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牧草種質資源

山西牧草種質資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寬虎 等 編
圖書標籤:
  • 山西
  • 牧草
  • 種質資源
  • 植物學
  • 農業
  • 生物多樣性
  • 草地
  • 資源調查
  • 北方牧區
  • 生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11602473
版次:1
商品編碼:1058136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5
字數:40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山西省位於黃土高原的東部,華北大平原西側,介於太行山和黃河中遊峽榖之間。全省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最高五颱山的北颱颱頂海拔3058m,最低垣麯縣東南黃河榖地的西陽河口海拔167m,地形由東北嚮西南傾斜,山地多,地勢起伏較大。氣候大緻以恒山為界,以北屬溫帶,以南屬暖溫帶。按乾濕度分類,山西省大部分地區屬於半乾旱氣候,僅中高山區和晉東南地區為半濕潤氣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嚮、不同坡度等復雜的地形條件形成許多復雜的小氣候。土壤類型恒山以北為栗鈣土,以南為褐土。山西省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多樣性,氣候和土壤的復雜性及明顯的過渡性,形成瞭種類豐富、類型多樣、品質優良的牧草種質資源。

目錄

第一部分 禾本科草類 Gramineae
第二部分 豆科草類 Leguminosae
第三部分 莎草科草類 Cyperaceae
第四部分 菊科草類 Composiate
第五部分 藜科草類 Chenopodiaceae
第六部分 蓼科草類Polygomaceae
第七部分 其他雜草類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多生於河榖草甸、輕度鹽化草甸、山坡草地、路旁等地。在我國,披堿草主要分布於哈爾濱、瀋陽、北京,太原、成都一綫以西的廣大地區,整個分布呈東北至西南走嚮,橫跨黑龍江、吉林、遼寜,經內濛古自治區東部、锡林部勒盟、烏蘭察布盟南部,河北壩上地區、陰山山地、伊剋昭盟等地,進入山西、陝西、寜夏、甘肅以至四川西北部而達青海及新疆等地。此外,雲南昆明附近亦發現有分布。山西南北各縣市均有生長。
  披堿草為旱中生植物。種子在萌發時首先吸收水分,其吸水率占種子乾重的62%,是我國該屬牧草中吸水較少的一種。種子萌發時的最適溫度為20~25℃,在適宜的水、熱條件下,一般萌發迅速而整齊。披堿草的種子後熟期較短,據測定,僅40~60d,與短芒披堿草及垂穗披堿草相近,因此,用頭一年所采收的種子至第二年春季播種時,無需進行種子處理。披堿草種子的種用壽命,在北方室溫條件下,可保存2~3年,屬短命種子類。披堿草的生育期,有隨栽培年限的增加而減少的趨勢。其自花授粉時的結實率較高。開花持續期長,種子成熟不一緻,種子的落粒性很強,采種期稍有延誤或采種方法不當,則種子損失很大。
  披堿草能適應廣泛的土壤類型,如黑鈣土、暗栗鈣土、栗鈣土及黑壚土地區均有分布。具有中等抗鹽能力。土壤pH值的高低,對披堿草種子的萌發影響不大,室內研究,當土壤pH值為2~3時,對種子萌發有一定影響,而pH值為4~11時,種子萌發率無差異,但pH值對幼苗及種根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當pH值為3~4時,呈現不適應的徵狀。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年降水量為250~300ram的地區生長尚好。披堿草還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在內濛古锡林浩特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為一28cI=,絕對最低氣溫為一37℃的條件下,其越鼕率可達98%~99.5 %,即使播種期較晚,隻要幼苗已達2~3片葉時,就能順利地越鼕。披堿草在刈割後具有再生能力,但再生草的産量較低,為一次刈割型牧草。據報道,在生長的第二至第四年內,抽穗期刈割第一次時,再生草産量占兩次刈割時總産量的14.7 %~24.3 %,開花期進行第一次刈割時,則再生草産量相應占8.5 %~19.1 %,成熟期刈割則不能形成再生草。
  ……

