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教育評估標準、指標對實施教育評估的主客體雙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實施教育評估的主體——評估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來說,它是實施評估的依據和準繩。對實施評估的客體——被評者來說,它具有指導和導嚮的作用。本匯編收集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彆是近幾年來,教育部、上海市以及北京、江蘇、廣東等兄弟省市頒布的各類教育評估標準、指標,是目前我國公開齣版的涉及麵較廣的一本教育評估標準、指標。對各類教育評估機構、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從事教育評估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高等教育
教育部頒布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初選通訊評議專傢評價指標(社會科學類)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初選通訊評議專傢評價指標(自然科學類)
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的內容與標準
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基本條件
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基本條件
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基本條件
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基本條件
學位中心2008年學科評估指標體係
中國高校試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評估方案(試行)
中國高校試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閤格評估方案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
高職高專院校人纔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
國傢精品課程評審指標(本科,2008)
國傢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高職,2008)
上海市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上海市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雙盲”評議指標
上海市專業學位論文“雙盲”評議指標
上海市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檢查評價指標體係
部屬高校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評選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培育學科”評價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特色學科”評價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優勢學科”評價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建設驗收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文科類)建設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重點學科(自然科學類)建設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普通高校本科新專業檢查評價標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單位專項檢查評價指標體係(試行)
其他省市(含港澳颱地區)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颱灣大學係所評鑒五大評鑒項目的“基本”效標與“加分”效標
香港教育局資曆級彆通用指標”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曆評審局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
重慶市碩士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單位自評指標體係
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指標體係
廣東省高等學校名牌專業評估方案
遼寜省普通高校本科試辦專業建設指標體係
遼寜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係
江蘇省五年製高職專業建設水平評估指標體係
基礎教育
上海市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範示範校評估指標
上海市民辦中小學校依法辦學專項評估指標
上海市托幼園所辦學等級標準(試行)
上海市示範性特殊教育學校評估標準
上海市示範性幼兒園評估標準
上海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認定標準
上海市“直接從境外招收外國學生學校”評估指標
上海市“以委托管理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內涵發展”項目初態評估指標
其他省市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遼寜省中小學德育工作示範縣(市)、區評估標準(試行)
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指標體係(三星級)
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指標體係(四星級)
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指標體係(五星級)
陝西省中小學(城市)信息化評估標準(試行)
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
吉林省中小學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評估標準
“廣東省綠色學校”評估標準(幼兒園)
“廣東省綠色學校”評估標準(小學)
“廣東省綠色學校”評估標準(中學)
湖北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和應用檢查評價標準(學校級)
浙江省“平安校園”評估標準
江蘇省小學“綠色學校”評估標準
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評估標準
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2008—2012年)
中等職業教育
教育部頒布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國傢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條件
國傢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係總錶
上海市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國傢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係(上海操作要求)
上海市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的基本標準
上海市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驗收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特色實驗學校遴選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範示範校(含中職學校)評估指標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工種)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第二批重點專業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建設驗收評估指標體係(暫行)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等級評估指標體係(修訂)
上海市社區教育推薦實驗項目評估指標體係(試行稿)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新設目錄內專業、目錄外專門化教學質量檢查評估指標體係(僅供實地評估參考)
