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 [Treasury of pharmacopoeia: exhibition illustrations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 [Treasury of pharmacopoeia: exhibition illustrations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药
  • 药学
  • 传统医学
  • 中华文化
  • 古籍
  • 图录
  • 展览
  • 医学史
  • 博物学
  • 珍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4602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9489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reasury of pharmacopoeia: exhibition illustrations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是2011年5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的展览图录。全书分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东渐西被七个部分,收录典籍60余种,图影其形,并有详细的具有学术含量的文字说明。后附展品目录及其简介。

目录

前言
序言一
序言二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中医古籍抢救、发掘与利用

先秦两汉时期
甲骨文与中医学
简帛医书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脉经
针灸甲乙经
肘后备急方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刘涓子鬼遗方

隋唐时期
诸病源候论
敦煌遗书中的医药文献
新修本草
千金方
外台秘要方
龙门药方洞药方
四部医典

两宋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履蝗岩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
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
医说

金元时期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学启源
儒门事亲
东垣十书
丹溪心法
世医得效方
饮膳正要
回回药方

明清时期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纲目
普济方
景岳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宗金鉴
医门法律
温病条辨
银海精微
重楼玉钥
串雅
理瀹骈文
薛氏医案
名医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导引图
献药经
普济杂方
难经脉诀

东渐西被
医心方
东医宝鉴
中华帝国全志
中华医学

附录
展品目录
后记

前言/序言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 探寻华夏医药智慧的瑰宝,领略古籍中的生命之歌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精粹医药典籍的珍贵画册,它不仅仅是一份展览的记录,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医学传承的缩影,是无数医家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本书以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那些尘封已久的古籍,感受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生命哲学。 一、 典籍的价值:流传千年的智慧之光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一批批宝贵的医药典籍应运而生,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这些典籍不仅记录了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的精髓,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养生之道以及对自然万物的认知。 《灵兰集萃》所选取的典籍,皆为中国医药史上的瑰宝。它们或出自名家之手,或包含独到的理论体系,或记载了疗效卓著的方剂,或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内在规律。例如,《黄帝内经》被誉为“医家之宗”,其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理论,至今仍是中医认识人体、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石。《神农本草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记录了大量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杂论》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其确立的六经辨证体系,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本草纲目》则是一部集大成的药物学巨著,收录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对后世本草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通过精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典籍,力图向读者呈现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药物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性。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医发展历程、理解中医理论精髓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二、 图录的魅力:古籍中的视觉盛宴 《灵兰集萃》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在于其精美的图录。在古代,文字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而精美的插图则为枯燥的医学理论注入了生命力,使其更加直观、易懂。这些插图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医学知识的生动呈现。 本书收录的图录,涵盖了药材图、病症图、穴位图、经络图、解剖图等多种类型。每一幅图都经过精心挑选和高清复刻,力求真实还原古籍的原貌。 药材图: 读者可以欣赏到古代医家对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药材的细致描绘。这些图谱不仅展示了药材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等,还可能标注了药材的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甚至包含一些古代采药的民间传说。通过这些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医者如何认识和鉴别药物,如何从中药材的天然形态中发掘其药用价值。例如,对人参的描绘,可能细致到其根须的形态,对灵芝的描绘,则展现了其不同品种的独特色泽和形状。 病症图: 古代医籍中关于病症的描述,往往结合了临床观察和理论推演。图录中的病症图,则将这些抽象的描述具象化。它们可能描绘了疾病发生时的外部症状,如面色、舌苔、皮疹、肿块等;也可能展示了疾病对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响,通过解剖学式的描绘,揭示疾病的病理变化。这些图对于理解古代疾病的认识水平,以及当时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描绘天花病人的图,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古代面对这种烈性传染病时的困境;描绘风湿痹痛的图,则可能生动展现患者肢体屈伸不利的痛苦。 穴位与经络图: 这是中医理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灵兰集萃》中的穴位和经络图,是理解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基础。这些图谱以人体为载体,清晰地描绘了经络的走向,以及分布在经络上的重要穴位。古代医者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发现了这些能够疏通气血、调节脏腑的特殊点位。图录中的经络示意图,可能以精美的线条勾勒出人体内的“能量通道”,而穴位图则标注了每一个穴位的准确位置,甚至可能辅以穴位的别名、主治等信息。这些图不仅仅是解剖学意义上的描绘,更蕴含着中医独特的能量运行观和生命观。 解剖图: 虽然古代中医的解剖学认识与西方解剖学有所不同,但许多典籍中仍然包含对人体结构的描述和描绘,尤其是在涉及病理生理和治疗手段时。图录中的解剖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医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经验和推测来认识人体的内部构造。这些图可能以写意的方式展现五脏六腑的位置和形态,为理解中医的藏象学说提供了视觉佐证。 这些精美的图录,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它们让古老的中医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 三、 文献的解读:穿越历史的对话 除了精美的图录,本书还提供了对所收录典籍的详尽解读。这些解读不仅是对古籍内容的梳理和介绍,更是对其历史背景、学术思想、医学贡献的深入挖掘。 典籍的来龙去脉: 对每一部典籍,都会追溯其成书年代、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以及在医药史上的地位。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经典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和传承下来的。 核心理论的阐释: 对于典籍中的核心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本书会进行清晰的解释和阐述。同时,还会结合图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医学概念。 方剂的解析: 对于一些重要的方剂,本书会对其组成、配伍、用法、功效进行详细的分析,甚至会介绍其临床应用和疗效。这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图录还会探讨这些典籍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这使得读者能够看到中医的生命力,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依然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深入的文献解读,读者可以不仅仅停留在对图画的欣赏,更能深入理解古籍背后所蕴含的深邃智慧。这是一种与先贤对话的过程,是对中华民族宝贵医学遗产的致敬与传承。 四、 展览的价值:传承与弘扬的平台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源于一次重要的展览,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此次展览的延伸和升华。展览的本身,就是一次珍贵的文化活动,它将那些沉睡在书库中的古籍,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文化传播的桥梁: 展览通过展陈实物、复制品、图文介绍等多种形式,打破了普通大众接触古籍的壁垒,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和欣赏中华医药典籍的魅力。图录则将展览的精华浓缩,使得无法亲临现场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中医学者、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而言,这些珍贵的典籍和图录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它们为深入研究中医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育与启迪的载体: 本书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能够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价值,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播下种子。 结语 《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文献性于一体的杰出著作。它以精美的图画,详实的解读,将中华民族千年的医药智慧娓娓道来。翻开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宝库,触摸那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文字,感受那些凝聚着医者仁心的图画。它不仅是医学爱好者的案头珍品,也是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人士的必读之作。通过这部图录,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在追求生命健康道路上的不懈探索,得以领略那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医药智慧。它提醒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独特的中国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籍善本的收藏爱好者,而《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正是我的下一个目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研究一本如此厚重且专业的图录,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书名中的“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古籍的无限遐想。我特别好奇的是,图录中是否会收录一些流传极少,甚至濒临失传的医药典籍,它们在古代医疗实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展图录”的表述,也暗示了这本书并非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重要的是那些珍贵的图片,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原典的版式、插图,甚至是手写的痕迹,这些都是研究古籍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位深度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我将从它身上汲取更多的养分,去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精髓。

