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读心术 社会心理学 人格察言观色

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读心术 社会心理学 人格察言观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FBI
  • 微表情
  • 心理学
  • 察言观色
  • 读心术
  • 社会心理学
  • 人格
  • 沟通技巧
  • 情绪识别
  • 行为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超级思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8583373
商品编码:10687327318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作者:
市场价: 18元
ISBN号: 9787538583373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4-06-01 版次:1 页数:253
印刷时间:2014-07-30 印次:1 字数:160.00千字



内容简介




现代都市人,人人戴着面具出场,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微表情的妙处,然后我们才能了解笑并不完全代表高兴,还可能是讽刺;皱眉不完全是愤怒,还可能是在思考……
而每当见到陌生人,我们总会下意识地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这是因为我们想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上找到一些跟脑海中的熟悉面孔相似的地方,以增加亲切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明明是**次见到某个人,却会突然觉得很熟悉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从表情来判断陌生人的基本性格,以确定是否对其有好感。这些都是我们潜意识的活动,进行速度*常之快,因此我们很难察觉。然而,我们看到的表情却并非真实。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微表情,解读那稍纵即逝的真实情绪,以求达到看透人心的目的。




目   录




Part01
情绪的蛛丝马迹/7
跟自己的表情说“你好”/8
微表情:具诱惑的面部线索/11
没表情不一定没感情/13
你控制不了的肌肉/16
说谎的情绪和被怀疑的情绪/22
快乐的心声/24
愤怒原来是这样/28
认识悲伤/42
惊讶的秘密/48
别怕,赶走恐惧你就赢/57
走开,讨厌的人/65
轻蔑就是这样简单/70
如何回应对方的微表情/73
认识情绪信号/78
Part02
不是嘴巴,却也能说话/83
眉毛告诉你的事/84
眼珠转来转去为什么/88
泄密的眼睛/91
什么样的眼神迷人/98
平静之中出彩的鼻子/103
嘴唇也会七十二变/108
不甘寂寞的下巴/114
被低估的笑脸/117
复杂的笑容/119
Part03
表情外的动作语言/127
摆动头颅的深意/128
不开心的手/133
手臂表达的情绪/138
拥抱:炙热的情感表达/142
叉腰:手臂的宣言/145
不安分的脚是快乐的/150
负面情绪:踢脚和锁脚/155
膝盖的语言/159
喜欢还是厌恶,身体告诉你/162
鞠躬的敬意/166
不容忽视的肩膀情绪/169
服装和裸露/172
Part04
别对我说谎/175
谎言都是这样开场的/176
谎言是自我保护的本能/187
别被他的外表迷惑/199
他的语调和词汇为何变了/204
布罗考陷阱/211
奥赛罗谬误/215
巧“舌”如簧/217
从肢体语言看约会对象/219
Part05
让他们听你的/221
化解他人敌意的心理策略/222
这样提建议有效/225
通过感官词汇拉近距离/229
跟喜欢的人建立亲善关系/234
转移他人的情绪焦点/237
赞美你的敌人/241
有话好好说/244
用心锚影响他人/248
心理测试/254

