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罗西书注释

歌罗西书注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会园 著
图书标签:
  • 歌罗西书
  • 圣经注释
  • 新约注释
  • 保罗书信
  • 基督教
  • 神学
  • 释经学
  • 信仰
  • 灵修
  • 圣经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391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93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天道圣经注释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是目前一套集合全球华人圣经学者撰著、出版的全本圣经注释,也是当今汉语世界深入、详尽的圣经注释。“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注重原文释经,作者在所著作的范围内都是学有专长,他们结合了当代新圣经研究学术成就,用中文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务信仰社群的经验,更贴近汉语读者的生活。
   本注释丛书力求表达圣经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读者参阅后不但对经文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更能把握到几千年前的圣经书卷的现代意义。丛书出版后受到全球汉语圣经研习者、神学教育界以及华人教会广泛欢迎,并几经再版,有些书卷还作了修订。中文简体版将由上海三联书店陆续出版发行。
   “天道圣经注释”丛书特点为:
   1.解经 (exegesis)与释经(exposition)并重。一方面详细研究原文字词、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对经文各节作仔细分析。
   2. 全由华人学者撰写,不论用词或思想方法都较翻译作品易于了解。
   3.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学养和专长,其著述可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和参考。
   4. 重要的圣经原文尽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译,然后在内文或脚注详细讲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圣经。
   鲍会园博士撰写的《歌罗西书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丛书之一。

目录

序言

主编序言

旧约编辑序

新约编辑序

作者序

绪论

壹 歌罗西城的地理环境

贰 歌罗西的历史

叁 歌罗西的居民

肆 歌罗西的教会

伍 歌罗西书的作者

陆 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柒 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捌 歌罗西的异端

玖 内容分析

注释

壹 引言(一1~14)

(I)问安的话(一1~2)

(II)感恩的话(一3~8)

(III)保罗的祷告(一9~14)

贰 无比的基督(一15~23)

(I)基督是创造的主(一15~17)

(II)基督是教会的头(一18)

(III)基督使万有与神和好(一19~20)

(IV)基督使信徒与神和好(一21~23)

叁 基督的仆人(一24~二7)

(I)保罗的职分(一24~25)

(II)保罗的信息(一26~29)

(III)保罗对教会的关心(二1~5)

(IV)保罗对信徒的勉励(二6~7)

肆 错误的教训和真理的比较(二8~23)

(I)哲学与真理(二8~9)

(II)在基督里作新人(二10~15)

(III)在基督里的自由(二16~19)

(Ⅳ)歌罗西人的错误(二20~23)

伍 新人的生活(三1~四6)

(I)生活的目标(三1~4)

(II)治死旧人(三5~11)

(III)穿上新人(三12~17)

(IV)家庭的责任(三18~四1)

(V)最后的劝勉(四2~6)

陆 结语(四7~18)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在保罗被监禁的末期,歌罗西教会的牧人以巴弗到罗马来探望他。当时歌罗西出现了一些传异端教训的人,使以巴弗非常担心。他们的教训有犹太教的色彩,也有外族宗教的色彩,听起来很吸引人。以巴弗知道这种教训是错误的,但可能他自己没办法抵挡或者反驳;出于不得已,他到罗马来找保罗,向他请教。为了教会的需要,保罗写了歌罗西书,指出这些异端教训的错误,也告诉他们正确信仰的立场和改正错误教训的方法。另外一个亚细亚人推基古(徒二十4)也在罗马,他可能是以弗所人(提后四12)。推基古正要回亚细亚,保罗就托推基古将歌罗西书带去。以巴弗暂时留在罗马陪保罗(西四12)。同时保罗在罗马遇到了另外一个歌罗西人欧尼西慕;他本是腓利门的奴隶,从主人家逃跑,来到罗马,遇见了保罗。在保罗的带领之下,欧尼西慕悔改信了主。过去他是个没有用处的人(门11),现在他成了亲爱忠心的兄弟(西四9),保罗要使欧尼西慕和他肉身的主人和好,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基督里的弟兄了。如今推基古要回亚细亚,他带欧尼西慕去见腓利门是最好的机会。为了加强对腓利门的影响,保罗又亲自写了腓利门书,叫推基古和欧尼西慕一起带去。
……

