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牧草种质资源

山西牧草种质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宽虎 等 编
图书标签:
  • 山西
  • 牧草
  • 种质资源
  • 植物学
  • 农业
  • 生物多样性
  • 草地
  • 资源调查
  • 北方牧区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02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13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5
字数:4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大平原西侧,介于太行山和黄河中游峡谷之间。全省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最高五台山的北台台顶海拔3058m,最低垣曲县东南黄河谷地的西阳河口海拔167m,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大致以恒山为界,以北属温带,以南属暖温带。按干湿度分类,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为半湿润气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等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许多复杂的小气候。土壤类型恒山以北为栗钙土,以南为褐土。山西省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多样性,气候和土壤的复杂性及明显的过渡性,形成了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牧草种质资源。

目录

第一部分 禾本科草类 Gramineae
第二部分 豆科草类 Leguminosae
第三部分 莎草科草类 Cyperaceae
第四部分 菊科草类 Composiate
第五部分 藜科草类 Chenopodiaceae
第六部分 蓼科草类Polygomaceae
第七部分 其他杂草类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多生于河谷草甸、轻度盐化草甸、山坡草地、路旁等地。在我国,披碱草主要分布于哈尔滨、沈阳、北京,太原、成都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整个分布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部勒盟、乌兰察布盟南部,河北坝上地区、阴山山地、伊克昭盟等地,进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以至四川西北部而达青海及新疆等地。此外,云南昆明附近亦发现有分布。山西南北各县市均有生长。
  披碱草为旱中生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首先吸收水分,其吸水率占种子干重的62%,是我国该属牧草中吸水较少的一种。种子萌发时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一般萌发迅速而整齐。披碱草的种子后熟期较短,据测定,仅40~60d,与短芒披碱草及垂穗披碱草相近,因此,用头一年所采收的种子至第二年春季播种时,无需进行种子处理。披碱草种子的种用寿命,在北方室温条件下,可保存2~3年,属短命种子类。披碱草的生育期,有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其自花授粉时的结实率较高。开花持续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种子的落粒性很强,采种期稍有延误或采种方法不当,则种子损失很大。
  披碱草能适应广泛的土壤类型,如黑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及黑垆土地区均有分布。具有中等抗盐能力。土壤pH值的高低,对披碱草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室内研究,当土壤pH值为2~3时,对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而pH值为4~11时,种子萌发率无差异,但pH值对幼苗及种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当pH值为3~4时,呈现不适应的征状。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年降水量为250~300ram的地区生长尚好。披碱草还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28cI=,绝对最低气温为一37℃的条件下,其越冬率可达98%~99.5 %,即使播种期较晚,只要幼苗已达2~3片叶时,就能顺利地越冬。披碱草在刈割后具有再生能力,但再生草的产量较低,为一次刈割型牧草。据报道,在生长的第二至第四年内,抽穗期刈割第一次时,再生草产量占两次刈割时总产量的14.7 %~24.3 %,开花期进行第一次刈割时,则再生草产量相应占8.5 %~19.1 %,成熟期刈割则不能形成再生草。
  ……

