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函-1:《增補選擇通書玉匣記》,全2冊
清刻本,[晉]許遜撰
《繪圖全本玉匣記》一書為東晉道士許真君所著。許真君,又稱許旌陽,名遜,字敬之,南昌人。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曆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嗜神仙修煉之術。東晉寜康二年,許遜已一百三十六歲。八月望日,舉傢四十二口,同日從豫章西山拔宅升天,雞犬隨之。著有《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靈劍子》、《石函記》、《玉匣記》等書。從清代至民國以來,《玉匣記》就是傢傢必備、不可或缺的寶典,是人們“貴中求和,近利遠害”的理論依據和人生指南。《增補選擇通書玉匣記》以清光緒刻本為底本影印齣版,集各類占蔔術之大成,其內容包羅萬象,擇吉、風水、占夢、五行、命理、耕種、眼跳、耳鳴、符咒等妙術秘法應有盡有,甚至相貓納犬等各種奇奇怪怪的相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關資料,是研究中國民俗學的必備之書。
第08函-2:《永寜通書》,全2冊
清石印本,[清]王維德纂
《永寜通書》,清王洪緒撰輯。王洪緒,字維德,作《蔔筮正宗》一書行世。是書分天、地、人、和四集,以洪範鬥首為經,以奇門擇吉為緯,貫通萬事,遍采諸傢,采其醇而削其疵,摺中於至當不易之理,闡揚先聖先賢之微意,參校諸傢選擇之書,探賾索隱,抉奧探微,刪其繁復,詳其疏略,相互發明,務使觀者開捲瞭然,不惑於眾說而直達夫淵微,是擇吉類的一部重要典籍。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實在令人驚喜。拿到手的時候,厚重感就讓人覺得不是那種輕飄飄的現代印刷品。頁麵的泛黃程度恰到好處,邊緣的毛邊處理得也很古樸,看得齣影印的用心。更彆提那種老舊書籍特有的、略帶黴味的紙香,深深吸一口氣,仿佛能穿越時空,直接觸摸到清代或更早的匠人留下的痕跡。我之前淘過一些仿古書,要麼是紙張太光滑,要麼是油墨味太重,完全沒有這種“老物件”的韻味。而這本《增補選擇通書玉匣記 永寜通書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匯刊第1輯08函》的影印效果,簡直是高仿中的極品。特彆是那些復雜的圖版和細小的文字,雖然是復印,但清晰度足夠辨認,完全不影響閱讀和研究。對於收藏者來說,光是這種形製上的考究,就已經值迴票價瞭。我特地把它放在書房裏最顯眼的位置,不僅僅是內容,單是這份物質的載體,就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價值和曆史厚重感。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盡管是影印本,且沒有做現代化的標點和校注,初看確實有些吃力,尤其是一些繁體字的異體寫法的辨認,著實考驗瞭我的古籍閱讀功底。但這種“原汁原味”的閱讀過程,反而提供瞭一種彆樣的學術沉浸感。我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推敲作者寫下的每一個筆畫,去感受他們在特定曆史語境下對某些概念的理解。這與閱讀經過現代學者整理、潤色後的版本是完全不同的心境。現代版本雖然省力,但總感覺少瞭一層與曆史的直接連接感。這本書要求你付齣努力,但它迴報給你的,是更接近一手史料的真實麵貌。我甚至會用放大鏡去觀察某些模糊的字跡,試圖還原作者書寫時的情緒和重點,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富樂趣的“考古”過程。
評分這次的“古書影印無刪減”承諾,在我看來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賣點。在以往接觸的某些古代典籍影印版中,為瞭所謂的“淨化”或“簡化”,往往會剪裁掉一些被編纂者認為是“迷信”或“無關緊要”的部分,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極大的損失。而這套《增補選擇通書玉匣記 永寜通書》則完全保留瞭原始文獻的結構和細節,包括那些看起來冗長、重復,甚至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注釋或序言。正是這些看似多餘的內容,往往隱藏著理解全書思想體係的關鍵綫索。例如,其中一則關於如何避諱的冗長說明,乍一看是瑣碎的迷信,但深入分析後,卻能看齣當時社會對特定天文現象的集體心理投射。這種“無刪減”的態度,體現瞭對文獻本體最起碼的尊重。
評分從內容上來說,這套“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匯刊”的選本眼光極為獨到。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對照著手頭其他幾部關於堪輿和命理的古籍,發現其中收錄的許多條目確實是彆處難得一見的孤本或者佚文的重現。尤其是“玉匣記”和“永寜通書”這兩部分,其中對於星宿、流年轉換的算法描述,比市麵上流行的版本要精細和復雜得多,涉及到的術數體係似乎更加龐大和完整。我個人對其中關於“擇日”的細微差彆特彆感興趣,比如對於“逐日吉凶”的解釋,書中提供瞭一種我從未見過的四柱交叉驗證法,這種細緻入微的考量,體現瞭古代術士在實踐中積纍的深厚經驗。這不再是簡單地翻閱手冊,而更像是在參與一場與古代智者的深度對話,去挖掘那些被主流學術遺忘的“秘訣”。對於真正想深入研究古代方術體係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套匯刊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整體而言,這套書的定位顯然不是給普通大眾隨便翻閱的休閑讀物,它更像是為特定領域的學者、資深愛好者或者專業收藏傢準備的一份珍貴資料庫。它的價值在於其稀有性、其內容的深度以及其作為一手文獻的完整性。我把它和我的其他幾部清代術數孤本並置,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在整個體係中的重要地位。它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空白——關於宋元以來道傢方術如何與民間擇日學深度融閤的實踐細節。如果有人想在不藉助現代解讀的情況下,直接感受古代術數典籍的原始麵貌,並且有足夠的學術耐心去攻剋它,那麼這套影印本絕對是值得投入時間和金錢的絕佳選擇。它不是快餐,而是一塊需要細細咀嚼的陳年老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