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

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輝,王澤生 著
圖書標籤:
  • 蘑菇
  • 地衣
  • 郵票
  • 集錦
  • 真菌
  • 植物
  • 自然
  • 收藏
  • 郵政史
  • 20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55404
版次:1
商品編碼:1095311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7
字數:45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是一本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內容主要是圖(郵票),以編年體的方式將郵票核發行的國傢進行分類,再介紹其拉丁文學名、中文學名、麵值。正文後有兩個附錄。

目錄

序(Preface)
——寫給郵海采菇人
前言(Introduction)
賀辭(congratulations)
閱讀指南(Reading Guide)
1956—2010年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
[Stamps on Mushroom and Lichen inI the World(1956 2010)]
附錄1 蘑菇與地衣學名索引
(Appendix l Index ofGenUS and Species)
附錄2 郵票發行國傢或地區索引及郵票目錄編號
(Appendix 2 Index of Issuing Countries or Regions with Catalog Number)
後記(Postscript)

前言/序言


《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 作者: 佚名 齣版年份: 2010年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精心編撰、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全球郵票收藏集,聚焦於迷人的蘑菇與地衣兩大類自然奇觀。本書以1956年至2010年間世界各國發行的、以蘑菇和地衣為主題的郵票為載體,為讀者呈現瞭一幅豐富多彩的真菌與地衣的視覺畫捲,同時串聯起這段時期各國在郵政、自然保護以及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軌跡。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郵票,而是將每一枚郵票視為一扇窗口,透過它去觀察和理解特定國傢或地區在郵票發行年份所展現的自然風貌、文化特色、科學認知以及藝術審美。從色彩斑斕的食用菌到形態各異的附著在岩石與樹皮上的地衣,這些郵票的設計本身就凝聚瞭藝術傢們的匠心與自然科學傢的嚴謹。 第一部分:迷人的真菌世界——蘑菇郵票的演變與解讀 本書開篇,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五彩斑斕的蘑菇王國。從1956年至2010年,世界各地的郵政部門發行瞭大量描繪蘑菇的郵票,它們不僅是郵政紀念品,更是微縮的自然百科全書。 早期(1950s-1970s): 在這個時期,許多國傢的郵票設計風格相對樸實,但對蘑菇的描繪卻十分注重寫實性。例如,一些歐洲國傢發行瞭描繪本地常見食用菌的郵票,如牛肝菌、香菇等。這些郵票往往會精確地勾勒齣蘑菇的菌蓋、菌褶、菌柄等關鍵特徵,為當時的博物學傢和集郵愛好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同時,一些國傢也會將蘑菇與當地的森林景觀、傳統烹飪文化相結閤,展現瞭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例如,某國在1960年代發行的一枚描繪“鬆露”的郵票,可能不僅突齣瞭這種珍貴食材的外形,也暗示瞭當地搜尋鬆露的傳統技藝。 中期(1980s-1990s): 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和藝術風格的多樣化,蘑菇郵票的設計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和富有藝術感染力。一些郵票開始采用更加鮮艷的色彩和更具錶現力的構圖,例如,描繪有毒的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時,其鮮紅的菌蓋與白色斑點被藝術傢們賦予瞭童話般的色彩,仿佛將觀者帶入神秘的森林深處。這個時期的郵票也更多地關注瞭蘑菇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例如,一些國傢可能發行瞭與共生菌根(mycorrhizal fungi)相關的郵票,強調其對森林健康的至關重要性。此外,一些發展中國傢也開始通過發行描繪當地特色食用菌的郵票,來推廣本土的特色農産品和生態旅遊。 後期(2000s-2010): 進入21世紀,蘑菇郵票的設計更加注重科學的準確性和教育意義。一些國傢甚至專門發行瞭係列郵票,詳細介紹特定類彆的蘑菇,如雨傘菌科(Agaricaceae)或牛肝菌科(Boletaceae),並配以簡要的科學名稱和生態習性說明。數字印刷技術的成熟使得郵票上的細節更加清晰,色彩還原度更高,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到蘑菇的細微紋理和色彩變化。這個時期,對瀕危和稀有蘑菇的關注也逐漸增多,一些郵票的發行可能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倡議相結閤。同時,一些富有創意的郵票設計也開始齣現,例如,將蘑菇與抽象藝術、科幻元素相結閤,展現瞭蘑菇在人類想象力中的多元形象。 第二部分:靜默的生命——地衣郵票的探索與呈現 與活潑的蘑菇相比,地衣雖然在視覺上更為內斂,但它們卻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也是本書不容忽視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地衣,作為一種共生體,由真菌與藻類或藍細菌共同組成,它們適應極端環境的能力令人驚嘆,而地衣郵票的發行,則將這種“靜默的生命”呈現在瞭世人麵前。 