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16-2010备案号J 1068-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16-2010备案号J 1068-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铝合金结构
  • 施工规范
  • 行业标准
  • JGJ/T 216-2010
  • 工程技术
  • 建筑施工
  • 规范标准
  • 金属结构
  • 建筑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79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6003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7
字数:8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铝合金零部件加工和组装;6.铝合金焊接;7.紧固件连接;8.预拼装;9.铝合金框架结构安装;10.铝合金空问网格结构安装;ll.铝合金面板安装;12.铝合金幕墙结构安装;附录A焊接接头坡口形式与尺寸。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材料一
4.1 一般规定
4.2 铝合金材料
4.3 焊接材料
4.4 紧固件
4.5 其他材料
4.6 材料管理

5 铝合金零部件加工和组装
5.1 放样和号料
5.2 切割、矫正和边缘加工
5.3 制孔
5.4 螺栓球和毂加工
5.5 铝合金面板制作
5.6 组装

6 铝合金焊接
6.1 一般规定
6.2 焊接工艺
6.3 焊接质量检验和返修

7 紧固件连接
7.1 一般规定
7.2 普通紧固件连接
7.3 高强度螺栓连接
7.4 质量要求

8 预拼装
8.1 一般规定
8.2 预拼装

9 铝合金框架结构安装
9.1 一般规定
9.2 基础和支承
9.3 安装和校正

10 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安装
10.1 一般规定
10.2 安装方法
10.3 施工工艺

11 铝合金面板安装
12 铝合金幕墙结构安装
12.1 一般规定
12.2 施工安装
附录A 焊接接头坡口形式与尺寸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是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16-2010 备案号J 1068-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述其他可能相关但绝不涉及该特定标准内容的其他建筑或工程类书籍。 --- 《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精要》 —— 基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结构体系的深度解析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土木工程领域中最核心且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它旨在为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检测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具备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全书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但其内容完全侧重于描述如何在高标准要求下执行传统主体结构工程,而非涉及任何轻质金属结构(如铝合金)的特定施工规程。 第一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与深化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材料性能、配合比优化及配筋原理。重点在于传统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以及复杂节点(如转换层、伸臂桁架等)的设计方法。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杂的空间结构进行精确建模,并深入探讨了抗震设计中的塑性铰概念及构件延性要求。特别地,书中辟出一章,专门讨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技术,包括外加剂的选择、浇筑顺序的规划以及养护环境的精确控制,这是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书中对钢筋的绑扎、植筋、接头处理等施工细节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解析,强调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测量和偏差控制,以确保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 第二部分: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层及大跨度工程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是提升结构跨越能力和减小自重的核心手段。本书系统介绍了有束预应力(Post-tensioning)和钢绞线预应力(Prestressing Tendon)技术的应用范围、张拉工艺及孔道灌浆技术。 在张拉施工方面,我们详细描述了从锚具安装、千斤顶选型、张拉步骤(分级加载、荷载保持)到应力损失计算的全过程控制流程。书中包含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中遇到的张拉偏差分析与修正方法。关于灌浆技术,本书重点阐述了压力灌浆、真空辅助灌浆等先进工艺,强调了浆体密实度和粘结强度对方程式结构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影响。针对预应力筋的防腐蚀保护,书中的技术章节深入分析了油脂法、蜡封法和环氧树脂涂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与失效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定期检测与维护方案。 第三部分:复杂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涵盖了从模板工程到主体结构验收的全链条管理。 1. 模板工程的革命性进步: 我们重点介绍了重型滑模、爬模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及清水混凝土(Architectural Concrete)所需的精密模板支撑系统。模板的刚度、垂直度控制,以及拆模时机的确定,均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案例分析。 2. 高标号混凝土的现场技术: 针对超高泵送和高早强混凝土的应用,本书探讨了泵送设备选型、管道润滑、抗离析措施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凝结时间控制,确保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性能不发生衰减。 3. 结构检测与无损评估: 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更依赖于科学的检测手段。本章详细介绍了回弹法、超声波回弹综合法、钻芯取样法等传统测试技术的操作规范。此外,还引入了更先进的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在关键部位的应用,如应变片、裂缝监测仪的布设与数据解读,旨在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掌握。 第四部分:工程案例剖析与教训总结 书中精选了数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大跨度桥梁及复杂地下工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结构设计理念、施工难点、专项技术攻关以及最终的缺陷分析,读者可以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工程成果。我们着重分析了因施工工艺不当导致的结构缺陷,如钢筋位移、蜂窝麻面、灌浆不饱满等问题,并提供了预防和修复的最佳实践路径。 结语: 本书避免了对新兴轻质材料体系的深入论述,而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土木工程的基石——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结构上。它是一部面向实践、注重细节、强调规范执行和质量控制的工程宝典,旨在提升我国主体结构工程的整体建造水平。全书内容逻辑严密,技术指标详实,是结构工程师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设计、预应力技术、张拉灌浆、高标号混凝土、抗震设计、结构施工工艺、模板工程、质量检测。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初次接触这类标准规范时,总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僵化,但翻阅完《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后,这种顾虑完全打消了。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抗震设计和风荷载作用下的连接节点设计部分,发现它吸纳了近些年国内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积累的经验教训,对极端荷载工况下的结构安全冗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编制团队具有前瞻性,能够预见到未来建筑对结构性能的更高挑战。对于我们这些做结构优化设计的单位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底线,让我们在进行创新性设计时,可以更有信心地去探索结构形式的极限,同时确保符合国家对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它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设定了一个清晰的技术标杆,绝对是行业内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版式设计也体现了一种专业性,虽然是标准的行业规范格式,但文字排版上保持了相当高的可读性。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复杂的几何构造和受力分析,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截面图进行辅助说明,这一点非常人性化。例如,在处理大跨度结构变形控制时,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配合图示,那些复杂的应力传递路径和补偿措施立刻就变得直观易懂了。这对于快速培训新入行的技术人员,或者组织跨专业技术交流会议时,都是极大的便利。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逻辑上的严密性,是区分优秀技术规范和普通操作指南的关键所在。它成功地架设了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标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可以指导行动的指南针。

