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

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中收 编
图书标签:
  • 中小学心理辅导
  • 心理健康教育
  • 区域性辅导
  • 心理辅导探索
  • 学生心理发展
  • 心理问题干预
  • 团体辅导
  • 个案辅导
  • 实效性策略
  • 教师专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7035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28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3
字数:33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理辅导,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既关心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也关心学生个人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既重视学生认知方面的改善和潜能的开发,更强调学生的动机、情感、个性方面的满足。心理辅导以民主的、建设性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条件,强调师生间真诚态度和互相尊重;心理辅导以“助人自助”为辅导宗旨,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强调依靠学生自我探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些特点使得心理辅导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配合和有益的补充。
浙江永康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开展了基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心理辅导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其成果受到了《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做专门的报道;其成功经验先后数次在全国性的、省级会议上做介绍,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领导和教师的肯定。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
第一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涵义/1
第二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4
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5
第四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9
第五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1

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兴起/13
第二节 国外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发展/15
一、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15
二、日本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的历程/17
第三节 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历程/18
一、台湾青少年心理辅导发展历程/18
二、香港青少年心理辅导发展历程/20
三、澳门青少年心理辅导发展历程/21
第四节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21
第五节 浙江永康市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历程/23
附录一 足迹/24

第三章 学校心理辅导体系
第一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系统/36
一、美国政府对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视/36
二、日本学校心理辅导组织/38
三、中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形态/38
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形态/39
五、党和政府对学校心理辅导的高度重视/40
六、浙江永康市心理辅导的机制建设/41
附录二 相关文件摘录/44
1.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44
2.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55
3.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培训的通知/58
4.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的意见/59
5.永康市教育局关于转发金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61
6.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员评选活动的通知/62
7.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6年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工作的通知/64
第二节 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化培养/70
一、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者的培养/70
二、日本心理辅导者认定制度/71
三、中国台湾地区中小学辅导教师的培育/72
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发展/75
五、浙江省永康市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76
附录三 优秀心理辅导员的成长故事/78
1.工作着是幸福的/78
2.用爱的阳光培植心灵的绿色/80
3.为自己开一扇窗/81
4.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情结/82
5.一个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84
6.扬帆心海/86
7.心理辅导课伴我成长/88
附录四 优秀心理辅导员的成长报道/90
8.从网络走进青春的心灵——“校园绿色网吧”成为永康中学生的知心朋友/90
9.半路出家十年成专家,成功参与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徐中收成为杂志封面人物/91
10.让心理健康教育走上正规——专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副理事长徐中收/93
附录五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专业成长的研究/94
11.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刍议/94
12.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养/98
1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主建构/101
14.关注心理需求促进心理健康/104
15.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智慧/109
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管理/112
一、美国中学心理辅导处/112
二、中国台湾地区“国中”心理辅导组织/114
三、浙江永康市心理辅导室建设/114
附录六 部分优秀心理辅导室风采/117
16.心灵阳光,撒满校园——大司巷小学心理辅导室/¨7
17.分享阳光感受温暖——人民小学心理辅导室/118
18.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民主小学心理辅导室/120
19.以阳光育健康之苗——解放小学心理辅导室/121
20.全方位服务,共促心灵健康——高镇小学心理辅导室/122
21.快乐小屋——机关幼儿园心理辅导室/124
22.美丽从心开始——永康三中心理辅导室/125
23.为学生心灵成长服务——永康中学心理辅导室/125
24.规划人生追求健康——职业技术学校心理辅导室/126
附录七 心理辅导工作媒体报道/127
25.心理辅导: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127
26.精心呵护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永康市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纪实/129
27.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心理剧——大司巷小学推广“阳光心理教育”/131
28.给心灵开一扇窗——记永三中心理辅导室/132

