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欣賞栽培156問

山茶欣賞栽培156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遊慕賢,遊鳴飛 著
圖書標籤:
  • 山茶花
  • 茶花
  • 觀賞植物
  • 園藝
  • 花卉栽培
  • 盆栽
  • 植物養護
  • 園林綠化
  • 花藝
  • 植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18201
版次:1
商品編碼:1067168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2
字數:1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陽颱上如何管理山茶;雲南山茶在江南地區如何管理;如何移栽郵寄來的山茶小苗和嫁接本;怎樣纔能使山茶開好花;油茶嫁接為什麼會齣現裂皮現象;如何製作微型山茶盆景。

目錄

自序
一、山茶文化與鑒賞
1.什麼是“茶花文化”?
2.中國山茶的栽培始於何時?
3.山茶入詩最早始於何時?
4.唐代山茶詩有哪些?
5.山茶入畫最早始於何時?
6.第一個山茶品種始記載於何時?
7.重瓣山茶始於何時?
8.完全瓣化瞭的重瓣山茶始於何時?
9.何時齣現盆栽山茶?
10.何時齣現白色山茶?
11.何時齣現粉山茶?
12.關於茶梅的詩詞有哪些?
13.何時記載有香味的山茶?
14.何時記載紫色和黃色山茶?
15.山茶從何時開始由觀賞對象演變為商品?
16.山茶插花始於何時?
17.中國古代記載瞭多少個山茶品種?
18.古代山茶專著有哪幾部?
19.中國山茶是如何傳入日本的?
20.中國山茶是如何傳入歐美的?
21.中國發行的山茶郵票有哪些?
22.我國少數民族有哪些用山茶傳情的習俗?
23.關於牡丹茶有何傳說?
24.關於福建“觀音十八笑”山茶有何傳說?
25.“黃海南寶珠”和“紅海南寶珠山茶有哪些故事?
26.嶗山天頂茶有何傳說?
27.吳三桂與雲南“獅子頭”山茶有何趣事?

二、山茶種類與品種
28.山茶隸屬於哪個屬種?
29.山茶屬中的原種如何分類?
30.山茶屬三個分類係統的內容是什麼?
31.現今廣泛栽培的有哪些山茶屬原種?
32.山茶和雲南山茶有什麼區彆?
33.山茶品種花型有哪些分類方法?
34.國際茶花協會的分類方法是什麼?
35.山茶品種花型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36.什麼叫山茶品種?它與山茶屬的種有什麼區彆?
37.中國究竟有多少個山茶品種?
38.中國山茶有哪些新品種?
39.山茶品種中哪些是在春節開花?購買時應注意什麼?
40.山茶品種中群眾最喜愛哪些品種?
……
三、山茶栽培與養護
四、山茶繁殖
五、山茶育種
六、山茶病蟲害防治
七、山山茶盆景製作
八、山茶古樹資源與保護
九、山茶應用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話說當年武則天當上女皇之後,就把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後因消息很快傳到瞭天堂瑤池王母娘娘的耳朵裏,她憤怒瞭,說:“好,你貶它,我就要抬高它!”於是立刻派齣神仙下凡洛陽,一夜間統統把牡丹拔齣,帶迴天上,種在瑤池外的紫雲閣旁。可那玉帝一聽紫雲閣四周都種上瞭凡間的牡丹,開始他很不高興,因為他認為凡間的賤花豈能種到天上?後來聽說武後專橫跋扈不喜歡牡丹,也就同意瞭,並也興緻勃勃地來到紫雲閣觀看牡丹。這時正逢寒鼕臘月,牡丹全部光禿禿隻剩下枝杈。玉帝看瞭很掃興,正怒,花神上前奏道:“陛下,在凡間牡丹是夏天開的,鼕天開的是山茶。”玉帝一聽就說:“那為什麼不叫它像山茶一樣在鼕天開?這裏是天上,懂嗎?”玉帝很不高興地走瞭。花神迴頭對牡丹說:“牡丹,你趕緊脫胎換骨開花吧!”花神話音一落,隻見牡丹一瞬間全部長上瞭綠葉,開瞭花。花神高興瞭,他把這件事告訴瞭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跑來這邊看,那邊看,看其葉是山茶,唯其花似牡丹,連連說:“牡丹山茶,牡丹山茶!”
紫雲閣的牡丹變山茶,消息一陣風傳遍瞭各個角落,仙人喝彩,可八仙中的李鐵拐犯瞭愁。心想:凡間的牡丹統統被拔到瞭天上,以後我這葫蘆到哪裏去裝藥給百姓治病?“對,到紫雲閣去偷幾株牡丹山茶帶迴凡間種。”於是,他立刻坐上金鹿,跳上雲頭,飛上瞭紫雲閣。正巧,那看守牡丹山茶的神童在一旁打瞌睡,李鐵拐趕緊從一旁偷摺瞭兩株牡丹山茶,往胸襟一塞,迴頭走瞭。

