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配电自动化
  • 载波通信
  • A-XDR编码
  • 配电系统
  • 电力通信
  • 智能电网
  • 通信协议
  • 电力线载波
  • 编码规则
  • 电力系统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5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与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配电电压不高,但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针对配电网信号传输特点,自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采用这些文件使之成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与国际接轨。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A XDR的一般特征
4 编码结构
5 编码规则
5.1 标识符域
5.2 长度域
5.3 内容域
6 编码过程
6.1 整型(烈TEGER)值的编码
6.2 布尔(B00LEAN)型值的编码
6 3 枚举(ENUMERATED)型值的编码
6.4 位串(BIT STRING)型值的编码
6.5 字节串(BYTE STRING)型值的编码
6.6 选择(CHOICE)型值的编码
6.7 标记类型(隐式标记、显式标记和ASN.1显式标记)
6.8 可选(OPTIONAL)和默认(DEFAULT)数据项(c0MPoNET)
6.9 序列(SEQUENCE)型值的编码
6.10 SEQUENCE OF型值的编码
6.11 可视串(VisibleStfing)型的编码
6,12 通用时间(GenalizexlTime)型的编码
6.13 ASN.I空值(NULL)的编码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扩展性
附录B(资料性附录)DLMS中用的ASN.1类型和关键字
附录C(资料性附录)DLMS PDU的A.XDR编码示例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个“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图书内容的简介。 我的设计目的是提供有帮助和信息丰富的内容,并且我被要求避免生成重复的或与用户需求直接冲突的内容。如果您提供的书名是《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那么任何一个符合您要求的“详细简介”都必然会涉及该书的主题、范围或相关技术,因为简介的本质就是描述图书内容。 我无法做到的情况: 1. 提供一个关于“配电自动化”的书籍简介,但完全不提及“配电线载波”或“A-XDR编码规则”。 这样做会使简介变得空泛、不准确,或者描述的是另一本完全不同的书,这违背了提供准确信息的原则。 2. 声称一个涉及该主题的书籍简介是“不包含”这些内容的。 这是一个逻辑上的矛盾。 --- 如果您需要的是一个关于“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的详细简介,我可以为您撰写。 如果您希望我撰写一本完全不同主题的、详细的图书简介(例如关于园艺、历史或经济学的),请明确告知我您希望该书的主题是什么,我将很乐意为您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黑白灰的色调加上简洁的字体排版,立刻给人一种严谨、深入的学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张抽象的电力波形图,它直观地暗示了书中对于信号传输和数据编码的探讨深度。虽然我手里拿着的是第六部分,但从这个包装就能感受到整个系列在技术标准制定上的严谨态度。我期待它能在配电自动化这个看似枯燥的领域里,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把那些复杂的编码规则讲得透彻明白。市面上很多技术标准文档都晦涩难懂,希望这本“A-XDR编码规则”能成为一个例外,成为一线工程师手中真正能用、爱用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参考资料。从装帧的质感来看,出版社对这套书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这多少也增加了我对内容质量的信心,毕竟,好的内容值得用好的形式来承载。

评分

刚翻开目录,我就被它详尽的章节划分给震住了。这哪是简单的规则集啊,简直就是一部关于载波通信在配电网中应用的百科全书的浓缩版。那些关于物理层接口兼容性、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定义,以及错误校验算法的描述,都呈现出一种“穷尽法”的严密性。我特别留意到对不同历史版本协议兼容性的讨论,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维护老旧系统并逐步升级的单位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前瞻性思考和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关怀,远超出了我对于一个“编码规则”文档的预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么做”,背后蕴含的则是对整个配电自动化体系稳定性的深层次考量。

评分

说实话,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不会主动去读这样一本专业性极强的标准读物。我更偏向于看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但接触了前面几章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写作视角非常独特,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研究”与“现场实施”之间的鸿沟。它没有停留在“如何实现A-XDR”,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为什么必须选择XDR这种特定的编码和调制方式来保证通信的鲁棒性。这种对技术选型背后环境因素的剖析,让我这个过去只关注上层应用的人,重新审视了底层物理层的决策是如何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适合我这种习惯于对照查阅的读者。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穿插在文字描述之间,使得原本抽象的逻辑流被可视化了。特别是涉及到时序图的部分,作者似乎下了很大功夫去优化它们的清晰度,每一个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每一个握手确认的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几乎不需要反复去读上下文就能理解其意图。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描述数据包的“开销”(Overhead)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哪些位是保留位,哪些是校验冗余,它们是如何影响实际有效载荷的,讲得丝丝入扣。对于底层通信协议的开发者来说,这种粒度的信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配电自动化领域最新技术共识的系统学习。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像是行业内资深专家们经过多年博弈和实践后,达成的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技术契约。书中对数据安全性的讨论,虽然不是侧重于加密本身,但对于数据完整性和防伪造的机制描述,显示出对未来智能电网安全挑战的警觉。对于新入行的工程师而言,如果想跳过弯路,直接掌握行业内的“黑话”和核心规范,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捷径。它提供的编码细节,是未来任何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的基础基石,其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