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267-2009-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Q/GDW 267-2009-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继电保护
  • 电网安全
  • 自动装置
  • 现场工作
  • 保安规定
  • 电力系统
  • 规程
  • 标准
  • Q/GDW 267-2009
  • 操作规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18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1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Q/GDW 267-2009-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科[2007]555号《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中第34项任务制定。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经验,特别是继电保护误碰、误接线、误整定的教训。在水利电力部(87电生供字)第254号文颁发的《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的基础上补充、修改、完善,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GB/T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现场工作前准备
5 现场工作
6 现场工作结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格式
编制说明

精彩书摘

4 现场工作前准备
4.1 了解工作地点、工作范围、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运行情况,与本工作有联系的运行设备,如失灵保护、远方跳闸、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联跳回路、重合闸、故障录波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等,需要与其他班组配合的工作。
4.2 拟订工作重点项目、准备处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4.3 应具备与实际状况一致的图纸、上次检验报告、最新整定通知单、检验规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保护装置说明书、现场运行规程,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连接导线和备品备件。确认微机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软件版本符合要求,试验仪器使用的电源正确。
4.4 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熟悉图纸和检验规程等有关资料。
4.5 对重要和复杂保护装置,如母线保护、失灵保护、主变压器保护、远方跳闸、有联跳回路的保护装置、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和备自投装置等的现场检验工作,应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检验方案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见附录A)。
4.5.1 现场工作中遇有下列情况应填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
4.5.1.1 在运行设备的二次回路上进行拆、接线工作。
4.5.1.2 在对检修设备执行隔离措施时,需断开、短路和恢复同运行设备有联系的二次回路工作。
……

前言/序言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运行维护实用手册》 前言 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精确的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简称“安自装置”)。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特高压和柔性直流输电等新技术的应用,对继电保护和安自装置的理论水平、技术规范和现场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阐述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自装置在设备选型、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知识体系,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运行值班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内容详实、体系完整、注重实操的工具书和学习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广泛领域,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尤其强调现场工作中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系统回顾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阻抗保护、距离保护、纵差动保护和横差动保护等经典元件的工作机理。重点分析了在复杂电网结构,如包含大量串联电抗器、并联补偿装置以及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下的保护配置难点。 微机保护技术原理与演进: 详细阐述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CPU、模数转换器、通信接口)和软件实现(采样、滤波、特征提取、逻辑判断)。深入探讨了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在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故障分析与选型: 阐述了不同电力设备(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母线)的典型故障模式及相应的保护方案选择原则。探讨了如何根据电网运行特性(如接地系统、短路电流衰减特性)来确定保护的灵敏度、速动性和可靠性判据。 新型保护技术: 专题介绍广域保护(WAMS/WAMPAC)的基本架构、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如GOOSE、Sampled Values),以及其在防止大面积停电和提高电网暂态稳定方面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先进保护算法。 第二部分: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安自)详解 本部分聚焦于维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安自装置。详细讲解了作用于不同时域尺度的安自系统。 低频减载与低压导引: 剖析了频率异常(过频/低频)和电压异常(过压/低压)下自动装置的动作逻辑、定值整定依据及其与发用电计划的协调配合。强调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背景下,此类装置在维持实时平衡中的核心地位。 励磁、励磁和励磁控制系统(AVR/PSS): 深入解析了发电机励磁系统(AVR)和附加稳定器(PSS)在系统功角稳定中的作用,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整PSS参数来改善振荡抑制效果。 发电机并网与解列保护: 重点阐述了准同期、多次准同期自动准入装置的流程控制、电压、频率、相角判据的选取,以及并网失败时的快速解列操作流程。 故障切除和系统恢复策略: 论述了故障发生后的连锁反应控制、分区解列策略,以及在系统大面积停电后恢复电网运行的预案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第三部分:继电保护和安自装置的现场调试与试验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详细指导现场工程师如何规范、安全地进行设备试验和投运工作。 试验规程与安全规范: 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详细列举了试验前、中、后期的安全许可、操作票编制、试验设备准备和人员职责划分。强调“四票三制”在继电保护和安自调试中的不可替代性。 微机保护装置的定值校验与模拟量试验: 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微机保护测试仪对保护的电流、电压、阻抗等基本元件进行定值校验,包括斜率、动作时间、死区、闭锁的准确性测试。重点解析了直流回路、交流回路的极性、比例系数的正确设定与验证。 逻辑回路与光纤通信试验: 阐述了装置间(如保护与跳闸回路、保护与安自功能之间)的逻辑交联试验,包括接收和发出逻辑量(跳闸、闭锁、告警)的正确性验证。详细介绍了对IEC 61850 GOOSE/SV报文的抓包分析和时延测试方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故障模拟与动作试验: 详述了在不同工况下(正常、N-1、大电流、小电流)进行故障模拟试验的全流程,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三相短路等典型故障的注入点选择、参数设定及动作时序的记录和分析。 第四部分: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事件分析 本部分侧重于设备投入运行后的日常管理、维护策略及复杂故障的分析能力培养。 定期巡检与预防性维护: 制定了针对不同类型保护和安自装置的周期性巡检内容,包括设备温湿度、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检查、直流电源的稳压测试、保护装置的自检功能核对。 故障录波与事件分析(SOE): 详细解释了事件顺序记录(SOE)数据的解读方法,如何从海量的故障录波数据中快速定位故障点、识别保护动作的先后顺序、判断装置的误动或拒动原因。重点分析了暂态过程中的信号畸变对保护判据的影响。 误动作与拒动案例剖析: 选取电力系统实际发生过的典型保护误动作和拒动作案例,从现场环境因素、定值设置错误、设备老化、试验缺陷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教训和改进措施。 总结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国家电力行业运行规程和技术标准,兼顾了传统继电保护的成熟经验与现代智能电子设备的应用前沿。通过系统化的理论阐述和大量贴近现场的实践指导,期望能够显著提升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在继电保护和安自装置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电力系统高可靠性运行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研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预防性维护”这一理念的强调,那种深入骨髓的重视程度,几乎贯穿了每一条操作细则。作者显然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是真正站在高压现场的实干者。书中大量引用的案例分析,虽然是虚构的,但其情景还原度极高,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那股微弱的臭氧味,感受到设备启动前的紧张感。特别是关于防误操作的设计,他们不仅仅罗列了“禁止做什么”,更详细阐述了“为什么禁止”,这种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规章背后的科学依据,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然而,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于新兴的数字化监控技术和智能诊断工具的应用探讨略显不足。在当前电网日益“智能化”的背景下,这些传统规程的执行,如何与最新的物联网传感器数据、AI故障预警系统相结合,书中没有给出太多前瞻性的指导。这可能意味着该版本在与时俱进方面略显保守,期待未来增补关于“智能巡检”和“远程确认”的章节,让这本经典的保安规定更具面向未来的适应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既不会反光刺眼,又保证了印刷的清晰度,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摒弃了那些花哨的图案,采用了非常简洁的几何线条勾勒出安全规范的严谨性,这很符合电力行业那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外在包装极具专业范儿,但我发现目录的编排上似乎可以再优化一下。某些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略显突兀,如果能增加一个简短的过渡性引言,或者用更清晰的层级标题来引导读者,对于初次接触这些复杂规范的新手来说,会友好很多。比如,我记得某个关于接地系统的章节后面紧接着就是应急撤离程序,这两个主题虽然都关乎安全,但在阅读体验上缺乏平滑的过渡,让人在脑海中整理知识点时需要多花一番力气。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在视觉上传达出极高专业水准的作品,但内部结构上的微调或许能让它更具指导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其最大的挑战,也是其核心的特点所在。它采用的是一种极其凝练、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术语体系,句子结构紧凑,充满了命令式和限定性的表达。对于一名资深工程师来说,这简直就是圣经,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精确的掂量,不容许任何歧义的产生。但对于我这位刚从大学理论课程转向现场实践的新人而言,阅读过程简直是一场艰苦的“解码战”。我常常需要对照着专业词汇表,甚至借助行业前辈的口头解释,才能完全领会某一句“当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应立即执行XYZ操作”背后的全部含义和潜在风险等级。可以说,这本书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它服务的对象是已经具备扎实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并需要严格遵守现场规范的专业人员。如果能为初级读者提供一个“通俗解读”的附录,用更日常的语言解释这些高深莫测的术语,或许能极大地拓宽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广度,让更多人能够顺利迈过这道专业门槛。

