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附示范CD光盘1张)

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附示范CD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曼夫雷特·西佛利茨,叶继红 著
图书标签:
  • 合唱
  • 中国风
  • 流行音乐
  • 音乐教材
  • 声乐
  • 合唱谱
  • 示范CD
  • 艺术教育
  • 音乐教学
  • 合唱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40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620449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73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示范CD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首》是根据中国民歌、名歌、名曲改编的摇滚、爵士、现代流行合唱曲集,共9首作品。5首是无伴奏合唱,4首是带钢琴伴奏的混声合唱。合唱改编最大的特色是将爵士、摇滚等西方现代流行音乐语言融人中国音乐,在保留中国音乐精髓的同时,充分展示出爵士、摇滚现代流行合唱的和声特点与节奏韵律。作品充满现代时尚的活力,编配手法新颖娴熟,既保留了原曲的乐律美,又充分展示出新编的时代感。9首作品因中西音乐的交错碰撞而绽放出耀眼的火花。书中附详细的改编说明和演唱提示,还附赠示范CD一张。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首》适合喜爱现代流行风格合唱作品、喜欢尝试多种风格现代作品的广大合唱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曼夫雷特·西佛利茨(Manfred Sievritts),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钢琴家,。德国柏林音乐剧教育出版社总编,出版人。西佛利茨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钢琴和音乐教育专业,长期从事音乐教学、艺术实践和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多次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出版过多张钢琴独奏专辑。曾任德国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音乐栏目评论员,在欧洲多国开设音乐示范课和培训班。他的多部音乐教学论著是德奥和欧洲高等音乐教育学和艺术教育学科的必读书目。1989年他作为中国国家教委首批特邀德国西部音乐教育专家来华高校讲学,之后又应我国多所音乐艺术院校邀请讲学,作为国际音乐教育研讨会特邀专题讲座专家、教学培训指导专家,并举办钢琴研讨大师班等,受到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以现代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为切入点,创作出版的摇滚音乐剧《汉斯与格丽特》在德国上演后,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极大反响。此剧于2004年翻译成中文,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四川师范大学现代艺术系作为教学实验剧目,演出后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西佛利茨创作的多部摇滚音乐剧无论是艺术魅力、时代感还是艺术品位都是演唱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主要著作:《高中音乐选修课中关于新音乐的教学分析》,《音乐的表演(音乐的诠释)》,《艺术歌曲-歌曲-表演唱(阐述与分析)》第一册、第二册,以及《原创与改编(教学实验与实践)》,这些专著以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实践,形成其独特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以上专著新版本,现由德国:ERES EDITION,LILIENTHAL出版发行)。
近些年来,西佛利茨改编出版了《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Ⅱ》、《浪漫派现代流行合唱一长青藤》、《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等现代流行合唱艺术作品集。
叶继红,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音乐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留校任声乐教师。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进修,师从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教授。1990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荷兰乌特勒兹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1-1993年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系音乐教育和声乐教育专业学习深造,获柏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学位。在德国留学期间参加过高级声乐、歌剧培训班及大量音乐会演出,并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个人演唱专集。特别对德奥艺术歌曲创作哲理与演唱风格及情感表达展开了深入地探究。1998年以来,她开始积极投身到中一德音乐艺术交流之中。作为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推荐的音乐教育专家,应邀在国内多所专业音乐院校及师范音乐学院讲学、授课,参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系、波茨坦大学、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学院、巴赫档案馆与中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和音乐教育院、系的多个合作项目。2003年获教育部西部大开发“春晖教育计划”回国讲学特殊资助。2006年获奥地利联邦政府教育、科研与文化部高级艺术家科研奖金。回国任教后多次参加国内外音乐教育研讨会,发表论文:《音乐课对巴赫(马太受难曲)教学设计建议》(2006年博鳌国际音乐教育论坛),《感知、认知、学习、理解》(《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今天的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奥地利音乐教育》2008年),《与国际化链接的音乐教育》(《2010年ISME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会议论文集》河南大学2010年)。主要著作有:《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词典》(音乐学编委,部分条目编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歌唱的中国》(德国Cappella出版社2004年),《汉斯与格丽特》(德国音乐剧本部分翻译,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2——古典名曲新篇》(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MUSIKEXPRESS》(德文注释,德国SCH0TT出版社2009年)。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编者简介
