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包装确实很用心,打开后能感受到出版方的诚意。纸张的质感很好,摸上去有种厚实而温润的感觉,翻阅的时候不会轻易折损。印刷也相当清晰,字迹大小适中,排版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很有内涵,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构思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套装的装帧细节处理得很到位,书脊的贴合度、接口的牢固度都做得非常出色,整体给人一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我之前也买过一些纸质书,有些书刚翻开就觉得纸张很薄,印刷模糊,甚至有异味,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些问题,让人阅读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我非常喜欢这种注重细节的出版方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我一直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历史发展颇感兴趣,总觉得那些看似零散的事件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些不易察觉的联系和驱动力。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搜寻相关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二手研究,但总感觉搔不到痒处,很多结论都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直到我偶然翻到了这本书,我才仿佛拨开了迷雾,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论证过程严谨而又具有逻辑性,让我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一些观点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也让我开始反思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这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我一直对某些传统文化元素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但往往因为年代久远,或者记载不够详尽,导致其内涵被渐渐遗忘。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将那些被尘封的精粹重新展现在我面前。作者不仅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元素的起源和演变,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其中一些细节的考证令人惊叹,作者仿佛穿越时空,将那些模糊的片段变得清晰可见。通过阅读,我不仅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我们所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这种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书籍,对我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评分我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民众生活状况一直非常好奇,渴望能有一个清晰的图景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理论和艰深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碎片化,零散地描绘一些场景,缺乏整体的连贯性。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生动和具象的方式,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现在我眼前。作者仿佛是一位细致入微的观察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描绘着市井的繁华景象,描绘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如何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读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这种能够将历史“活起来”的书,着实难能可贵。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内容如此详实,涵盖的知识面也相当广泛,触及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趣味性,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津津有味。我经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个观点的巧妙阐述而忍不住停下来思考,或者因为某个生动的例子而会心一笑。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史料和访谈,使得论证更加生动形象,也让我对其中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够点燃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评分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非常好的东西!!
评分翟灏的同乡好友梁同书(1723—1815),字符颖,号山舟,曾经编辑《直语类録》四卷,见到翟灏《通俗编》之后,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而侧重于收录《通俗编》所遗漏的条目,或者补充例证,或者订正错误,合计416条,改名《直语补证》。
评分经典著作整理本,挺好的,值得购买。
评分《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灏编。《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后附有钱塘人梁同书的《直语补证》400余条,互为补证。《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套装全2册)》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
评分很好的书,几乎是四折拿下,值!
评分对于柳宗元诗文中的地理,旧注多忽略之,新注多有贡献。如卷四二《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后一句“仙岑”陈景云《柳集点勘》补充注释,然前一句“陷浦”却疑有误字,新注引《明一统志》卷六六郴州:“陷浦,在州城北二十里,一名陷池。相传昔有万氏居此,一旦雷雨,全家皆陷,故名。”给出了圆满的注释。再如卷四一《祭外甥崔骈文》之“念与汝别,桓公之台”,桓公台各本无注,章士钊《柳文指要》以为在今山东省,新注从张说《游陇山静胜寺》:“每上襄阳楼,遥望龙山树。……南识桓山台,北望先贤墓。”考出桓公台在江陵,无疑是正确的。
评分《通俗编》(附《直语补证》)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断句排印本。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颜春峰点校本,以清乾隆十六年无不宜斋本为底本,参校《函海》本,参考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改正商务排印本断句和排印错误数十处,标点比断句更有利于阅读,核对《通俗编》所引文献,校订讹误数百处,利用率大大提高,并将黄焯所录黄侃评语以当页脚注形式过录在相应各条之下,附录音序索引,质量后来居上。[1-3]
评分《通俗编》采集汉语中的各种通俗词语、方言(包括词、词组、成语和谚语),分为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貎、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一卷,共38卷,计5456条。每条之下,举出例证,指明出处,或酌加考辨,诠释意义,说明变化,对所收语词的语源和发展演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于汉语语源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可以当作古代俗语、成语词典来使用,对于民间风俗、名物制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翟灝字大川﹐一字晴江﹐浙江仁和人。生于乾隆元年(1736)﹐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十九年中进士第﹐曾任金华府学教授。本书采录前代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常用词语﹐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请﹑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畜兽﹑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馀等38类。每类为一卷﹐共38卷﹐5000馀条。每条举出出处﹐有的出于经史﹐有的出于笔记﹑诗文﹐大都是一般口里常说的词句﹐对考查一些词语的解释和故事的出典以及民间风俗等极为有用。不过品类较杂﹐关于作者﹑卷数篇名等项所记不很完备﹐是其缺点。同时钱塘人梁同书又作有《直语补正》一书﹐载《频罗庵遗集》卷十四﹐专记民间口头俗语﹐可与《通俗编》相补充。两书有195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通俗编是一本以辑录通俗词语加以解释﹐属于俗语考源一类的书﹐清代翟灝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