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紧紧围绕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突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一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同时做到深入浅出,文字精练,配图恰当;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分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上篇为体育和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大学生所喜爱的十三种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实践。每一章后均有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己及课后复习。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体育课教材,也可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参考以及作为普通人的健身指导书。     
目录
   上篇 理论部分
第一章 体育概述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体育
第二节 体育的功能
第三节 高等学校体育
第二章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第一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第三章 科学的体育锻炼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原则
第二节 基础身体素质锻炼
第四章 体质测定与评价
第一节 体质的测定与评价概述
第二节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体质测定 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第四节 体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第五章 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及常识
第一节 自我医务监督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第三节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第四节 运动处方
第六章 健康教育
第一节 精神健康
第二节 行为健康
第三节 营养健康
第四节 性健康
第七章 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
第一节 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第三节 传统养生方法介绍
第四节 现代养生理论介绍
第八章 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
第一节 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
第二节 运动竞赛的编排方法
第九章 奥林匹克运动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
第二节 奥林匹克精神
下篇 实践部分
第十章 田径运动
第一节 跑
第二节 跳跃
第三节 投掷
第十一章 篮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篮球基本技术
第三节 篮球基本战术
第四节 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第十二章 排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排球基本技术
第三节 排球基本战术
第四节 排球比赛方法及规则简介
第五节 沙滩排球和软式排球
第十三章 足球运动
第一节 基本技术
第二节 基本战术
第三节 足球比赛规则简介
第十四章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第一节 乒乓球
第二节 羽毛球
第三节 网球
第十五章 武术
第一节 太极拳
第二节 散手
第三节 女子防身术简介
第十六章 艺术体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徒手基本动作练习
第三节 轻器械基本动作及练习
第四节 艺术体操设计编排原则及步骤(大众)
第五节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第十七章 健美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健美操特征与作用
第三节 健美操基本步伐与手臂动作
第四节 健美操创编原则和方法
第五节 健美操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第十八章 健美运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健美锻炼方法与手段
第三节 健美锻炼的安排与营养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体育概述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现代社会及其主要特征
    在人类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社会整体呈加速发展态势。人类经历了8000多年的农业经济,约300年的工业经济,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如强大的冲击波,震撼着整个世界,如果说农业经济转移的是武力,工业经济转移的是物质,则知识经济转移的是知识。大家知道,物质是相对短缺而难以共享的,而知识是相对丰富而且可以共享的。对知识的投资可以出现“收益递增”。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我们交换的结果是我手上有了苹果却没有了梨。如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我们交换的结果是每人都有两个主意。如此看来,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
    对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称之为第一次浪潮。人们往往以铁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其特征。人类进人工业经济时代被称之为第二次浪潮。人们往往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化大生产为其标志,有人称之为原子的时代。
    现在,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往往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和“三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作为其特征。现代社会展现的特点是:
    (一)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的投资可以出现“收益递增”,反过来收益递增又促进知识的积累,而知识不像资源,不存在用完的问题,只有新旧之分。
    (二)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的投入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美国的微软公司,未见高大烟囱,未见连片厂房,但其产值相当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产值的总和。这种以多信息、新知识、高智力、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投入,其作用越来越得到认识和重视。      
前言/序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为了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组织编写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这本可教可学的教材。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只有体魄强健,才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学习和工作,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知识和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祛病健体、增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告诉你许多有关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知识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定会使你终身受益。