改编者简介
前言
无伴奏合唱
1.回娘家
2.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3.康定情歌
5.玫瑰三愿
6.茉莉花
7.半个月亮爬上来
8.渔光曲
9.阳光三叠
改编说明与演唱提示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附示范CD光盘1张)》的图书的简介,但这份简介的内容将完全围绕该书不包含的内容展开,详细描述其他可能的音乐书籍或合唱作品,以确保不提及原书的任何具体内容。 --- 图书简介:探索二十世纪西方古典复兴与二十一世纪实验音乐的广阔天地 本合集汇集了跨越数个世纪、风格迥异的九部重要合唱作品,旨在为专业合唱团、音乐学院学生以及对世界合唱艺术有深厚兴趣的听众,提供一个深入研究和演绎的宝贵资源。本选集收录的作品,严格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一世纪初,在欧洲及美洲大陆上涌现出的,对传统和声与曲式进行革命性探索的先锋音乐。 第一部分:战后重建与新古典主义的回归 本部分精选了三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曲家试图重新在古典传统中寻找精神寄托的作品。它们摒弃了战前激进的十二音体系的极端客观性,转而回归到对调性模态(Modal Tonalities)的重新发掘与运用。 作品一:马克斯·冯·施特劳斯《圣歌变奏曲》(1958) 这首作品以古老的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但其配器上展现出高度的现代主义倾向。作曲家运用了复杂的对位技巧和多重复调结构,强调了声部的独立性而非传统的和声功能。合唱团在演绎时需要精准把握声部之间的空间关系,尤其是高音区铜管般的木管声部交织,以及低音区对大地般稳定性的刻画。光盘A中的示范演绎,尤其突出了其在12/8拍下复杂律动的清晰度,以及对弱奏时内在张力的处理。 作品二:伊莎贝尔·德·拉·科鲁尼亚《光之弥撒》(1965) 这部作品标志着西班牙音乐家对本国民间音乐元素融入严肃艺术音乐的成功尝试。全曲共包含七个乐章,它将巴洛克时期的赋格结构与西班牙吉普赛音乐中特有的、带有“弗拉门戈”色彩的节奏型(如复杂的切分和重音转移)相结合。本选集特别关注其混声四部合唱中对色彩变化的极致要求,例如在“Gloria”乐章中,要求男高音声部模仿小提琴的快速琶音技巧。 作品三:阿道夫·克鲁格《纪念逝者》(1972) 克鲁格的作品是德奥“新严肃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此曲情感内敛、结构严谨,几乎完全基于纯粹的无伴奏人声。它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对“长音”(Sustained Notes)的处理,旨在营造一种近乎静止的、超越时间的听觉体验。本光盘中提供了针对此曲的呼吸指导录音,详细分析了如何处理每句歌词中长达十秒以上的持续音。 第二部分:极简主义与系统作曲法的碰撞 本部分聚焦于美国及北欧作曲家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受极简主义(Minimalism)影响而创作的,具有重复性与结构化特征的作品。这些作品挑战了听众对旋律的期待,转而寻求通过节奏和音色单元的逐步叠加与消减来实现情感的释放。 作品四:埃里克·詹森《十二个渐进体》(1978) 受美国大学合唱团的特殊音域配置启发,詹森创作了这部对声学空间要求极高的作品。全曲没有明确的调性中心,而是通过不同声部对同一音高的,以2Hz至5Hz不等的速度进行极微小变化(即“颤音”或“波动”),来制造出“声音的涟漪”效果。光盘B收录了在穹顶教堂内录制的示范,以展示该作品在巨大声学反射中的动态效果。 作品五:苏珊娜·维克《水的形态》(1983) 维克的作品是电子音乐与人声结合的典范。此曲要求合唱团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暴、溪流。除了传统的声乐技巧外,本曲还要求合唱团成员使用非传统发声法,例如通过嘴唇的快速开合制造“气泡”声,以及用舌尖敲击上颚制造“雨滴”效果。附件中的技术手册详述了这些发声技巧的准确发力点。 作品六:大卫·哈德森《系统1A》(1986) 这是系统作曲法的代表作。全曲所有音高、节奏和力度都来自于预设的数学序列,没有丝毫即兴或情感的介入。它考验的是合唱团对复杂时间结构的绝对精确掌握。例如,某个乐段要求男高音以160BPM的速度演唱,而女低音必须以其速度的黄金分割比率(约98BPM)进行对位。 第三部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本重构与声响探索 最后三部作品反映了进入九十年代后,作曲家对文本意义的解构以及对声音本身的关注,超越了传统的“歌唱”范畴。 作品七:雷纳特·施密特《无意义的对话》(1994) 这首作品完全由非语言音节(如“Tza,” “Klo,” “Mff”)构成,旨在探索纯粹声学结构如何传达焦虑和疏离感。它对合唱指挥的节奏掌控能力要求极高,因为任何细微的时间差都会导致整体声响的瓦解。 作品八:马尔科姆·里德《碎片化肖像》(1999) 里德从早期的先锋派戏剧中汲取灵感,要求合唱团成员在演唱中穿插快速的舞台动作和静默。文本部分取自多位哲学家的语录,但这些语录被完全打乱并随机分配给不同声部,形成一种意义的碎片化。 作品九:安德烈·佩雷兹《新寂静》(2003) 作为本选集的收尾之作,佩雷兹回归到对“呼吸”这一人类最基本行为的音乐化处理。作品的八成篇幅是近乎无声的呼吸声和极其微弱的气流声的精确控制,只有在每隔两分钟时,才会出现一个短暂、高度和谐的三音和弦,以此来突显寂静的价值。 特别说明: 本选集侧重于对国际二十世纪后半叶严肃合唱音乐的研究与实践,所选作品的演唱难度极高,涉及大量的现代记谱法、非传统发声技巧以及对复杂节奏的精确把握。它不包含任何民族乐器元素、通俗音乐的旋律线条或任何基于当代华语流行音乐语境的改编作品。所有示范CD均采用纯净的录音棚技术,旨在清晰呈现作曲家意图的声学细节,而非现场的氛围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我收到这本《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后,我的生活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色彩。我平时喜欢在家听听音乐,有时也跟着哼唱,但总觉得缺少一些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又能让我感到轻松愉悦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音乐体验。封面的设计就透露着一种东方雅致,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当我播放CD时,那些熟悉的旋律,经过合唱的演绎,竟然变得如此动听,仿佛我正置身于一场精心策划的音乐会现场。歌词的内容也很吸引我,有关于故乡的回忆,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珍珠,串联成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些歌曲虽然是合唱,但它们并不像一些传统合唱那样宏大而庄重,反而带着一种轻盈和灵动,特别适合在闲暇时光里聆听。CD里的示范演唱,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我如何去理解歌曲的情感,如何去模仿那些优美的发声技巧。我甚至尝试跟着CD一起唱,虽然我不是专业歌手,但当我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其中时,那种感觉实在太棒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我心灵的慰藉,是我发现中国风音乐魅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评分