前言/序言

主编序言
华人读者对圣经的态度有点“心怀二意”,一方面秉承华人自身的优良传统,视自己为“这书的人”(people of the Book),笃信圣经是神的话;另一方面又很少读圣经,甚至从不读圣经。“二意”的现象不仅和不重视教导圣经有关,也和不明白圣经有关。感到圣经不易明白的原因很多,教导者讲授肤浅及不清楚是其中一个,而教导者未能精辟地讲授圣经,更和多年来缺乏由华人用中文撰写的释经书有关。“天道圣经注释”(简称为“天注”)在这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天注”是坊间现有最深入和详尽的中文释经书,为读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又保持了华人研读圣经兼顾学术的优美优良传统,帮助读者把古代的信息带入现代处境,可以明白圣经的教导。“天注”的作者都是华人学者,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散居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美洲和欧洲各地,有不同的视野,却同样重视圣经权威,且所写的是针对华人读者的处境。
感谢容保罗先生于1978年向许书楚先生倡议出版“天注”,1980年11月第一本“天注”(鲍会园博士写的歌罗西书注释)面世,二十八年后已出版了七十多本。史丹理基金公司和“天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从许书楚先生手中“接棒”,继续不断地推动和“天注”有关的事工。如果顺利,约一百本的“天注”可在2012年完成,呈献给全球华人读者研读使用。
笔者也于2008年10月从鲍会园博士手中“接棒”,任“天注”的主编,这是笔者不配肩负的责任,因多年来为了其他的工作需要而钻研不同的学科,未能专注及深入地从事圣经研究,但鲍博士是笔者的“恩师”,笔者的处女作就是在他鼓励下完成,并得他写序推介。笔者愿意接棒,联络作者及构思“天注”前面的发展,实际的编辑工作由两位学有所成的圣经学者鲍维均博士和曾祥新博士肩负。
愿广大读者记念“天注”,使它可以如期完成,这是所有“天注”作者共同的盼望。
邝炳钊
2008年12月


