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婚姻与辅导的书籍。《心理治疗:婚姻与辅导》论述了:婚姻与夫妻关系的基本概念,进而探讨婚姻的各种问题或困难,解释如何应用各种辅导的模式与要领来协助有困难的夫妇,最后提示如何配合文化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而做适当的适应。为了帮助读者容易体会,《心理治疗:婚姻与辅导》采用许多华人案例来具体说明,配合国人的了解、需要与实际应用。
《心理治疗:婚姻与辅导》的对象是从事于心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从事婚姻辅导的专业人员。《心理治疗:婚姻与辅导》的编写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希望社会上一般的读者也可以阅读并对自己的婚姻有所帮助。《心理治疗:家庭与辅导》是《心理治疗:婚姻与辅导》的姐妹本,可同时参阅,以便推动适合华人的婚姻与家庭的辅导工作与心理卫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 婚姻与夫妻关系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婚姻的基本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婚姻的定义与本质
第二节 各种不同的婚姻制度
第三节 婚姻的心理与功能
第四节 现代婚姻的特点与趋势
第二章 结婚对象的选择与考虑
第一节 选择对象的各种考虑
第二节 婚前的交往情况与经验
第三节 辅导时探讨过去的意义
第三章 夫妻关系的分析
第一节 夫妻关系的各种层次与功能
第二节 “夫妻关系”本身的层次
第三节 影响夫妻关系的“原本家庭”
第四节 左右夫妻关系的个人背景与心理
第五节 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其他因素
第六节 辅导时了解夫妻关系的意义
第四章 夫妻关系与婚姻阶段的发展
第一节 夫妻关系通常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夫妻关系与婚姻发展的变异
第三节 辅导时了解婚姻阶段的意义
第二部 婚姻问题的了解与分类
第五章 婚姻的各种问题与病理
第一节 婚姻的问题
第二节 婚姻问题的分类
第六章 婚姻问题的审查与了解
第一节 婚姻问题的表现与过程
第二节 婚姻问题本质的区别
第三节 婚姻问题的量表检查与运用
第四节 了解婚姻问题对辅导的意义
第三部 婚姻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 婚姻治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 婚姻治疗的定义与称呼
第二节 婚姻治疗的基本观念与着眼点
第三节 婚姻治疗的一般考虑
第四节 婚姻治疗遵循的原则
第五节 婚姻治疗可采取施行的各种形式或途径
第六节 辅导模式要采用机动性与通融性
第八章 婚姻治疗的临床要领与实际技术
第一节 施行婚姻治疗的临床要领
第二节 婚姻治疗常要施行的工作
第三节 婚姻治疗操作上可采用的若干技术
第四节 婚姻治疗有时采用的特殊技巧
第五节 实际的操作与运用
第六节 经过个人辅导帮助婚姻问题
第九章 婚姻治疗的各种模式
第一节 支持性婚姻治疗
第二节 结构性婚姻治疗
第三节 行为婚姻治疗
第四节 分析性婚姻治疗
第五节 其他模式的婚姻辅导
……
第四部 婚姻的各种问题与辅导
第五部 婚姻的适应与心理卫生
精彩书摘
另外一方面是心理的因素,本着本能的力量去选择性格上与自己相配且合适的对象。情感上比较注重理智,性格比较呆板的,或许对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活泼的对象好相配,是心理学上的相配作用。
有时是受着过去幼年以来的记忆及感情经验,去选择与曾经喜爱过的类似人物相爱。譬如,跟自己小时暗地里迷恋过的姨妈或女老师类似的女性发生感情;或者跟自己幼年时喜爱过的表哥或叔叔类似的男人发生感情。有时是相反的,去跟自己喜爱过的人全然不同的对象发生感情,潜意识的回避心理上觉得是近亲或乱伦的关系。
有时也会是很单纯的,由于男女俩人有机会接触,经过长久的来往,相互有好感,感情慢慢增长,最终俩人结合也是常见的情况。有时是因为对方有良好的性格,经过欣赏而要好。至于小说里描述的一见钟情,在现实里是危险的事,跟对方的背景及情况都不很熟悉,而马上发生强烈的感情,往往是一种感情的转移,并不是针对本人而萌发的情感。是过分情感冲动或不理智的现象,婚后容易后悔。
过去社会里盛行经过家人包办结婚时,父母常劝告子女说,男女结了婚,生活在一起就会发生感情,因此勉强子女听从父母意见而结婚。可是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说法,只能适用于被安排结婚的对象符合某种基本的条件,即外表还可以,性格也不错,这样经过婚后的亲近接触,而逐渐建立感情。可是,假如对方没有这样的基本条件的话,婚后是很难建立起感情的。
(四)彼此的性格是否相配
一对男女会喜欢并选择相同性格或不同性格的对象,过去有不同的看法与主张。从临床上的经验看,大家大致都认为:一对男女的结合要有基本上的相同,这样容易相处,但也要有些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可以相互弥补的。比如有相同的文化水平,有相似的人生看法与待人接物的态度,有一些共同的乐趣,都是可以让夫妻容易相处且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条件。也就是说,聪明的程度,对生活的基本目标与态度最好都相同。
可是,性格或气质上,夫妻俩人可以不必尽是相同,有点差异也无妨。对各种事情的兴趣或做事的方式不尽相同也可以,只要能互相弥补或相助即可。譬如说,夫妻之间一方对事情常按规律地认真做,可是对人际方面的来往却较忽略;而另一方却相反,做事并不那么有计划或专心,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来往,重人情喜欢社交,这样俩人在一起就可以取长补短。
