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8(中外文对照) [Brahms Piano Pieces Op.118]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8(中外文对照) [Brahms Piano Pieces Op.1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勃拉姆斯 著,李曦微 译
图书标签:
  • 勃拉姆斯
  • 钢琴曲
  • 古典音乐
  • 艺术歌曲
  • 德奥音乐
  • 音乐
  • 钢琴谱
  • 中外文对照
  • Op
  • 118
  • 音乐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360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056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Brahms Piano Pieces Op.118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892年夏天,勃拉姆斯在上奥地利的伊舍完成了这部由六首乐曲组成的《钢琴作品Op.118》。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其中有些曲子很可能写于早些时候,例如G小调(No.3)“叙事曲”。作曲家最初准备用“钢琴幻想曲”作为这部曲集的标题,与Op.116钢琴曲集同名。此前,勃拉姆斯拒绝了他的出版商弗里茨·西姆洛克提议的“幻想曲风的乐曲”或者“个性小曲”,认为“完全不可能”,并说“独白”或“即兴曲”之类的标题也不合适。他原来还考虑过用“狂想曲”作为“叙事曲”的标题。
1893年12月初,本曲集与《钢琴作品Op.119》同时出版,音乐学家菲利普·斯皮塔收到乐谱后,在1893年12月22日给勃拉姆斯的信中说道:“你的《钢琴作品》一直引起我的注意。在你的钢琴作品中,它们是最多样化的,而且,可能是所有我知道的你的器乐作品中内容最丰富,意境最深邃的。这些曲子最好是独自静静地领略,它们令人回顾往昔,同时思索未来。如此解释你使用‘间奏曲’一词的用意,相信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间奏’有前奏与后续,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演奏者和听众都要靠自己的想象力补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Vorwort
Preface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勃拉姆斯其他钢琴作品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且不涉及《Op.118》: --- 书名:德奥钢琴巨匠的抒情诗篇:勃拉姆斯中后期钢琴独奏作品精选(Op.76, Op.116, 狂想曲与间奏曲等)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创作生涯中,介于早期激情澎湃与晚期沉思冥想之间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后期钢琴独奏作品。这些作品,尤其是在他告别了对结构严谨的奏鸣曲式迷恋,转而投入到更为自由、更富于内心独白的短篇体裁创作之后所诞生的杰作,构成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殿堂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本书旨在为钢琴学习者、演奏家以及古典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份深入探索勃拉姆斯深邃内心世界的指南。 一、 创作背景与风格演变:从奏鸣曲到幻想曲的跨越 勃拉姆斯的一生是古典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感完美融合的典范。本书所选作品集中反映了作曲家艺术成熟期的心路历程。在完成了宏大的奏鸣曲和变奏曲创作之后,勃拉姆斯转向了钢琴“小品”——特别是间奏曲(Intermezzo)、狂想曲(Rhapsody)和随想曲(Capriccio)——这些体裁成为他表达复杂而微妙情感的最佳载体。 与早期作品的结构清晰和英雄气概不同,这些中后期作品(特别是Op. 76, Op. 116及其散篇)展现出一种更为内省、更趋向于“内化”的表达方式。他开始探索音色、织体和和声的细微差别,利用不协和音的延留和解决,营造出特有的“忧郁的甜蜜”(Melancholy Sweetness)。 二、 重点收录作品详述 1. 狂想曲与随想曲 (Op. 76, Op. 116 的部分作品): 勃拉姆斯的狂想曲与随想曲是其钢琴作品中最具活力和即兴色彩的部分。 《八首狂想曲与随想曲,Op. 76》: 这套作品是勃拉姆斯在1878年完成的,标志着他正式回归钢琴独奏曲的创作。它们是结构自由的典范,融合了即兴的激情和严谨的对位技巧。例如,Op. 76 No. 1 的庄严序奏和 Op. 76 No. 8 充满对比的内省与爆发力,清晰地展示了勃拉姆斯在狂想曲体裁上对浪漫主义大师舒曼的继承与超越。随想曲则以其更为尖锐的节奏动机和戏剧性的转折引人入胜。 《幻想曲集,Op. 116》: 尽管标题为“幻想曲”(Fantasies),但这七首作品实际上是勃拉姆斯晚期艺术的精髓体现。它们比Op. 76更为简洁、更为私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Op. 116 中展现了勃拉姆斯对和声色彩的极致运用,许多段落的和声进行仿佛在空气中悬浮,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喟叹。 2. 间奏曲与夜曲的诗意(散篇与Op. 117): 勃拉姆斯深谙如何用最简洁的音符描绘最深沉的情感。 《三首间奏曲,Op. 117》: 这被认为是勃拉姆斯钢琴作品中最具冥想性质的一组。它们创作于他晚年,情感上更加沉静和克制。Op. 117 No. 1 常常被誉为“摇篮曲”,但其内里蕴含的复杂情绪远超简单的安抚。这些作品展示了勃拉姆斯如何通过精致的织体、缓慢的节奏和含蓄的旋律线,来表达对生命、爱情和回忆的深刻思考。它们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触键控制力和对“呼吸感”的把握。 散篇(包括Op. 79的两首狂想曲与未编入组曲的间奏曲): 这些作品展现了勃拉姆斯在结构上的实验性。例如,Op. 79 的两首狂想曲比Op. 76 更具戏剧张力和技术挑战,是勃拉姆斯在狂想曲形式上探索的另一高峰。 三、 音乐特色与演奏难点解析 本书的编排不仅提供了乐谱,更侧重于对这些作品的演奏理解。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以其“钢琴的巴赫”式的复调织体和厚重的音响著称。 织体与声部布局: 勃拉姆斯的音乐要求演奏者能够清晰地处理多层次的声部关系。左手通常承载着复杂的低音线条和和声支撑,而右手则需要在不同的声部之间灵活转换,确保旋律线的连贯性,这需要极高的手指独立性和手腕的放松。 触键与音色控制: 与李斯特或肖邦追求的“歌唱性”不同,勃拉姆斯的“歌唱性”是隐藏在丰满织体之下的。本书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不同的触键力度和角度,在保持音乐整体“木质”或“管弦乐化”音色的同时,突出关键的旋律线,避免声音的混浊。 节奏的内在驱动力: 勃拉姆斯音乐的节奏往往具有一种内在的、坚定的驱动力,即使在慢板乐章中也是如此。理解和表现出这种“有节制的激情”是诠释这些作品的关键。 四、 本书的价值 本书不仅是一套乐谱的汇编,更是一次对勃拉姆斯钢琴艺术的深度对话。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中后期作品,读者将领略到一位伟大作曲家如何在不牺牲古典主义结构美感的前提下,将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感表达推向极致的艺术成就。对于致力于掌握德奥钢琴传统精髓的演奏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和演奏指引。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这次购买这本Op.118的册子,最大的期待点其实在于其对技术难点的呈现方式。勃拉姆斯后期的作品,尤其是在Op.116到Op.119这几组中篇小品里,对演奏者的触键深度和控制力要求极高,需要极佳的音色控制能力。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标记着“sehr getragen”(非常舒缓地)或“leidenschaftlich”(充满激情地)的段落,看看乐谱是如何引导我的。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保证了即使在那些密集的声部交织处,主旋律和伴奏声部也能够被清晰地区分开来。我发现,与我之前使用的某个版本相比,这个版本在某些关键的重音标记上似乎更加明确,比如对左手低音区的力度要求,处理得更为果断有力,这对于塑造勃拉姆斯作品那种内敛而又深沉的“德奥精神”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印了几个黑点的事,它直接影响到我如何分配手指的力量和重量,从而改变了整个乐段的听感厚度。这种细微之处的差别,对于追求极致音质的钢琴家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说实话,购买这些经典作品的精装版,往往伴随着对“重复购买”的担忧——即内容大同小异,但价格却不菲。然而,这本《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8》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做了一次面向现代演奏者的“优化升级”。无论是从便携性(如果它不是太厚重的话)还是从长时间使用的耐用性来看,它都展现出极强的实用价值。我想象着在音乐沙龙或小型室内乐排练中,摊开这本册子,那种清晰的排版和优良的装订,都会让合作者感到愉悦。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音符,更在于它为演奏者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美观的“入口”,让人能够心无旁骛地进入勃拉姆斯那充满忧郁和回忆的内心世界。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投资,是对经典音乐深度探索的有力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钻研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翻译和注释的严谨性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中外文对照的设置,远非简单的逐字直译,而是深入到了德语原文语境中去理解那些微妙的情感表达和技术要求。尤其是那些描述性的标题或乐谱批注,例如“Intermezzo”或“Rhapsody”背后的文化含义,对照译文后立刻豁然开朗。我记得我曾经为理解某一个延音记号和速度标记而苦恼许久,对照了这本册子后,那些看似模糊的意境终于变得清晰起来。译者似乎对勃拉姆斯创作时期的心境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能恰到好处地平衡学术的准确性和演奏的可操作性。此外,书中可能附带的某些演奏版本比较或历史背景介绍,虽然没有像专业学术论文那样冗长,但其精准度足以帮助演奏者建立起对这些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地位的初步认识,使得弹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根基。

