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SG529-1单层房屋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06SG529-1单层房屋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钢结构
  • 单层房屋
  • 节点构造
  • 详图
  • 建筑工程
  • 结构设计
  • 建筑制图
  • 施工图
  • 住宅
  • 06SG529-1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1776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84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
字数:1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单层房屋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6SG529-1》适用范围:本标准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低于和等于8度地区的单层房屋工字形截面钢柱柱脚设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图集若用于腐蚀性介质环境的房屋时,应另行采取防腐措施。本图集基础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本图集包括以下内容:外露式铰接柱脚、外露式刚接柱脚、插入式柱脚构造图。本图集选用表适用于承受单向弯矩的外露式刚接柱脚。本图集所附计算程序用于设计外露式铰接柱脚、外露式刚接柱脚和插入式柱脚。

目录

总说明
焊缝图例
外露式铰接柱脚构造
外露式刚接柱脚构造
插入式刚接柱脚构造
柱脚锚栓固定支架
外露式柱脚抗剪键的设置及柱脚防护措施
锚栓选用表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a,Q235钢)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a,Q345钢)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b,Q235钢)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b,0345钢)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c,Q235钢)
钢柱脚选用表(柱脚c,Q345钢)
附录A 柱脚计算公式
附录B 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解析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的解析框架,旨在弥补当前行业规范和标准图集中在实际工程应用细节上的不足。我们聚焦于那些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连接细节,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图纸,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构造设计的合理性及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可行性。 第一章: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分类与基本原则 本章首先对钢结构节点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涵盖了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柱脚节点以及系梁与支撑节点等主要类型。我们将详细阐述节点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强度、刚度、延性以及施工便捷性之间的平衡。重点讨论了不同连接形式(如栓接、焊接)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我们还将引入“构造详图”的概念,明确其在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深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强调详图是连接设计意图与最终工程实体的桥梁。 第二章:栓接节点的构造与深化设计 在栓接节点的设计中,螺栓的选择、排列、孔洞处理以及构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是决定连接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章详细探讨了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流程,包括承载力验算和构造要求。我们着重分析了“构造详图”在螺栓布置中的精细化要求,例如,如何处理边缘和端距限制以确保达到设计强度。此外,对于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在构造上的差异,我们也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和图示说明,以指导工程师在不同工况下做出最优选择。本章还包括了对预埋件和牛腿的构造处理,这些细节往往在施工阶段引发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详尽的图示指导。 第三章:焊接节点的构造细节与质量控制 焊接是保证钢结构整体性的重要手段,但其质量高度依赖于详细的构造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控制。本章深入解析了梁柱刚性连接、梁柱半刚性连接以及翼缘和腹板的焊接构造。我们不仅关注焊缝的类型(如角焊缝、坡口焊缝)和尺寸的确定,更强调了在详图中如何清晰表达焊缝的起止点、焊前坡口形状、填充金属的选择以及无损检测(NDT)的要求。对于复杂节点的T形接头、十字接头等,本章提供了详细的应力集中分析和相应的构造优化措施,以避免焊接缺陷导致的结构脆性破坏。 第四章:复杂节点的受力分析与构造对策 在大型或特殊结构中,如大跨度桁架节点、框架的偏心连接或抗震耗能节点,传统的简单构造已无法满足要求。本章将重点研究这些复杂节点的受力机理,如局部屈曲、剪切屈曲和扭转效应。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了应对复杂节点问题的构造策略,例如,采用加腋、加劲板、扩大连接板等手段来分散应力。详细的图示将展示如何通过增加支撑构件来提高节点的抗剪和抗弯刚度,确保结构在极限荷载下的可靠性。 第五章:施工现场的构造难题与解决方案 构造详图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现场施工。本章聚焦于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问题,探讨了现场接驳、高空作业、临时支撑等环节中常见的构造难题。例如,现场栓接的对孔难度、焊接时因环境温度或空间限制导致的工艺问题,以及构件安装顺序对节点应力的影响。我们提供了多套针对常见施工痛点的“现场优化构造详图”,这些详图在保证结构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精度,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第六章:新型连接技术与智能化构造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钢结构连接也在不断发展。本章介绍了新型连接技术,如自锁式连接、预应力连接以及模块化连接的构造特点。此外,我们探讨了 BIM 技术在节点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如何利用三维建模来提前发现冲突、优化构造,并生成更精确的施工指导文件。本章旨在拓宽读者的视野,使其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于未来的工程实践中。 本书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通过对数千张工程实例详图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为结构工程师、深化设计师以及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一本扎实的、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参考手册。本书强调“细处见真章”的理念,认为节点构造的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了结构安全的重要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我通常对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详图集”持保留态度,大部分都是老套路加上新的封面而已。但当我翻开这本《06SG529-1》时,惊喜地发现它在某些特定节点处理上的创新思路,尽管书名强调“单层房屋”,但其中对极端荷载下的局部塑性铰区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做复杂项目的人借鉴。我主要关注的是屋面桁架与墙架连接处的节点,这块在抗风和抗震设计中至关重要。这本书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栓钉加焊缝”的简单组合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采用特殊型钢——比如H型钢与箱型截面组合——时,如何进行力的有效传递和应力集中点的规避。书中的大比例尺节点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高强度螺栓群的预拉力控制点,这一点在旧规范的图集中往往描述得比较模糊。我特别对其中关于“连接件的制作容许误差与现场安装公差的协调”这一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工厂预制和现场拼装的矛盾性,并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调整方案,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返工时间和成本。它展现出的技术深度,远超一个标准化的构造图集所能提供的范畴。