初識與記錄(1950s-1970s): 早期的地衣郵票相對較少,且多以描繪岩石、樹皮上附著的綠色或灰色的斑塊為主,缺乏細緻的區分。然而,即便如此,它們也為集郵愛好者們提供瞭一個認識地衣世界的起點。這些郵票可能往往與特定地區的自然風光或地理環境聯係在一起,例如,在高山地區或極地地區發行的郵票,可能會偶然包含一些地衣的圖案,暗示著這些生物在那裏扮演的重要角色。 科學的聚焦與藝術的升華(1980s-1990s):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地衣的認識也逐步提高,地衣郵票的設計也開始更加側重於科學的準確性。一些國傢的郵票開始清晰地描繪齣不同形態的地衣,如葉狀地衣(foliose lichens)、枝狀地衣(fruticose lichens)和餅狀地衣(crustose lichens),甚至會突齣地衣獨特的顔色,如鮮艷的橙色、黃色或藍綠色,這些顔色往往是由於地衣體內含有獨特的色素。藝術傢們也開始嘗試用更具錶現力的手法來刻畫地衣,例如,通過精細的綫條和色彩對比,展現齣地衣在岩石錶麵形成的美麗圖案,如同大自然的抽象畫作。一些郵票可能還會展現地衣在不同季節的變化,或者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如作為某些動物的食物來源。 多樣性與保護的呼喚(2000s-2010): 在本書所涵蓋的最後階段,地衣郵票的設計更加強調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一些郵票會聚焦於特定地區特有的珍稀地衣種類,並可能通過圖注說明其棲息地和保護狀況,從而引起公眾對這些“隱形生命”的關注。例如,北歐國傢可能發行描繪附生在地古老森林中的地衣的郵票,強調森林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另外,一些國傢也會將地衣與空氣質量監測聯係起來,因為地衣對汙染物非常敏感,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通過發行描繪地衣的郵票,旨在提升公眾對環境質量的認知,並呼籲采取更有效的保護措施。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不僅僅是一本集郵手冊,它更是一部跨越時間維度的自然博物學畫冊,一部微縮的世界風情誌,一部關於人類對自然認知不斷深化過程的記錄。 科學價值: 每一枚郵票都是一個微小的科學樣本,它記錄瞭當時該郵票發行國對特定蘑菇或地衣物種的識彆、命名以及對其形態特徵的描繪。對於真菌學和地衣學研究者而言,本書可能成為一份珍貴的曆史參考資料,幫助追溯特定物種的早期記錄和傳播情況。 文化與藝術價值: 郵票的設計往往融閤瞭科學性與藝術性。本書展示瞭不同時代、不同國傢的藝術傢們如何運用繪畫、攝影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詮釋蘑菇和地衣的美。這些郵票也反映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和情感,例如,將蘑菇與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相結閤,或者將地衣的頑強生命力與人類精神象徵聯係起來。 集郵與教育價值: 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本書提供瞭係統整理和研究蘑菇與地衣主題郵票的寶貴資源。每一枚郵票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故事,一段關於郵政曆史、自然發現或社會變遷的故事。同時,本書也為青少年提供瞭接觸和瞭解生物多樣性的絕佳機會,通過精美的郵票,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品質。 環境意識的啓濛: 許多蘑菇和地衣在生態係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分解者、共生者,更是環境質量的指示者。本書通過郵票這種易於傳播的媒介,將這些“隱形”的生物展現在公眾麵前,有助於提升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平衡以及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世界蘑菇與地衣郵票集錦(1956-2010)》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微觀探險,它邀請每一位讀者,無論您是集郵專傢、自然愛好者,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求知者,都能在這跨越半個世紀的郵票世界裏,發現無窮的樂趣與深刻的啓迪。本書凝聚瞭時間的印記,自然的饋贈,以及人類對未知世界永恒的探索與贊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重量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識信息密度上的。我是一個業餘的真菌愛好者,尤其熱衷於研究那些被認為有毒或具有藥用價值的物種,但關於它們的郵票信息往往散落在各處。這本書的編纂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進行交叉檢索和係統梳理的,它幾乎將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內所有涉及到蘑菇和地衣的郵票,做瞭一個近乎完美的“時間切片”。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稀有性”和“市場價值”的分析部分(當然,側重於收藏史而非純粹的金融炒作)。它用一種非常客觀的口吻,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冷門國傢的“苔蘚”主題郵票,在集郵界具有極高的地位。這對於像我這樣,追求收藏深度而非數量的愛好者來說,提供瞭極其寶貴的指導。書中的索引係統做得非常清晰,無論是想按年份查,按物種學名查,還是按發行國傢查,都能迅速定位,這種用戶體驗上的友好度,是很多專業參考書望塵莫及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收藏目錄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幅結構嚴謹的、充滿生命力的掛毯。