夫妻的相配还牵涉到喜欢扮演的角色。有人说,假如男的在家曾是哥哥而女的是妹妹的话,俩人在一起刚好会相配。即,男的喜欢以哥哥的姿态来保护与照顾(妹妹似的)妻子;而妻子会以妹妹似的角色来享受(哥哥似的)丈夫照顾与指导她的关系。这是习于扮演不同角色而能适当地相配的例子。反过来,假如男的在家曾是幼小的弟弟,而女的是大姐,有人就保持姐弟相处的夫妻关系。可是这样以姐弟相配的,有的婚后俩人可能会有适应上的困难。因为丈夫不喜欢妻子常以大姐的身份来管教他;而妻子也看不惯被动且听话、总是像小弟弟似的丈夫。这是不同而又不相配的例子。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书籍的详细介绍,其名称为《婚姻的艺术:和谐共处的智慧》,但不包含您原书中“心理治疗”或“辅导”的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婚姻关系中的实践性智慧与生活艺术。 --- 《婚姻的艺术:和谐共处的智慧》 引言:一场关于爱的持续实践 在生活的长河中,婚姻无疑是最为深刻、也最具挑战性的旅程之一。它并非静止的港湾,而是一片需要双方共同耕耘、精心照料的 fertile land。无数书籍探讨过婚姻的理想状态,分析过其中的症结,但《婚姻的艺术:和谐共处的智慧》所要呈献的,是一种更为生活化、更具操作性的视角。本书抛开理论的繁复,聚焦于婚姻关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探寻让爱意绵延、理解深入、冲突化解的生活哲学与实践方法。我们相信,婚姻的艺术不在于找到完美的伴侣,而在于学会与身边的伴侣一同成长,将日常点滴塑造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第一部分:沟通的基石——倾听、表达与理解的艺术 很多时候,误解的种子就埋藏在沟通的缝隙里。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探讨沟通的艺术,并非简单的“说话技巧”,而是建立在真诚与尊重之上的互动模式。 倾听的艺术:耳畔的回响与心灵的共鸣。 我们将学习如何真正地“听”,不仅仅是听进对方的话语,更能捕捉话语背后的情绪、需求和期望。这包括放下预设的判断,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通过积极的身体语言和适时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理解。从“听”到“闻”,从“闻”到“懂”,这个过程是建立信任与亲密感的基石。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有效的倾听如何能够化解潜在的冲突,以及为何“我听懂了”比“我同意”在沟通初期更为重要。 清晰而温柔的表达:说出心底的话,而非刺伤对方的剑。 表达需求和感受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表达却直接关系到关系的走向。本书将教授如何使用“我”开头的陈述句,避免指责和泛化的语言,例如将“你总是迟到”转化为“我感到有些担心和失落,当你迟到的时候,我希望你能提前告知我”。我们将探索如何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依然传递尊重和关爱,让对方愿意倾听并理解你的立场。如何温和地表达期望,如何在不经意间传递赞美,这些都将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 跨越误解的桥梁:理解的深度与共情的温度。 婚姻中的许多摩擦源于认知的差异。本部分将引导读者理解,伴侣的观点和感受,即使与自己不同,也同样真实且值得被尊重。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共情”的力量,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情感。这并非要求完全同意,而是建立一种“我理解你这样感受的原因”的态度。通过识别和拆解常见的沟通误区,如“读心术”、“猜谜游戏”和“翻旧账”,读者将学会如何有效地澄清疑虑,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释,从而建立起更深厚的理解。 第二部分:爱意的流淌——日常中的浪漫与亲密经营 浪漫并非只属于爱情的序曲,它更是婚姻岁月里一首绵长的旋律。《婚姻的艺术》认为,真正的亲密感,恰恰体现在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点滴中。 “爱的语言”的实践:用心传递,精准抵达。 每个人表达和接收爱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本书将详细介绍“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并深入探讨如何在婚姻中识别自己和伴侣的“主要爱的语言”,并根据这些语言创造更有效的爱的表达。我们不仅仅是知道,更要学会如何“说”出对方能听懂的“爱”,如何“做”出让对方感到被珍视的行动。从一次无声的拥抱,到一次用心准备的晚餐,再到一句真诚的感谢,这些都是爱的语言的具象化。 制造惊喜与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 婚姻生活容易陷入单调,而仪式感和惊喜则是打破这种沉闷的催化剂。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仪式感的方法,无论是共同庆祝周年纪念日,还是为对方制造一个出乎意料的周末惊喜,亦或是将某些平凡的时刻(如早晨的咖啡时间、睡前的闲聊)变得特别。这些并非奢侈的消费,而是关于用心创造共同回忆,强化情感连接的智慧。 维系亲密:身体的触碰与心灵的靠近。 亲密感不仅体现在性生活的和谐,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身体连接与情感袒露。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为彼此留出高质量的独处时光,分享彼此的心情,袒露内心的脆弱,从而加深心灵的连接。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身体接触的重要性,从牵手、拥抱到亲吻,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能有效地传递爱意和安全感,让彼此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珍视。 第三部分:冲突的智慧——化解矛盾,共建和谐 冲突在婚姻中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们。《婚姻的艺术》将提供一套建设性的冲突处理框架,帮助夫妻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识别冲突的根源:看见表象下的深层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争吵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问题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恐惧或不安全感。