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Re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Uni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Re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Uni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石油化工
  • 循环水
  • 冷却水
  • 设计规范
  • GB/T 50746-2012
  • 工业标准
  • 规范
  • 水处理
  • 流程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88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439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Re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Uni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
字数:8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使循环水场设计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对循环冷却水的水量、水温、水压、水质和换热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达到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资源的目的,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场的设计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设计规模
3.3 补充水量
3.4 循环冷却水设计温度的确定
3.5 循环冷却水设计工作压力的确定
3.6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3.7 场址选择
3.8 场内布置

4 冷却塔
4.1 一般规定
4.2 冷却塔的计算
4.3 塔体结构与部件设计

5 循环冷却水输送
5.1 循环水泵的选择
5.2 水泵附件
5.3 循环水泵房
5.4 吸水池

6 循环冷却水处理
6.1 一般规定
6.2 缓蚀和阻垢
6.3 微生物控制
6.4 旁流水处理
6.5 药剂储存和投配
6.6 补充水和排污水处理

7 仪表与控制
8 检测与化验
9 供电设施
10 辅助建(构)筑物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2 设计规模
  3.2.2 装置用水设备大都需要连续供给循环冷却水,还有部分用水设备仅需要在某一时段或某一种运行工况下才需要供给循环冷却水,为间断供水。因此,在考虑一个循环水场为若干套装置统一提供循环冷却水的任务时,首先应保证各装置的连续用水,同时还必须考虑各装置的间断用水;但由于各装置的连续用水是同时发生的,而各装置的间断用水则不一定同时发生,这时应根据工艺总流程的安排来确定哪些间断用水设备可能同时发生,从而把这部分同时发生的间断用水加在一起,构成总的用水量。设计规模还要考虑满足各装置最大负荷时的用水需要。因此,循环水场的规模即循环冷却水设计水量应按其所供给的用户要求的最大连续用水量之和加上用户可能同时发生的最大间断用水量确定。
  3.3 补充水量
  3.3.1-3.3.3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最大小时给水量即循环冷却水设计水量,是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确定的;循环冷却水的供水最低温度是由气象条件和冷却工艺决定的,而循环冷却水设计温度还需要结合生产工艺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在循环水的运行过程中,还必须补充由于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带走的部分水量,以维持系统的水量平衡,保证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风吹损失水量和排污水量应根据循环冷却水设计水量、设计温度、地区气象条件、冷却塔的形式、浓缩倍数等因素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最终确定补充水量。
  补水能力的设计还应考虑系统水量置换等其他因素,年补充水量可按年平均气温进行计算。
  ……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图书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Re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Unit] ---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746-2012的正式文本,旨在为石油化工行业中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指导原则。该标准是国家层面强制执行或推荐执行的技术规范,对于确保石油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聚焦于石油化工装置中配套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或称循环水场)的设计工作。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设计准则,指导设计人员完成从系统规划、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到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等全方位的技术设计。 一、 规范的制定背景与地位 GB/T 50746-2012的发布,是为适应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迫切需求。它取代或完善了以往分散或过时的设计指导文件,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现代化的设计标准体系。本标准是石油化工工程设计阶段必须遵循的技术文件之一,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的合理性、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二、 循环水场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本规范详细规定了设计循环水场所需考虑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1. 水源与水质要求: 标准明确了石油化工循环水系统对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或再生水)的选择原则,以及根据不同工艺流程对循环水水质的控制指标。这包括对水温、pH值、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菌藻及腐蚀性物质浓度的具体限值要求。设计中必须体现水质的稳定性和对下游设备的保护性。 2. 系统布置与工艺流程: 规范对循环水系统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充分考虑占地面积、设备间距、检修便利性和安全性。在工艺流程方面,标准详细界定了不同类型的循环冷却系统(如开式、闭式、半开式系统)的技术参数设定,包括对供水、回水、补水、排污以及药剂投加系统的设计要求。重点关注了系统的冗余设计和分区分级管理,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负荷变化。 3. 核心设备选型与参数确定: 本部分是规范的重点。它对循环水场中主要设备的设计参数进行了规范化规定: 冷却塔设计: 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冷却塔(如通风型、喷雾型)的计算方法、热力学性能指标、风机选型、填料的选材与布置要求,以及防风、防冻措施。 水泵系统: 规定了循环水泵、补水泵的选型原则,包括流量、扬程的计算依据、机组的并联与串联要求,以及变频调速系统的应用指南。 换热设备配套: 对循环水侧的换热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防腐要求、清洗设计、以及旁路设置进行了指导。 4. 水处理与水质维护: 为了保证循环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标准对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循环水处理药剂: 规定了缓蚀剂、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的种类选择、投加量计算的参考依据,以及药剂兼容性测试的要求。 排污与浓缩倍率控制: 明确了维持系统水质平衡所需的浓缩倍率设计值,以及自动或半自动排污系统的设计标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5. 管道、仪表与自动化控制: 规范对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布置、材质选择(考虑介质腐蚀性)、支架设计以及防冻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自动化方面,标准强调了对水温、流量、压力、pH值等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和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实现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和无人值守运行的能力。 6. 安全、防腐与环境保护: 安全设计: 涉及设备基础的抗震设计、电气防爆要求、以及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防腐与保温: 针对循环水中可能存在的腐蚀问题,规定了金属设备的防腐涂层要求和非金属材料的选用标准。同时,对冬季循环水系统的防冻保温设计提出了具体措施。 噪声与水汽排放控制: 规定了冷却塔运行中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控制限值,以及对循环水飘移水雾(Carryover)的控制措施。 三、 标准的实践意义 执行GB/T 50746-2012,有助于: 1. 提高设计质量: 确保石油化工循环水场的设计符合国家最新的技术水平和安全规范。 2. 保障生产连续性: 通过合理的冗余设计和水质控制,减少因水系统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产。 3. 实现水资源节约: 推广高效的循环利用技术和精准的药剂控制,降低新鲜水消耗和废水排放。 4. 控制工程成本: 避免因设计标准不一导致的设备过度设计或重复返工。 本书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水处理技术服务的工程师、设计师和验收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水处理技术人员,我对标准中对水处理药剂和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特别敏感。水质是循环冷却系统的生命线,一旦控制不当,腐蚀、结垢和微生物滋生将立刻对昂贵的换热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我希望这本书在化学处理章节,能对新型环保型阻垢剂、缓蚀剂的适用性和兼容性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特别是针对高硬度、高腐蚀性介质的旁路处理方案。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系统,标准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期待看到,新标准是否已经开始接纳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在水质预测和药剂自动投加中的应用指导。如果它还能包含一套明确的验收标准,用于评估一个新建循环水站的初期水处理效果是否达标,那就太棒了。这本规范的价值,正在于它能多大程度上引领我们从“经验维护”走向“科学预测”和“智能控制”。

