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琴況”,即琴(琴音、琴樂)之狀況、意態(形)與況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據宋崔尊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原則,按照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把音樂的主要特性劃分為二十四況,即: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彩、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係統地闡述彈琴要點和琴學的美學原則。本書注釋、譯文力求準確曉暢,作者結閤自己彈奏經驗作齣的點評,讀來實用中肯。拿到這本《溪山琴況》,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煙雨朦朧的山巒,潺潺流淌的溪水,以及一位身著素衣的隱士,在其中彈奏古琴。這種古樸而又詩意的聯想,足以證明這本書在概念上的成功。它並非是那種直白地宣講道理的讀物,而更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更加古老、更加寜靜的世界。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那些與溪山琴聲相融的美好場景,也許是一些文人雅士在山林間的雅集,也許是一位孤獨的行者在山間彈奏一麯,將思緒寄托於琴音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我對東方美學的深層理解,讓我體會到那種“天人閤一”的境界,感受到生命與自然的完美契閤。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就有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封麵上的水墨山水意境深遠,光是看著就讓人心生寜靜。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溫潤,翻閱時沒有絲毫的廉價感。我一直對古籍和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那些能夠喚起曆史迴響的文字和藝術。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古琴演奏者,但對古琴那種悠遠、深邃的音韻始終抱有嚮往。這本書的書名,"溪山琴況",本身就帶著一種畫麵感和意境,仿佛能聽到溪水潺潺,看到山巒疊翠,再配閤上古琴的低吟淺唱,簡直是一幅絕美的聽覺與視覺的畫捲。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古老鏇律背後的故事,去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雅趣,去領略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哲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音樂傢和隱士們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境”二字情有獨鍾,它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美,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而這本書,恰恰完美地體現瞭這一點。雖然我暫時還未能深入瞭解其具體內容,但從書名和整體的氛圍來看,它所傳達的,無疑是一種高度概括和凝練的藝術精神。我設想,它可能包含著一些關於山水意象的解讀,以及古琴音樂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這不僅僅是對物質世界的描摹,更是對精神世界的升華。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連接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的橋梁,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將情感、思想、藝術融為一體,創造齣如此輝煌的文化。它也許能教會我如何用更敏銳的感知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在喧囂的塵世中尋得一處心靈的棲息地。
評分初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人一旦翻開,就很難放下。它並非那種情節跌宕起伏、波詭雲譎的小說,也非那種邏輯嚴密、論證詳盡的學術專著,而是一種更趨近於個人感悟和生活體驗的錶達。我感覺作者仿佛是一位資深的旅行者,又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他用一種極其細膩而又充滿張力的筆觸,描繪瞭他內心深處對某些事物,尤其是與“溪山”和“琴”相關的點滴感觸。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刻畫,那些對光影、聲音、氣味甚至是觸覺的描寫,都栩栩如生,仿佛將我帶入瞭他所處的那個場景。我猜想,這本書中可能蘊含著作者對於人生、藝術、自然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這些思考或許並沒有直接點明,而是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挖掘。這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平淡,但迴味悠長,越品越有滋味。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那股淡淡的、卻又無比悠遠的“書捲氣”。它不像時下許多暢銷書那樣追求眼球效應,而是散發著一種沉靜、內斂的氣質。我猜想,它所探討的內容,定然與某種古老的技藝、某種深邃的哲學,或是某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有關。尤其“琴”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高雅、專注的意味,而“溪山”則暗示著一種遠離塵囂、貼近自然的意境。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瞭解,作者是如何將這二者巧妙地結閤起來,又或者,是通過對“溪山”的描繪,來烘托“琴”的意韻,反之亦然。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找到一種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的讀物,讓我暫時從日常的瑣碎中抽離,去感悟一種更加純粹、更加美好的存在。
評分值得一看的一本書!買瞭幾本瞭!有待改進!
評分中華書局係列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好好
評分發貨很快,還有發票。
評分藝術再現再現藝術,好好
評分很滿意的一次購書經曆
評分好……………………………、、、、、
評分好好
評分中華書局係列好書,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