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欣赏栽培156问

山茶欣赏栽培156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慕贤,游鸣飞 著
图书标签:
  • 山茶花
  • 茶花
  • 观赏植物
  • 园艺
  • 花卉栽培
  • 盆栽
  • 植物养护
  • 园林绿化
  • 花艺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18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7168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阳台上如何管理山茶;云南山茶在江南地区如何管理;如何移栽邮寄来的山茶小苗和嫁接本;怎样才能使山茶开好花;油茶嫁接为什么会出现裂皮现象;如何制作微型山茶盆景。

目录

自序
一、山茶文化与鉴赏
1.什么是“茶花文化”?
2.中国山茶的栽培始于何时?
3.山茶入诗最早始于何时?
4.唐代山茶诗有哪些?
5.山茶入画最早始于何时?
6.第一个山茶品种始记载于何时?
7.重瓣山茶始于何时?
8.完全瓣化了的重瓣山茶始于何时?
9.何时出现盆栽山茶?
10.何时出现白色山茶?
11.何时出现粉山茶?
12.关于茶梅的诗词有哪些?
13.何时记载有香味的山茶?
14.何时记载紫色和黄色山茶?
15.山茶从何时开始由观赏对象演变为商品?
16.山茶插花始于何时?
17.中国古代记载了多少个山茶品种?
18.古代山茶专著有哪几部?
19.中国山茶是如何传入日本的?
20.中国山茶是如何传入欧美的?
21.中国发行的山茶邮票有哪些?
22.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用山茶传情的习俗?
23.关于牡丹茶有何传说?
24.关于福建“观音十八笑”山茶有何传说?
25.“黄海南宝珠”和“红海南宝珠山茶有哪些故事?
26.崂山天顶茶有何传说?
27.吴三桂与云南“狮子头”山茶有何趣事?

二、山茶种类与品种
28.山茶隶属于哪个属种?
29.山茶属中的原种如何分类?
30.山茶属三个分类系统的内容是什么?
31.现今广泛栽培的有哪些山茶属原种?
32.山茶和云南山茶有什么区别?
33.山茶品种花型有哪些分类方法?
34.国际茶花协会的分类方法是什么?
35.山茶品种花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6.什么叫山茶品种?它与山茶属的种有什么区别?
37.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山茶品种?
38.中国山茶有哪些新品种?
39.山茶品种中哪些是在春节开花?购买时应注意什么?
40.山茶品种中群众最喜爱哪些品种?
……
三、山茶栽培与养护
四、山茶繁殖
五、山茶育种
六、山茶病虫害防治
七、山山茶盆景制作
八、山茶古树资源与保护
九、山茶应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话说当年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就把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后因消息很快传到了天堂瑶池王母娘娘的耳朵里,她愤怒了,说:“好,你贬它,我就要抬高它!”于是立刻派出神仙下凡洛阳,一夜间统统把牡丹拔出,带回天上,种在瑶池外的紫云阁旁。可那玉帝一听紫云阁四周都种上了凡间的牡丹,开始他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凡间的贱花岂能种到天上?后来听说武后专横跋扈不喜欢牡丹,也就同意了,并也兴致勃勃地来到紫云阁观看牡丹。这时正逢寒冬腊月,牡丹全部光秃秃只剩下枝杈。玉帝看了很扫兴,正怒,花神上前奏道:“陛下,在凡间牡丹是夏天开的,冬天开的是山茶。”玉帝一听就说:“那为什么不叫它像山茶一样在冬天开?这里是天上,懂吗?”玉帝很不高兴地走了。花神回头对牡丹说:“牡丹,你赶紧脱胎换骨开花吧!”花神话音一落,只见牡丹一瞬间全部长上了绿叶,开了花。花神高兴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跑来这边看,那边看,看其叶是山茶,唯其花似牡丹,连连说:“牡丹山茶,牡丹山茶!”
紫云阁的牡丹变山茶,消息一阵风传遍了各个角落,仙人喝彩,可八仙中的李铁拐犯了愁。心想:凡间的牡丹统统被拔到了天上,以后我这葫芦到哪里去装药给百姓治病?“对,到紫云阁去偷几株牡丹山茶带回凡间种。”于是,他立刻坐上金鹿,跳上云头,飞上了紫云阁。正巧,那看守牡丹山茶的神童在一旁打瞌睡,李铁拐赶紧从一旁偷折了两株牡丹山茶,往胸襟一塞,回头走了。