前言/序言

  序言

  草地資源是草食動物最主要的飼料,是加快草地畜牧業發展的保障。據2009年遙感調查,山西省草地總麵積為323.2 2萬hm,其中天然草地包括溫性草原類、溫性草甸草原類、暖溫性灌草叢類、低地濕地草甸類、沼澤化草類5種,麵積為316.07萬hm,占草地總麵積的97.8 %;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7.1 5萬hm,占草地總麵積的2.2 %。牧草種質資源是經過自然選擇、人工選擇和長期演化形成的決定各種遺傳性狀的基因資源。牧草種質資源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不僅是篩選和培育優良牧草新品種的基本材料或基因源,在引種馴化野生牧草、人工選育牧草新品種、發掘牧草中耐鹽堿、抗旱等優良基因中發揮基礎作用;而且是發展草地畜牧業的物質基礎;此外,還是維持人類生存、維護國傢生態安全的重要資源。

  山西省位於黃土高原的東部,華北大平原西側,介於太行山和黃河中遊峽榖之間。全省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最高五颱山的北颱颱頂海拔3058m,最低垣麯縣東南黃河榖地的西陽河口海拔167m,地形由東北嚮西南傾斜,山地多,地勢起伏較大。氣候大緻以恒山為界,以北屬溫帶,以南屬暖溫帶。按乾濕度分類,山西省大部分地區屬於半乾旱氣候,僅中高山區和晉東南地區為半濕潤氣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嚮、不同坡度等復雜的地形條件形成許多復雜的小氣候。土壤類型恒山以北為栗鈣土,以南為褐土。山西省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多樣性,氣候和土壤的復雜性及明顯的過渡性,形成瞭種類豐富、類型多樣、品質優良的牧草種質資源。
《晉商傳奇:韆年商道的興衰與傳承》 內容簡介 山西,一塊承載著厚重曆史文化與經濟傳奇的土地。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無數的傳奇人物與輝煌事跡,其中,晉商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以其獨特的經營智慧、誠信的商業操守以及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在中國乃至世界商業史上留下瞭濃厚的印記,譜寫瞭“縱橫歐亞,富甲天下”的宏偉篇章。 《晉商傳奇:韆年商道的興衰與傳承》並非一本講述某個特定領域的學術專著,而是一部以宏大的曆史視角,深入剖析晉商群體興衰脈絡、商業模式演變、文化內涵以及時代影響的史詩畫捲。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晉商世界,探尋他們成功的基因,理解他們時代的局限,並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與啓示。 第一部分:風起雲湧,晉商的時代 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迴到晉商崛起的黃金時代。我們不會僅限於羅列某個傢族或某個商號的賬本,而是從宏觀層麵,勾勒齣晉商崛起的時代背景。從明清兩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到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再到山西地域自身的資源稟賦和人文特質,都為晉商的興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我們將重點探討晉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這包括: 地域優勢與資源整閤: 山西作為重要的煤炭、茶葉、鹽等物資的集散地,為晉商提供瞭天然的商品優勢。本書將詳細闡述晉商如何敏銳地捕捉市場機遇,整閤區域資源,將山西的土特産品遠銷海內外。 “走西口”與“闖關東”的時代洪流: 除瞭本地經濟,本書還將深入挖掘晉商在外拓展的宏大敘事。“走西口”的艱辛與機遇,“闖關東”的魄力與遠見,都將通過豐富的史料與生動的筆觸展現齣來,揭示晉商如何憑藉其卓越的膽識和毅力,在廣闊的疆域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 商業網絡的構建與運作: 晉商之所以能“縱橫歐亞”,關鍵在於他們構建瞭龐大而高效的商業網絡。本書將詳細分析晉商在各個重要節點設立的商號、票號、牙行等機構的運作模式,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匯票”、“信用”等現代金融雛形,實現資本的快速流轉和信息的及時傳遞。 傢族經營與人纔培養: 晉商大多以傢族為單位進行經營,形成瞭獨特的傢族管理模式。本書將深入探究晉商傢族在權力分配、子弟培養、財産繼承等方麵的製度設計,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傢規傢訓,傳承商業道德與經營智慧,培養齣瞭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商人。 第二部分:誠信為本,晉商的智慧 “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是晉商代代相傳的信條。本書將不隻是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晉商成功的商業智慧: “信義”的商業哲學: 在誠信缺失的時代,晉商以其卓越的信譽贏得瞭市場。本書將通過具體的故事,展現晉商如何在生意場上堅守承諾,如何通過“記賬”、“閤同”等方式規範交易,如何通過“退賠”、“保質”等措施贏得客戶信任。我們將探究“信義”二字在晉商商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及其深遠影響。 精明的經營之道: 晉商並非一味地講究誠信而忽略利潤。本書將揭示晉商在商品定價、成本控製、市場分析、風險規避等方麵的精明之處。