评分

这本书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如何有效地“消化”这些国家级的标准,往往是一个挑战。我希望在排版和附录部分能做更多的优化。例如,是否可以增加一个“关键设计参数速查表”,将不同工况下的推荐流速、换热系数的典型值集中列出,方便快速查阅。此外,如果能在附录中提供几个经过验证的、符合新标准的典型工艺流程图或P&I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示例,那将是极大的福音。这些示例不需要过于复杂,但必须能清晰地展示新规范是如何整合到实际工程图纸中的。规范文本的严谨性常常使得读者在理解其背后的设计意图时感到吃力。如果这本书能通过更友好的图文结合方式,把“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原理讲清楚,而不是仅仅告知“必须这样设计”,它对培养行业新生力量的作用将无可替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立刻让人感受到它是一本严肃、权威的技术规范。在翻阅前,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份严谨的、涵盖了所有关键参数和流程图的专业指南。我特别期待能从中找到关于水质处理的最新标准,尤其是在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方面,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本书的定位显然是面向一线工程师和设计院的,因此,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规程,更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深度解析,比如在不同气候带、不同规模的石化装置中,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是如何权衡初始投资与长期运行成本的。坦白说,很多标准看完一遍后感觉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真正落地时总会遇到各种‘灰色地带’。我真诚地希望这本规范能在这方面做得更扎实一些,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总结陈词”。如果它能在热力学计算的精确性和流体力学模拟的有效性上给出更细致的指引,那对提升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无疑是巨大的贡献。

评分

阅读这本厚重的技术文件时,我的感受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对行业历史和未来趋势的梳理。规范的修订往往代表着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吸取了哪些教训,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我尤其想知道,在“绿色化工”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新的规范对“能效比”的考量是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例如,在选择冷却塔类型、风机驱动方式(是否更倾向于变频控制)以及水泵选型上,是否引入了更严格的能耗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如果规范仅仅停留在保证水循环的基本功能上,而没有深入到如何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它在指导未来新建项目时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毕竟,在今天的石化行业,电耗成本往往是运行费用中的“大头”。我期望这本书能成为推动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而不是一份仅仅停留在“合规性”层面的参考资料。

评分

拿到这份规范,我首先关注的是其结构逻辑的严密性。毕竟,作为国家标准,它的章节划分必须做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总则到水质要求,再到设备选型和系统布局,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避免出现交叉引用时的歧义。我比较关注的是关于噪声控制和设备可靠性方面的论述。在石化厂区内,循环水站往往是高噪音源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隔音降噪措施,确保厂区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此外,对于泵组和冷却塔的冗余设计标准,我希望能看到更贴合实际运行压力的参数范围。过去有些规范过于理想化,导致实际运行中,为了应对突发故障或季节性负荷波动,工程部门不得不进行超配。如果这本书能在可靠性工程的角度,对不同等级的装置给出分级的冗余建议,那无疑会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指导价值。我希望看到的是“能用、好用、耐用”的设计思路得以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堆砌规范条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