评分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背景的研究人员,我对结构节点的“寿命”和“耐久性”更为关注。因此,在审阅这本详图集时,我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涉及材料接触、表面处理和长期环境影响的细节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超越传统构造图集的视野。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不同钢材(例如Q355B与高强钢材)在同节点连接时,如何通过过渡板和垫片来处理焊接性能差异和电化学腐蚀风险的构造方案。书中对节点区域的密封胶和防锈漆层厚度的要求,远比国家标准中给出的最低要求要保守和细致,这体现了作者对结构长期服役可靠性的重视。例如,在雨水易积聚的底部节点处,书中所推荐的导流槽和内部通风构造,对于延长单层厂房的使用寿命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它让我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节点,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材料工程学和环境适应性设计的体现,而非仅仅是力学平衡的产物。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正在准备毕业设计,需要为一个轻工业厂房设计全钢结构的支撑系统。坦白说,一开始我对“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这类书籍感到非常枯燥和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代号和复杂的几何关系。然而,这本手册的排版设计和图文搭配的平衡感出乎我的意料。它并没有一股脑把所有信息塞给你,而是通过大量的等轴测视图和局部剖面图,将抽象的力学概念具象化了。我尤其欣赏它对“节点防火与隔热构造”这一块的涉及,虽然是钢结构,但防火要求是刚性的,书中展示的节点外部包覆材料的细节、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对于我这种跨专业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点亮了一盏明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画出符合规范的节点图,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个节点要设计成这个样子——背后的力流传导逻辑清晰可见。对于我们刚起步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作用无异于一本高质量的“视觉词典”。

评分

我从事的是钢结构施工管理工作,每天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将图纸上的二维或三维模型,准确无误地转化为实际的钢构件。这本《06SG529-1》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解决了“施工可行性”与“设计意图”之间的鸿沟。我发现书中有大量的章节专门讨论了构件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为保证节点强度而设置的临时支撑点和定位孔的位置。比如,在角接梁与柱的抗弯节点部分,作者明确标注了现场焊接时,为防止变形而必须采取的“反拱”量和预埋件的安装精度要求。这部分内容在纯粹的设计规范中是很难找到的。更实用的是,书中提到了一些非常规的螺栓打孔工艺和扭矩控制方法,这些都是一线工人最关心、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与设计部门沟通的效率,因为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共同的、基于实践经验的参考标准。它不是教你如何“设计”,而是教你如何“实现设计”。

评分

这本手册简直是为初入钢结构设计领域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研读了其中的一些基础章节,特别是关于梁柱连接和基础锚栓的图示部分。不得不说,作者在图例的清晰度和标注的详尽程度上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一直对如何精确地绘制出规范要求的节点详图感到头疼,很多教科书上的示意图过于简化,实际操作起来总是感觉缺了点火候。然而,这本书不同,它几乎把每一个螺栓的规格、焊缝的类型和尺寸,甚至于防腐涂层的要求都以三维剖面图的形式展示了出来,这对于我理解实际施工的可行性帮助太大了。例如,书中对“牛腿”与主梁连接的细节处理,那种细致到毫米级的尺寸控制,让我对结构承载力的空间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那种逐步深化的讲解方式,从一个简单的T型截面开始,逐步加入加劲板和加强环,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点单元。虽然书名看起来很技术化,但其内在逻辑的流畅性,使得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经常翻阅规范进行交叉验证的工程师,也能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而不是被冗余的文字信息淹没。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纯理论的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