《深邃之光:对腓立比书的透彻解读》 导言:在喜乐中扎根,在基督里成长 腓立比书,这封保罗在罗马被囚期间写下的充满爱与鼓励的书信,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早期教会乃至今日信徒生命前行的道路。它并非一篇宏大的神学论述,而是一封饱含真挚情感的家书,写给那些在腓立比教会中与保罗一同经历患难、一同分享喜乐的弟兄姐妹。这卷书信的核心,在于呼唤信徒在任何境遇下都能持守一份属天的喜乐,这份喜乐并非源于外在的顺遂,而是根植于对基督及其救赎大工的深刻认识与委身。 本书《深邃之光:对腓立比书的透彻解读》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腓立比书的每一寸经文,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属灵意义。我们将一同追随保罗的思绪,理解他如何将腓立比信徒的处境与基督的榜样相结合,如何在看似绝望的牢狱中,依然传递着“喜乐”这不朽的讯息。本书不满足于表面上的解读,而是力求揭示经文背后更深层的神学意涵、实践指导以及对我们今日生活的 relevance。 第一章:爱与关系的基石——患难中的问安与感恩 腓立比书的开篇,保罗便以极度真挚的情感向腓立比教会的圣徒问安,并毫不掩饰他对他们的感恩之情。保罗并没有因为身处困境而感到沮丧,反而将腓立比教会视为他“所亲爱的,所想念的,是我喜乐、是我冠冕的弟兄们”(腓立比书1:1)。这种深厚的属灵连接,是建立在共同的信仰以及一同经历福音传扬的患难之上。 本章将仔细剖析保罗的问安,探讨“圣徒”(saints)这一称谓的意义,理解它并非指无瑕疵的完美之人,而是指那些因信被分别为圣、蒙神呼召的人。我们将考察保罗为何将他们的“分”与他“在福音上”共同的份,一同在患难中经历主的同在。通过对这些早期经文的深入研读,读者将能够理解,真正的基督徒团契,是建立在爱、信任以及共同为基督的缘故而牺牲的根基之上。即使面对逼迫和艰难,这份属灵的连接也能够成为信徒力量的源泉,成为彼此喜乐的催化剂。 第二章:基督的榜样——虚己与顺服的典范 腓立比书第二章,堪称整卷书信乃至整个新约圣经中,对基督论最精炼、最深刻的论述之一。保罗在此引用了一首著名的“基督颂”(Christ Hymn),描绘了耶稣基督从神性来到人性的伟大旅程,以及他“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3)的属天品格。 本章将带领读者一同默想基督从“原有神的形像”到“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再到“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完整过程。我们将深入理解“虚己”(kenosis)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它并非贬低或失去,而是甘愿放下自己的荣耀,屈尊就卑,为了救赎全人类而承担了最卑微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保罗以此为榜样,呼召腓立比信徒效法基督,彼此相爱,看别人比自己强,不求自己的益处,乃求众人的益处。 通过对这一章的详细阐释,读者将明白,基督的榜样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叙事,更是今日信徒生活行为的终极指南。学习基督的谦卑与顺服,是胜过自私、骄傲和纷争的关键,也是真正体验属天喜乐的必经之路。 第三章:在基督里的盼望——放下过去,向前奔跑 当保罗写到腓立比书第三章时,他的笔触转向了对信仰旅程的深刻反思。他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坦陈了过去一切的“好处”,如同粪土一般,不值一提。对他而言,真正宝贵的,是“认识基督耶稣我主”(腓立比书3:8)。 本章将重点探讨保罗在这一章中提出的“得着基督”和“被基督得着”的核心理念。我们将分析他如何将过去的成就、犹太背景下的优越感等一切世俗的“本钱”全部放下,视之为“有损的”,以此来换取更宝贵、更永恒的属天产业。保罗的生命,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见证:唯有将生命的重心完全倾注于基督,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此外,本章还将聚焦于保罗提出的“竭力追求”的生命态度。他用“奔跑”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基督徒在信仰道路上不懈努力、向前奔跑的姿态。我们会一同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将保罗的“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对基督的专注,不被世俗的诱惑所绊倒。 第四章:持守的秘诀——在主里常常喜乐 “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立比书4:4)这句看似简单的重复,却是腓立比书中最具震撼力的呼唤之一。在经历了前面三章的铺陈后,保罗在这里提出了“喜乐”这贯穿全书的主题,并为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秘诀。 本章将深入解读保罗提出的“在主里常常喜乐”的奥秘。我们将探讨“喜乐”与“忧愁”的根本区别,认识到真正的喜乐并非源于环境的顺畅,而是源于与神关系的稳固,以及对神主权的全然信靠。保罗教导我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可以将忧虑卸给神,因为“神必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在基督耶稣里”(腓立比书4:7)。 此外,本章还将关注保罗提到的“知足”的秘诀。他坦言,无论是充足还是缺乏,他都已学会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书4:13)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无数信徒在生命低谷中获得力量的源泉。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保罗的榜样中汲取智慧,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持守内心的平安与喜乐,将这一切归功于那加给我们的力量。 第五章:合一与争战——克服分歧,同心合意 腓立比书的第四章,也同样触及了教会内部的合一问题。保罗在信中劝勉两位曾经一同同工的姐妹,要“在主里同心”(腓立比书4:2),这暗示了教会中可能存在的摩擦与分歧。 本章将探讨保罗对教会合一的重视。我们将分析他为何如此看重信徒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这种合一对于教会整体见证的重要性。在充满挑战的时代,教会内部的合一更是显得尤为宝贵。保罗的教导提醒我们,要学习彼此包容、彼此饶恕,效法基督的爱,化解矛盾,建立一个稳固且充满活力的属灵大家庭。 同时,本章也将触及“与福音的争战”。保罗在信中也提到一些“传福音”的出于嫉妒和纷争的心,但这反而促使福音更加广传。我们将一同思考,在今日教会的侍奉中,如何在高举真理的同时,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纷争,将精力聚焦于将福音传给更多未认识神的人。 结论:永恒的喜乐,活泼的盼望 《深邃之光:对腓立比书的透彻解读》的最后一章,将是对整卷书信的总结与升华。我们将回顾保罗在腓立比书中所传递的核心信息:唯有将生命锚定在基督里,效法他的谦卑与顺服,持守对他的信心与盼望,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涌流出那永不枯竭的属天喜乐。 本书将帮助读者将腓立比书的教导,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切实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无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你的生命面临怎样的挑战,腓立比书的光芒都能照亮你的道路,引领你奔向那在基督里永恒的盼望。愿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你,都能在这深邃之光中,扎根于喜乐,成长于基督。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辨很感兴趣,而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仿佛带着你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些信仰冲击和文化碰撞。尤其是对早期基督教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逻辑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我以前读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感觉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图景。这本书却像一根主线,把所有零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妙的体系。他不仅仅是在解释文本,更是在还原当时的语境,让你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信徒会那样思考,那样行动。读完之后,我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有了深厚的内在逻辑支撑。这种深度和广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导读材料可以比拟的,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又保持了极佳的阅读流畅性,让人忍不住一页接着一页读下去。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成功地在“历史的距离感”和“永恒的相关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者的笔触在历史还原和当代关怀之间自如切换,让人清晰地看到,几千年前的困惑和挣扎,与我们今天面对的现代困境,在人性层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没有把那些古代的文字仅仅视为历史遗迹,而是将其视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我读到作者将某个古代的伦理困境与当代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类比阐释时,那种强烈的共鸣感令人震撼。这种能力——让古老的声音在现代社会依然清晰可闻——是衡量一部优秀注释作品的最高标准。这本书做到了,它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书,它更是关于“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反思。我感觉自己不仅读懂了文本,更重要的是,我读懂了自己身处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太扎实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语言艺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原文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智慧。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故作深奥的学者腔调,而是用一种极其清晰、精确的语言去拆解和重构复杂的教义。每次当我被某个术语绕得晕头转向时,翻到后面的注释或解释部分,总能豁然开朗。那感觉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把精密的刻刀,将一块粗糙的璞玉雕琢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页边留白恰到好处,注释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却又能随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对于我这种喜欢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写作风格,无疑是最大的享受。它让我感到,即便是面对最古老的文本,通过现代的思维和精准的工具,依然可以挖掘出无穷的新意和价值。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同样是无可估量的。我之前参与过一些相关的学习小组和研讨会,常常因为缺乏统一的参考资料而效率低下。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团队内部讨论的深度和效率。它提供了一套稳定、可靠的解释框架,使得我们可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理解基础进行更深入的辩论和探索。作者对具体经文的逐句分析,细致到词语的词源和当时听众的文化敏感点,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使得我们在实际应用这些古老智慧时,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其原意,避免了望文生义的偏差。对于任何想要真正“使用”而非仅仅“阅读”这些古老文献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坚实可靠的工具箱,它武装了读者的头脑,让他们能够自信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讨复杂议题。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智力挑战,但这种挑战感正是其魅力所在。作者毫不回避那些神学上最尖锐、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议题,反而将其置于聚光灯下进行深入剖析。他呈现了多种相互竞争的解读视角,不急于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不同解释背后的前提假设和逻辑推导。我尤其喜欢他引入的跨学科视野,将古典哲学、修辞学甚至早期科学思潮都纳入讨论范围,极大地拓宽了对文本的理解维度。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一场主动的思辨之旅。当我合上书本时,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新的思考火花,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也被重新校准了一遍。这不是一本提供速成答案的书,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教你如何提问,而非仅仅告知你答案。

