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小學生最愛挑戰的科學實驗 [7-14歲]

優秀小學生最愛挑戰的科學實驗 [7-14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俊江 編
圖書標籤:
  • 科學實驗
  • 兒童科學
  • STEM教育
  • 動手實踐
  • 益智遊戲
  • 科普讀物
  • 青少年科學
  • 實驗教程
  • 親子互動
  • 趣味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黑龍江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16666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2208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愛·成長學習館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
字數:21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4歲
孩子們都對大自然都充滿好奇,也對周圍事物充滿瞭興趣,很多傢長會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有時候這種方式並不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直接動手操作能滿足孩子的動手能力。因此,我們特意根據孩子們的需求編寫瞭這本書,希望孩子自己動手去發現自然界的奧秘。

內容簡介

《優秀小學生最愛挑戰的科學實驗》共分為3輯,分彆從物理界、化學界和生物園的角度,嚮孩子們介紹瞭300個充滿趣味的小遊戲。物理又分為5個小節,讓孩子們瞭解與水、氣、光、熱、以及聲電力有關的科學知識。化學界則從生活角度和實驗角度嚮孩子們介紹瞭化學帶給人們的神奇變化。生物園中包括人體奧妙園動植物魔力園兩部分,分彆對發生在人們身邊的常見現象進行瞭解析。這些小遊戲一方麵可以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麵又可以激發其對科學的探索熱情,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十分有利。
本書結閤瞭科學性和趣味性,嚮孩子們介紹瞭與小學知識貼近的300個小遊戲。這些遊戲操作簡單,充滿趣味,又與科學知識息息相關,可以讓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俊江,職業教育中心教師,曾經在小學支教,對於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著深入研究,所寫的筆記被作為學習教材,並且得到領導的高度錶揚。他對於小學生做哪些與遊戲更有助於開發智力、做哪些遊戲更能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得十分準確,因而屢次得到嘉奬。

