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案例教学,突出技能:教材延续我社独创案例版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紧扣大纲,直通执考: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相关教材正文中凡是涉及执考考点的段落,均做了考点提示。“目标检测”采用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搭建执业证书绿色通道。
链接互动,彩色印刷:涉及形态学的科目及《基础护理技术》等科目采用全彩色印刷,另有部分科目采用双色印刷,版面新颖、活泼,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适应学生阅读习惯。增设“链接”,提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配套课件,教学相长:全部教材配套PPT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营养与膳食(案例版)》供临床医学、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学、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社区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等专业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扣国家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注重学科新进展。《营养与膳食(案例版)》共分6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有关营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本学科的发展史。第1章至第4章为基础营养知识。第5章和第6章则在前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医院膳食管理和临床常见疾病的营养。本次编写注重立体教材建设,特在每一章正文内容之外设考点提示、链接、案例、重点提示、目标检测,在书后附有营养素缺乏症的精制彩图及实习指导、目标检测题参考答案和教学基本要求,并配备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二、营养与健康
三、营养学的发展史
四、营养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五、我国营养工作的重点
第1章 营养素与能量
第1节 蛋白质
一、概述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组成及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分类
五、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六、氮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七、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价值评价
八、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及与蛋白质有关的疾病
九、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2节 脂类
一、概述
二、脂类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三、必需脂肪酸
四、脂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五、脂类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3节 糖类
一、概述
二、糖类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三、食物的血糖指数
四、糖类的消化、吸收
五、糖类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4节 能量
一、概述
二、人体能量消耗
三、能量供给
四、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5节 矿物质
一、概述
二、常量元素
三、微量元素
第6节 维生素
一、概述
二、脂溶性维生素
三、水溶性维生素
第7节 水
一、概述
二、生理功能
三、水的种类
四、缺乏与过量
五、来源和需要量
第8节 膳食纤维
一、概述
二、生理功能
三、推荐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9节 植物化学物
一、概述
二、植物化学物的生理功能
第2章 合理营养
第1节 食品概念及分类
第2节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一、谷类
二、豆类及其制品
三、蔬菜、水果类
四、畜、禽、鱼类
五、蛋类
六、乳及乳制品
七、油脂、坚果类
八、其他加工食品
第3节 平衡膳食与膳食指南
一、膳食结构
二、平衡膳食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第3章 不同生理条件人群的营养
第1节 孕妇与乳母的营养
一、孕妇营养
二、乳母营养
第2节 婴幼儿营养
一、婴儿营养
二、幼儿营养
第3节 儿童和青少年营养
一、儿童的营养
二、青少年营养
第4节 中年人与老年人营养
一、中年人的营养
二、老年人的营养
第4章 营养调查及评价
一、营养调查及评价概述
二、食谱编制
三、膳食调查
四、体格检查
五、生化测定
六、营养调查的综合评价
第5章 医院膳食管理
第1节 医院基本膳食
第2节 治疗膳食
第3节 常用试验膳食
第4节 临床营养支持
一、营养支持概述
二、肠内营养
三、肠外营养
第6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1节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
一、高脂血症营养治疗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治疗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营养治疗
第2节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一、糖尿病
二、痛风
三、肥胖症
四、骨质疏松症
第3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一、胃炎的营养治疗
二、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治疗
三、腹泻的营养治疗
四、便秘
第4节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
四、肾衰竭
五、肾结石
第5节 肝胆疾病营养治疗
一、病毒性肝炎
二、肝硬化
三、脂肪肝
四、肝性脑病
五、胆结石和胆囊炎
第6节 肿瘤疾病的营养治疗
一、肿瘤的代谢特点
二、肿瘤的营养治疗原则及食物的选择
第7节 外科患者的营养
一、外科患者营养缺乏的原因
二、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实习
实习一 膳食调查与评价
实习二 一周食谱的制订与评价
实习三 糖尿病患者食谱编制
附录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附录2 食物一般营养成分每100g食部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精彩书摘
(五)我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为了能衡量人们所摄取的营养素是否适宜,并帮助个体和群体制订膳食计划,也为食品的生产、加工、分配、食品强化以及人群的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营养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劳动强度、生理状态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需要量与供给量 (1)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针对健康的个体而言用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劳动强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即使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个体,需要量也有差异。
营养素的需要量可通过动物实验、人体代谢研究、人群观察研究和随机性临床实验研究来确定,它是制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础。
(2)营养素的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是指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群个体差异、应激状态、烹调损失、食物消化率、营养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社会条件、经济条件而提出的一日膳食中应供给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的建议。供给量是针对群体而言,是在营养素需要量的基础上,为确保满足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而提出的一个较安全的数量。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供给量比需要量更充裕。