前言/序言

  序言

  草地资源是草食动物最主要的饲料,是加快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据2009年遥感调查,山西省草地总面积为323.2 2万hm,其中天然草地包括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暖温性灌草丛类、低地湿地草甸类、沼泽化草类5种,面积为316.07万hm,占草地总面积的97.8 %;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7.1 5万hm,占草地总面积的2.2 %。牧草种质资源是经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长期演化形成的决定各种遗传性状的基因资源。牧草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基本材料或基因源,在引种驯化野生牧草、人工选育牧草新品种、发掘牧草中耐盐碱、抗旱等优良基因中发挥基础作用;而且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此外,还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大平原西侧,介于太行山和黄河中游峡谷之间。全省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最高五台山的北台台顶海拔3058m,最低垣曲县东南黄河谷地的西阳河口海拔167m,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大致以恒山为界,以北属温带,以南属暖温带。按干湿度分类,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为半湿润气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等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许多复杂的小气候。土壤类型恒山以北为栗钙土,以南为褐土。山西省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多样性,气候和土壤的复杂性及明显的过渡性,形成了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牧草种质资源。
《晋商传奇:千年商道的兴衰与传承》 内容简介 山西,一块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与经济传奇的土地。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无数的传奇人物与辉煌事迹,其中,晋商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以其独特的经营智慧、诚信的商业操守以及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厚的印记,谱写了“纵横欧亚,富甲天下”的宏伟篇章。 《晋商传奇:千年商道的兴衰与传承》并非一本讲述某个特定领域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晋商群体兴衰脉络、商业模式演变、文化内涵以及时代影响的史诗画卷。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晋商世界,探寻他们成功的基因,理解他们时代的局限,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部分:风起云涌,晋商的时代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晋商崛起的黄金时代。我们不会仅限于罗列某个家族或某个商号的账本,而是从宏观层面,勾勒出晋商崛起的时代背景。从明清两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到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再到山西地域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质,都为晋商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重点探讨晋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包括: 地域优势与资源整合: 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茶叶、盐等物资的集散地,为晋商提供了天然的商品优势。本书将详细阐述晋商如何敏锐地捕捉市场机遇,整合区域资源,将山西的土特产品远销海内外。 “走西口”与“闯关东”的时代洪流: 除了本地经济,本书还将深入挖掘晋商在外拓展的宏大叙事。“走西口”的艰辛与机遇,“闯关东”的魄力与远见,都将通过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笔触展现出来,揭示晋商如何凭借其卓越的胆识和毅力,在广阔的疆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商业网络的构建与运作: 晋商之所以能“纵横欧亚”,关键在于他们构建了庞大而高效的商业网络。本书将详细分析晋商在各个重要节点设立的商号、票号、牙行等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汇票”、“信用”等现代金融雏形,实现资本的快速流转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家族经营与人才培养: 晋商大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经营,形成了独特的家族管理模式。本书将深入探究晋商家族在权力分配、子弟培养、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家规家训,传承商业道德与经营智慧,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商人。 第二部分:诚信为本,晋商的智慧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晋商代代相传的信条。本书将不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晋商成功的商业智慧: “信义”的商业哲学: 在诚信缺失的时代,晋商以其卓越的信誉赢得了市场。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故事,展现晋商如何在生意场上坚守承诺,如何通过“记账”、“合同”等方式规范交易,如何通过“退赔”、“保质”等措施赢得客户信任。我们将探究“信义”二字在晋商商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及其深远影响。 精明的经营之道: 晋商并非一味地讲究诚信而忽略利润。本书将揭示晋商在商品定价、成本控制、市场分析、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精明之处。例如,他们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商品种类,如何利用季节性变化进行囤积与销售,如何巧妙应对竞争对手等,都将通过鲜活的细节展现出来。 “汇通天下”的金融创新: 晋商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是其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重点介绍晋商票号的运作模式,包括“汇票”的流通、“银号”的存放、以及“信贷”的运用等。我们将深入探讨晋商如何通过票号,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对中国近代金融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 许多晋商在经商之余,也注重文化修养和教育投入。本书将探讨晋商“贾而好儒”的文化现象,分析他们为何重视教育,如何通过兴办学校、赞助文化活动来提升自身和社会形象,以及这种文化追求对晋商传承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三部分:变迁与传承,晋商的现代回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车轮也在不断碾过。晋商的辉煌也无法避免历史的潮起潮落。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把视角投向近代以来,分析晋商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挑战与转型。 外部冲击与内部困境: 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政局的动荡、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都对传统的晋商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本书将分析这些外部因素如何瓦解了晋商原有的商业网络和市场优势,以及晋商内部在应对变革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尝试: 面对时代的巨变,一些晋商也进行了积极的转型尝试。本书将探讨一些有远见的晋商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尝试股份制、现代化企业制度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晋商精神的时代价值: 尽管晋商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其所代表的商业精神——诚信、勤勉、创新、坚韧,却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最后,将对晋商精神进行现代性的解读,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为当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宝贵的借鉴。 物质遗存与精神传承: 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精美的建筑群,到流传至今的商业故事和商业道德,晋商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本书将带领读者回顾这些宝贵的遗存,并呼唤对晋商精神的深刻理解与传承,让这份厚重的商业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晋商传奇:千年商道的兴衰与传承》并非一部简单的史书,而是一部关于商业、关于人生、关于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它将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勇气与传奇的晋商世界,感受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的辉煌足迹,并从中汲取面向未来的力量。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商业文化、经济发展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生态修复领域的从业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资源”的“应用潜力”。《山西牧草种质资源》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一套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生态恢复工具箱。我们面临着严重的草地退化问题,传统的引进品种往往水土不服,效果不佳。我迫切需要书中能详细列出那些具有极强固沙能力、能在贫瘠石灰岩地区存活的本地优势草种的生态指标。例如,它们的根系深度、生物量积累速度、以及对不同程度侵蚀地貌的适应性梯度。我希望看到数据化的“兼容性矩阵”——哪种牧草适合哪种坡度、哪种年降雨量区间。如果这本书能够为生态治理项目提供精准的“物种选择指南”,而不是泛泛而谈,那它就是一本能够直接改变治理成效的实战手册。简单来说,我需要的是能立刻上手、解决实际生态困境的科学依据,而非仅仅是物种名录的集合。

