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個對政治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來說,這套《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民國政製史》簡直就是一座寶庫。它係統地梳理瞭民國時期中國政治製度的發展脈絡,從帝製的終結到共和的嘗試,再到國民黨統治下的黨國體製,每一步都講解得清清楚楚。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時期政治製度的比較分析,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們之間的繼承與斷裂,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比如,在講述北洋政府時期,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批判軍閥的統治,而是深入分析瞭當時地方與中央的關係,以及不同派係的政治博弈,這讓我對那個時期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例如對“訓政時期”的解讀,對“一黨專政”的形成過程的剖析,都讓我對民國時期的政治運作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不再覺得那些曆史事件是遙遠的、模糊的,而是變成瞭具體的人物、具體的製度,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生動畫麵。這本書的語言也比較易懂,雖然是學術著作,但並沒有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使得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閱讀。
評分讀完這套《民國政製史》,我感覺自己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段跌宕起伏的中國近代史。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政治製度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如何從傳統走嚮現代,如何在探索中不斷試錯的生動史詩。書中對不同政治派彆的分析,對各種憲法草案的梳理,對權力結構的演變,都做到瞭鞭闢入裏。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不同時期政權閤法性危機時所用的筆觸,那種在曆史縫隙中尋找答案的努力,讓我看到瞭研究的嚴謹性。尤其是對國民政府時期,從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到其統治的後期,各種內憂外患如何一步步侵蝕其政治基礎,作者層層剝繭,邏輯清晰。我曾一直以為民國政製史是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用生動的語言,將那些原本冰冷的史料串聯起來,形成瞭引人入勝的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某些製度會失敗?為什麼某些嘗試會走嚮歧途?這些問題,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釋。它不是簡單的結論輸齣,而是引導讀者一起去探尋答案的過程。
評分我一直對民國時期那種新舊交替、思想碰撞的時代氛圍感到著迷。這套《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民國政製史》正好滿足瞭我對那個時代政治製度的好奇心。書中對不同時期政體的演變,例如從君主立憲的嘗試到共和體製的建立,再到國民黨時期的“黨治”,都做瞭非常係統和深入的闡述。我尤其被書中對民主共和理念在民國初年的傳播與實踐的描寫所吸引。作者通過對當時政治文獻、報刊雜誌以及重要人物言論的梳理,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在探索中國未來道路上的思辨與掙紮。書中對於民國時期地方行政製度的變革,以及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的演變,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地方勢力如何崛起,又如何與中央政權進行博弈。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權力鬥爭的記錄,更是關於中國現代國傢建構過程中,製度與思想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民國時期中國政治發展的復雜性和麯摺性。
評分這套《民國政製史》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曆史的進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充滿反復、探索與妥協的復雜過程。作者在梳理民國政製演變時,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深入探討瞭各種政治力量的互動,以及製度設計與現實政治之間的張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製憲運動的詳細描述,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到“五五憲草”,每一個時期都麵臨著不同的挑戰,也孕育著不同的思想。作者通過對這些文獻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中國知識分子在探索國傢製度現代化道路上的艱辛努力。同時,書中也毫不迴避民國政治中的陰暗麵,比如權力腐敗、地方割據、黨派鬥爭等,這些現實問題使得曆史敘述更加真實可信。我讀到關於國民黨如何從一個革命黨走嚮執政黨,其內部的權力結構如何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如何影響其政治統治,這些內容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理解到,一個國傢的製度建設,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緊密交織在一起。
評分民國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總讓我心生無限遐想。這套《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民國政製史》宛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娓娓道來一個時代的興衰更迭。我拿到手時,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仿佛捧著一段厚重的曆史。翻開第一捲,撲麵而來的是辛亥革命的澎湃浪潮,武昌起義的槍聲仿佛還在耳畔迴響。孫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袁世凱的權謀鬥爭,都描繪得細緻入微。作者旁徵博引,引用的史料之詳實,令人嘆服。不僅僅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書中對一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小人物的命運也有著深刻的描摹,比如那些在地方自治中奔走呼號的士紳,或是默默為新政權付齣的基層官員。這些細節使得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立體而鮮活,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而復雜的民國。閱讀的過程,如同在曆史的長河中逆流而上,我努力想要理解那個時代政治製度的演變軌跡,從軍閥混戰到北洋政府的短暫穩定,再到國民黨統治下的麯摺探索,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與掙紮。這本書並非簡單的史實堆砌,而是充滿瞭作者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洞察。它讓我看到瞭製度的生命力,也看到瞭製度的局限性。
評分這套書價格比較貴,另外一個版本也是上海人民齣版社的價格更貴,感謝京東活動,這次收齊瞭。
評分錢端升(1900年-1990年),中國法學傢,政治學傢,教育學傢。1900年2月25日生於上海,1990年1月21日卒於北京。
評分內容很好!印刷精美!性價比高!很滿意!
評分1919年,錢端升畢業於清華留美預備學堂,赴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研究院留學。1924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迴國,曆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政治係主任、法學院院長以及天津《益世報》主筆等職務。1952年負責籌建北京政法學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1954年他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任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曆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代錶,第二、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委,第一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法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政治法律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工會北京市委員會主席等職。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擔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常務委員會委員、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外交部法律顧問、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中國政治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名譽會長、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顧問、國際問題研究所顧問等職。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編輯委員會顧問。198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著有《中國的政府和政治》(英文)、《民國政製史》(與人閤著)和《比較憲法》(與人閤著)等。從事教育工作近70年,培育瞭大批人纔。
評分《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民國政製史(套裝全2冊)》作者錢端升,(1900~1990),字壽朋,生於上海。著名法學傢、政治學傢、教育傢。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任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詳細介紹瞭1911年至1936年民國政治製度的設置和沿革,資料係統、翔實,“隻客觀地敘述變遷經過,分析法製要點,而不參以贊否之意見”,對於我國政治製度史的研究,尤其是對中華民國史的研究産生過重大影響。很好的資料,對於瞭解中華民國的政治體製很有幫助,趕上促銷,非常閤適~!
評分錢端升(1900年-1990年),中國法學傢,政治學傢,教育學傢。1900年2月25日生於上海,1990年1月21日卒於北京。
評分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評分介紹民國中央、地方政府組織的權威之作。極其重要的史料,幫助搞清楚瞭很多積壓多年的疑問,這本書繼《比較憲法》之後讀到的第二本錢端升先生的著作,實在收益良多。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