  本书整体构思由王达负责。参加编写的成员有:王达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十章,张俭第二章和第十二章,杨秀芳第四章和第十七章,韩健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奚天明第六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八章,郑欣第七章、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陆美琳第九章,斯华琴第十六章。王达对全书进行了统稿。最后,本书由潘少伟教授终审定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没有前人和同时代学者辛勤的劳动与所积累的充满睿智的研究成果,我们就不可能编写这本教材。因此,我们对在书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到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的专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运动科学前沿:解构人体机能与运动表现的奥秘》  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一次深入人体运动机制的科学探索之旅。它致力于揭示隐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肌肉收缩背后的复杂生理生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协同作用,最终决定了我们的运动表现和整体健康水平。我们将一同潜入细胞层面,探寻能量代谢的能量工厂,解析神经肌肉系统的精密协调,理解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强大支撑,并深入研究运动对骨骼、关节及免疫系统的深远影响。这不是关于“如何快速学会一项运动”,而是关于“为何我们能进行运动,以及如何让身体以最佳状态运行”。  第一部分:人体能量代谢的动力学——生命的燃料与转化  我们的身体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发动机,时刻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尤其是当我们进行体力活动时。本部分将带您穿越细胞能量代谢的神秘世界。     ATP:生命的直接能量货币     我们将从分子层面开始,深入了解腺苷三磷酸(ATP)的结构与功能。ATP是细胞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ATP的分解。我们将探讨ATP如何在细胞内被合成,以及其能量释放的机制。    三大能量供应系统:有氧与无氧的交响乐        磷酸肌酸系统(ATP-PCr System): 这是肌肉最快速的能量供应方式,尤其在短时间、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如举重、短跑)中至关重要。我们将解析其反应途径,理解其为何能提供瞬间的强大能量,以及其能量储备的局限性。        糖酵解系统(Glycolysis): 当ATP-PCr储备耗尽时,身体转向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我们将详细阐述无氧糖酵解的过程,包括其发生的场所(细胞质)、底物(葡萄糖)以及产物(丙酮酸,在缺氧条件下转化为乳酸)。理解乳酸的生成并非完全是“废物”,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重新利用。        有氧氧化系统(Aerobic Oxidation System): 这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供应方式,效率高且可持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在细胞内的三个主要阶段:            丙酮酸氧化脱羧与三羧酸循环(Krebs Cycle/Citric Acid Cycle): 在线粒体内,丙酮酸被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携带体(NADH和FADH2)以及少量的ATP。我们将绘制出这一复杂循环的分子路线图。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这是产生ATP最多的环节。NADH和FADH2携带的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与氧结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驱动质子泵,建立跨膜电化学梯度,进而通过ATP合酶合成大量的ATP。我们将揭示氧气在这个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其与呼吸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的能量角色     我们将分析这三大宏量营养素如何作为能量的来源,以及它们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的供能比例。        碳水化合物: 作为最易于分解利用的能量来源,尤其在无氧运动中扮演主角。我们将探讨糖原的储存与动员,以及运动过程中血糖的调控。        脂肪: 拥有巨大的能量储备,是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的主要能源。我们将解析脂肪的分解(脂肪动员与β-氧化)以及其进入有氧代谢途径的过程。        蛋白质: 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主要用于修复和构建组织,在能量供应中占比很小。然而,在极端饥饿或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时,蛋白质也可能被分解供能。我们将探讨其在能量代谢中的次要地位。    运动训练对能量代谢的适应性改变     通过规律的运动训练,身体的能量代谢系统会发生显著的适应性改变。我们将研究这些改变如何提高能量供应的效率,延缓疲劳发生,例如:线粒体数量和体积的增加,氧化酶活性的提高,糖原储存能力的增强,脂肪利用率的提升等。  第二部分:神经肌肉系统的精妙调控——动作的指挥官与执行者  运动的产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同合作。本部分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而精密的“指挥与执行”系统。     运动神经元:信号的传递者     我们将从运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出发,理解它们如何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指令,并将这些指令传递给肌肉纤维。我们将探讨运动单位的概念,即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所有肌纤维,以及运动单位的大小如何影响力量的精细调控。    神经递质:信号的信使     我们将解析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特别是乙酰胆碱在神经冲动从神经传递到肌肉的关键作用。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和清除对于肌肉收缩的重要性。    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舞蹈     这是运动产生的核心。我们将深入到肌纤维的微观结构,解析肌原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丝的 Sliding Filament Theory(滑动纤维学说)。我们将详细描述钙离子如何触发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ATP如何提供能量驱动肌球蛋白的“划动”,从而导致肌纤维的缩短,产生力量。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力量与耐力的差异     我们将区分慢肌纤维(Type I)和快肌纤维(Type IIa, Type IIx)的特点,包括它们的代谢特性(有氧 vs. 无氧)、收缩速度、募集顺序以及在不同类型运动中的作用。理解为什么耐力运动员往往拥有更多的慢肌纤维,而短跑运动员则拥有更多的快肌纤维。    运动训练对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运动训练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和速度,还能优化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我们将探讨运动如何改善神经募集能力( recruiment)、提高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frequency)、以及增加运动单位的同步性(synchronization)。