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200件曲阳造像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曲阳造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国强,故宫博物院 编
图书标签:
  • 曲阳造像
  • 石雕
  • 佛教艺术
  • 雕塑
  • 中国古代艺术
  • 文物
  • 文化遗产
  • 艺术史
  • 雕刻
  • 曲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80047916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85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中发现真 寻到美 享受爱
送您一双慧眼
让您轻松开启文物收藏之门
毫无争议的标准器
去伪存真的试金石

内容简介

修德寺遗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城垣外两南方向,北面百米以外是护城河,与城内北岳庙德宁殿遥遥相对。寺庙j{保留有一座宋代砖塔,坐落在遗址的南面。近年,在砖塔地宫曾出土舍利塔下铭l件,根据铭文推测隋仁寿年问修德寺前身为恒岳寺,隋以前多兴木塔,宋代在此地建修德寺砖塔时,将恒岳寺舍利塔下铭移入砖塔下。现在北岳庙德宁殿的建筑梁架为冗时所造,而殿平面图和石柱础等都是宋以前的样式,宋代在恒岳寺原址修建起来的佛教寺院改名为修德寺,或许是出于与北岳庙相区别。
1953年秋,当地农民唐文狗在修德寺遗址自己家里挖地窖时+,无意中挖出很多古代石像,当时县文教科将此事报告给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后经过发掘,在距寺庙遗址表面约2米深的地方发现宋代(或更早)寺庙遗址。石像藏坑有甲、乙两个,开口在宋代遗址以下。甲坑为方形,正南正北方向,南北长25米,东西宽26米。在坑深1.8至2.6米之处,掘出残石造像2000多件。乙坑出土的造像很少,仅得石佛身1件和石佛座3个。发掘物以白石为主,其中还有很少的砂石和红陶造像。

目录

前言
两魏造像
1 砂石一佛二胁侍菩萨像
2 白石曹市奴等造弥勒佛二胁侍菩萨像
3 白石王女仁父母造佛坐像
4 白石张买德造佛坐像
5 白石杨天仁等造弥勒佛坐像
6 白石佛坐像
7 砂石菩萨立像
8 白石邸苟生造观音菩萨立像
9 白石王起同造观世音菩萨立像
10 白石赵曹生等造观音菩萨立像
11 白石菩萨立像
12 白石昙晏等造佛立像
13 白石朝阳村卅人造释迦佛坐像
14 白石弥勒佛坐像
15 白石一佛二胁侍菩萨像
16 白石佛立像
17 白石佛立像
18 白石李晦等造弥勒佛立像
19 白石佛立像
20 白石佛立像
21 白石赵道成造释迦多宝佛像
22 白石惠朗造释迦多宝佛像
23 白石张同柱等造双佛坐像
24 白石董定姜造观音立像
25 白石静口造观音立像
26 白石乐零秀造观世音立像
27 白石邸月光造观世音立像
28 白石菩萨立像
29 白石菩萨立像
30 白石杨回洛造观音立像
31 白石苏丰洛造菩萨立像
32 白石郭元宾造菩萨立像
33 白石赵宗贵造菩萨立像
34 白石马仵兴造观世音立像
35 白石菩萨立像
36 白石菩萨立像
37 白石菩萨立像
38 白石菩萨立像
39 白石菩萨立像
40 白石惠照造思惟菩萨像
41 白石道起造思惟菩萨像
42 白石邸广寿造思惟菩萨像
43 白石邸金龙造思惟菩萨像
43 白石邸显造思惟菩萨像
45 白石思惟菩萨像
46 白石背屏残块