《洞悉人心:非语言沟通的奥秘与实践》 内容梗概: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一部引导读者走进“看见”的艺术,掌握“听懂”潜台词的实用指南。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互动,然而,真正理解对方,往往不只在于他说了什么,更在于他没有说出口的。本书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非语言沟通的力量,带领你系统地掌握解读他人情绪、意图和真实想法的秘诀,让你在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各个层面,都能够游刃有余,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第一部分: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情绪的无声电影 面部微表情的语言学: 我们将首先聚焦于面部表情,这是人类最直接、最普遍的非语言信号。本书将详细解析各种基本情绪(喜、怒、哀、乐、惊、恐、厌)在面部上的细微表现,例如嘴角轻微的抽动、眉毛的细微扬起或下压、眼睑的瞬间闭合等。我们会深入探讨这些表情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它们背后的生理机制,帮助你识别出那些转瞬即逝,但却能泄露真实情感的“蛛丝马迹”。 “说谎”的信号: 许多人对“读心术”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谎言的洞察。本书将专门辟章节,讲解识别伪装表情和不一致信号的技巧。我们将探讨当人们试图隐藏真实情绪时,面部会出现哪些不协调的迹象,例如“假笑”与“真笑”的区别,以及在撒谎时,面部某些区域可能会出现的瞬间反应。这并非鼓励你去怀疑他人,而是让你在必要时,能更准确地把握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跨文化的面部表情: 虽然某些基本情绪的面部表达具有普遍性,但文化差异也会对表情的表达和解读产生影响。本书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部表情的细微差别,帮助你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眼部信号的解读: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它传递的信息量巨大。我们将深入研究瞳孔的扩张与收缩、眼神的接触与回避、眼球的转动方向等,它们都可能揭示一个人的注意力焦点、兴趣程度、甚至是否在思考或撒谎。 嘴部动作的玄机: 嘴唇的抿紧、咬唇、撇嘴、微笑的弧度等,都能传递丰富的潜台词。本书将为你解读这些细微的口部动作,了解它们与情绪、意图之间的关联。 第二部分:身体语言的无声宣言——姿态、手势与空间距离的解读 姿态的力量: 一个人的站姿、坐姿、甚至是身体的倾斜方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自信程度、开放性、以及对他人的态度。我们将深入分析开放式姿态(如舒展、身体前倾)与封闭式姿态(如双臂交叉、身体后缩)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解读。 手势的语法: 手势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延伸,它们可以加强语言,也可以独立传递信息。本书将为你解析各种常见手势的含义,从积极的手势(如指向、摊手)到消极的手势(如抚摸、敲击),帮助你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 肢体触碰的意义: 身体接触,无论是轻拍肩膀还是拥抱,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身体触碰所代表的亲密程度、权力关系以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 空间距离的学问: 人们在互动时,会不自觉地维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被称为“社交距离”。本书将分析不同社交距离(如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所代表的人际关系,以及当人们侵犯或维持这些距离时,所传递的情感信号。 “不协调”的信号: 当一个人的身体语言与他的言语不一致时,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信息。我们将教你如何识别这种不协调,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紧张、不适,还是试图掩饰。 第三部分:声音的旋律与节奏——副语言的奥秘 语速的秘密: 说话的速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自信程度,甚至智力水平。我们将探讨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时,可能代表的含义。 音调与音量的变化: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情绪的直接映射。我们将分析在高潮时声音会变高,紧张时声音会颤抖,愤怒时音量会增加等现象,并教你如何捕捉这些变化。 停顿与沉默的智慧: 说话中的停顿并非都是空白,它们可以用来强调重点,也可以用来思考,甚至可以是一种策略。本书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停顿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含义。 咳嗽、叹息与其他声音信号: 即使是非言语的声音,如咳嗽、叹息、清嗓子等,也能透露出说话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图。我们将解析这些“副语言”信号的含义。 第四部分:情境与综合分析——将碎片信息整合成洞察 “整体性”观察: 解读非语言信号并非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细微动作,而是需要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征以及言语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本书将强调“整体性”观察的重要性。 情境的重要性: 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意义。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在特定的社交、工作或家庭情境下,更准确地解读非语言信号。 “基线”行为的识别: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即“基线行为”。了解一个人的基线行为,能帮助你更准确地识别出那些偏离常规的、可能预示着特殊情绪或意图的信号。 常见误读与陷阱: 在解读非语言信号时,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本书将为你揭示这些误区,并提供避免的方法。 练习与反馈: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思。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和反馈机制,帮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本书特色: 实用性强: 告别理论空谈,本书聚焦于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让你学即能用。 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你理解抽象的理论,并学会举一反三。 系统性: 从面部、身体到声音,全方位解析非语言沟通,构建系统的认知框架。 趣味性: 以轻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知识融入生活,让你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道德性: 强调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和谐关系,而非操纵或欺骗。 目标读者: 希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每个人。 销售、谈判、管理等需要敏锐洞察力的职场人士。 对心理学、人际沟通感兴趣的学生和爱好者。 希望更好地理解家人、朋友和伴侣的人。 在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希望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的人。 阅读本书,你将能够: 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能快速把握对方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 在沟通中,听懂那些“说不出口”的信息,避免误解和冲突。 在谈判或销售中,洞悉对方的真实需求和顾虑,提高成功率。 在家庭和社交中,建立更和谐、更真诚的人际关系。 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各种社交场合。 成为一个更善于观察、更具同理心的人。 《洞悉人心:非语言沟通的奥秘与实践》,为你打开一扇通往理解和共鸣的大门。让我们一起,用“看见”和“听懂”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的真实,去连接他人的内心。