同时,训练也会导致肌纤维的肥大(hypertrophy)和类型转化,从而提升整体的运动能力。    本体感受与运动控制     我们将简要介绍本体感受器(如肌梭、腱器官)在维持身体姿势、协调动作和感知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大脑如何整合这些信息来实现平稳、精确的运动。  第三部分: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支撑——生命线与空气的通道  强大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是保障运动过程中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清除代谢废物的基础。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它们在运动中的核心功能。     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心脏的搏动与血液的循环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我们将从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的作用以及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出发,理解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输出量: 定义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 Heart Rate x Stroke Volume)并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如何协同增加,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血压的调节: 运动时血压会发生变化,我们将探讨运动如何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身体如何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来调节血压。        血液循环的重分配: 在运动过程中,血液会优先流向工作肌群,而流向消化系统等非必需器官的血液则会减少。我们将分析这种血液重分配的生理意义。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规律的有氧运动会显著增强心功能,表现为静息心率下降、最大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增厚等,这些都提高了身体的整体有氧能力。    呼吸系统的功能:气体交换的生命通道        肺的结构与功能: 我们将从肺泡、支气管、横膈膜等关键结构入手,理解肺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将吸入的氧气输送到血液,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动力学: 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呼吸的深度)如何增加,以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我们将探讨呼吸肌(如横膈膜、肋间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气体交换的原理: 深入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在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分压差驱动下的扩散过程。        运动训练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虽然肺活量不会有大的提升,但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呼吸肌的效率,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使身体更能有效地利用氧气。    血液的运输功能:氧气、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的载体     我们将探讨血液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包括:        氧气的运输: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如何结合并运输氧气。        营养物质的供应: 血液如何将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输送到工作肌群。        代谢废物的清除: 血液如何将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体温的调节: 血液循环在分散运动产生的热量,维持体温稳定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运动对骨骼、关节与免疫系统的影响——健康的基石与守护者  运动并非仅仅关乎肌肉和心肺,它对我们身体的骨骼、关节以及免疫系统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构成了我们长期健康的基础。     骨骼的适应性生长与强化        力学刺激与骨密度: 我们将探讨 Wolff's Law(沃尔夫定律),即骨骼会根据承受的力学负荷进行重塑。规律的负重运动(如跑步、跳跃、举重)如何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骼的力学性能: 运动如何提高骨骼的强度、韧性和抗折性,使其更能承受运动带来的冲击和负荷。        运动与关节健康:            软骨的营养与保护: 关节软骨本身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赖于关节液的“泵吸”作用。规律的适度运动能够促进关节液的循环,为软骨提供营养,并有助于软骨的修复和维持。            韧带与肌腱的强化: 运动可以增强连接骨骼的韧带和连接肌肉与骨骼的肌腱,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 运动,特别是结合了柔韧性训练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            运动对关节疾病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适度运动对骨关节炎等退行性关节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作用,以及过量或不当运动可能带来的关节损伤风险。    免疫系统的双重效应:运动的“激活”与“抑制”        运动与免疫细胞: 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如NK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        运动与炎症反应: 适度运动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慢性低度炎症水平,而慢性炎症是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        高强度运动的免疫抑制效应: 我们将分析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马拉松)可能导致的短期免疫抑制,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恢复来应对。        运动与慢性疾病的预防: 运动在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改善情绪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都与免疫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结论:  《运动科学前沿:解构人体机能与运动表现的奥秘》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坚实的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基础。通过深入理解身体在运动中的内在机制,您将不再仅仅是将运动视为一种活动,而是能以一种更科学、更深刻的视角来认识和优化您的身体。这种理解将帮助您在追求健康、提升运动表现的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规避潜在风险,最终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本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运动科学知识体系,为每一位追求健康和卓越的读者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