北齐造像
47 白石李神景兄弟等造无量寿佛二胁侍菩萨像
48 白石佛坐像
49 白石张庆宾造弥勒佛坐像
50 白石僧想造弥勒佛坐像
51 白石静藏造释迦佛坐像
52 白石刘遵伯造弥陀佛坐像
53 白石佛坐像
54 白石佛坐像
55 白石赵田姜造佛坐像
56 白石王合造释迦佛坐像
57 白石佛坐像
58 白石一佛二胁侍菩萨像
59 白石王氏兄弟造释迦多宝佛像
60 白石陈思业等造释迦多宝佛像
61 白石霍黑造双佛坐像
62 白石双佛立像
63 白石残佛头
64 白石侯市迁造菩萨立像
65 白石邸进造菩萨立像
66 白石韩妙动造观音菩萨立像
67 白石邸赦兴造菩萨立像
68 白石张双卧造弥勒菩萨坐像
69 白石苏老虎等造观世音菩萨立像
70 白石高贵安夫妻造菩萨坐像
71 白石韩郎宾造菩萨立像
72 白石赵邑人造弥勒菩萨坐像
73 白石法整造菩萨立像
74 白石一菩萨二胁侍弟子像
75 白石邸昌族造菩萨立像
76 白石李兴祖造观音菩萨立像
77 白右张僧绍造观世音菩萨立像
78 白石张市寺等造观音菩萨立像
79 白石高修陋造菩萨立像
80 白石菩萨立像
81 白石菩萨立像
82 白石菩萨立像
83 白石菩萨立像
84 白石乐妙香造思惟菩萨像
85 白石宝副造思惟菩萨像
86 白石僧理造思惟菩萨像
87 白石韩子思造思惟菩萨像
88 白石张延造思惟菩萨像
89 白石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像
90 白石透雕思惟菩萨像
91 白石刘仰造双观音立像
92 白石吴子汉造双菩萨立像
93 白石刘元景夫妻造双菩萨立像
94 白石张藉生造双菩萨立像
95 白石李斑姜姐妹造双菩萨立像
96 白石邸元颍造双观世卉立像
97 白石透雕双菩萨立像
98 白石邸洛姬造双思惟菩萨像
99 白石昙藉造双思惟菩萨像
100 白石法练造双思惟菩萨像
101 白石高市庆造双思惟菩萨像
102 白石邸晗妃造双思惟菩萨像
103 白石双思惟菩萨像
104 白石双思惟菩萨像
105 白石观音菩萨头像
106 白石透雕背屏残块