前言/序言


花之魅影,叶之生机:一段关于山茶的探索之旅 山茶,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渊源的名字,它以其独特的姿态、绚丽的花朵和坚韧的品格,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或赋诗赞美,或挥毫泼墨,将山茶的倩影定格在字里行间、画卷之上。而对于那些渴望亲手栽种、细心呵护,进而欣赏其蓬勃生机与绝美花姿的爱花之人而言,拥有一本能够引领他们深入了解山茶的书籍,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山茶的品种名录,也不是流于表面的养护技巧介绍。它是一次沉浸式的探索,一次对山茶生命律动的深度观察。我们试图通过文字,带领读者走进山茶的世界,从它古老的起源聊起,追溯它在家乡中国漫长的演变历程,感受它如何跨越山川海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并孕育出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多样。 追根溯源:山茶的古老基因 山茶并非一时崛起的新星,它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地球的历史之中。我们将从植物学的角度,探讨山茶花的分类学地位,理解它所属的属、种以及亚种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更是为了建立起对山茶家族宏观而清晰的认知。了解其亲缘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品种在生长习性、抗病性、耐寒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的栽培选择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将聚焦于山茶的地理分布,探究它最初的“故乡”在哪里,以及在漫长的岁月中,是如何凭借自然的伟力,扩散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那些古老的山茶古树,它们身上承载的不仅是岁月的沧桑,更是宝贵的基因财富。我们将尝试描绘出这些古老种群的生态环境,它们如何在特定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下繁衍生长,从而孕育出原始而纯粹的山茶风姿。 品种的万花筒:从经典到新宠 中国素有“山茶之国”的美誉,这里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山茶品种。本书将带您领略这个品种万花筒中的璀璨光芒。我们不会仅仅列出品种名称,而是会为每一个精选的代表性品种,绘制出一幅生动的肖像。 从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十八学士”、“状元红”、“玉玲珑”,到近年来培育出的新品种,每一个都将有其独特的“身份证”。这包括对其花型(单瓣、复瓣、重瓣、荷花型、芍药型、玫瑰型等)、花色(红、粉、白、黄、复色等)以及花瓣质感(如丝绒感、蜡质感)的细致描述。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每个品种的“性格”——它们的生长速度、植株形态(直立、垂枝)、花期长短、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尝试揭示一些品种背后的故事。或许是某个家族世代相传的珍贵品种,或许是某个园艺大师呕心沥血培育出的杰作,这些故事让品种不再是冰冷的名称,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历史的沉淀。我们也会关注那些被低估的、但却拥有独特魅力的品种,鼓励读者拓宽视野,发现更多惊喜。 栽培的艺术:从土壤到养分 栽种山茶,不仅仅是将一棵幼苗放入盆中或土地里,它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和经验的艺术。本书将系统地梳理山茶栽培的各个关键环节,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却又切中要害。 1. 环境选择: 了解山茶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的偏好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阐述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山茶栽种地点,是露地栽培还是盆栽,以及如何模拟其喜爱的生长环境。对于北方的花友,如何越冬将是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 2. 土壤的奥秘: 山茶对土壤的要求十分挑剔。我们不仅会介绍理想的土壤配方,例如酸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介质,还会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些特性对山茶至关重要。我们会分析不同土壤成分(腐叶土、松针土、园土、珍珠岩、蛭石等)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本地的土壤条件进行改良。 3. 繁殖的智慧: 从播种、扦插到嫁接,本书将为读者提供多种山茶繁殖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会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适宜的季节、以及成功率的提升技巧。对于嫁接,我们将重点介绍常用的砧木选择和嫁接技术,帮助读者掌握这一培育优良品种的关键手段。 4. 浇水与施肥: 掌握正确的浇水频率和水量,是避免根部腐烂或植株干枯的关键。我们将根据山茶的不同生长阶段(萌芽期、生长期、花期、休眠期)以及季节变化,给出具体的浇水指导。施肥方面,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有机肥和化肥的选择,以及不同元素的补充对山茶生长和开花的重要性。 5. 修剪的艺术: 修剪不仅是为了塑造植株的优美形态,更是为了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激发更多的花芽。我们将教授基础的修剪原则,如疏剪、短截、回缩等,并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提供针对性的修剪建议。 6. 病虫害防治: 山茶虽然相对皮实,但也可能遭遇一些病虫害的侵扰。本书将聚焦于山茶常见的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和虫害(如介壳虫、蚜虫),详细介绍它们的发生原因、识别方法,以及采用化学、生物或物理等多种防治手段。我们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 7. 盆栽的技巧: 对于许多城市的花友来说,盆栽是与山茶亲密接触的主要方式。我们将详细讲解山茶盆栽的选盆、换盆、移栽以及日常管理的技巧,如何让盆栽山茶也能开出繁花似锦。 赏析与传承:山茶之美的多重解读 山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盛开时那一刹那的惊艳,更在于它贯穿四季的生命力。花朵谢幕后,累累的果实,翠绿的叶片,甚至虬曲的枝干,都别有一番韵味。 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从更深层次去欣赏山茶。