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按照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音乐的主要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本书注释、译文力求准确晓畅,作者结合自己弹奏经验作出的点评,读来实用中肯。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二字情有独钟,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本书,恰恰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虽然我暂时还未能深入了解其具体内容,但从书名和整体的氛围来看,它所传达的,无疑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艺术精神。我设想,它可能包含着一些关于山水意象的解读,以及古琴音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这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摹,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升华。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连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桥梁,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将情感、思想、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化。它也许能教会我如何用更敏锐的感知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那股淡淡的、却又无比悠远的“书卷气”。它不像时下许多畅销书那样追求眼球效应,而是散发着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我猜想,它所探讨的内容,定然与某种古老的技艺、某种深邃的哲学,或是某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有关。尤其“琴”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高雅、专注的意味,而“溪山”则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意境。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又或者,是通过对“溪山”的描绘,来烘托“琴”的意韵,反之亦然。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种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读物,让我暂时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去感悟一种更加纯粹、更加美好的存在。
评分拿到这本《溪山琴况》,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烟雨朦胧的山峦,潺潺流淌的溪水,以及一位身着素衣的隐士,在其中弹奏古琴。这种古朴而又诗意的联想,足以证明这本书在概念上的成功。它并非是那种直白地宣讲道理的读物,而更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宁静的世界。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与溪山琴声相融的美好场景,也许是一些文人雅士在山林间的雅集,也许是一位孤独的行者在山间弹奏一曲,将思绪寄托于琴音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对东方美学的深层理解,让我体会到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的完美契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就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封面上的水墨山水意境深远,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宁静。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温润,翻阅时没有丝毫的廉价感。我一直对古籍和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唤起历史回响的文字和艺术。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古琴演奏者,但对古琴那种悠远、深邃的音韵始终抱有向往。这本书的书名,"溪山琴况",本身就带着一种画面感和意境,仿佛能听到溪水潺潺,看到山峦叠翠,再配合上古琴的低吟浅唱,简直是一幅绝美的听觉与视觉的画卷。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古老旋律背后的故事,去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雅趣,去领略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和隐士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初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人一旦翻开,就很难放下。它并非那种情节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小说,也非那种逻辑严密、论证详尽的学术专著,而是一种更趋近于个人感悟和生活体验的表达。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资深的旅行者,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他用一种极其细腻而又充满张力的笔触,描绘了他内心深处对某些事物,尤其是与“溪山”和“琴”相关的点滴感触。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刻画,那些对光影、声音、气味甚至是触觉的描写,都栩栩如生,仿佛将我带入了他所处的那个场景。我猜想,这本书中可能蕴含着作者对于人生、艺术、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或许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挖掘。这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回味悠长,越品越有滋味。
评分很满意的一次购书经历
评分纸品优良!
评分艺术再现再现艺术,好好
评分很朴实的一本书,专业书刊。
评分书是正版!
评分挺好的
评分很满意的一次购书经历
评分满意就是速度有点慢样,不过还是感谢能买到我喜欢的书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