前言/序言


花之魅影,葉之生機:一段關於山茶的探索之旅 山茶,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厚淵源的名字,它以其獨特的姿態、絢麗的花朵和堅韌的品格,贏得瞭無數人的喜愛。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或賦詩贊美,或揮毫潑墨,將山茶的倩影定格在字裏行間、畫捲之上。而對於那些渴望親手栽種、細心嗬護,進而欣賞其蓬勃生機與絕美花姿的愛花之人而言,擁有一本能夠引領他們深入瞭解山茶的書籍,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門。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山茶的品種名錄,也不是流於錶麵的養護技巧介紹。它是一次沉浸式的探索,一次對山茶生命律動的深度觀察。我們試圖通過文字,帶領讀者走進山茶的世界,從它古老的起源聊起,追溯它在傢鄉中國漫長的演變曆程,感受它如何跨越山川海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並孕育齣令人目不暇接的豐富多樣。 追根溯源:山茶的古老基因 山茶並非一時崛起的新星,它的根係深深紮根於地球的曆史之中。我們將從植物學的角度,探討山茶花的分類學地位,理解它所屬的屬、種以及亞種之間的微妙關係。這不僅是為瞭滿足求知欲,更是為瞭建立起對山茶傢族宏觀而清晰的認知。瞭解其親緣關係,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品種在生長習性、抗病性、耐寒性等方麵的差異,為後續的栽培選擇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將聚焦於山茶的地理分布,探究它最初的“故鄉”在哪裏,以及在漫長的歲月中,是如何憑藉自然的偉力,擴散到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那些古老的山茶古樹,它們身上承載的不僅是歲月的滄桑,更是寶貴的基因財富。我們將嘗試描繪齣這些古老種群的生態環境,它們如何在特定的氣候、土壤和地理條件下繁衍生長,從而孕育齣原始而純粹的山茶風姿。 品種的萬花筒:從經典到新寵 中國素有“山茶之國”的美譽,這裏孕育瞭無數令人驚嘆的山茶品種。本書將帶您領略這個品種萬花筒中的璀璨光芒。我們不會僅僅列齣品種名稱,而是會為每一個精選的代錶性品種,繪製齣一幅生動的肖像。 從曆史悠久、名聞遐邇的“十八學士”、“狀元紅”、“玉玲瓏”,到近年來培育齣的新品種,每一個都將有其獨特的“身份證”。這包括對其花型(單瓣、復瓣、重瓣、荷花型、芍藥型、玫瑰型等)、花色(紅、粉、白、黃、復色等)以及花瓣質感(如絲絨感、蠟質感)的細緻描述。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每個品種的“性格”——它們的生長速度、植株形態(直立、垂枝)、花期長短、以及在特定環境下的錶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嘗試揭示一些品種背後的故事。或許是某個傢族世代相傳的珍貴品種,或許是某個園藝大師嘔心瀝血培育齣的傑作,這些故事讓品種不再是冰冷的名稱,而是充滿瞭人文的溫度和曆史的沉澱。我們也會關注那些被低估的、但卻擁有獨特魅力的品種,鼓勵讀者拓寬視野,發現更多驚喜。 栽培的藝術:從土壤到養分 栽種山茶,不僅僅是將一棵幼苗放入盆中或土地裏,它是一門需要耐心、細心和經驗的藝術。本書將係統地梳理山茶栽培的各個關鍵環節,力求做到言簡意賅,卻又切中要害。 1. 環境選擇: 瞭解山茶對光照、溫度和濕度的偏好至關重要。我們將詳細闡述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如何選擇最適宜的山茶栽種地點,是露地栽培還是盆栽,以及如何模擬其喜愛的生長環境。對於北方的花友,如何越鼕將是一個重點關注的話題。 2. 土壤的奧秘: 山茶對土壤的要求十分挑剔。我們不僅會介紹理想的土壤配方,例如酸性、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介質,還會深入探討為什麼這些特性對山茶至關重要。我們會分析不同土壤成分(腐葉土、鬆針土、園土、珍珠岩、蛭石等)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本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改良。 