用户评价

评分

《人格》这本书,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自我探索指南。我一直对“我为什么是这样子”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我”?这本书从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人格的构成、发展和表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人格理论的介绍,从早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后来的五大人格特质模型,每一个理论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格的复杂性。我开始尝试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出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书中关于“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并鼓励我勇敢地追求内心的目标。我发现,对人格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对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更加接纳真实的自己,也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因为它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能。

评分

初识这本书,我被书名所吸引,"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实用性。我一直对人类的非语言沟通非常感兴趣,总觉得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身体的反应往往比语言本身更能揭示真实的内心想法。我曾无数次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试图捕捉那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但很多时候都感觉像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深的理解。我期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那些转瞬即逝的面部肌肉运动,它们是如何与人的情绪产生关联的,以及这些微表情背后所代表的真实含义。我希望它能教会我一些系统性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不再是凭感觉去猜测,而是能够有理有据地解读。比如,书中是否会解析不同眼神的含义?眼球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又说明了什么?嘴角不经意的抽动,眉毛的细微抬降,这些都会在我的解读范围内吗?我也好奇,FBI作为专业的调查机构,他们在审讯和情报工作中,是如何利用微表情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或者隐藏了什么信息的?这本书能否将这些专业的知识,转化为普通人也能理解和掌握的语言,并给出一些实际的练习方法,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加以运用,从而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效率?我希望它能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善于洞察人心,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评分

《心理学与读心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读心术”并非是那种神秘的、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建立在对人类心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它教会我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以及最关键的非语言信号,来推断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书中对“倾听的艺术”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认真听,但实际上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真正的倾听,是带着同理心,去理解对方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并捕捉那些未曾言说的情绪。我开始尝试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更加专注于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关注对方说了什么。这种改变让我发现,我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也更容易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此外,书中关于“情绪的识别与表达”的内容也对我很有启发。我了解到,很多时候,人们的负面情绪并非是恶意,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我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本书让我明白,读懂别人,其实也是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联结。

评分

我一直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感到着迷,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他们是如何被环境和内在因素所影响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解答了我这些疑问。它不像那些纯理论的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通过大量的日常案例,将心理学的概念生动地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决策心理学”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做出一些看似不理性的决定,以及这些决策是如何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的。例如,书中提到的“损失厌恶”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宁愿选择风险更小但回报也更低的选项,即使从长远来看,这并非最优选择。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原理,我开始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的误区,并尝试着去调整自己的决策方式。这本书也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被某些人所吸引,而对另一些人却提不上兴趣。它让我明白,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强的掌控感,也更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

