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以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来,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十多年来从事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领域研究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在此将笔者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领域研究的科研成果整理、撰写成书,献给供新农村建设走过的“十年”,献给与笔者一样从事新农村建设、扶贫等研究的同仁们,仅供大家参考和分享。
本书共分为三篇十九个章节。上篇《贫困地区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作用研究——主体自我认同、微观制度保障与作用发挥》,包括八个章节,是笔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中篇《新时期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包括六个章节,是笔者贵州省科技厅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软科学课题成果,下篇《健全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机制研究》,是笔者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省领导圈示课题成果,结项时间2014年12月,成果曾得到陈敏尔省长的肯定性批示。
吴杰,男,1980年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贫困地区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研究——主体自我认同、微观制度保障与作用发挥》、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新时期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其他各类课题十多项,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著《2013年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报告(蓝皮书)》《2014年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报告(蓝皮书)》等,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2013年获“贵州省甲秀文化才”(五年期)称号。
上篇
贫困地区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作用研究——主体自我认同、微观制度保障与作用发挥
第一章 绪论………………………………………………………………………2
第二章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研究…………15
第三章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感………………30
第四章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研究………………74
第五章 贫困地区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的
农民自我组织能力建设研究…………………………………………110
第六章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现代农民培养研究……………………121
第七章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地位的微观制度保障研究…………136
第八章 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155
中 篇
新时期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第一章 导论……………………………………………………………………164
第二章 新时期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与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问题…………………………………………168
第三章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180
第三章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研究…………………………186
第五章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192
第六章 推进新时期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99
下 篇
健全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机制研究
第一章 导论……………………………………………………………………206
第二章 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的现状与问题研究…………………………212
第三章 健全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机制的总体思路………………………225
第四章 健全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机制的重点任务………………………230
第五章 健全贵州财政扶贫资金瞄准机制的对策与建议……………………233
7.2.6 形成了完善的县对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县对乡镇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逐步完善,刘舜青等(2008)在对贵州“百村试点”50村调查分析中发现,有42个村建立了考核制度,占样本村的84%。16个小康村有15个建立了新农村考核制度,是三类村中比例最高的。温饱村和贫困村相差不大,都有20%左右的村没有建立新农村考核制度。从考核内容来看,村的考核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相关,例如贵州独山县就是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考核(详见案例7-1)。有些考核制度也涉及党建工作、群众参与情况等,如贵州省乌当区把群众参与作为重要的一项进行考核(详见案例7-2)。
……
当我看到“扶贫”这个词时,我的思绪又转向了另一个维度。我想象着书中会深入探讨导致贫困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匮乏,更可能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特别想了解那些具体的帮扶措施,比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以及如何通过金融扶贫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我很好奇,那些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去温暖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书中会不会有那些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讲述那些曾经绝望的人们,如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我想,这部分内容一定会触动人心,让我们深刻理解扶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朴实,一种淡淡的麦黄色,上面印着“新农村建设与扶贫”这几个大字,字体饱满有力,透着一股坚实和希望。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夏日,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封面增添了几分温暖的光泽。我并没有立即翻开它,而是先把它放在书架上,静静地观察。总觉得,一本关于“新农村”和“扶贫”的书,不应该被急躁地对待,它承载着太多人的心血和期盼。我猜想,书里一定会有许多关于农村发展的故事,从土地到产业,从基础设施到人文关怀,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是如何焕发生机的,那些困境中的家庭又是如何重新站起来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那些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那些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农民,他们是如何用双手和智慧,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村庄的模样。我想象着,那些文字里一定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的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有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本记录时代变迁、凝聚人民力量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猜测,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激发行动的书。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视角,展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扶贫工作又将如何从“输血”转向“造血”,实现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人文关怀在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老年人的需求,如何传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关系。我相信,一本好的书,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启迪心灵,这本书,或许就能成为指引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那一束光。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兴趣点更多地集中在“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上。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是那些充满诗意的田园综合体,是那些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农产品。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精准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尤其对那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感兴趣,比如如何将旅游、文化、康复等元素与农业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我也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充满了好奇,例如智慧农村的构建,包括智能水利、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农村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宏伟的蓝图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实的,并且从中学习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想,这不仅是对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更是对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入剖析。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有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我猜想,它不仅仅是关于农村的几个点,或者扶贫的几个方面,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新农村建设如何为扶贫提供坚实的基础和长远的动力,反之,扶贫工作又是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分析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新型城乡关系来破除发展壁垒。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农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如何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产业,让农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增长。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或许还会触及到农村社区的治理问题,探讨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基层组织,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一种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