如何观察一朵花的结构美,如何品味它的色彩层次,如何感受它独特的香气(虽然很多山茶品种无香,但部分品种的香气也令人陶醉)。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如何从山茶的生长状态中解读它的“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它的需求。 我们还将回望山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与绘画、诗歌、园林艺术的渊源。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山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独特情感寄托。 最后,本书希望成为连接每一位山茶爱好者的一座桥梁。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园艺大师,还是初次尝试种植的入门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与启发。我们鼓励读者分享自己的山茶故事,交流栽培心得,共同将这份对山茶的热爱传递下去,让这份古老而美丽的植物,在当代继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这是一次关于山茶的漫长而细腻的描绘,它试图捕捉山茶的每一个侧面,从它深藏的基因,到它绚烂的花朵,再到它陪伴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季节。希望它能成为您手中那份最贴心的指南,伴您在欣赏与栽培山茶的道路上,收获无尽的喜悦与芬芳。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园艺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细节中的魔鬼”的把握。许多市面上的指南往往停留在基础养护层面,但这本书深入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高级技巧”。例如,关于盆土透气性的长期维护策略,或者如何根据当地微气候调整浇水周期,这些都是需要多年经验积累才能总结出的心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解决方案并非一刀切的教条,而是鼓励读者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本地化”调整。书中的许多建议体现了对植物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比如如何通过季节性的微调来激发更旺盛的开花效果,这些见解远超出了普通入门手册的范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长期参考价值,绝对是一本可以放在手边、经常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令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雅致的暗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约感。触摸起来,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材料,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无可挑剔,白度适中,印刷清晰锐利,即使是那些精美的彩图,色彩还原度也非常高,细节之处尽显匠心。装订方面也十分扎实,书脊平整,翻阅起来非常顺滑,不用担心长时间翻阅会导致脱页。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对于我这种喜欢把书放在茶几上作为装饰的读者来说,它的外观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打开书本时,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气混合着纸张的清香,让人瞬间沉浸到阅读的氛围中,这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电子阅读的时代,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独特体验。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艺家在耳边娓娓道来。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式的语言,而是用了很多非常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的比喻和案例来解释复杂的园艺原理。比如,当讲解如何调配土壤配方时,他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对比了不同地区茶花的生长环境,描述了“松软如云朵般的土壤”是何种触感,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个人轶事和种植心得,让内容显得格外亲切可信,仿佛每一步操作都有一个智慧的长者在引导。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新手,也能很快抓住重点,并且充满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逻辑推进极其自然流畅,完全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路线。开篇并未急于深入细节,而是用大篇幅概述了这一植物的整体历史渊源和不同品种的概览,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随后,章节的划分非常科学,从环境需求到病虫害防治,再到越冬管理和嫁接繁殖,层层递进,知识点衔接紧密,几乎找不到任何生硬的转折。最赞的是,作者在关键技术点上,还会贴心地设置“误区警示”小栏目,提前指出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这种前瞻性的指导非常实用,避免了读者走弯路。这种精心策划的编排,让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使得整部作品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我必须提到书中配图的专业度和艺术性。这套书的配图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片展示,它们更像是植物学插画与摄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张特写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无论是花朵的绒毛细节,还是叶片的脉络走向,都清晰可见,极大地帮助了读者进行品种识别和病虫害的早期诊断。此外,那些关于操作步骤的示意图,线条简练而准确,用最少的笔墨描绘了最复杂的操作流程,比如修剪枝条的角度和力度,通过图示能让人瞬间领会。比起那些只有文字描述的指南,这套书的视觉辅助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让抽象的描述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可操作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