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辞典(套装1-6册)》共收词近7万条,字数达1100万字,贯通古今,系统完整,包罗了中国从先秦时代到清朝灭亡的各个断代史和大量专门史的重要内容。举凡历史学科的名词术语、古国朝代、政权年号、民族部落、阶级阶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团组织、史籍文献、典章制度、社会经济、风俗礼仪、文物考古、科技发明、中外关系等,应有尽有,喊阔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教育、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全书还附有1745幅图片,5项附表,24幅各朝代历史地图,被认为上当今世界上全面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大辞典(套装1-6册)》是新中国一部由国家组织编纂的特大型历史专科词典。
收录全面:本辞典原分先秦史卷、秦汉史卷、魏晋南北朝史卷、隋唐五代史卷、宋史卷、辽夏金元史卷、明史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下)、民族史卷、历史地理卷、思想史卷、史学史卷、科技史卷等十四个分卷出版,现汇编成上、下两卷。收词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共收词目67154条。
编排规范:本辞典所用字体,以《简化字总表》为准。但对少数可能被误解的简化字和选用字,在词目中括注繁体字或异体字。个别人名、地名在词目和释文中也酌情保留繁体字或异体字。
认定: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已有定论者,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者,则以一说为主,诸说并存。
检索方便:本辞典正文按词目的首字笔画数和起笔笔形顺序排列。书前刊有词目表,以便检索。
图文并茂:为帮助读者理解释文,本书附有图片1745幅。书末附录有《中国历代世系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户籍、人口、垦田总数表》、《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表》以及中国历史地图24幅。另附有《词目首字四角号码索引》,供查阅。
中国历史悠久,积存了浩繁的文献典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辞书的形式,整理和传播具体的历史知识,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年已开始编纂新体的综合性辞书,但《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在旧中国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学者曾提出编纂历史辞典的倡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组织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筹组此事,得到全国各地历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各地历史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979年商定编纂体例和工作计划,着手组织编写。
《中国历史大辞典》包括漫长的历史时期,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为便于编纂工作的进行,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需要,整个编纂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出版分卷,再编纂汇编本。本书收词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各卷聘请主编和编辑委员,依据统一体例,分头进行编纂,自1984年起开始陆续出版。1994年,在各分卷编纂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由编委会责成中国历史太辞典编纂处组成汇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汇编本的编纂工作。首先由各分卷主编负责对分卷内容进行修订,同时由汇编工作小组组织撰写典章制度类的通贯条目。在此基础上,再、由汇编工作小组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各分卷交叉、重复条目进行整理合并,共同完成汇编本的编纂工作。整个工作历时三年。
我对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爱不释手。要知道,动辄六大册的工具书,如果排版不佳,读起来简直是一种折磨,要么字体太小,要么行距太密,看得人眼睛生疼。但这一套不一样,它的纸张质感非常舒服,虽然是辞典性质,但用墨十分清晰,即便是古代的人名官职那些复杂的汉字组合,也显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口吻上的微妙变化。比如讲到先秦时期的典故时,语言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而讲到近现代史的时候,则又变得严谨且富有现代史学分析的色彩。这种对不同时代文本风格的模拟,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美妙体验。我常常只是随意翻开其中一册的某一页,就能被某个精妙的定义或某个被详细考证的史实所吸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下去。对于那些想要系统构建中国史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是无价之宝。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大部头”的工具书是抱有一定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内容会过于陈旧或者过于侧重政治史。然而,这套辞典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文化史、社会生活史以及技术史方面的覆盖面之广,简直令人咋舌。我记得有一次,我只是随便查了一下古代的“织布技术”的发展脉络,结果它不仅详细描述了不同朝代的织机结构演变,还追溯到了工艺改良背后的社会需求和技术人员的贡献。这种对非主流历史领域的深度挖掘,让整个中国历史的图景变得立体而丰满,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收藏了关于古代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的无数珍贵细节。对于那些想了解“活生生的历史”,而不是仅仅记住历史事件的读者,这套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细节支撑。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来说,一套好的参考书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乐趣。这套《中国历史大辞典》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可读性”与“专业性”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条目解释清晰明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核心概念,但同时,它又埋藏了大量供资深研究者挖掘的深层信息和参考文献指引。我特别欣赏它对那些常常在史书中“一闪而过”的小人物的关注,比如某个重要战役中的后勤官吏、某个王朝负责度量的官员等等。通过这些小人物的侧面描述,你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历史是如何由无数普通人的努力和局限共同推动的。它让我从宏大叙事中抽身出来,更关注历史的肌理和微观结构。每次把它抱在怀里翻阅时,都有一种厚重而踏实的满足感,它提供的知识不是碎片化的,而是系统而有机的,是真正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啃食的知识盛宴。
评分这套《中国历史大辞典》真是太给力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尤其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各种家族纷争、文化碰撞,看得我如痴如醉。这本书的细节之处真是让人惊叹,比如它对一些地方性史实的梳理,比我之前看的几本通史都要详尽得多。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角度,不单单是罗列功过,还会深入探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内心挣扎,让人感觉历史鲜活起来了。比如说,对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政治手腕,这本书用了很多篇幅去解析其背后的利益权衡和权力斗争,看得我茅塞顿开。而且,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我需要查找某个特定年代的典故或者某个小人物的生平事迹时,总能迅速定位,省去了翻阅无数页的麻烦。对于一个深度历史爱好者来说,工具书的便捷性至关重要,这套辞典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感觉光是消化完这套书里关于中古史的部分,我的知识储备就能上一个台阶了。
评分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坦白地说,在准备期末论文的时候,我严重依赖这套《中国历史大辞典》。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条解释”集合,更像是一个经过无数史学大家共同编纂和审阅的“知识导航图”。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历史上的“争议焦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它不会武断地给出单一的结论,而是会并列列出主流学派的不同观点,并附上重要的原始出处和关键的学术论据。例如,在阐述某个古代经济制度的起源时,我对比了好几家不同的权威著作,最终发现只有这套辞典把不同学派的证据链梳理得最为完整和客观。这对我撰写论证性文章至关重要,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每次查阅,都感觉像是在和历史上的顶尖学者们进行无声的对话,让人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
评分想收录古今图书集成很难,而且涉及方面广,这一套还是应该能满足多数人的兴趣,只是暂时没时间看,以后可能会品读一下。
评分整套书,性价比非常高,装帧,印刷,还不错,关键是,我所能找到的苏东坡全集,只有,这一个出版社的,这一套了
评分虽然还没看,但肯定好看
评分东西不错,还多装了一个箱子。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和印刷还对得起价钱,但是校订和排版,对不起线装书局的牌子。
评分满100减50,满300减100,不知道可划算!
评分送货很快,包装也很结实,很好!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值得收藏,著作很详细,注释很多。非常喜欢!!!!!
评分满减加用券,活动很给力!内容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