第四章 永康市心理辅导研究成果135
附录八 课题研究成果/135
1.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35
2.小学生发展性辅导的研究与实践/143
3.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61
4.小学生情绪教育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173
5.小学生社会行为辅导和矫治策略的实验研究/183
6.中小学生上网游戏的状况及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190
附录九 优秀论文/196
7.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分析及思考/196
8.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200
9.在倾听中教育/204
10. 幼儿园园长的心理挫折与自我调适/207
11.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209
12.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211
1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能/214
14.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感悟到的/220
附录十 辅导活动/221
15.盲人与引路者——心理辅导小团体活动课实录/221
16.让悲伤的心灵重享阳光/228
17.家长-家长会——家长们的交流平台/231
18.独特的我/234
19.花开时节/238
20.心灵教室第一课/243
21.一则意象对话技术应用案例/246
22.“小馋猫”不见了/252
附录十一 著作简介/255
23.心灵阳光——心理健康自助读物/255
24.小学生发展性辅导的理论与实践/256
25.心灵对话——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录/257
26.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效应/258
27.心理健康与人生规划/259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地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辅导”一词是欧美许多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大陆的许多学者也主张并且使用这一词。本书所提的“心理辅导”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学校辅导与教学并列,被喻为现代学校发展的两个车轮。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学校教育中,辅导与教学、训导结合起来,成为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新体制。我国大陆的学校心理辅导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第一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涵义
辅导(guidance)含有协助、帮助、支持、引导、鼓励和援助的意思。心理辅导专家们对辅导的含义有不少解释。例如:
罗杰斯认为,辅导是通过辅导者与当事人建立的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确定个人的行为。他说:“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安全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整合。”

前言/序言

  徐中收同志主编的《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一书要出版了,承蒙厚爱,嘱写一篇序。盛情之下,难于推却。于是,有一些纯属个人的感悟或心得,也想借此机会略陈一二。
  该书的副标题实际上已点名了此书的性质:其一,该书是为中小学心理辅导而作;其二,该书着眼于一个区域的心理辅导工作而作;其三,该书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故日“探索”。应该看到,传统教育多少受到古代教育家韩愈的影响,关注的是传道、授业与解感,关注的是学业成绩及其考试,形成了所谓的“目中无人(学生)”的教育情形,其极致便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心理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学生精神的正常发育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原来所谓的德育问题甚或智育问题,现在看来有许多实际上是心理问题,因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便受到普遍的重视。鉴于在我省甚至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一项全新的课题,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还是心理辅导的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政策支撑,均亟待探索、建构与完善。在这个意义上,《心灵漫步》一书的出版是十分有价值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据我所知,作者所在的永康市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在全省是领先的,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组织及措施落实得比较到位,区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得比较扎实,成效也相对明显。我认识徐中收老师已久,当时他在永康一所农村高中任职,他在所任学校校长王钟宝的支持下,两人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了一个有关农村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并收到很好的成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后来,两人先后调到市教师进修学校,这本书便是他们到教师进修学校后的成果。

