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家注译本)

庄子(名家注译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国] 庄子 著,夏国强 注
图书标签:
  • 哲学
  • 道家
  • 庄子
  • 先秦
  • 名家注译
  • 古典
  • 中国哲学
  • 思想
  • 文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5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676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注译,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集经典性与普及性、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读本。

内容简介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为道家经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本书精选了内篇、外篇和杂篇的经典篇章,并加上概要、注释、译文,是普及国学较为合适的版本。

目录

内篇逍遥游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二
内篇养生主第三
内篇人间世第四
内篇德充符第五
内篇大宗师第六
内篇应帝王第七
外篇骈拇第八
外篇马蹄第九
外篇肤箧第十
外篇在宥第十一
外篇天地第十二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精彩书摘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注释】①冥(míng):本字作溟,陆德明《经典释文》释为“海”,指巨大无边际的水域,东方朔《十洲记》:“水黑色谓之冥海”,因水面广阔幽深,所以叫作“冥”。“北冥”即“北海”,《庄子·秋水》中有“北海”的称谓,或指今天的渤海湾。②鲲(kūn):原指鱼苗,这里取“混成”意。《老子·道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与此类同。庄子强调万物齐同,极小的鱼苗与巨大的鱼都是混同齐一的。③鹏: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古“凤”字,凤鸟起飞,则百鸟随从,如同朋党,所以叫作“鹏”。④怒:奋发。⑤垂天之云:“垂”,垂挂。垂挂在天边的云朵。一说“垂”为边界。⑥海运:海水运动。一说在海上运转。徙:移居。⑦天池:“池”本指人工开凿的积水坑道,“天池”指天然形成的大池。⑧齐谐:记载奇闻趣事的书籍名。一说为人名。⑨志:记录。怪:罕见。⑩水击:在水面拍打。抟(tuán):聚集。一说,“抟”当作“搏”,拍击的意思。扶摇:两字急读为“飙”,旋风。去:离开。以:介词,凭借。六月息:六月的大风。野马:据孙星衍说,“马”通“塺”,即野外的尘雾。一说为野外的水汽如同奔马。尘埃:飞扬的灰土。“野马”、“尘埃”在这里指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与鲲鹏一样,再巨大的物体也是由细小的微粒混成的。生物:活动的物体。息:气流,这里指风。相:指代性副词,代活动的物体。吹:吹动。极:尽头。邪:语气词,表疑问。其:句首语气词。视:看待。下:地。这里指天空辽远广阔,我们的眼界有限,就容易犯错误。因此我们用这种想法来看待地面上的事物,也容易犯错。后文所说水不深不能载大舟,风不厚不能载大鹏是对此的解释。覆:倾倒。坳(ào)堂:房屋地基上的凹坑。芥:小草。斯:就。而后:在这以后。乃今:到现在。“而后”、“乃今”同义连文。培:通“凭”,乘。莫:无定代词,没有什么。夭阏(è):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置,指没有什么能够阻拦大鹏。蜩(tiáo):蝉。学鸠:即“鴬鸠”,此处泛指小鸟。决(xuè):迅疾的样子。抢(qiāng):碰到。榆枋:榆树和枋树。控:投奔。奚以:何以。之:去。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适:往。莽苍:郊外的原野。三飡(cān):三团饭,古人一顿要吃三团饭才饱足。反:返回。犹:还。果然:吃饱后肚腹隆起的样子。宿:前夜。之:指示代词,这。虫:动物的总称。“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知(zhì):通“智”,智慧。朝菌:朝蜏,一种朝生暮死的虫子。晦朔:天黑和天亮。朝菌生命短暂,不知天黑,因此也不知天会亮。蟪(huì)蛄(gū):一种青赤色的小蝉。春秋:泛指四时。小蝉生活在温暖的季节,在地面成活时间60~70天,不知有寒冷,因此也不知道什么叫温暖。冥灵:神话中的树木名,五百年枝叶繁生,五百年枝叶凋落。大椿:神话中的古树名,八千年枝叶繁生,八千年枝叶凋落。上文有“此小年也”,作为对举,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但无版本证据。彭祖: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以:凭。特闻:独闻。匹:相比。
  【译文】北冥这个广大的水域里有一条鱼,它名叫“鲲”。鲲的体积之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了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鸟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发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垂挂在天边的云一样。这只大鹏鸟,当海水波动引发海啸时就要迁徙到南冥去。南冥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罕见事情的书籍,这本书上说:“大鹏鸟迁徙到南冥时,它的翅膀在水面击打出三千里的波涛,聚风力为旋风,盘旋而上到九万里的高空。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了北冥。”野外的尘雾,飞扬的尘粒,这些活动之物都是凭借气流来吹动它们的。天空是青黑青黑的,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辽远高阔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才看成了这样的颜色呢?大概看待地面上的事物,也如同这样的情况罢了。况且水汇聚得不够深厚,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负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庭堂的低凹处,那么小草就可以漂在水洼里当船;而放一个杯子就动不了了,这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集得不够雄厚,它便没有足够的力量托起巨大的翅膀。所以,大鹏高飞九万里,狂风才能处在它的身下,然后它才能凭借着巨大的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它,然后才能飞往南方。蝉和学鸠这种小鸟笑它说:“我从地面快速飞起,可以触碰到榆树和枋树的树枝,有时飞不上去,只不过是落在地上而已;何以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郊外的原野去,吃上三个饭团子就可以往返了,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就要用一整夜的时间来准备路上吃的干粮;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则要花上三个月时间来准备长途旅行所需要的粮食。蝉和学鸠这两个小东西又怎么懂得这个道理呢?
  小聪明理解不了大智慧,寿短者理解不了寿长者。何以知道这样的道理呢?只生长于白天的朝菌没见过天黑,相应地也就不知道天亮的概念;只生活于温暖季节的青蝉没经历过寒冷,从而也就不懂得四时季节的变化,这就是短寿者的认知。楚国南边有一种神树叫“冥灵”,五百年枝叶繁生,再五百年枝叶凋零;上古也有一种古树叫“大椿”,八千年枝叶繁生,再八千年枝叶凋零,这就是长寿者。而彭祖到如今还以年寿长久而独闻于世,普通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前言/序言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并非对《庄子》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说,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位先秦哲人的智慧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们都知道,《庄子》一书以其汪洋恣肆的文风、汪洋恣肆的比喻、汪洋恣肆的寓言,构建了一个自由、逍遥的精神世界。然而,要真正体悟庄子的“逍遥”并非易事。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超脱,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实践。庄子所描绘的“鲲鹏展翅”、“鼓盆而歌”等经典场景,无不蕴含着对世俗束缚的挣脱,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以及对宇宙万物的达观。 本书的视角,将从多个维度切入,力求呈现《庄子》思想的多重面向。 