上海市社會力量辦學(非學曆教育)教學管理示範院校評估指標體係及內涵要求
上海市社區教育實驗項目驗收評估指標體係
其他省市製定的評估標準和指標
北京市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綜閤評估指標體係(試行)
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標準(修訂)
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係
浙江省等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定標準(修訂稿)
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閤格評估指標體係
福建省省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評估標準(試行)
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星級評估標準
江西省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係
遼寜省中等職業學校選優評估指標體係
廣東省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安全文明校園創建評估指標體係
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標準(試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係(試行)
河南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點評估指標體係(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
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評估指標體係
湖北省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評估指標體係(試行)
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評價指標體係
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評估指標體係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檢查評價方案(試行)
廣西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評估標準(試行)
北京市示範性社區教育中心評估指標體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依法治校示範校評估指標體係(試行)
山東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
河南省職業教育強縣(市)評估指標體係(試行)
其他
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綜閤評估檢查指標體係”
“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綜閤評估檢查指標體係
上海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創建標準及其實施細則(試行)
領軍人纔分類標準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職級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黨委(總支或支部)書記對應校長職級標準
評估指標體係
上海市教育係統政府投資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係
上海市中學教師申報高級職務教科研成果鑒定意見錶
上海市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評價錶
上海市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隨堂聽課評價錶
上海市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評價錶
上海市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學科評議組隨堂聽課評價錶
上海市中等專業(技工)學校教師申報高級職務學科評議學校 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評價錶
上海市中專(技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隨堂聽課評價錶
上海市中專(技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高評委學科評議組綜閤評價錶(1)
上海市中專(技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高評委學科評議組綜閤評價錶(2)
上海市中外閤作辦學機構(項目)設置專傢評議評分錶(試行)
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崗位職責與任職條件
上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職務聘任高級職務條件
上海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辦學狀況綜閤評估標準(2007—2008)
上海市“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區縣教師進修院校建設水平評估指標2007年上海市舉辦建設類培訓項目的培訓機構辦學能力評估指標體係
2008年上海市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誠信等級評定標準
精彩書摘
5.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建有校園網,有能滿足辦學需要廣泛獲取和處理信息資源的軟硬件設施,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圖書館藏書6萬冊以上(含電子圖書)。
6.有較完善的體育、衛生設施與設備。體育場環行跑道,城市學校一般不少於200米,農村學校一般不少於400米。
7.受到當地政府和學校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改革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好;能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學校有穩定經費來源,滿足辦學需要。
四、管理規範,注重改革創新
1.重視辦學模式創新。辦學形式長短結閤、靈活多樣;通過學校董事會、辦學指導委員會等形式,建立瞭學校與行業、企業緊密聯係的辦學機製,實行産教結閤;建立瞭學校與勞動力市場密切聯係的機製;積極開展與國(境)內、外職業教育機構的閤作;已開始實施學分製等彈性學習製度。
2.重視隊伍建設。學校領導班子素質高、觀念新、有開拓創新精神;乾部隊伍作風好;堅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建立瞭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産實踐的製度,開展有學校特色的校本培訓,使教師素質得到持續提升。
3.重視德育工作創新。德育課改革力度大,教學質量高;堅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製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瞭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
4.重視教學改革和創新。認真搞好專業建設,經常進行調研,適時開發新專業,不斷改造老專業,建有具有特色的、水平較高的骨乾示範性專業;堅持進行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改革,不斷開發新課程,及時在課程中加入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內容,編選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教材管理規範、嚴格;促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開展遠程教育教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探索教與學的質量考核方法改革,采用體現職業教育要求的多種考核方法。
5.重視管理工作改革和創新。學校及各部門規章製度規範、健全並認真執行;積極進行人事製度、內部管理體製、後勤社會化等改革,形成瞭完善的管理機構和與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運行機製;管理手段現代化;教學管理規範、嚴格並有所創新;注重教科研工作,設立或承擔並完成瞭一定數量的各級課題;有切實有效的教學督導機製。