例如,他們如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商品種類,如何利用季節性變化進行囤積與銷售,如何巧妙應對競爭對手等,都將通過鮮活的細節展現齣來。 “匯通天下”的金融創新: 晉商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是其輝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重點介紹晉商票號的運作模式,包括“匯票”的流通、“銀號”的存放、以及“信貸”的運用等。我們將深入探討晉商如何通過票號,極大地促進瞭商品經濟的發展,並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産生瞭深遠影響。 “賈而好儒”的文化追求: 許多晉商在經商之餘,也注重文化修養和教育投入。本書將探討晉商“賈而好儒”的文化現象,分析他們為何重視教育,如何通過興辦學校、贊助文化活動來提升自身和社會形象,以及這種文化追求對晉商傳承和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第三部分:變遷與傳承,晉商的現代迴響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時代的車輪也在不斷碾過。晉商的輝煌也無法避免曆史的潮起潮落。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把視角投嚮近代以來,分析晉商群體在時代變遷中的挑戰與轉型。 外部衝擊與內部睏境: 晚清以來,西方列強的入侵、國內政局的動蕩、以及新興商業模式的齣現,都對傳統的晉商經營模式帶來瞭巨大衝擊。本書將分析這些外部因素如何瓦解瞭晉商原有的商業網絡和市場優勢,以及晉商內部在應對變革時所麵臨的睏難與挑戰。 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嘗試: 麵對時代的巨變,一些晉商也進行瞭積極的轉型嘗試。本書將探討一些有遠見的晉商如何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嘗試股份製、現代化企業製度等,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留下瞭寶貴的經驗。 晉商精神的時代價值: 盡管晉商的時代已經遠去,但其所代錶的商業精神——誠信、勤勉、創新、堅韌,卻穿越時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的最後,將對晉商精神進行現代性的解讀,分析其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價值,為當代的企業傢和創業者提供寶貴的藉鑒。 物質遺存與精神傳承: 從喬傢大院、常傢莊園等精美的建築群,到流傳至今的商業故事和商業道德,晉商留下瞭豐富的物質與精神遺産。本書將帶領讀者迴顧這些寶貴的遺存,並呼喚對晉商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傳承,讓這份厚重的商業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晉商傳奇:韆年商道的興衰與傳承》並非一部簡單的史書,而是一部關於商業、關於人生、關於時代變遷的宏大敘事。它將通過詳實的史料、生動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勇氣與傳奇的晉商世界,感受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商業史上的輝煌足跡,並從中汲取麵嚮未來的力量。本書適閤對中國曆史、商業文化、經濟發展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以下是針對您提供的圖書名稱的五段不同風格的讀者評價: 這部《山西牧草種質資源》的書名,首先就讓人聯想到一片廣袤的北方草原,空氣中彌漫著青草和泥土的芬芳,以及辛勤耕耘的農人特有的氣息。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找到關於山西地區特有牧草品種的深入挖掘,比如它們是如何適應當地獨特的黃土高原氣候,那些耐旱、高産的野生物種是如何被馴化、改良,成為現代畜牧業的堅實基礎。我特彆關注那些可能已經被現代農業技術所忽視的、具有獨特藥用價值或抗逆性的地方品種,它們或許隱藏著解決未來氣候變化挑戰的關鍵基因信息。如果書中能配有大量清晰的植物形態圖、生長周期麯綫圖以及不同産區土壤環境的詳細對比分析,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不應該僅僅是冷冰冰的物種名錄,更應該是一部關於生命韌性與地域智慧的田野考察報告,講述這些綠色生命如何在嚴苛的自然選擇中頑強生存,並最終服務於山西乃至更廣闊區域的生態平衡與經濟發展。我希望閱讀完後,能對“牧草”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匯,産生一種對生命科學和地方農業曆史的深刻敬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應該要非常有曆史感和厚重感纔對,仿佛是圖書館深處塵封已久的手稿,散發著知識沉澱的味道。我期待的《山西牧草種質資源》不隻是枯燥的學術報告集,而是一本帶有強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史詩。它應該穿插講述過去幾十年間,當地老一輩農林工作者,是如何冒著風沙和嚴寒,徒步深入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腹地,采集、保存這些珍貴種子的感人故事。這些牧草的“種質資源”,其實凝結著人與土地長期共生的智慧。我希望看到一些軼事,比如某個被當地人世代相傳的“神草”,在現代科學檢測下被證實擁有驚人的抗病能力。如果能將這些生態學信息與區域畜牧業的發展史相結閤,講述這些資源如何支撐瞭山西特定曆史時期的經濟結構轉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將大大超越專業書籍的範疇,成為一部兼具史料價值和人文關懷的傑作。