评分

很有用的一本书,对于阅读圣经帮助很大

评分

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

评分

书好!快递好!愉快的网购!

评分

的信条字字句句都凝聚了圣徒的鲜血,

评分

凡摒弃偶像崇拜者,均被视为犹太人

评分

我念一本书,是一位忠实的贵格会信徒的作品,描述赎卖奴隶的种种恐怖情形。无论古今,在历史上我还不知有类似的惨酷事件,他们所受的确比在回教国中被虐待的基督徒奴隶所受的更为残酷。

评分

下午我在奥得含先生家喝茶。使我非常骇异的是那些一向爬在我身上,吸取了我的每一句话的小孩子们现在已进公立学校去了。在那里他们放弃了宗教和端庄的举动,只学一些骄傲,虚荣,装作,以及一切和认识上帝及上帝的爱相违反的事。循道派的父母们,谁愿意把女儿送进地狱的,就可送他们到时髦的公立学校去!

评分

我开始多年来所计划的一件工作,就是把我的著作更严格地编为一集,像书贾所做的那样。是的,我应该因为上帝的缘故,正如书贾为着钱的缘故,把这部书好好地整理出来。

评分

当我同你走出来,而格吟邵先生和哥比克先生亦从另一个门出来时,暴徒立即把他们关进去,极其猛烈地撞掷他们,把格吟邵摔在地下,以各种脏物污泥抛掷在他们身上。你的朋友们没有一个人出头阻止你的那些流氓的野蛮暴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