前言/序言
評估標準是開展教育評估活動、判斷被評估的教育內容優劣的重要準則,其核心錶現形式就是人們熟知的評估指標體係。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教育評估實踐活動日益豐富與發展,在多年的教育評估實踐中,國傢和地方開發瞭多種多樣的教育評估標準與指標體係,積纍瞭許多寶貴的經驗。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在多年教育評估的基礎上,已形成瞭比較完善的、適用於上海市的各級各類教育評估標準和指標體係。為瞭加強對國內教育評估標準的全麵瞭解,促進各省市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我們對近年來國內各級各類教育評估標準和指標體係進行瞭梳理,形成瞭這本《教育評估標準匯編》。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主要收集、整理瞭近年來教育部、上海市以及國內其他省市一級的教育評估標準及指標體係。評估標準的範圍涉及學前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為瞭便於讀者對教育評估標準的準確理解,書中對部分評估標準增加瞭說明及評價方案介紹。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是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工作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共同的勞動成果。參與本評估標準匯編的工作人員有20多人,其中郭朝紅、鬍瑩、林江勇、孟潔、範露露、楊雪負責高等教育評估標準的收集工作;葉令儀、嚴芳、楊瓊、黃丹鳳負責基礎教育評估標準的收集工作;查正和、顧秀芳、李鈺、楊長亮負責中等職業教育評估標準的收集工作;王欣、鬍愷真負責培訓類評估標準的收集工作;汪建華、錢瑩、譚嚮明、陳滔宏、方樂、俎媛媛等負責其他部分的收集工作。《教育評估標準匯編》編寫組多次召開會議,就匯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各階段的工作進行討論並作齣決定。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 一、 引言 教育評估是教育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是衡量教育質量、診斷教學問題、改進教育實踐的手段,更是推動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基石。然而,在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進程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教育評估,建立一套係統、權威、具有指導意義的評估標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們孜孜以求的課題。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應運而生,旨在匯集當前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教育評估理念與實踐,梳理提煉齣適用於不同教育層級、不同教育領域的評估框架與具體標準,為教育決策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一綫教師提供一套全麵、可操作的評估工具。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評估方法或理論的孤立闡述,而是力求構建一個多元視角下的評估生態係統,強調評估的價值取嚮、方法論創新以及實踐應用,從而提升教育評估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積極影響力。 二、 教育評估的時代背景與核心價值 當前,世界正經曆著深刻的社會變革,知識經濟、信息技術、全球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衝擊著教育領域。教育的使命也隨之發生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嚮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者,從單一的學業成績導嚮轉嚮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狹隘的教育評估模式已難以適應新的需求。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教育評估的價值進行瞭深刻的再認識。我們認為,教育評估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評估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是將學習態度、閤作能力、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納入評估範疇,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核心素養。 2. 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通過科學的評估,可以準確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設計,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3. 優化教育決策與資源配置: 評估結果為教育管理者提供瞭重要的決策依據,可以幫助他們瞭解教育政策的實施效果,識彆教育係統中的薄弱環節,從而更科學地配置教育資源,製定更具前瞻性的教育發展規劃。 4. 驅動教育改革與創新: 評估標準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本身就是對教育改革方嚮的引領。它鼓勵教育機構和教師勇於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評估方法,推動教育的持續創新和進步。 5. 促進教育公平與問責: 公正、透明的評估標準有助於保障教育機會的均等,識彆並消除教育係統中的不公平現象。同時,評估也為社會提供瞭解教育質量的窗口,強化教育機構的問責意識。 本書正是圍繞這些核心價值,從多個維度構建其評估標準體係,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刻的教育評估理解框架。 三、 評估標準體係的構建原則與維度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在構建其評估標準體係時,遵循瞭以下幾個核心原則: 科學性與客觀性: 評估標準應基於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實證研究,力求客觀、公正,減少主觀偏見。 全麵性與綜閤性: 評估應涵蓋學生、教師、課程、教學、學校管理、教育政策等多個層麵,形成一個整體性的評估視角。 發展性與過程性: 強調評估的發展性意義,關注學生和教師的成長過程,而非僅僅是結果的評價。 導嚮性與操作性: 評估標準應具有明確的導嚮作用,能夠指導實踐,並且易於理解和操作。 情境化與差異化: 認識到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發展階段存在差異,評估標準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適應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在此基礎上,本書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評估標準體係,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核心維度: 1. 學生發展評估標準: 學業能力標準: 包含但不限於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技能的運用、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性錶達等。此部分強調對學生深層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考查,而非簡單的記憶和復述。 素養與能力標準: 關注學生在信息素養、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體育素養、勞動素養、健康素養等方麵的錶現。這體現瞭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多元能力的培養。 品德與價值觀標準: 評估學生在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閤作精神、誠信品質、感恩之心等方麵的成長。 身心健康與習慣標準: 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包括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個性特長與潛能發展標準: 鼓勵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關注其潛能的激發與培養,倡導差異化發展。 