評分

說實話,我拿起這本《山西牧草種質資源》純粹是齣於一種學術好奇心,想看看一本如此專注於特定地域小眾資源的專著,能達到怎樣的高度。我希望它能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剖開山西省內不同氣候帶、不同海拔的牧草基因庫,展示齣令人驚嘆的多樣性。那些復雜的遺傳標記數據、SSR分析結果,以及它們與傳統飼用價值之間的關聯性,纔是真正體現專業深度的核心。我設想的理想版本,會詳細記錄每個種質的采集地點、野外生態習性,並輔以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其優異性狀的解析——比如,某種三葉草對重金屬的耐受機製,或者某種禾本科植物的澱粉轉化效率的基因位點。如果這本書能為育種學傢提供可靠的“藍圖”,明確指齣哪些基因源頭是最有潛力的“寶藏”,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信息羅列層麵,而是成為瞭推動區域農業科技進步的活水源頭。任何含糊其辭的描述,任何停留在科普層麵的淺嘗輒止,都會讓我感到失望。

評分

作為一名生態修復領域的從業者,我關注的重點在於“資源”的“應用潛力”。《山西牧草種質資源》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套可操作的、針對性強的生態恢復工具箱。我們麵臨著嚴重的草地退化問題,傳統的引進品種往往水土不服,效果不佳。我迫切需要書中能詳細列齣那些具有極強固沙能力、能在貧瘠石灰岩地區存活的本地優勢草種的生態指標。例如,它們的根係深度、生物量積纍速度、以及對不同程度侵蝕地貌的適應性梯度。我希望看到數據化的“兼容性矩陣”——哪種牧草適閤哪種坡度、哪種年降雨量區間。如果這本書能夠為生態治理項目提供精準的“物種選擇指南”,而不是泛泛而談,那它就是一本能夠直接改變治理成效的實戰手冊。簡單來說,我需要的是能立刻上手、解決實際生態睏境的科學依據,而非僅僅是物種名錄的集閤。

評分

坦白講,我很少主動閱讀如此專業的書籍,但“種質資源”這個詞匯勾起瞭我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警覺。《山西牧草種質資源》如果隻停留在介紹現有品種,那未免太過保守。我真正想看到的是關於“瀕危”與“搶救”的迫切性論述。山西的許多高山草甸和特定小生境中的獨特牧草,正麵臨著氣候變暖和過度放牧的雙重威脅,它們或許已經悄然消失在野外。這本書是否記錄瞭那些“功能性滅絕”或“極度稀有”的種質樣本的最後信息?我期望它能包含詳細的種子庫保存方案、冷凍保存技術參數,以及恢復野外種群的未來策略。它不應該是一部靜態的檔案,而應該是一份充滿危機感的“搶救宣言”。閱讀這本書,我希望得到的是對保護緊迫性的震撼教育,以及對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方嚮的啓示,而非僅僅是對過去成就的迴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