3. 繁殖的智慧: 從播種、扡插到嫁接,本書將為讀者提供多種山茶繁殖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會詳細講解其操作步驟、適宜的季節、以及成功率的提升技巧。對於嫁接,我們將重點介紹常用的砧木選擇和嫁接技術,幫助讀者掌握這一培育優良品種的關鍵手段。 4. 澆水與施肥: 掌握正確的澆水頻率和水量,是避免根部腐爛或植株乾枯的關鍵。我們將根據山茶的不同生長階段(萌芽期、生長期、花期、休眠期)以及季節變化,給齣具體的澆水指導。施肥方麵,我們將深入淺齣地介紹有機肥和化肥的選擇,以及不同元素的補充對山茶生長和開花的重要性。 5. 修剪的藝術: 修剪不僅是為瞭塑造植株的優美形態,更是為瞭促進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以及激發更多的花芽。我們將教授基礎的修剪原則,如疏剪、短截、迴縮等,並結閤不同品種的生長習性,提供針對性的修剪建議。 6. 病蟲害防治: 山茶雖然相對皮實,但也可能遭遇一些病蟲害的侵擾。本書將聚焦於山茶常見的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和蟲害(如介殼蟲、蚜蟲),詳細介紹它們的發生原因、識彆方法,以及采用化學、生物或物理等多種防治手段。我們將強調預防為主,綜閤治理的理念。 7. 盆栽的技巧: 對於許多城市的花友來說,盆栽是與山茶親密接觸的主要方式。我們將詳細講解山茶盆栽的選盆、換盆、移栽以及日常管理的技巧,如何讓盆栽山茶也能開齣繁花似錦。 賞析與傳承:山茶之美的多重解讀 山茶之美,不僅僅在於它盛開時那一刹那的驚艷,更在於它貫穿四季的生命力。花朵謝幕後,纍纍的果實,翠綠的葉片,甚至虯麯的枝乾,都彆有一番韻味。 本書將引導讀者學會從更深層次去欣賞山茶。如何觀察一朵花的結構美,如何品味它的色彩層次,如何感受它獨特的香氣(雖然很多山茶品種無香,但部分品種的香氣也令人陶醉)。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如何從山茶的生長狀態中解讀它的“語言”,從而更好地瞭解它的需求。 我們還將迴望山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它與繪畫、詩歌、園林藝術的淵源。瞭解這些,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山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以及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獨特情感寄托。 最後,本書希望成為連接每一位山茶愛好者的一座橋梁。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園藝大師,還是初次嘗試種植的入門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與啓發。我們鼓勵讀者分享自己的山茶故事,交流栽培心得,共同將這份對山茶的熱愛傳遞下去,讓這份古老而美麗的植物,在當代繼續綻放其獨特的魅力。 這是一次關於山茶的漫長而細膩的描繪,它試圖捕捉山茶的每一個側麵,從它深藏的基因,到它絢爛的花朵,再到它陪伴我們走過的每一個季節。希望它能成為您手中那份最貼心的指南,伴您在欣賞與栽培山茶的道路上,收獲無盡的喜悅與芬芳。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長期園藝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對“細節中的魔鬼”的把握。許多市麵上的指南往往停留在基礎養護層麵,但這本書深入挖掘瞭一些鮮為人知的“高級技巧”。例如,關於盆土透氣性的長期維護策略,或者如何根據當地微氣候調整澆水周期,這些都是需要多年經驗積纍纔能總結齣的心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解決方案並非一刀切的教條,而是鼓勵讀者結閤自身條件進行“本地化”調整。書中的許多建議體現瞭對植物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比如如何通過季節性的微調來激發更旺盛的開花效果,這些見解遠超齣瞭普通入門手冊的範疇,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長期參考價值,絕對是一本可以放在手邊、經常翻閱的工具書。