评分

说实话,我拿起这本《山西牧草种质资源》纯粹是出于一种学术好奇心,想看看一本如此专注于特定地域小众资源的专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我希望它能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剖开山西省内不同气候带、不同海拔的牧草基因库,展示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那些复杂的遗传标记数据、SSR分析结果,以及它们与传统饲用价值之间的关联性,才是真正体现专业深度的核心。我设想的理想版本,会详细记录每个种质的采集地点、野外生态习性,并辅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优异性状的解析——比如,某种三叶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机制,或者某种禾本科植物的淀粉转化效率的基因位点。如果这本书能为育种学家提供可靠的“蓝图”,明确指出哪些基因源头是最有潜力的“宝藏”,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信息罗列层面,而是成为了推动区域农业科技进步的活水源头。任何含糊其辞的描述,任何停留在科普层面的浅尝辄止,都会让我感到失望。

评分

坦白讲,我很少主动阅读如此专业的书籍,但“种质资源”这个词汇勾起了我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警觉。《山西牧草种质资源》如果只停留在介绍现有品种,那未免太过保守。我真正想看到的是关于“濒危”与“抢救”的迫切性论述。山西的许多高山草甸和特定小生境中的独特牧草,正面临着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的双重威胁,它们或许已经悄然消失在野外。这本书是否记录了那些“功能性灭绝”或“极度稀有”的种质样本的最后信息?我期望它能包含详细的种子库保存方案、冷冻保存技术参数,以及恢复野外种群的未来策略。它不应该是一部静态的档案,而应该是一份充满危机感的“抢救宣言”。阅读这本书,我希望得到的是对保护紧迫性的震撼教育,以及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方向的启示,而非仅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应该要非常有历史感和厚重感才对,仿佛是图书馆深处尘封已久的手稿,散发着知识沉淀的味道。我期待的《山西牧草种质资源》不只是枯燥的学术报告集,而是一本带有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史诗。它应该穿插讲述过去几十年间,当地老一辈农林工作者,是如何冒着风沙和严寒,徒步深入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腹地,采集、保存这些珍贵种子的感人故事。这些牧草的“种质资源”,其实凝结着人与土地长期共生的智慧。我希望看到一些轶事,比如某个被当地人世代相传的“神草”,在现代科学检测下被证实拥有惊人的抗病能力。如果能将这些生态学信息与区域畜牧业的发展史相结合,讲述这些资源如何支撑了山西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转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大大超越专业书籍的范畴,成为一部兼具史料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杰作。

评分

以下是针对您提供的图书名称的五段不同风格的读者评价: 这部《山西牧草种质资源》的书名,首先就让人联想到一片广袤的北方草原,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以及辛勤耕耘的农人特有的气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关于山西地区特有牧草品种的深入挖掘,比如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独特的黄土高原气候,那些耐旱、高产的野生物种是如何被驯化、改良,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坚实基础。我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已经被现代农业技术所忽视的、具有独特药用价值或抗逆性的地方品种,它们或许隐藏着解决未来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基因信息。如果书中能配有大量清晰的植物形态图、生长周期曲线图以及不同产区土壤环境的详细对比分析,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物种名录,更应该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与地域智慧的田野考察报告,讲述这些绿色生命如何在严苛的自然选择中顽强生存,并最终服务于山西乃至更广阔区域的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我希望阅读完后,能对“牧草”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产生一种对生命科学和地方农业历史的深刻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