我是一名声乐老师,在寻找适合学生排练的合唱作品时,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兼具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曲目。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真是让我惊喜不已。《中国风》这个定位就非常吸引我,我们一直希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当我看到目录里的曲目名称时,就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着封面设计,我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一场音乐盛宴。拿到书后,我首先播放了示范CD,那声音的质感、和声的编排、以及情感的表达,都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其中几首作品,在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旋律朗朗上口,但又不失深度。学生的接受度非常高,他们对这些作品的喜爱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合唱声部的设计也很科学,兼顾了不同声部学生的特点,既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又能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歌曲的歌词也很有文学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合唱谱,更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宝贵教材。我非常期待带领我的学生们用歌声演绎这些充满魅力的中国风流行合唱。

评分

最近刚入手这本《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作为一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平时喜欢听歌,偶尔也会参加一些社区合唱活动。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市面上的一些合唱作品要么过于古典,要么过于商业化,很难找到那种既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又具备现代流行音乐的活力和吸引力的作品。这本书记的出现,简直就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特别喜欢封面上的设计,那种写意的水墨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线条感,一看就让人觉得这不只是一本简单的乐谱。翻开书,看到曲目的名称,我就充满了好奇。然后迫不及待地播放了CD,听着那些熟悉的旋律,经过合唱的演绎,竟然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歌词写得也非常有诗意,像是讲故事一样,很容易就能引起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感觉旋律非常优美,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或者是一种蓬勃的生机,听着让人心情特别舒畅。CD里的示范演唱也非常棒,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技巧,感觉自己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合唱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我一直非常关注那些能够 bridging 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本土音乐元素的优秀作品。这本《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教材。书的整体设计就显得非常专业和用心,细节之处也体现了对中国风元素的深刻理解。翻阅曲谱,我发现这些合唱作品在和声的运用上,既有流行音乐的丰富性和色彩感,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的痕迹,这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既熟悉又新颖。我尤其欣赏编曲者在处理旋律线条时所展现出的功力,主旋律清晰而富有歌唱性,伴随声部和辅旋律的设计也十分精妙,能够有效地烘托主旋律的情感,同时又不至于喧宾夺主。示范CD的录制质量也非常高,演唱者的技巧娴熟,情感表达细腻到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范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我不仅能够加深对现代合唱编排手法的理解,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的灵感。这本书无疑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音乐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中国风现代流行合唱9首》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音乐的及时雨!作为一名合唱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些既能展现中国传统韵味,又具备现代流行感的作品,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封面上那股浓郁的中国风设计所吸引,古朴与现代的融合,让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打开CD,第一首曲子便将我带入了一个意境悠远的画面,熟悉的旋律在合唱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些歌词,或是描绘江南烟雨,或是诉说塞北风情,亦或是勾勒都市夜景,都写得那么细腻、那么贴切,仿佛我就是故事中的一员。合唱的部分设计得也十分巧妙,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整体的流畅性,高低声部的配合,犹如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让整首歌曲更加饱满、立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旋律既有古典韵味,又融合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感,听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沉闷,反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对于我这样的业余合唱团来说,这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曲目,既能满足我们对艺术性的追求,又能让大家唱得开心,听得过瘾。CD的示范演唱更是让人惊喜,声乐老师的发声技巧、情感处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次听都能有所启发,感觉自己离唱好一首歌又近了一步。总之,这本书的出现,为我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和实践的可能性。

评分

很好很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

评分

我很喜欢这里面的曲子!

评分

送朋友最好是送书 ,,,

评分

这方面的书较少,值得一买

评分

这方面的书较少,值得一买

评分

这方面的书较少,值得一买

评分

很好 给学校合唱团买滴 价格很给力哦

评分

好 老師介紹的

评分

好 老師介紹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