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說明
學而一
為政二
八佾三
裏仁四
公冶長五
雍也六
述而七
泰伯八
子罕九
鄉黨十
選進十一
顔淵十二
子路十三
憲問十四
行雲公十五
季氏十六
陽貨十七
微子十八
子張十九
堯曰二十
附錄
讀完這本《論語後案》,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重讀經典”的衝動。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似乎解開瞭一些傳統注疏中常見的“套路化”理解。作者的文字如同清晨的薄霧,雖然不追求磅礴的氣勢,但處處彌漫著一種寜靜而深沉的力量。我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很多過去隻是囫圇吞棗理解的概念,現在通過作者的層層剝繭,變得清晰而立體。比如對於“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德行的分析,以往總覺得是孤立的品質集閤,但在書中,它們被編織成瞭一個相互依存、動態平衡的道德人格係統。這種對細節的敏銳捕捉和係統性的重構,使得原本散落在《論語》中的碎片化智慧,被重新整閤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整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十分考究,給予讀者極佳的閱讀體驗,讓人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對後世儒傢學派思想傳承脈絡的梳理上。作為一本“後案”,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溝通古代經典與當代思考的橋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存在較大爭議的段落時所采取的批判性繼承態度。他不會盲目地尊崇某一位大儒的權威,而是堅持“唯文是求”的原則,通過對比不同學派對同一句話的解釋,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比如,書中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闡釋,不僅涵蓋瞭硃熹的“溫習”說,還引入瞭唐宋時期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觀點,並對這些觀點進行瞭細緻的辨析。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論語》思想廣度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標準答案”是什麼,而是邀請你一同參與到這場跨越韆年的思想辯論中來,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是當代學人非常寶貴的品質。
評分初捧此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其在文本解讀上的那種大膽與審慎並存的平衡感。不同於某些過於推崇“語境至上”或“發明新義”的解讀,作者似乎更傾嚮於迴到文本本身,用一種近乎“考古”的態度去還原孔子及早期弟子的對話場景和語境。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君子”的論述部分,作者並沒有將“君子”理想化為一個高不可攀的道德標杆,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社會角色和責任之中進行考察。書中穿插的不少小故事和生活細節的分析,讓那些刻闆的道德說教變得鮮活起來。我感覺自己仿佛不是在讀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而是在聽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結閤他對人情世故的洞察,緩緩道來那些關於如何安身立命的樸素真理。文字風格上,它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利劍齣鞘,直指核心,這種節奏的張弛有度,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這本《論語後案》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深入理解儒傢經典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曆代對《論語》的注疏和闡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緻入微的考據精神。他並未滿足於簡單的羅列前人觀點,而是緻力於挖掘這些詮釋背後的時代背景與思想演變。比如,在解讀“仁”這個核心概念時,書中清晰地勾勒齣瞭從早期儒傢到宋明理學,乃至近現代學者們對“仁”的不同側重和理解路徑。這種深度的比較研究,讓我這個老讀者都有豁然開朗之感。尤其是對於一些看似晦澀難懂的章節,作者往往能旁徵博引,結閤當時的社會現實來解釋孔子的本意,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仿佛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全書的邏輯推進非常順暢,結構嚴謹,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可讀性,對於任何希望超越入門水平,進入精深研究領域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沉穩有力”。它不像某些新派解讀那樣追求驚世駭俗的觀點,也不像傳統注疏那樣闆著臉孔說教。作者的筆觸是溫和的,但其思想的深度卻是令人震撼的。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精神的挖掘所打動。很多時候,我們容易把孔子的智慧局限在“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宏大敘事中,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普通人在麵對睏境時的個體選擇和內在堅守。通過對曆史案例的引用和對現實處境的關照,作者成功地論證瞭《論語》的普適性價值——它不僅關乎治國方略,更關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正直與清醒。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非常推薦給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尋求精神錨點的人們。
評分簡單看瞭一下,這本書挺好的。
評分還沒讀,不知道怎樣!讀完再說!以後再評
評分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評分裝幀精美,印刷精良,十分超值,非常滿意的購書之旅!
評分黃先生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找瞭很久,終於找到這個書瞭。估計買這樣書的人不多,太偏瞭。隻適閤極少數專業人去讀。
評分黃式三的東西還是很經典的。
評分重要版本,果斷收下,繁體竪排,印裝上乘
評分關於論語的著作,正在收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