目錄

第一輯 多姿多彩的物理界
第一節 調皮的水“娃娃”
001.冰塊成長記
002.誰的體積大
003.水滴的雜技錶演
004.預測天氣的小紙花
005.硬幣跳水
006.水滴流不下來瞭
007.不能流動的水
008.相互纏繞的水
009.逃跑的雞蛋液
010.啓製噴霧器
011.不會沸騰的水
012.瓶子中的雲
013.“流沙河”真嚇人
014.逃走的水
075.倒轉杯子不漏水
016.嚮高處流的水
017.浮在水麵上的麯別
018.水中燃燒的蠟燭
019.搖身變成膠水的水
020.化解凍肉的冷水
021.用冰來煮水
022.火山爆發的奧秘
第二輯 奇異玄妙的化學界
第三輯 變化萬韆的生物園
探索奇妙科學:開啓孩子的求知之旅 [7-14歲] 孩子們的好奇心,如同初生的嫩芽,渴望著陽光雨露的滋養,而科學,正是滋養這顆求知之心的沃土。當孩子們睜著求索的眼睛,詢問“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物體會落下?”“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時,他們正邁齣探索世界的第一步。這本書,正是為這群充滿智慧與好奇的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場科學冒險,旨在點燃他們對未知世界的熱情,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思維,並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收獲知識與快樂。 為什麼選擇科學?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取途徑多種多樣。然而,真正能讓孩子深刻理解、牢牢記住,並能靈活運用的,往往是那些讓他們親身參與、親眼見證、親手操作的體驗。科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通過科學實驗,孩子們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的知識探索者。他們可以觀察現象,提齣假設,設計方案,執行操作,分析結果,並從中得齣結論。這個過程,不僅鍛煉瞭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魅力——它並非高高在上、難以企及的理論,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充滿樂趣的探索。 本書的獨特之處: 趣味性與科學性的完美結閤: 我們深知,對於7-14歲的孩子來說,學習的動力往往源於興趣。因此,本書中的每一個實驗,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在保證科學嚴謹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這些實驗不再是枯燥的課本定理的復述,而是化身為一個個充滿驚喜的“魔法”,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無論是色彩斑斕的化學反應,還是模擬自然現象的物理演示,亦或是利用簡單材料構建的工程奇跡,都將帶領孩子們進入一個引人入勝的科學世界。 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 科學並非隻存在於實驗室。本書中的許多實驗,都巧妙地取材於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例如,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肥皂泡會呈現齣五彩斑斕的顔色?如何讓雞蛋在不碎的情況下穿過瓶口?這些看似尋常的問題,都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原理。通過動手實踐,孩子們將親身體驗這些原理,從而理解身邊世界的奧秘,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聯係起來,培養他們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能力。 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 考慮到7-14歲孩子認知和動手能力的發展差異,本書的實驗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基礎的觀察和簡單的操作,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原理探索和綜閤性實驗。每一個實驗都配有清晰易懂的步驟說明,以及詳盡的原理講解。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傢長或老師可以引導他們完成基本步驟,理解現象;而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他們則可以嘗試獨立完成,並深入探究背後的科學道理。這種設計,既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又能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挫敗,而是不斷獲得成就感。 強調動手能力與實踐精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本書的核心在於“做”。我們鼓勵孩子們動手去嘗試,去觸摸,去感受。每一個實驗都盡可能使用傢庭中常見、易於獲取的材料,讓孩子們在傢中就能隨時隨地進行科學探索。通過親自動手,孩子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更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操作技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精神,是未來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 激發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科學的魅力不僅在於“是什麼”,更在於“為什麼”和“如何”。本書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孩子們提齣問題,思考原因,並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例如,當一個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時,我們鼓勵孩子們分析可能的原因,並嘗試改進實驗方案。這種過程,正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孩子們將學會不盲從,敢於質疑,勇於探索,並從中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安全第一的嚴謹指導: 在進行科學實驗時,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本書中的所有實驗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並配有詳細的安全提示和操作注意事項。傢長和老師可以放心引導孩子進行實驗,同時,也藉此機會嚮孩子們灌輸安全意識,讓他們在享受科學樂趣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 本書內容展望: 本書將帶領孩子們穿越不同的科學領域,展開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探索之旅。 奇妙的化學世界: 孩子們將親手調製齣色彩斑斕的“火山爆發”,探究酸堿的奧秘;製作齣神奇的“變色龍”,觀察pH值的變化;甚至還能通過簡單的材料,變齣“會跳舞的葡萄乾”,感受密度和浮力的樂趣。這些實驗不僅有趣,更能讓他們初步瞭解化學反應的原理,激發對化學的興趣。 精彩的物理奧秘: 為什麼會下雨?水杯裏的水為什麼不會流齣來?如何讓硬幣神奇地“飛”起來?本書將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物理實驗,解答這些孩子們心中的疑問。他們將製作簡易的“降雨模擬器”,體驗水的循環;動手搭建“空氣炮”,感受氣壓的力量;還能製作“懸浮的小球”,探索伯努利原理。這些實驗將幫助孩子們理解光的摺射、聲波的傳播、電的性質等基礎物理概念。 生動的生物觀察: 讓我們深入微觀世界,觀察微生物的奇妙;瞭解植物的生長奧秘,甚至可以自己種齣“彩虹花”。孩子們將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瞭解生命的構成;研究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和養分,體驗生命的頑強。這些生物實驗,將讓孩子們對生命充滿敬畏,並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科學的濃厚興趣。 智慧的工程挑戰: 用吸管和膠帶搭建一座能夠承重的橋梁;用簡單的材料製作一艘能夠漂浮的船;甚至還能挑戰用橡皮筋驅動的小車。這些工程類的實驗,將充分鍛煉孩子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將學會如何運用物理原理來解決工程難題,體驗創造的樂趣。 本書的意義與價值: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科學實驗指導手冊,更是一把開啓孩子們智慧大門的鑰匙。它將: 點燃求知欲: 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強烈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去提問,去尋找答案。 培養科學思維: 引導孩子們掌握科學的觀察、思考、實踐和驗證方法,培養他們邏輯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提升動手能力: 鼓勵孩子們親自動手,在實踐中學習,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操作技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增強自信心: 通過成功完成一個個實驗,孩子們將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掌握科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 豐富課外生活: 為孩子們提供一種健康、有益、充滿樂趣的課外活動方式,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為未來奠基: 科學素養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石。本書將為孩子們打下堅實的科學基礎,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甚至是職業選擇,提供更廣闊的可能性。 給傢長和老師的建議: 我們鼓勵傢長和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你們不僅是指導者,更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夥伴。與孩子一起討論實驗的原理,一起分析實驗的結果,一起解決遇到的睏難,將是你們共同度過的寶貴時光。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將一起發現科學的樂趣,共同成長。請記住,最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去嘗試,去犯錯,去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實驗結果。 結語: 科學,並非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觸手可及的光芒。這本書,就是那束照亮孩子們科學之路的指引之光。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們在探索科學的奇妙旅程中,播下智慧的種子,收獲知識的碩果,點亮他們璀璨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宇宙的奧秘:從星係到黑洞的奇妙旅程》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浩瀚星空充滿好奇的“小小探索傢”量身定做的!書裏沒有那種乾巴巴的公式推導,而是用極其生動、畫麵感十足的語言,把宇宙的宏大敘事娓娓道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關於黑洞的那一章,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引力強大”的描述上,而是用瞭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將黑洞比作宇宙中的一個“超級真空吸塵器”,連光都逃不脫。這種描述方式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書中配的插圖也是一絕,那些五彩斑斕的星雲圖、快速移動的彗星軌跡圖,色彩飽和度極高,仿佛觸手可及。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書,而是戴上瞭VR眼鏡,直接“飛”到瞭銀河係邊緣。更棒的是,它還探討瞭一些前沿的科學猜想,比如“平行宇宙”的存在性,雖然隻是理論探討,但那種激發無限想象力的感覺,比做任何傢庭作業都來勁。讀完後,我迴傢立刻拉著我爸爸媽媽,開始就“時間膨脹效應”進行瞭一場長達半小時的“科普演講”,他們都被我展現齣來的知識量和熱情給鎮住瞭。這本書,成功地把枯燥的天文學知識轉化成瞭一場感官盛宴,強烈推薦給所有做著宇航員夢的孩子們!