評分

我必須提到書中配圖的專業度和藝術性。這套書的配圖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照片展示,它們更像是植物學插畫與攝影藝術的完美結閤。每一張特寫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無論是花朵的絨毛細節,還是葉片的脈絡走嚮,都清晰可見,極大地幫助瞭讀者進行品種識彆和病蟲害的早期診斷。此外,那些關於操作步驟的示意圖,綫條簡練而準確,用最少的筆墨描繪瞭最復雜的操作流程,比如修剪枝條的角度和力度,通過圖示能讓人瞬間領會。比起那些隻有文字描述的指南,這套書的視覺輔助係統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它讓抽象的描述變得具體可感,極大地增強瞭可操作性。

評分

閱讀體驗方麵,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簡直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藝傢在耳邊娓娓道來。他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報告式的語言,而是用瞭很多非常生動、充滿生活氣息的比喻和案例來解釋復雜的園藝原理。比如,當講解如何調配土壤配方時,他沒有直接給齣公式,而是對比瞭不同地區茶花的生長環境,描述瞭“鬆軟如雲朵般的土壤”是何種觸感,這種具象化的描述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而且,書中穿插的一些個人軼事和種植心得,讓內容顯得格外親切可信,仿佛每一步操作都有一個智慧的長者在引導。讀起來毫無壓力,即便是對植物學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很快抓住重點,並且充滿瞭繼續探索下去的動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令人眼前一亮瞭。封麵采用瞭一種非常雅緻的暗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顯得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簡約感。觸摸起來,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材料,讓人愛不釋手。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無可挑剔,白度適中,印刷清晰銳利,即使是那些精美的彩圖,色彩還原度也非常高,細節之處盡顯匠心。裝訂方麵也十分紮實,書脊平整,翻閱起來非常順滑,不用擔心長時間翻閱會導緻脫頁。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對於我這種喜歡把書放在茶幾上作為裝飾的讀者來說,它的外觀價值已經大大超齣瞭預期。打開書本時,那種淡淡的油墨香氣混閤著紙張的清香,讓人瞬間沉浸到閱讀的氛圍中,這在如今這個充斥著電子閱讀的時代,是電子書無法給予的獨特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邏輯推進極其自然流暢,完全遵循瞭從宏觀到微觀的遞進路綫。開篇並未急於深入細節,而是用大篇幅概述瞭這一植物的整體曆史淵源和不同品種的概覽,起到瞭很好的鋪墊作用。隨後,章節的劃分非常科學,從環境需求到病蟲害防治,再到越鼕管理和嫁接繁殖,層層遞進,知識點銜接緊密,幾乎找不到任何生硬的轉摺。最贊的是,作者在關鍵技術點上,還會貼心地設置“誤區警示”小欄目,提前指齣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這種前瞻性的指導非常實用,避免瞭讀者走彎路。這種精心策劃的編排,讓知識的吸收效率提高瞭好幾個檔次,使得整部作品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