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学导论》是2001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区域经济学原理》(在2002年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做出了贡献)的修订版。此次修订,主要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长足的推进和发展。据此,我们首先是对原书中区域经济学的十二大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凝练、充实和完善;其次是增加了“区域人力资源”、“海洋开发”、“新经济地理学”等十大内容,使修订版扩充至二十二个篇章(包括代序)。综观全书,不仅理论、方法更趋深入、完善,也把中国区域经济实践作了简要梳理、阐发;不仅有陆域开发,更有在区域经济学领域首次提出的“海域开发”;不仅阐发了国内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也把国外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作了评价;最后还在“跋”中提出了我们主张的关于“区域经济学学习与实践的方法论”的思考。
《区域经济学导论》可作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相关专业、地学类地理学和环境学各专业、建筑类城乡规划等专业,尤其是区域经济学专业学生(参考《区域经济学导论》后附“跋”第三论述中,对相关专业本科生和本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同要求的设计思路与安排进行学习)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国家和地方职能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关心地区发展的人士和学者参阅。
作者简介
张敦富,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大地理系化学地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4年至200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其间曾兼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截至2005年培养博士生29名(其中留学生1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32名(其中留学生1名),访问学者9名(其中国外访问学者:名)。作为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为2002年1月该专业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有《中国投资环境》(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环境经济》、《资源价格》、《区域经济学原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城市经济学原理》等20余部。主持编写《区域经济学系列丛书(16卷)》,任《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编委,主编其中“区域经济学”部分,任国家《资源科学技术名词》编委,主编其中“人力资源”部分,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编写的《国土经济学通论》编委并获“学科建设奖”,参编的《社会运行导论》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要有: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环保协调研究,重庆、渡口等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与模型研究”、“深圳机场选址论证研究”(获深圳科技突出贡献嘉奖)、“三峡地区总体开发规划中工业和交通开发规划要点研究”(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攻关课题“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九江市(包括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曾兼任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资产评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规划研究会顾问、《城市经济、区域经济》执行主编、中国县市长工作研究网高级顾问、法国巴黎(第12)大学客座教授等。由于对区域经学专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故应邀载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强国丰碑》(2004年彩色版)第266-269页。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章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第一节 经济区系统及其划分
第二节 经济区类型及我国的实践
第三节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与推进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三章 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区域城镇化
第三节 城镇体系
第四节 城镇密集区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机制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诊断与调整
第六节 区域产业组织结构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五章 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区域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区域经济运行的过程机制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调控机制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六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规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涵与关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驱动因素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阶段性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波动性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空间转移性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七章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区位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指向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
第四节 地域合理规模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八章 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
第一节 区际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的客观基础与理论
第三节 区域分工合作的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
第四节 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现状分析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第九章 区际贸易与物流
第一节 区域分工合作是区际贸易与物流的基础
第二节 区际贸易
第三节 区际物流业
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第十章 区域开发及其规划
第一节 区域开发略论
第二节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三章 区域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十四章 中国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开发
第十五章 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
第十六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七章 中国特殊区域扶持开发与国家战略导向
第十八章 中国沿边区域开放与对外合作
第十九章 中国海域整合与开发战略导向论证
第二十章 中国海域整合与开发战略目标定位
第二十一章 保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跋
后记
精彩书摘
一是传统社会阶段。这是经济成长的最初阶段,即指落后的农业社会。它具有以卜特征:第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极低。以牛顿以前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牛顿以前的对物质世界的态度为基础。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只有原始农业,进行单一的作物栽培。第三,社会生产组织以家庭、民族、种族和集团为单位,以此维系着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生产组织难以创新。第四,人们的价值观是典型的“宿命论”,对进入更高等级和增加收入失去信心,缺乏现代产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二是起飞准备阶段。这是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其主要特征为:第一,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家庭手工业、商业等逐渐发展起来。第二,人们开始摆脱“宿命论”,树立起追求高生活水平的价值观,向往现代化生活。为此,人们的储蓄欲望开始增强,资本市场逐渐发育。第三,产业活动出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第四,以劳动技能为基础的雇佣关系不断发展,而且不顾风险并不懈追求利润的企业家势力增强,因此,投资和就业机会也开始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经济起飞所必需的条件。
三是起飞阶段。这是产业革命时期,是经济成长序列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罗斯托认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高投资率,净投资率一般必须达到10%左右。二是一个或几个具有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部门诞生,这些主导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产生扩散效应。三是制度的变革,即有保证经济起飞的政治制度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制度。这一阶段最基本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迅速而持续增长,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
四是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一是由于现代工业技术日益实用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业)被其诱发而发展起来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所取代。二是农业人口减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加大,新产业部门大量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三是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劳动力质量发生变化,劳动者走向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
五是高额消费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产生了超过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以上的消费需求。随着高消费倾向的增大以及工资收入的大量增加,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果引起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爆炸性需求。第二,在生产领域,主导产业部门由原来的生产资料产品生产行业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行业上来,汽车工业成为该阶段代表性的主导部门。第三,生产能力超过需求成为一股现象,必须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诱导需求增长,进行必要的市场调节,导致产生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模式。
……
前言/序言
区域经济学导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区域经济学导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