘摇中艰难维系着旧日的荣光。沈家 patriarch 沈怀瑾,一位饱读诗书、心怀家国的老先生,面对内忧外患,试图用儒家的智慧和担当维系家族的稳定。他的长子沈修远,思想激进,深受西方思潮影响,渴望革新,却也因此与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激烈碰撞。次子沈修远则更为沉静内敛,他钟情于传统手工艺,希望在变动中守护文化的根脉。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命运如同飘荡在风中的落叶,身不由己。辛亥革命的炮火震碎了旧世界的宁静,也扰动了沈家的平静生活。沈修远投身革命,在战火纷飞中体验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沈修远则在战乱中坚守祖业,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时代的侵蚀。沈怀瑾先生在动荡中,历经家族的分崩离析,也感受着个人理想的破灭,他的晚年写满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思。 故事的第二代,沈修远的女儿沈清婉,她成长于动荡的年代,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经历了个人情感的纠葛。她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追求独立与自由,她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牺牲,她与一位进步青年在战乱中相遇,相知,却又因命运的捉弄而分隔两地。她最终选择走出家庭的庇护,投身教育事业,用知识点亮更多的生命。 沈修远的儿子沈子安,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一名勤恳朴实的工程师。他秉持着父辈的正直和勤劳,在国家建设的浪潮中默默奉献。他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他的生活轨迹看似平淡,却也充满了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与参与感。他与一位来自农村的姑娘,在时代的变迁中,相知相爱,共同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幸福。 随着时代的推进,故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沈清婉的学生,李晓风,一位充满闯劲的年轻人在时代变迁中抓住了机遇,投身商海。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少年,一步步摸爬滚打,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怀揣梦想、勇于拼搏的年轻人的缩影。他经历了市场的残酷竞争,也感受着个人财富的积累与社会的变迁。 与此同时,沈子安的女儿沈思敏,则成为了一名知识分子,她选择了出国深造,在异国他乡体验着文化差异与个人成长。她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她回国后,在文化交流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思考着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民族的文化特色。 《光影流年》并非仅仅记录历史的事件,更着重于刻画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心灵轨迹。小说中的人物,不论是老一辈的坚守与隐忍,还是中青代的抗争与担当,亦或是新一代的锐意进取与自我实现,都展现了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他们有过迷茫,有过痛苦,有过失落,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从江南的烟雨朦胧,到北方的苍茫大地;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繁华都市的霓虹闪烁;从简陋的茅屋,到现代化的楼宇。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力求真实与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选择和行为都源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沈清婉对教育的执着,沈子安对国家的忠诚,李晓风的创业激情,沈思敏的文化传承,都成为了那个时代鲜明的注脚。 《光影流年》探讨的主题是多层面的。它触及了家族的传承与断裂,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普通人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与价值。小说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坚韧、善良、爱与希望,始终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回望过去,理解当下,思考未来。在那些流淌的光影中,我们能看到历史的印记,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每一个人物的悲欢离合,都凝聚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作者简介(虚构) 江屿 江屿,当代实力派小说家,生于江南,长于北方,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早年毕业于某知名大学中文系,后曾任报社记者,编辑多年。现居北京,专注于文学创作。 江屿的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视野、深邃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他擅长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与精神探索。其笔下的人物,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的情感世界复杂而真实,他们的选择与挣扎,映射出人性的光辉与幽暗。 江屿的作品,文字沉静而富有力量,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总能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个体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善于捕捉时代的细微之处,并将之融入宏大的叙事之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光影流年》是江屿倾注多年心血完成的史诗级长篇小说,该书一经出版便获得了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评论家认为,《光影流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价值的时代画卷。 江屿目前正在创作他的下一部作品,继续以独特的视角,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类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 “永远幸福的科学”,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想的空间,它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幸福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只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可以通过某种科学的、可学习的方法来实现的。 我一直认为,真正持久的幸福感,应该建立在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之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心理韧性、情绪调节以及如何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实用技巧。毕竟,生活中的挑战和不如意是不可避免的,而拥有应对这些困境的能力,是通往幸福的重要基石。 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幸福悖论”的探讨也充满好奇。在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反而更容易感到焦虑和不满足。这本书是否会剖析这种现象,并提供一些“反直觉”的建议,帮助我们跳出“越多越好”的思维陷阱,找到真正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东西? 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读者进行一些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被社会潮流或他人期望所裹挟。