一、 庄子思想的时代回响 首先,我们将回溯庄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浪潮中,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批判现实的腐朽,质疑既定的价值体系。他所倡导的“齐物论”,挑战了人们对于事物好坏、美丑、大小的二元对立认知,认为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在“道”的层面,并无高下之分。这种思想在那个充满冲突与对立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呼唤,是对生命个体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秩序的深刻反思。 我们将探讨庄子如何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他的“坐忘”、“心斋”,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在认识到人力的有限后,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二、 庄子思想在后世的演变与影响 《庄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思想的普适性和生命力。它并非仅仅是古代哲学家的思想遗产,更是一种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智慧。在本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庄子思想在后世的流传与演变。 汉代黄老学的兴起: 汉初“黄老之学”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庄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汉代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将会梳理这种影响的源头,以及其在实际政治实践中的体现。 魏晋名士的风骨: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庄子思想成为许多名士的精神寄托。他们借庄子的“不羁”、“旷达”,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寻求个体的精神自由。竹林七贤的故事,正是庄子思想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生动写照。本书将深入分析这种“魏晋风度”与庄子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唐宋文学的洗礼: 庄子的想象力、象征手法以及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唐宋以来的文学创作。诗歌、散文,乃至小说,都能看到庄子思想的影子。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都与庄子所倡导的自由精神息息相关。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展现庄子思想如何在文学领域得到传承和发扬。 近现代的再诠释: 随着时代的发展,庄子思想也在被不断地重新解读。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庄子的“逍遥”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压、反思生命意义的途径。本书也将触及庄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觅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三、 庄子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庄子》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庄子所倡导的“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足不辱”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识“道”的运行: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理解“道”,便是理解生命的真相。本书将引导读者从日常生活中观察“道”的痕迹,例如自然界的四季更替,生命的生长衰亡,都体现了“道”的规律。 学会“适意”: 庄子所追求的“适意”,是一种超越外在得失的内心愉悦。当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我们的心便会感到安宁。然而,庄子也警示我们,过度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知足”,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拥抱“变化”: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学会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稳定,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是“逍遥”的重要一环。本书将分析庄子“以变应变”的智慧,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超越“名利”的束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名利所困。庄子用其寓言故事,生动地揭示了对名利的过度追求所带来的危害。本书将深入探讨庄子如何看待名利,以及如何从中解脱出来,寻觅更深层次的价值。 四、 庄子思想的艺术与美学意境 《庄子》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比喻、充满哲理的寓言,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象征与隐喻: 庄子擅长运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那些奇禽异兽、神话传说,都承载着他丰富的思想内涵。本书将尝试解读这些象征意义,帮助读者领略庄子文字的魅力。 “得意忘象”的境界: 庄子所追求的“得意忘象”,是指在领悟了事物的本质之后,不必拘泥于表象。这种境界,在艺术创作中尤为重要。本书将探讨这种艺术理念如何影响中国古典艺术,例如绘画、书法等。 “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庄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也体现在其美学追求中。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感应的。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书并非是要将《庄子》的智慧“公式化”,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读者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我们相信,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在《庄子》的智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这本书,是我们对于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一次致敬,也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自由、关于智慧的探索之旅。它鼓励我们跳出日常琐碎的藩篱,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去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这本《庄子(名家注译本)》,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我一直认为,像《庄子》这样的经典,如果不是深入研究,很难领会其精髓。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尤其是注释的部分,给我带来了惊喜。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注释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文的含义解释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对字词的解释,还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原文背后的深层含义。我记得有一章讲到“鼓盆而歌”,以往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洒脱,但在注译本的解读下,我才明白其中包含的对生死的超脱,对万物变化规律的顺应。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也让我对庄子“齐生死”、“忘我”的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喜欢它在保留原文古意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人的理解和视角,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生机。

