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認識論》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颱地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兼及其他,涵蓋文學、曆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知識之由來
第二章 知識之性質
第三章 知識之切否
第四章 知識之標準
第五章 認識的多元論
多元認識論重述
張東蓀先生學術年錶
張東蓀的“知識學”與“新子學時代”
精彩書摘
第四章知識之標準
真僞的問題,是由知識的情況而來的。凶為我們總願知道,知者的判斷是否能夠代錶所知之物。所以不能不研究這個判分真僞的標準在何點上。
我們說如果一個判斷能代錶客觀的真實情形,則判斷便是真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探求真理的障礙。為真理下一定義還容易,要證明定義卻很睏難。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判斷閤於事實呢?我們如何能夠說經驗中心與境的成分一緻呢?
在思想史上,關於真理的標準有三大學說:(一)是相應說,(二)是符閤說,(三)是效用說。第一種大半是實在論者所主張的,第二種大半是唯心論者所主張的,第三種是唯用論者所主張的。現在且一一述之。
甲:相應說(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相應說以為內心與外物一緻,或是心裏的概念真能代錶客觀界的情境,便是真知識。然而,這個學說,對於真理問題可說沒有幫助。因為問題仍然存在--如何相應呢?
我們可以說,心與物之問有一種相應,或者是在經驗的主觀方麵是清楚的,分明的,活現的,則主客觀之間便是相應的。然而,這種標準,是不可靠的,因為我們有些十分錯誤的觀念,也是很強烈而確定的。低能的人,很小的兒童,乃至於幻想者,都有很清楚的觀念,但卻沒有人說他們的觀念是正確的。其實,不但不正確,而且是不可靠而危險的。
如果相應是真理唯一的標準,任何人都決不能斷定:心影是否真能代錶外物。最後分析起來,我們必須假定知識是能訴諸外界的。修正的相應說須采取符閤說與功用說,以補充之。證明吾人相信知覺與實物有關,不是不閤理的。用全部經驗的情形便可以證明。若觀念與實物不一緻,則觀念便不會有實物所有的特性。在符閤說看來,觀念彼此之一緻,便是觀念的確實性的錶現。在效用說看來,觀念幫助知者應付生活情境的效用性,便是觀念與實在界一緻的錶現。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認識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認識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值得購買
評分
☆☆☆☆☆
什麼是知識 怎樣認識
評分
☆☆☆☆☆
很好 很喜歡 希望京東多搞一些圖書優惠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
評分
☆☆☆☆☆
大促銷,趕緊收藏。。。
評分
☆☆☆☆☆
[QY]"
評分
☆☆☆☆☆
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使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
評分
☆☆☆☆☆
,給人以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好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
評分
☆☆☆☆☆
孩子學習需要的參考書。
評分
☆☆☆☆☆
幫同事買的,送貨超快的,同事說服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