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海军在各大军阀集团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状况
※ “重庆号”巡洋舰防空与沉船始末
※ 国民党敌后游击队--海上布雷游击战队的绝地反击
弁 言
前 言
引 言
一、张荫麟译泰莱《海战见闻记》之正误
二、包遵彭先生著《中国海军史》
一 血战余生(民国前一年至民国三十七年)
第一讲
家世与早年教育(民前一年至民国十四年)
一、家 世
二、早年教育
(一)启 蒙
(二)开 智
(三)广 益
第一讲 附 录
公 谱
第二讲 马尾负笈
一、海军艺术学校
二、海军学校
三、航空班
四、航海班
第三讲 舰课巡洋
一、应瑞舰练习--九一八、一o二八
二、南京水鱼雷营
三、通济练习舰南巡
四、应瑞舰见习--闽变
五、应瑞舰航海员
第四讲 留学英国
一、福乐必赐舰练习生
(一)地中海、黑海巡航
(二)西印度群岛巡航
(三)北海、波罗的海巡航
(四)英伦群岛巡航
二、少尉课程
三、上尉课程
四、旅英琐记
(一)英伦耶诞
(二)康德黎长子
(三)单车环岛行
(四)英国皇室几件大事
(五)军事学术研究会
第五讲 抗日作战
一、由英回国
二、驻防岳阳
三、保卫大武汉
四、伤兵之旅
五、再上前线
六、皖南赣北游击
(一)永和洲布雷
(二)升任大队长
(三)长沙会战
(四)游击生涯杂记
七、驱驰湘筑渝滇
(一)报考驻外武官
(二)担任联络官
(三)调任人事股股长
(四)中训团党政班
八、汉口受降
(一)出任汉口海军处长
(二)调任汉口练兵营营长
第六讲 灵甫舰长(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
一、英伦接舰
(一)上海选兵
(二)澳洲皇后号西行
(三)英德巡航
二、万里归程
三、南京海军警备指挥官
二 浩劫余生(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六年)
第七讲 灵甫风波
一、重庆北驶
二、灵甫南航
(一)白鹅潭寄泊
(二)逗留香港
(三)港穗去来
三、无妄之灾
第八讲 教学相长
一、海军官校主任教官
二、海军指挥参谋学校教育长
三、"国防大学"教官
第九讲 "国防部"行走
第十讲 华府岁月
一、"海军武官"
二、"驻美"心得
三、在华府所见的八二三台海作战
第十一讲 督察人事
一、督察长
二、人事署长
第十二讲 "总统府"参军
三 忧患余生(一九六七年迄今)
第十三讲 解甲归田
第十四讲 风雨同舟--海军史释疑
一、黄秉衡:《八十自述》
二、包遵彭著:《中国海军史》
三、电雷学校之设立
四、海总部撤销复改组成立
五、民国海军之派别
六、海军与抗战
第十五讲 士不可以不弘毅--国事私臆
四 余生闲话
附录一:历次问答汇集
一、灵甫风波
二、海军人事
三、抗日作战
四、近代海军
五、海军教育
附录二
(一)京汉江巡日记 赵梅卿
(二)南航散记 赵梅卿
(三)英岛踏车记 郑天杰
(四)德国潜艇基地--海立孤岭的命运 郑大超
(五)回忆录 畲振兴遗稿
从排版和装帧来看,出版方显然对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纸张的选择上,那种微微泛黄、略带粗粝感的质地,完美呼应了“口述历史”的主题,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感。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也经过精心设计,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内容如此密集的著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细节关怀。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老照片,虽然分辨率受限于年代,但每一张都经过了细致的修补和考证,配以简短而精准的图注,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视觉体验,让抽象的文字描述瞬间具象化。这种对实体阅读体验的重视,让这本书的价值感倍增,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物品。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者对尊重历史的敬畏之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者(即被访者)的个人魅力,通过文字的力量被成功地放大和传递了。他/她的语言风格,时而带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那种特有的儒雅和幽默,时而又在谈及重大转折点时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清醒的洞察力。这种多维度的性格侧写,使得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绝非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我仿佛能听到他在讲述那些关键事件时的语气起伏,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坚持。这种“在场感”,是口述历史最宝贵的部分,也是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面对复杂人生和时代洪流时,个体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智慧。这种智慧的传递,比任何理论说教都要来得有力且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黑白照片,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到一种庄重而又亲切的历史氛围中。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但翻开目录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口述实录,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个人化的观察。作者在梳理材料时,显然下足了功夫,文字流畅自然,丝毫没有那种生硬的访谈记录感。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老前辈的对面,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那种代入感是任何纯粹的史料堆砌都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一些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某个特定年代的俚语用法,或是当时人们面对重大事件时的细微表情变化,都展现出极高的叙事功力。这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特定历史时期的窗口,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肌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或复杂议题时的平衡感,既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兼顾了叙事的艺术性。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处理得非常巧妙,丝毫没有拖沓感,即便篇幅不短,也让人欲罢不能。作者似乎深谙“张弛有度”的叙事之道,时而聚焦于宏大叙事下的个人抉择,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时而又将焦点拉回到生活琐事上,那些关于家庭、友谊、日常困境的片段,反而构成了最扎实的时代注脚。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环境变迁和社会思潮碰撞那几章印象深刻,文字中流淌出一种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那种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的复杂心境,被描摹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那些文字引发了我自身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思考,不得不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这种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思想深度,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的传记或回忆录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时代精神的切片样本,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边缘叙事”的关注和挖掘。它没有一味地追逐那些早已被主流历史反复书写的高光时刻,而是将笔触更多地投向了那些在历史大潮中看似微小,实则至关重要的个体选择和生活侧面。正是这些看似“非主流”的细节,拼凑出了一个更真实、更具人性光辉的时代群像。作者在引导访谈时,似乎总能精准地找到那个“被遗忘的角落”,并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将其带到光亮之下。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历史的维度,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有着自己独特困境和胜利的生命共同编织而成的。这本书无疑为口述历史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评分人的记忆其实并不那么可靠,很多口述史学的缺点就在于此,人们不自觉的会忘记,修正、强化某些事实,但是口述史学毕竟生动,形象,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所以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书很好!送货也很快!赞赞赞!好极了!
评分这一个系列的书都不错。当事人基本都驾鹤了,文字上可能会客观些吧~
评分中研院口述史料,精品中的精品,希望九州出版社能多引进一批。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价格实惠,送货也快。。
评分价格实惠,送货也快。。
评分有不少海军专业的内容,可算收获
评分泊下关中山码头,国防部特派周副处长齐光代表慰劳,金陵女子大学学生4 人献花致敬;重庆军舰及灵甫军舰官兵700人皆自33年派赴英国受训接舰回国者;重庆军舰舰长为邓兆祥上校,副长为刘荣霖中校,灵甫军舰舰长为郑天杰海军中校,副长为池孟彬少校;两舰长己于14日下午前往海军总部报到;闻桂永清代司令己于14日晨在镇江时已对两舰官兵训话;中午随舰返京,1600并在重庆军舰上茶会招待新闻界导引参观。 8月20日,海军总部安排张灵甫将军夫人登舰献花;灵甫军舰泊京期间,蒋纬国夫妇等政要人士,亦先后登舰参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