评分

这本《庄子(名家注译本)》真是让我开了眼界,以往读庄子总是觉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但这次的注译版本,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探照灯”,每一段原文都配上了详尽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尤其是那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译者都一一做了注释,让我不再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以前觉得庄子太玄虚,离生活太遥远,但通过这本注译本,我开始体会到庄子的思想是如何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书中关于“逍遥游”的阐述,不再只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与我们如何摆脱世俗的烦恼、追求内心的自由紧密相连。我常常在读完一段注释后,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庄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顺其自然”、“物我合一”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庄子的精神世界,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或许有些许醇厚,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丰富的层次和回甘。我并非研究古典哲学的科班出身,所以阅读《庄子》原著时,常常会因为语言的古老和概念的抽象而感到吃力。然而,这本《庄子(名家注译本)》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这种困境。它的注译部分,用一种非常精炼而又不失详尽的方式,为我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每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注释部分总能及时地提供清晰的解释,而且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还会深入挖掘其在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位置。更让我惊喜的是,某些段落的译文,仿佛能捕捉到庄子那种豁达、幽默又带点狡黠的语气,读起来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我常常会一边读原文,一边对照注释和译文,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能看到庄子本人在与我对话,分享他对于宇宙、人生、万物的独特见解。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以前对《庄子》的印象,就是一个满嘴“无用之用”的“怪老头”。但通过这本《庄子(名家注译本)》,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庄子。它的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文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将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联系起来,让我理解了他为何会发出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声音。比如书中关于“无为而治”的阐述,在注译的引导下,我才明白这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更加高明的治理之道,一种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的智慧。我喜欢它在注释中加入的旁征博引,引用了其他经典著作和名家观点,使得庄子的思想不再孤立,而是与整个中国哲学史融为一体。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对“道家”思想很感兴趣,但《庄子》原著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以前也尝试过阅读,但总感觉隔靴搔痒,难以深入。这本《庄子(名家注译本)》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在理解庄子思想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的注译方式非常灵活,有时是逐字逐句的解释,有时则对整个段落进行提炼和概括,并且还会引申出相关的哲学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寓言故事的解读,比如“井底之蛙”和“涸辙之鲋”,在注译的帮助下,我才真正体会到庄子借这些故事所批判的狭隘认知和短视思维,以及他所倡导的开阔视野和顺应自然的智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选择的问题,在庄子的思想中找到了新的解答方向。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困境”,或许只是我们自己固步自封的表现。

评分

好书。。。。。。。。。。。。

评分

还不错的书。这两次可是舍得用纸箱包装了。赞一个。

评分

这个要仔细看慢慢看

评分

书面质量非常好,内容也是简单易懂,值得一看

评分

商品包装完好 内容很不错

评分

好评,,但是不知道怎么样,价格优惠!。。。

评分

挺好的,快递也不错

评分

这个要仔细看慢慢看

评分

很便宜好便宜还可以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