评分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在理解社会现象方面,摆脱了以往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思维,看到了其背后更为复杂和精妙的心理机制。我一直觉得,人类社会中存在的许多冲突和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这些冲突是由于我们对社会环境和他人心理的认知偏差所造成的。比如,书中关于“群体极化”的讨论,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在网络上,人们会因为观点相似而互相鼓励,最终走向更极端的立场。这让我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将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加以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原本看似高深的社会心理学概念。比如,书中对“社会认同理论”的阐述,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更容易接纳和信任那些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社会群体形成的根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社会显微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社会运行的规律,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有了更积极的思考。

评分

《察言观色》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我“看”别人,不如说是教我“懂”别人。它不是一套简单的肢体语言解读手册,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我曾经以为,只要掌握一些肢体语言的技巧,就能洞察人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察言观色,需要结合情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体差异来综合判断。我学到了如何区分真实的表情和伪装的表情,如何从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语速、停顿中捕捉情绪的微妙变化。书中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当一个人在解释一件复杂的事情时,如果他能够条理清晰,眼神坚定,那么他很可能对这件事了如指掌;反之,如果他吞吞吐吐,眼神闪烁,那么他可能是在编造谎言,或者对此并不完全确定。我发现,学习察言观色,不仅仅是为了识破别人的谎言,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在沟通中避免误解,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更敏锐的倾听者和观察者,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我一直对人类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影响机制感到好奇,为什么在群体中,个体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不同的行为?社会规范是如何形成并制约我们的?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深受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书中关于“从众心理”的例子,让我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某些场合,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选择随大流的经历,这让我对社会压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书中对“偏见与歧视”的分析,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并鼓励我用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人。我特别欣赏书中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并结合了大量的经典实验和案例。比如,书中对“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的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影响。读完这本书,我对社会如何运作,我们如何在社会中扮演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读心术”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虽然知道现实中并不存在那种瞬间看穿别人想法的魔法,但我相信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心理学与读心术”这本书,真的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书中并没有宣扬虚无缥缈的“读心”能力,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思维的运作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非语言沟通”的章节,书中详细讲解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等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人,比如他们说话时身体的朝向,是否会频繁地触摸自己的脸,眼神是否游离不定等等。这些细微的观察,结合书中提供的解读框架,让我对很多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当一个人在解释一件事情时,如果他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外倾斜,或者眼神躲闪,那么他可能在隐瞒什么,或者对此并不完全确信。我甚至尝试着在和朋友聊天时,运用书中学习到的技巧,去“读懂”他们不曾说出口的感受。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但这种尝试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而且确实让我和朋友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更能体会到彼此的真实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读心术”并非神通,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之上。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人情世故算是有一定的理解,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过去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浅显。书中对于“心理学与生活”的探讨,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境紧密结合。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行为模式,为什么会做出某些决定,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他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的大脑所欺骗,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限制,导致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产生误差。比如,书中提到的“确认偏误”,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总是倾向于寻找那些能支持我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了那些相反的证据。这种理解让我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了更审慎的态度,也促使我去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情绪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情绪,却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我开始尝试书中提供的一些放松技巧和积极思维的训练,发现它们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和充实。

评分

《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颠覆性的一本。在此之前,我以为面部表情是比较固定的,很难从细微之处捕捉到信息。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教授一些表情识别的技巧,更是深入地解析了这些表情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我学到了如何区分那些快速闪过、转瞬即逝的“微表情”,以及它们往往能够揭示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的情绪,即使这个人试图掩饰。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详细地讲解了不同肌肉运动与特定情绪的对应关系。比如,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可能会不自觉地出现鼻翼两侧的肌肉收缩,或者眼睑轻微下垂。这些细微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本书的指导,我可能永远都无法注意到。我迫不及待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看电视、与朋友交流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去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虽然刚开始还有些生疏,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捕捉到那些之前被忽略的信息。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人际沟通和信息判断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感觉自己就像拥有了一双“读心之眼”。

评分

刚开始看没什么发现

评分

评分

看完在补充

评分

盗版书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不错 好书啊。发发发更何况看看

评分

评分

看了,但是很深奥以后在看

评分

看了,但是很深奥以后在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