评分

从一个材料采购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于理解铝合金型材的验收标准和储存要求简直是太有价值了。以往我们主要依赖型材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但标准之间的口径有时并不统一,容易在合同执行阶段产生扯皮。这本规程统一了行业内的技术语言,明确了不同级别型材的力学性能区间、表面硬度要求以及防腐处理的最低厚度标准。这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清晰、可量化的质量基准线。更关键的是,它对材料在现场的临时保护措施做了详细说明,例如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磕碰损伤和化学腐蚀,这些都是影响后期涂层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坦白说,很多施工单位会忽略材料的“生命周期管理”,总以为材料进场就万事大吉,这本书则强有力地纠正了这种观念,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拥有这样一本权威的规程,无疑能极大地增强我们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话语权和把控力。

评分

拿到这本《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真是如获至宝,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铝合金结构施工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建筑行业技术规范的工程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材料性能和现场检验要求的细致程度,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的典范。随便翻开一章,就能感受到标准制定者们的严谨态度,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在技术可行性和工程经济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尤其是关于焊接和连接工艺的部分,提供了大量图示和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这对于指导一线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避免因经验不足导致的返工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新型连接件和表面处理工艺的纳入,这表明该规程紧跟行业前沿,而不是固步自封于传统方法。阅读下来,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凝聚了多年行业智慧的工具书,对于提升整个铝合金结构行业的施工水平,无疑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从工程准备到结构安装,再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梳理,让阅读者能够非常清晰地把握整个施工流程的脉络。我特别欣赏它在“安全文明施工”章节所占据的分量,很多标准往往侧重于技术指标,而忽略了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平衡。它对高空作业、临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要求写得非常具体,结合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事故教训,提出的预防措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警示性。这对于项目经理和安全主管来说,无疑是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绝佳参考。我曾尝试将书中的某些章节对照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幕墙项目进行自查,发现不少我们过去认为是“常识”的操作细节,在这本书里都有更科学、更严谨的量化标准支撑。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写作手法,使得整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绝非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