2. 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評估標準: 師德師風標準: 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為人師錶、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基本要求。 專業知識與技能標準: 評估教師在所教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深度、廣度,以及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方法、技術運用等教學技能的熟練程度。 教育教學研究與反思標準: 鼓勵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撰寫反思日誌,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策略。 學生發展促進能力標準: 評估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方麵的能力。 專業閤作與溝通能力標準: 關注教師與學生、傢長、同事之間的有效溝通與閤作,以及參與學校集體發展活動的能力。 3. 課程與教學質量評估標準: 課程設計與開發標準: 評估課程目標的確立、內容的科學性、結構的閤理性、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以及是否符閤學生發展需求和時代要求。 教學過程實施標準: 關注課堂互動、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活動設計、差異化教學策略的運用,以及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教學方法與策略創新標準: 鼓勵和評估教師采用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學效果與反饋機製標準: 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以及建立有效的反饋機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進行調整。 課程與教學的銜接與連貫性標準: 關注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之間課程的銜接,以及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的連貫性,形成螺鏇式上升的學習過程。 4. 學校管理與發展評估標準: 辦學理念與目標明確度標準: 評估學校辦學理念是否清晰、先進,辦學目標是否明確、可行,並是否有效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學校文化與環境建設標準: 評估學校是否營造瞭積極嚮上、和諧友愛的校園文化,是否提供瞭安全、舒適、富有啓發性的學習環境。 教學管理與質量保障體係標準: 評估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評估體係建設等方麵的規範性和有效性。 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標準: 評估學校在教師招聘、培訓、激勵、發展規劃等方麵的機製是否健全,是否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平颱。 學生管理與服務標準: 評估學校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範管理、學生身心健康服務、課外活動組織等方麵的周全性和有效性。 傢校社協同育人標準: 評估學校與傢庭、社會在教育資源共享、育人閤力構建方麵的閤作情況。 資源管理與運用效益標準: 評估學校在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方麵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以支撐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學校特色與創新發展標準: 鼓勵和評估學校在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機製、特色項目等方麵的創新與發展,形成學校獨特的辦學風格。 5. 教育政策與製度評估標準: 政策目標達成度標準: 評估教育政策是否能夠有效實現其預設的目標,例如提高入學率、改善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等。 政策實施的有效性與效率標準: 評估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阻礙,執行成本是否閤理,以及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 政策的公平性與包容性標準: 評估政策在不同群體、不同地區之間的實施是否公平,是否能惠及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 政策的適應性與前瞻性標準: 評估政策是否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是否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 政策的反饋與調整機製標準: 評估是否存在有效的反饋渠道,以便根據實際情況對政策進行及時調整和優化。 四、 評估方法的創新與實踐應用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不僅提齣瞭評估的標準,更強調瞭評估方法的創新與多元應用。本書深入探討瞭多種評估方法,並倡導將它們有機結閤,形成更為立體、精準的評估體係。 過程性評估與形成性評估: 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錶現進行持續的觀察、記錄和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策略,促進其持續進步。 錶現性評估: 通過設計真實情境下的任務,讓學生展示其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實際運用,例如項目式學習的成果展示、演講、辯論、實驗操作等。 檔案袋評估: 收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作品、反思、自我評價等,全麵展現學生的成長軌跡和發展潛能。 診斷性評估: 在教學開始前或過程中,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難點,為教學的開展提供依據。 終結性評估: 在學習階段結束後,對學生整體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例如期末考試、學業水平測試等。 多主體評價: 引入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傢長評價、專傢評價等多種視角,形成更全麵的評價信息。 數據驅動的評估: 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大量的教育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定性與定量相結閤: 既關注可量化的數據指標,也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情感態度等方麵的質性描述和分析。 本書在介紹這些方法的同時,也提供瞭具體的實踐案例,指導讀者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選擇、設計和應用這些評估方法。例如,在小學階段,側重於通過遊戲化、情境化的方式進行形成性評估,而在高中階段,則可以更多地引入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 五、 結語:構建麵嚮未來的教育評估 《教育評估標準匯編》並非終點,而是教育評估領域不斷探索與完善的起點。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齣版,能夠引發更廣泛的思考和討論,推動教育評估理念的更新,促進評估實踐的創新,最終為構建更加公平、優質、高效且富有活力的未來教育體係貢獻力量。 本書所匯集的評估標準,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把有力的標尺,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認識教育的本質,更科學地指導教育實踐,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相信,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評估也將不斷進化,而《教育評估標準匯編》將持續更新,與時俱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道路上可靠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