評分

拿到《奇妙的微觀世界:細胞與DNA的秘密大揭秘》這本書時,我本來還有點擔心,畢竟生物學聽起來就充滿瞭復雜的名詞和結構圖。然而,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太聰明瞭。它沒有試圖一次性灌輸所有知識,而是采用瞭一種“偵探解謎”的模式。每一章都是一個新的“生物學謎題”,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像父母?”或者“病毒到底是什麼鬼東西?”。作者巧妙地引導我們,從宏觀的生命現象齣發,一步步深入到細胞核內部,探索DNA雙螺鏇的奧秘。我特彆喜歡它對細胞器功能的比喻,比如綫粒體被形容為“能量工廠”,內質網是“物流配送中心”,一下子就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立體、易於理解。書中的互動環節設計也很有趣,雖然是紙質書,但它提供瞭一些簡單的“居傢實驗思路”(比如觀察洋蔥錶皮細胞),讓我可以嘗試用傢裏的工具去驗證書上說的內容。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興趣。它教會我的不隻是生物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探究事物的科學思維方式——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要學會拆解、追溯到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去理解。

評分

《創意無限:讓思維跳齣盒子的高效速成法》這本書,與我之前看過的任何“學習方法論”的書都不同。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是教你“如何學習知識”,而是教你“如何産生新的想法”。書裏介紹瞭一種叫做“SCAMPER”的思維工具,我嘗試用它來重新設計我的周末活動計劃,效果齣奇地好!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跟你分享“獨門秘籍”。他用瞭很多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案例來解釋復雜的思維轉換過程,比如如何通過“替代”或“結閤”來改進一款普通的文具,從而創造齣新的産品概念。特彆是關於“逆嚮思維”的那一節,讓我大開眼界——很多時候,我們解決問題的路徑恰恰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假設瞭某種正確的方嚮。這本書的每一章末尾都有一個“挑戰任務”,這些任務都不是讓你背誦定義,而是要求你現場動手去“創造”點什麼,這極大地鍛煉瞭我的應用能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日常物品的方式都變瞭,總是在想:如果我能對這個東西做點什麼改動,它會變成什麼樣?

評分

我對曆史類的書籍一直抱有敬畏之心,總覺得篇幅巨大、年代復雜。但《解碼古埃及:法老、金字塔與尼羅河的韆年迴響》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完全拋棄瞭傳統的編年史敘述,而是聚焦於幾個極具吸引力的“主題切片”。比如,有一整章專門講“古埃及的日常生活”,從他們的早餐吃什麼,到他們的浴室如何運作,再到他們如何為來世做準備。這種聚焦於“人”而非“王室大事”的角度,一下子拉近瞭與古代文明的距離。我仿佛能聞到尼羅河畔的泥土芬芳,看到工匠們如何雕刻象形文字。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文字的演變”部分的處理。作者沒有簡單地展示符號,而是通過一個“圖畫變文字”的動畫邏輯流程圖,解釋瞭象形文字如何從簡單的圖形演化成復雜的書寫係統。這讓那些看起來密密麻麻的符號變得有邏輯可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極其考究,大量的文物高清照片和地圖穿插其中,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旅行,完全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評分

這本《地球的脈搏:火山、闆塊與地質災難的演變史》給我的震撼是純粹的、物理層麵的。它將我們腳下這片看似堅固的大地,描繪成瞭一個充滿內在張力與劇烈活動的“動態係統”。與其他側重於地貌描述的科普書不同,這本書把重點放在瞭“過程”和“力量”上。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地幔對流的原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那種“地球內部的引擎”的驅動力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它對“時間尺度”的把握。書中對比瞭人類曆史的短暫與闆塊運動的漫長,通過一個形象的圖錶展示瞭大陸漂移的驚人速度——“每一年,你的指甲生長速度,就等於非洲大陸嚮東移動的距離。”這種參照物的對比,讓我對“地質年代”有瞭更直觀的體會。此外,書中對全球主要地質災害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詳盡,不僅講解瞭成因,還探討瞭現代科學如何通過監測技術來預測和減輕災害影響,這讓科學知識充滿瞭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這本書讓我對腳下的土地充滿瞭敬畏之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