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许多国家制订了本国的推荐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并且每4~5年修订一次。我国于1938年,由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最低营养需要量”;其后,中国营养学会于1952年提出了营养素的供给量,并于1955、1962、1967、1981及1988年先后进行了5次修订。
前言/序言
为适应卫生部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进一步提高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教材质量,更好地为全国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服务,特组织有关教学改革学校的部分教师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共分6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营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本学科的发展史。第1~4章为基础营养知识。第5章和第6章则在前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医院膳食管理和临床常见疾病的营养。
本教材强调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用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编写理念。本教材在每一章正文内容之外设考点提示、链接、案例、重点提示、目标检测,在书后附实习指导、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大纲,并配有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整本教材特别突出科学出版社“案例版”教材的编写理念,符合全国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要求。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从形式到内容上均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再版时加以改进和提高。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教师所在院校及科学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营养与膳食(案例版)》 内容概述 《营养与膳食(案例版)》是一本面向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的课程改革规划教材。本书旨在为医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且与时俱进的营养与膳食学知识。全书紧密结合医药行业对营养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力求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核心特色 1. 案例驱动,学以致用: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案例版”的定位。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理论堆砌,本书精选了大量来自临床实践、公共卫生、食品行业以及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从个体营养需求、常见疾病的膳食管理,到社区营养干预、食品安全等多个维度。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营养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科学的营养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紧扣课程改革,对接医药行业: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的规划教材,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医药教育的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紧密对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关注新兴的营养健康领域,如精准营养、肠道微生态、功能性食品等,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系统构建,循序渐进: 本书在系统性上力求严谨。从基础的营养素代谢、生理功能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以及与疾病相关的膳食调理。全书共分为若干个章节,逻辑清晰,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轻松掌握。 基础理论部分:详细阐述了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吸收代谢以及缺乏或过量的危害。同时,还包括了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作用等。 个体与人群营养部分:重点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不同生理状况(如孕期、哺乳期)以及不同职业人群的营养特点和膳食建议。 疾病与营养部分:这是本书的重头戏,通过大量案例,详细讲解了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与营养的关系,以及针对这些疾病的科学膳食管理方案。涵盖的疾病类型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痛风等,重点在于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摄入、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强调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饮食。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肝炎、肝硬化、便秘、腹泻等,根据具体病情,提供不同阶段的饮食指导。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强调限制蛋白质、钠、钾、磷等摄入。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功能:探讨营养支持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机体免疫力。 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介绍肿瘤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原则和具体措施。 公共营养与食品安全部分:关注宏观层面的营养问题,如国民营养状况、营养教育、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解读等,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食品安全责任感。 特殊膳食与烹饪技能:包含为特殊人群设计的食谱,如素食、过敏性食物的规避,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烹饪方式最大化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4.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本书在版式设计上力求精美,大量采用高质量的图片、图表、流程图等视觉元素,直观展示食物形态、营养素结构、生理过程以及膳食搭配示例。同时,穿插有“知识拓展”、“专家提醒”、“案例分析”、“思考题”、“实践操作”等板块,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5. 强化实践导向: 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不仅展示了问题,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案例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部分章节还配有实践操作指导,如食物营养价值分析、膳食调查方法、常见疾病食谱制作等,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平台。 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适用于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如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进修参考书。 总结 《营养与膳食(案例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以其鲜明的案例驱动特色,系统性的知识构建,以及与医药行业紧密对接的改革理念,必将有力地促进医药院校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