隋唐造像
107 白石张波造弥勒佛立像
108 白石张茂仁造弥陀佛二胁侍弟子像
109 白石一佛二二胁侍弟子像
110 红陶佛坐像
111 白石佛坐像
112 白石佛坐像
113 白石佛坐像
114 白石佛坐像
115 白石佛坐像
116 白石佛立像
117 白石张苌仁造双坐像
118 白石双佛坐像
119 白石邸仕询造菩萨立像
120 白石邸善护造观世音菩萨立像
121 白石王静义造菩萨立像
122 白石菩萨立像
123 白石菩萨立像
124 白石一菩萨二供养人像
125 白石菩萨立像
126 白石菩萨立像
127 白石菩萨立像
128 白石菩萨立像
129 白石菩萨立像
130 白石菩萨立像
131 白石菩萨立像
132 白石菩萨立像
133 白石大势至菩萨立像
134 白石菩萨立像
135 白石菩萨像
136 白石皇子良造双菩萨立像
137 白石兰伏回造双观音菩萨立像
138 白石张士良造双菩萨立像
139 白石来子荣造双菩萨立像
140 白石霍双造双菩萨立像
141 白石文如兄弟造双菩萨立像
142 白石双菩萨立像
143 白石双菩萨立像
144 白石菩萨左手臂
145 白石李户生造双思惟菩萨像
146 白石雷买造双思惟菩萨像
147 白石杜善才造双思惟菩萨像
148 白石佛立像
149 白石佛立像
150 白石佛立像
151 白石佛立像
152 白石佛像
153 白石佛坐像
154 白石佛坐像
155 白石党宝宁等造弥陀佛坐像
156 白石邸延果等造佛坐像
157 白石佛坐像
158 白石佛坐像
159 白石佛坐像
160 白石佛坐像
161 白石佛坐像
162 白石佛坐像
163 白石佛坐像
164 白石张惠观造释迦多宝佛像
165 白石刘三娘等造双弥陀佛坐像
166 白石思庄兄妹造双佛坐像
167 白石菩萨立像
168 白石菩萨立像
169 白石菩萨立像
170 白石菩萨立像
171 白石思惟菩萨像
172 白石菩萨头像
173 白石普贤菩萨像
174 红陶太子像
175 白石太子坐像
176 白石罗汉立像
177 白石罗汉立像
178 白石罗汉立像
179 白石罗汉立像
180 白石罗汉立像
181 白石罗汉立像
182 白石罗汉立像
183 白石力士像
184 白石力士像
185 白石力士像
186 白石力士像
187 白石力士像
188 白石天王立像
189 白石天王像
190 白石天王像
191 白石力士像
192 白石供养人像
193 白石供养菩萨像
196 白石供养人像
195 白石供养菩萨像
196 白石伎乐坐像
197 白石伎乐坐像
198 白石伎乐坐像
199 白石伎乐坐像
200 白石伎乐坐像
附录一 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文物若干问题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青铜的低语:从巴尔干到东方的古代金属铸造艺术 图书简介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人类文明史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金属铸造艺术杰作。我们聚焦的不是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宗教造像的集结,而是一部横跨数千年、地域辽阔的金属工艺发展史诗。我们将深入考察古代工匠们如何驾驭最坚韧的材料——金属,赋予其生命与神性。 第一部分:美索不达米亚与早期青铜时代的辉煌 旅程始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沃土。在苏美尔文明的黎明时期,冶金术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制造,而成为权力和信仰的载体。我们首先检视乌鲁克时期(Uruk Period)的早期铸件,那些朴拙而充满力量感的铜器,揭示了早期人类对材料特性的初步认知。重点分析美索不达米亚神庙的青铜奉献物,它们往往是小型的动物或人形塑像,其制作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多采用失模法(cire perdue)的原始形式,表面处理粗粝却极具原始冲击力。 进入阿卡德王朝与古巴比伦时期,铸造工艺迈入了新的阶段。本书将详述拉尔萨(Larsa)出土的铜质小型神祇像,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合金配比。这些作品显示出对细节的初步关注,如眼睛的处理和服饰的刻画,虽然仍显僵硬,却是向更成熟写实主义过渡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会着墨于任何特定地域的佛教或基督教造像,而是专注于展现这些早期文化中,金属如何被用来构建世俗君主和神灵的形象,例如汉谟拉比法典旁可能存在的献祭铜像的形制分析。 第二部分:爱琴海与地中海的海洋之光 我们将目光投向爱琴海的岛屿与希腊半岛。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时期,青铜技术在航海与战争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书将详细剖析迈锡尼时期的青铜匕首与饰品,重点研究其镶嵌工艺,如金银丝工艺在青铜器表面的应用,但这并非宗教造像,而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进入古典希腊时期,青铜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我们的重点将是那些非宗教性、世俗性的铸件,例如最早期的青铜战车部件、盥洗器皿的精细结构,以及在奥林匹亚遗址中发现的,用于标记财产的带有铭文的铜质标记物。我们将探讨著名的“失蜡法”(Lost-wax casting)在希腊城邦中的标准化过程,对比雅典与科林斯在模具制作上的技术差异。我们也会提及提洛岛(Delos)出土的,用于天文观测或测量用途的精密青铜仪器,分析其铸造精度如何服务于科学而非信仰。 第三部分:罗马帝国:实用主义与宏大规模的追求 罗马文明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的铸造技术,但其核心驱动力更多是帝国管理和军事需求。本书将专注于罗马帝国为公共工程和军事化身服务的青铜制品。我们将详细考察军团标志(Signa)的铸造细节,这些标志通常是鹰形或其他动物形象,它们展示了如何在标准化模具下进行大规模、快速的生产。 在建筑领域,我们将分析罗马公共建筑中使用的大型青铜门铰链、窗饰以及装饰性浮雕板块。这些作品往往追求宏伟和耐久性,而非细腻的宗教叙事。例如,对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出土的家居用青铜器皿、灯具的分析,它们展示了罗马中产阶级对日常用品金属质感的偏爱,以及从希腊进口或本地仿制的器皿之间的技术区别。我们甚至会涉及罗马帝国时期,用于帝国财政流通的大型青铜铸币的制作流程,以此展示冶金学在帝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部分:东方轴线的冶金奇观——从西亚到中原 我们将视角转向东方,探索青铜技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立演化。在西亚地区,如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我们关注王室狩猎场景的青铜浮雕,这些作品强调了马匹和狩猎的动态捕捉,其铸造技术融合了当地的宝石镶嵌工艺,但其主题完全聚焦于世俗的君权展示。 随后,我们将进入中国古代,但这并非聚焦于任何特定的佛教造像时期,而是探讨商周时期的礼器青铜铸造的“万斤大鼎”现象。我们将深入分析司母戊鼎(后称后母戊鼎)这类超大型器物的分范、合范、浇铸过程,以及其表面密布的饕餮纹饰的模具制作技术。这部分内容将着重于研究商周时期对合金配比的精确控制(如铜、锡、铅的比例)如何影响青铜器的音色、硬度和表面的锈蚀特性。我们对比的是用于祭祀祖先、象征等级制度的“鼎”与“簋”的结构,而非后世的佛像。 总结与展望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理解金属铸造艺术如何在不同文明中,服务于其最核心的社会结构——无论是王权、军事、日常生活,还是早期的泛神论信仰。我们避免了对某一特定宗教艺术流派的系统梳理,而是侧重于展示工艺的演变、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不同文化对金属材料物理特性的理解与运用。读者将看到,青铜之光照耀的,是人类文明从蛮荒走向秩序的全部历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追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它巧妙地将艺术鉴赏、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变迁融合在一起,让人在欣赏精美造像的同时,也能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民间生活有所了解。举例来说,作者在介绍某组造像时,会穿插讲述当时官方对佛教的态度,或者某位施主的捐资背景,这让原本冰冷的石像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时代的张力。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原本可能只关注艺术形式的阅读体验,扩展成了一次立体的、多维度的历史重访。读完某一章节,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件作品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重又不失典雅,封面那几张局部拓片的选择极具匠心,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个遥远的、充满历史厚度的世界。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的触感就觉得物有所值。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文字和图像的排布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量的充沛,又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对于一个对古代造像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视觉呈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不用说那些高清的、色彩还原度极高的彩图了,有些角度和细节的捕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即便没有深入的学术背景,也能直观感受到雕刻家们高超的技艺和那份虔诚。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毋庸置疑,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刀痕都清晰可见,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那冰冷的石头仿佛能感受到昔日匠人的温度。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并行不悖的。在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代表性作品时,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总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这个“老读者”也感到醍醐灌顶。但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那些明星级的造像,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去挖掘和介绍那些长期被学界忽略的、散落在不同角落里的“遗珠”。正是这些对“非主流”作品的细致考辨,才真正构筑起了完整的艺术图景。这些“冷门”作品的材料和分析,往往是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功底和情怀所在的地方。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史研究,不是只关注那几件光芒万丈的作品,而是要关注每一个时代留下的、哪怕是最微小的印记,这体现了一种极其负责任和博大的治学态度。