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 一、 缘起与时代背景:为心灵护航,为成长奠基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心之所系,行之所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他们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然而,学业压力、家庭变故、人际困扰、网络迷失等诸多因素,如影随形,悄然侵蚀着年轻一代的心灵。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显不足,构建一套系统、有效、贴近实际的心理辅导体系,迫在眉睫。 《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深入一线,聚焦于特定区域内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真实的案例、鲜活的经验、系统的方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专业人士以及关爱青少年成长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指南。我们深知,心理辅导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场需要耐心、智慧与爱的“心灵漫步”。这场漫步,需要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困惑,抚平他们的创伤,点亮他们的希望。 本书的诞生,离不开对区域性教育生态的深刻洞察。我们认识到,不同区域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教育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小学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也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我们选择以区域为单位,对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力求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这不仅是对某一区域教育现状的记录,更是对中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事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索。 二、 核心内容剖析: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体系 本书将心理辅导的实践过程,从宏观的体系构建到微观的干预技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释。我们力求打破学科壁垒,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完整的心理辅导知识框架。 1. 体系构建:从“点”到“面”,织就全员覆盖的心理防护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 本书着重探讨了如何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科学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这包括明确目标、梳理内容、创新形式、落实保障等关键要素。我们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孤立的“一门课”,而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与专业化运作: 详述了心理辅导室的选址、布置、设备配置等硬件要求,更侧重于其作为心理支持中心的软件功能。从专职/兼职心理教师的配备与培训,到服务对象的界定,再到服务内容的科学设置(如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等),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深刻剖析了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并提供了具体的合作模式。例如,通过家长课堂、家校沟通平台、社区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本书认为,任何孤立的心理辅导都难以取得长远效果,唯有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持网络。 2. 实践探索:深耕校园,精细化解决各类心理困扰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初步干预: 针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焦虑、考试压力、人际交往障碍、情绪管理困难、青春期叛逆、网络成瘾等问题,本书提供了专业的识别方法和初步的干预策略。我们不仅关注问题的表现,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引导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问题。 个案辅导的艺术与技巧: 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心理辅导老师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如何运用倾听、共情、提问、澄清等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本书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辅导过程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团体辅导的模式与效能: 探讨了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如自信心培养、情绪疏导、社交技能提升等)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其在促进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增强归属感、提升集体凝聚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 针对突发事件(如校园欺凌、重大变故、学生自伤自残倾向等)可能带来的心理危机,本书提供了危机评估、现场干预、后续追踪等专业流程,强调了及时、专业、人道的援助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提供了如何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路与方法。 3. 特色与创新:立足本土,融合前沿 区域性特征的鲜明体现: 本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大量融入了区域性中小学在心理辅导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创新举措。例如,如何解决乡村学校心理辅导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应对特定区域特有的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等。 融合本土文化与心理学理论: 在借鉴国际先进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同时,本书也注重发掘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例如儒释道思想中的一些积极心理学理念,如何与现代心理辅导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辅导模式。 多方协同的实践模式: 强调了心理辅导工作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形成一个温暖而坚实的心理支持网络。 三、 目标读者与价值贡献:为教育事业注入“心”动力 《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主要面向以下人群: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 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技巧、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应对工作挑战。 中小学校长及行政管理者: 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顶层设计与管理策略。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 提升他们识别学生心理困扰的能力,掌握初步的心理疏导技巧,更好地配合心理辅导工作。 家长及家庭教育指导者: 帮助他们理解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掌握家庭教育中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策略。 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为制定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师生: 提供宝贵的实践研究素材和深入的本土化案例。 本书的价值贡献在于: 提升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整体水平: 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与探索,为区域内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挑战,提升心理韧性,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通过心理辅导,营造积极向上、关爱互助的校园氛围,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推动中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事业的专业化与本土化进程: 为中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体系的建设贡献实践智慧。 四、 结语:漫步心灵,点亮未来 “心灵漫步”不仅仅是一次旅程,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每一个生命深切关怀的态度。本书正是这场心灵漫步的记录与延伸。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每一位参与到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教育者,都能成为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炬,引导他们自信、快乐、健康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愿本书能为这场意义深远的心灵探索之旅,增添一份力量,指引一个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心理辅导”这个概念,总觉得有些距离感,似乎是专业人士才能触及的领域。《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孩子成长、关于心灵治愈的故事。我被书中那些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文字深深打动,它们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穿透我内心的壁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的情感连接。书中的案例,真实到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曾经的自己。作者在分享辅导过程时,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展现了如何倾听、如何理解、如何引导。特别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如何面对挫折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意识到,心理辅导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它关乎如何更好地爱孩子,如何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全方位的认知提升。作为一名对教育信息化和技术赋能教育有着持续关注的学者,我一直思考如何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虽然表面上聚焦于区域性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方法论以及对实践的深刻洞察,都为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书中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心理辅导体系,如何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以优化辅导策略,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专业交流的讨论,都与我正在研究的领域有着高度的契合。它让我看到,区域性的实践探索,实际上是推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探索”精神,以及对不同区域特点的细致考量,正是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这本书不仅是一份关于心理辅导的报告,更是一份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系统、区域化的努力,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行动指南。

评分

我是一位对教育发展趋势有着敏锐洞察力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关注和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当下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书中对于“区域性”的强调,极具启发性。它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不能脱离地域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必须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区域在心理辅导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化分析,以及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表明作者具备了深厚的田野调查功底和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也为教育实践者指明了方向。它所展现的对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深入探索,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惠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评分

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感到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力不从心,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经验。《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深入到区域性中小学的具体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的常态化机制、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如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探讨。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工作的教育者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书中的许多方法和建议,都是可以直接在学校中推广和应用的,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游戏等多元化形式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基层,我们也能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支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次非常深刻的、触及灵魂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对儿童心理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内心世界、并且提供切实可行方法的书籍。而《心灵漫步:区域性中小学心理辅导探索》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甚至超越了。书中并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为我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从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烦恼,到青春期的迷茫、家庭关系的挑战,作者都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进行了剖析。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提供的不仅仅是问题分析,更是一套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心理辅导策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如何处理冲突的章节,它们不仅适用于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也为我作为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家庭教育指导。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进行了一次充满智慧和爱意的漫步,让我对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