评分

最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瞥见了《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气息。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是惊叹于古人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实践,一直是我非常向往了解的领域。这本书的“展图录”性质,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记载,更可能包含了许多精美的插图、复刻的古籍页面,甚至可能是对古代医疗器械、药材的描绘。这样的呈现方式,对于我这样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带领我走进那些尘封已久的医药典籍,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和人文关怀。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初步领略到中华医药的魅力,并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部《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的到来,简直是给喜爱中医文化的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单是看到它精美的装帧和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书名本身就透露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灵兰”二字,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幽深药谷中散发的淡淡药香,而“集萃”二字则昭示着这是一部汇聚了无数瑰宝的典籍。我个人一直对古代的医药知识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些流传千年的方剂背后,隐藏着先哲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次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本图录,我既期待它能展现那些珍贵古籍的本来面貌,也希望它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这个对古籍原貌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窥见中医文化那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智慧殿堂的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探寻那些失落的药理,感受那些古老智慧的光芒。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和民俗研究颇有心得的业余学者,《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在我看来,医药典籍不仅仅是记录药物和方剂的工具,它们更是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科技水平、以及人们对疾病认知和治疗理念的重要载体。这本书的“珍贵医药典籍”的定位,让我联想到其中可能收录的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们可能影响了数代人的健康观念和治疗实践。而“展图录”的模式,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视角,我将能够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去分析这些典籍的装帧形制、字体风格、插图的艺术风格以及绘制的严谨程度,这些细节都能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工艺水平。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史料,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素材,让我能更深入地挖掘中华医药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

评分

作为一个对外语感兴趣的学生,我偶然间看到了《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的英文译名 [Treasury of pharmacopoeia: exhibition illustrations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其语言和与之相关的学术著作入手是最好的方式。即使我不是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但“pharmacopoeia”(药典)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科学性和历史感,而“rare traditional Chinese”更是点明了其珍贵性和民族特色。我设想,这本书必定会用精美的插图来呈现那些古老的中医药书籍,这对于学习中医的外国人来说,一定是非常直观且有吸引力的。我甚至可以想象,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关于中医药的知识,还能同时拓展我的词汇量,理解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英文表达。这本图录,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跨文化学习的绝佳平台,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欣赏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