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專傢。但看到有人評論說該書的斷句有可商榷之處。
評分7、 P49何之元《梁典》條,章宗源引何之元《序》:“高祖生自布衣,長於弊俗,爰逮君臨,弘戡政術。”“戡”,點校者雲殿本《陳書》作“斯”, 僅列異文。案: “弘戡政術”,不辭。此字《陳書》各版本無異辭,皆作“斯”,當據以校改原文。
評分 評分如果點校者自己不上心,靠著主編和責編給你賣力,那是妄想。心血都被些低端的技術性錯誤給糟蹋瞭。比如《前漢書藝文誌注》的頭一頁,“底本”和“校本”的標注居然是右對齊;57頁校記①,對應的正文應該提前兩行;74頁校記④,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後應當是《尚書古文疏證》;208頁校記①,據字前應該有逗號;229頁校記①,“今補”就完瞭?至少應該寫據某某本補啊;282頁校記①,“(下稱)”這算什麼?292頁下半頁空著
評分《二十五史藝文經籍誌考補萃編 (第十四捲)》,本書是國傢古籍“十一五”重點齣版規劃項目,收錄二十五史中的藝文誌或經籍誌及其在宋代至民國間的考證、注釋與補遺之作,收錄清代至民國間補撰的各朝譯文誌或經籍誌,收錄宋、明、清三朝的國史譯文誌或經籍誌,共83種,每一中都作瞭標點、校勘,大緻根據時代和篇幅分為27捲30冊。
評分還是不錯的,很喜歡!
評分《隋書·經籍誌》按四部分類,先有總序一篇,記敘目錄學演變和編寫經籍誌的原因。此後,每部下有大序,類下又有小序。序中簡要說明每類的學術源流及其演變。類下著錄書名及捲數,又常常附以簡要注釋,指明注者,記其時代爵銜,間或注明書的內容真僞及存亡殘缺,如稱“宋有”、“梁有或亡”,並以夾注,附入亡佚書目。充分體現瞭目錄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優點,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評分文史研究者必備的資料工具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