评分

关于本书的结构逻辑,我不得不提其对“风险分级管控”的细致划分。它不像很多安全手册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高风险”和“低风险”,而是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风险矩阵,将操作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如天气、时间段)以及涉网设备的敏感度都纳入考量。我特别赞赏其中关于“两票三制”执行流程的图示化处理,那些流程图清晰明了,每一个审批环节、每一项签字确认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仿佛是一张可执行的SOP(标准操作程序)。这套体系的设计,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然而,在某些跨部门协作的复杂检修场景中,特别是涉及到不同电力公司或外部施工单位共同作业时,本书的协同流程略显单薄。它主要侧重于“本单位内部”的规范执行,对于如何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确保信息同步和责任划分的清晰性,可以加入更多关于“联动作业安全协调会”的强制性要求和记录范本,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协作模式。

评分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系统是其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在一次紧急故障排查中,我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关于“带电作业时绝缘工具的耐压检测周期”的相关规定。得益于其详尽且交叉引用的索引,我仅用了不到两分钟就定位到了核心章节,并且在页边空白处找到了相关规范条目的交叉引用,避免了因查阅延误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高效率的信息检索能力,是任何电子文档或网络搜索都难以完全替代的。不过,作为一个实战工具,它的便携性却是一个实际的痛点。整本书的篇幅和厚度,意味着它不太可能被直接塞进工作服的口袋里,通常需要放在工具箱的特定隔层中。如果出版方能考虑推出一个“口袋精简版”或“现场速查卡片集”,将最重要的操作口诀、关键数据和紧急联络信息提炼出来,制作成防水、耐磨损的卡片组,那将是对一线工作人员极大的便利和福音,真正实现“安全知识随身携带”的最高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