评分

对于像我这种,习惯于在练习时将乐谱摆在钢琴前,同时对照电子设备做背景资料查阅的乐迷来说,这本书的“对照”特性体验感极佳。我通常会将中文注释放在靠近我的位置,而德文原文则放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这样形成了一个视觉上的层次感。这种设置极大地减少了我在不同资料源之间来回切换时产生的思维中断。更让我满意的是,如果书中包含对和声进行或结构分析的简短注解(我是在假设它有高质量的辅助材料的前提下评价),那么这种辅助信息的呈现方式会非常克制,不会像某些版本那样喧宾夺主,把乐谱的美感破坏掉。它更像是一位沉默而博学的导师,在你遇到困惑时,仅仅在你需要的时刻递上一把钥匙,而不是直接把门推开。这种“刚刚好”的辅助程度,是我衡量一本优秀乐谱集的黄金标准。

评分

这本《勃拉姆斯钢琴作品:Op.118(中外文对照)》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韵味,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艺术气息。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摸上去手感极佳,中央的字体设计也十分考究,既能一眼看出是勃拉姆斯的作品,又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偏米黄色的高品质纸张,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和练习带来的视觉疲劳,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对照乐谱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Op.118这组作品的各个乐章在布局上的处理。可以看到编者在版式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心思,确保了谱号、指法标记以及力度记号的清晰度,即便是细节处也处理得一丝不苟。比如在一些快速琶音或复杂的和弦进行部分,他们通过调整行距和字号,使得视线可以流畅地在乐谱间移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上看,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开始弹奏之前,就先行体验到一种对音乐的尊重和仪式感。

评分

B”原因概在于此。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  舒曼在《新的道路》一文中,称“勃拉姆斯是善于把时代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的、杰出的专家

评分

不错,自己练习用的,书挺有用的。

评分

永远不要忘记勃拉姆斯也是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这对于理解谱子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作者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

评分

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

评分

很好的版本 是正版的 包装很完整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

评分

永远不要忘记勃拉姆斯也是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这对于理解谱子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作者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

评分

很喜欢勃拉姆斯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