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识别和分析冲突的真正根源,例如关于金钱、家庭责任、育儿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的分歧,都可能映射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安全感需求或被尊重与否的感受。 “冷静期”的艺术与重塑对话:暂停与重建。 当情绪高涨时,任何有效的沟通都难以进行。本书将教授如何识别“情绪升级”的信号,并学会策略性地运用“冷静期”——一种有意识地暂停冲突,给自己和对方冷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并在约定好的时间重新开始对话。这并非逃避,而是为了更有建设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将分享如何在冷静期后,以更平和、更理性的方式重新开启对话,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而非互相攻击。 妥协与求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条路”。 婚姻并非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关于合作与共赢的练习。本书将深入探讨“妥协”的艺术,它并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在尊重伴侣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原则性问题”与“非原则性问题”,如何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展现出灵活性,以及如何共同协商出“第三条路”,让双方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 原谅的力量:放下过去,拥抱未来。 婚姻的旅途中难免会有伤害,而原谅是治愈伤痛、继续前行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原谅的意义,它并非遗忘,也并非纵容,而是选择放下怨恨,从过往的伤痛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建设性的关系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委屈和伤害,如何主动寻求和给予原谅,从而让婚姻关系得以净化和重生。 第四部分:成长的伴侣——共同的旅程与独立的价值 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共同成长、互相扶持的旅程。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关注如何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深化共同成长的力量。 共同的目标与愿景:携手绘制人生蓝图。 夫妻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是维系婚姻持久动力的重要因素。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和探讨,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如何与伴侣共同设定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无论是财务规划、职业发展、子女教育,还是退休生活。一个清晰的共同愿景,能够让双方在分歧和困难面前,更有凝聚力,更有前进的动力。 互相支持的成长: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真正的伴侣,是能够在彼此追逐梦想、探索新知时,给予最坚定支持的人。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婚姻中,既鼓励伴侣追求个人发展,又能从中汲取力量,让彼此的成长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消耗。如何平衡个人空间与共同时间,如何在对方遇到挑战时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些都将是重要的讨论内容。 独立与连接的平衡:独立的个体,紧密的联合。 婚姻的健康在于平衡。我们鼓励夫妻双方都保有自己的兴趣、朋友和个人空间,因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更能为关系带来活力和新鲜感。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找到并维护健康的连接,让彼此既能享受独处的自由,又能享受在一起的亲密与归属感。理解并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恰恰是加深连接的秘诀。 拥抱变化,持续适应:婚姻是一场马拉松。 人在变化,环境在变化,婚姻也需要在不断的适应中保持活力。本书将强调,婚姻的艺术在于拥抱变化,而非抗拒。从新生命的到来,到职业的变动,再到年华的增长,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学会与伴侣一同成长,共同适应,甚至共同创造新的可能,才是婚姻能够长久而美好的关键。 结语:让爱在实践中绽放 《婚姻的艺术:和谐共处的智慧》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与您的伴侣一同踏上这场探索与实践的旅程。我们相信,婚姻的美丽,不在于完美的巧合,而在于双方不懈的努力与用心的经营。通过掌握这些实用的智慧,您将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婚姻中的挑战,更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美好,并最终将您的婚姻塑造成一幅真正和谐、幸福的艺术品。愿这本书成为您婚姻旅途中,一份真诚而有力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