評分

我很少會給一本工具書寫如此冗長的感言,但這本書確實觸動瞭我。它不僅僅是郵票的匯編,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微觀生態美學”的百科全書。我最喜歡它的那種冷靜而又充滿敬意的語氣。作者似乎在提醒我們,即便是被印在方寸之間的生物,也值得我們花費巨大的精力去研究、記錄和珍藏。書中穿插瞭一些早期郵票設計師的手稿復印件或草圖,這簡直是收藏傢夢寐以求的“幕後花絮”。通過這些草圖,我們可以窺見設計師在試圖將復雜的真菌結構簡化為適閤郵票規格的圖案時所做的掙紮與取捨,這讓原本靜態的圖片瞬間鮮活瞭起來。而且,書中對不同國傢在不同曆史時期對“野生菌類”的態度變化也有所體現,有些時期,某些具有食用價值的蘑菇被隆重紀念,而另一些時期,則可能因為科學認知的變化而被邊緣化,這種文化上的潮起潮落,被巧妙地融入瞭郵票的展示之中。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這個相對小眾的收藏領域,樹立瞭一個極高的標準。

評分

哇,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孢子迷”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那些生長在潮濕角落、形態各異的真菌和地衣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市麵上大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側重於食用價值,很少有能將“美學”與“收藏”完美結閤的。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復古氣息的設計,似乎在告訴我,接下來的每一頁都是一次穿越時光的旅程。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發行的郵票所進行的分類和闡述,那種細緻入微的描述,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圖案,而是深入挖掘瞭每枚郵票背後的文化背景、發行目的,甚至是當時的印刷技術特點。例如,它對某些偏遠島嶼在特定年份發行的、主題非常小眾的菌類郵票的考據,簡直達到瞭“考古”級彆,讓我這個長期在網絡上搜集資料的愛好者都感到汗顔。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瞭一個物種識彆的參考,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視覺檔案庫,展示瞭人類是如何通過一枚枚小小的紙片,嚮世界傳達對自然界微小奇跡的敬意與關注的。對於任何一位有誌於生態主題郵票收藏的人來說,這絕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劃的展覽目錄,讓人忍不住想立刻去郵局舊貨市場淘幾枚實物來匹配書中的描述。

評分

老實說,我對“郵票集錦”這類書籍通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是圖片堆砌,要麼就是生硬的目錄復刻,缺乏靈魂。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與其說它是一本收藏指南,不如說它是一部微觀世界的史詩。作者的筆觸充滿瞭對這些“非主流”自然元素的深厚情感,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博物學傢,在茂密的森林地帶進行田野考察。那些關於特定地衣如何在極端氣候下生存的描述,以及它們在當地民間傳說中的地位,都讓我對這些靜默的生命體産生瞭全新的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展示已發行的郵票,而是巧妙地融入瞭關於郵政史和外交史的分析,比如某一時期,某個國傢發行菌類郵票是為瞭紀念國際真菌學會議,這層解讀的深度,遠超齣瞭普通集郵冊的範疇。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極具匠心,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使得那些印在紙上的微妙的顔色變化,如傘菌的褶皺、地衣的顆粒感,都能躍然紙上。我甚至開始思考,下一次徒步旅行時,我應該帶上這本書,對照著去尋找那些曾經登上“紙上王國”的真實身影。

評分

初次翻閱時,我有些擔心這種跨越幾十年的時間綫會對閱讀體驗造成割裂感,畢竟1956年的印刷技術和2010年的數碼印刷工藝有著天壤之彆。然而,作者和設計團隊的功力在於,他們成功地將這種時間跨度轉化為一種敘事的張力。他們沒有迴避印刷質量的差異,反而巧妙地利用這種差異來講述“時代的故事”。比如,書中會對比某枚五十年代的郵票,其采用的凸版印刷帶來的粗糲感,與九十年代激光雕刻郵票的精細程度,並將這種技術進步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聯係起來。這種“小中見大”的敘事手法,讓我不僅在看郵票,更是在看世界現代史的一個側麵。此外,這本書對地衣的關注度非常高,這一點值得稱贊,因為地衣往往是郵票設計中的“配角”,容易被忽略。書中對幾種特定地衣在環境監測中的指示作用的描述,讓我意識到這些郵票背後蘊含的科學意義遠超裝飾價值。這本書對那些對藝術史、環境科學和集郵文化都有興趣的復閤型讀者,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