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指导我如何做出更有利于个人幸福的选择,那么它对我来说就是一本价值连城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总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某部科幻电影,虽然名字记不太清了,但里面有一个关于“完美生活”的设定,就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让人类永远处于一种极度愉悦的状态。当然,这本书显然不是那个方向,但它提出的“永远幸福”这个概念,依然能激发起我对于“幸福”本质的好奇。 我一直觉得,幸福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成长和发现的过程。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个“动态性”?它是否会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是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找到新的快乐,而有些人却容易陷入长期的低谷? 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幸福系统”的指导。这可能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甚至是我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方式。比如,书中会不会讨论一些关于“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培养能带来幸福感的日常习惯上? 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意义感”的探讨。毕竟,很多人认为,生活的意义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并维持这种意义感?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生命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推销某种“灵丹妙药”,而是在尝试提供一种“科学工具箱”,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去构建和维护属于自己的幸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接地气”的科普读物,但又比我之前读过的许多同类书籍要深入不少。它不像某些“鸡汤”文那样空泛地告诉你“要积极”,而是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去解析“幸福”这件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开篇的几页来看,作者似乎运用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甚至一些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幸福的理论框架。 我比较好奇的是,它会如何解释那些看似与幸福无关的因素,比如基因、童年经历,甚至是日常的饮食习惯,是如何对我们当下的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科学证明有效的减压方法,或者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 另外,我对作者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科学概念的方式也很感兴趣。毕竟,科学研究往往是用晦涩的语言表述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原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和吸收。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有趣的研究案例或者故事,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更容易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有凭有据”的期待,它承诺要解开幸福的密码,而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条清晰、科学的路径,带领我走向更持久的幸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棒了!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哑光质感的纸张,摸上去细腻温润,一点也不显廉价。主色调是一种柔和的浅蓝色,上面点缀着几朵若隐若现的银色星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沉浸感,仿佛一翻开书页就能被带入一个充满希望的宇宙。书名“永远幸福的科学”几个字采用烫银工艺,在灯光下流光溢彩,显得格外醒目又不失格调。 纸张的选用也相当考究,是那种偏黄的米白纸,读起来非常柔和,即使在光线不太充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对眼睛非常友好。而且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分量感,翻页的声音也有一种独特的沙沙声,让人心生愉悦。 我尤其喜欢它的大小和厚度。不是那种厚重的精装本,也不会薄得像本杂志,刚刚好能一手掌握,方便携带,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后咖啡馆,都能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且,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合适,行间距和字间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流畅不费力,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易被打扰。 细节之处也做得非常到位。书脊的胶装牢固,翻阅多次也不会有脱页的担心。封面和书腰上的信息清晰明了,设计也与整体风格协调统一。整体来说,这本书从触感、视觉到使用的便捷性,都给我带来了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光是拿在手里,就觉得心情好了起来。

评分

翻开这本书,立刻被它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的语言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在错综复杂的“幸福”概念中穿行。他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晦涩的学术理论,而是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比喻,将那些复杂的科学研究成果解释得通俗易懂。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幸福的误区”的剖析。比如,很多人认为财富、名誉就能带来幸福,但作者通过引用的研究数据,揭示了这种想法的局限性,并解释了为什么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功,反而可能导致内心的空虚。这种“拨乱反正”的解读,让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此外,书中关于“人际关系与幸福”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良好的社交关系是幸福的重要支撑,而作者更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连接感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际纽带。他提供的建议,不像一些社交技巧那样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人际互动的本质。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它提供的是一套方法论,让我们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幸福路径。这种“赋能”式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总的来说,这本书像是一面清晰的镜子,帮助我审视自己的生活,也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为我指明了通往幸福的方向。我期待着能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获得更多关于如何“科学地”去爱、去生活、去感受幸福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