评分

我必须得说,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梳理上的功力实在令人佩服。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建立了一种宏大的叙事框架。他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造像的演变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从早期的朴拙稚拙到后期的成熟圆润,中间那些微妙的过渡和影响,都被作者用极其平实却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娓娓道来。尤其是在讨论几尊核心造像的风格差异时,作者没有陷入晦涩的专业术语泥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那种“神韵”和“气度”,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的门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行家,带着我这个“门外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他都会停下来,指着一尊造像,告诉我“看,这里的衣褶处理,就体现了当时北方思潮的深刻影响。”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往往抱有戒备心理,生怕内容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大量的脚注和冷僻的地名专有名词,读起来压力山大。然而,这本著作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且富有个性,他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对话”。他会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引导性的反思性问题,比如“当我们凝视这尊佛像时,我们究竟在期待什么?”这类发人深省的提问,促使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艺术的对话中。这种带有温度的写作方式,让原本严肃的主题变得亲切可感。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专业知识与大众兴趣之间的桥梁,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古代艺术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

评分

长见识的一本书,内容很丰富。

评分

世界雕塑经典..........

评分

这套书的每本都好。故宫出版社有同类的精美的书,一般在150-200多元之间,打7折左右,买了几本,心疼啦,很贵。这套书是很好的替代。

评分

世界雕塑经典..........

评分

印得好,很多石像的头都没有了,是不是被盗了?

评分

长见识的一本书,内容很丰富。

评分

原来的书没有包装有小破损,换来的书还算干净.

评分

世界雕塑经典..........

评分

書非常好買了一套,可惜有些沒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