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新英 著
圖書標籤:
  • 長春曆史
  • 近現代史
  • 地方史
  • 曆史地理
  • 圖誌
  • 東北曆史
  • 吉林曆史
  • 長春文化
  • 曆史研究
  • 老照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吉林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472099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19770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新英同誌研究生畢業來到工作崗位後即趕上瞭2007年開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五年時間,參加瞭長春日僞時期地下工事調查、“一五”時期工業遺産調查、伊通河沿岸(長春段)文化遺産調查、中東鐵路調查等專題研究,使他能夠較為全麵地接觸到長春的近現代史跡,並將其歸納整理、編錄成《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通過《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我們可以更加係統的瞭解長春設治以來的文物史跡,梳理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找齣這座城市的曆史拐點,為今後更加深入的研究積纍更多的資料。

內容簡介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以1898年-1988年90年的近現代曆史為時間斷限,擇選115處長春具代錶性近現代史跡,以圖文並茂這種直觀形式按現今行政區劃為序,逐一介紹各近現代史跡的地理位置、建築年代、曆史沿革等情況,《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力圖反映長春近現代史跡的曆史與現狀,展示長春百年近現代曆史的發展軌跡。《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由王新英編著。

目錄

朝陽區
1.日本毛織會社舊址
2.東本願寺“滿洲”彆院舊址
3.康德會館舊址
4.僞滿洲國赤十字社舊址
5.豐樂劇場舊址
6.“滿洲”中央銀行總行舊址
7.蘇軍烈士紀念塔
8.“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本社舊址
9.僞滿洲國首都警察廳舊址
10.“滿洲”中央銀行俱樂部舊址
11.長春市體育館
12.神武殿舊址
13.僞滿洲國民生部舊址
14.“滿洲”炭礦株式會社舊址
15.吉林大學理化樓
16.地質宮
17.溥儀避難所舊址
18.僞滿洲國外交部舊址
19.僞滿總理大臣張景惠舊宅(西宅)
20.鴿子樓
21.僞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22.僞滿洲國軍事部舊址
23.僞滿洲國司法部舊址
24.吉林省圖書館
25.僞滿洲國經濟部舊址
26.僞滿洲國交通部舊址
27.僞滿洲國綜閤法衙舊址
28.長春解放紀念碑
29.僞滿洲國開拓總局舊址
30.僞滿洲國大陸科學院本院舊址
31.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樓
32.長春電影製片廠廠址
33.小白樓
34.南湖賓館
35.僞滿洲國建國忠靈廟舊址

南關區
1.大興公司舊址
2.海上會館舊址
3.“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舊址
4.工人文化宮
5.般若寺
6.吉林省賓館
7.僞滿洲國協和會中央本部舊址
8.僞新京特彆市立第一病院舊址
9.僞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展覽廳舊址
10.吉林永衡官銀號長春分號舊址
11.吉長道尹公署舊址
12.汪僞政府駐僞滿洲國大使館舊址
13.沙俄領事館舊址
14.長春清真寺
15.地藏寺
16.長春商埠電燈廠舊址
17.長春文廟
18.長春天主教堂
19.僞滿洲國國民勤勞部舊址
20.僞新京南嶺淨水廠舊址
21.僞滿洲國中央警察學校舊址
22.長春南嶺兵營舊址
23.日軍南嶺地下司令所遺址

寬城區
1.亞喬辛製粉廠舊址
2.寬城子沙俄火車站俱樂部舊址
3.“還我河山”壁畫
4.“滿鐵”長春發電所舊址
5.“滿鐵”“新京”事務局舊址
6.大和旅館舊址
7.長春郵便局舊址
8.“新京”神社舊址
9.長春“滿鐵”圖書館舊址
10.滿鐵長春附屬地給水塔
11.“滿洲”弘報協會及國通社舊址
12.西公園舊址
13.方華烈士紀念碑
14.紀念公會堂舊址
15.橫濱正金銀行長春支店舊址
16.長春電話局舊址
17.長春“滿鐵”醫院舊址
18.福順厚麵粉廠舊址
19.長春天興福第一製粉廠舊址
20.裕昌源麵粉廠舊址
21.僞滿皇宮舊址
22.僞滿洲國國防婦人會館舊址
23.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24.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地下通道
25.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
26.關東局舊址
27.寶山洋行舊址

綠園區
1.長春客車廠
2.僞新京市立韆早醫院舊址
3.僞滿衛生技術廠舊址

二道區
1.僞滿洲帝國印刷廠舊址
2.國營吉林柴油機廠老傢屬區
3.長春拖拉機廠
4.長春東站

雙陽區
1.北山靈岩閣舊址
淨月經濟旅遊開發區
1.淨月潭水源地舊址
2.吉林農業大學主樓
汽車産業開發區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廠址
2.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石
3.日本關東軍一○○部隊舊址

附錄
1.日滿軍人會館舊址
2.世界紅卍字會“滿洲”總會舊址
3.僞滿洲國濛政部舊址
4.僞滿洲國興農部舊址
5.僞滿洲國文教部舊址
6.國營第二二八廠
7.僞新京日本總領事館舊址
8.僞新京特彆市公署舊址
9.僞新京交通株式會社舊址
10.華俄道勝銀行長春支行舊址
11.僞滿洲國禁煙總局舊址
12.僞滿洲國大同學院舊址
13.僞滿洲國中央觀象颱舊址
14.“滿鐵”長春驛舊址
15.“滿洲”土木建築協會“新京”分會舊址
16.長春大橋
17.國營吉林柴油機廠
後記

前言/序言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一部跨越百年的城市記憶畫捲 圖書信息 書名: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 作者/編者: [此處留空,實際書籍會有具體署名] 齣版社: [此處留空,實際書籍會有具體署名] 齣版年份: [此處留空,實際書籍會有具體署名] 頁數/開本: [此處留空,實際書籍會有具體信息] --- 圖書簡介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地方誌或斷代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部以視覺語言構建的城市考古報告,一部凝練瞭百年滄桑的影像史詩。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物證”的深度挖掘與係統梳理,通過大量珍貴、稀有的曆史圖片、測繪圖紙、遺存實物照片,輔以嚴謹的考據文字,勾勒齣長春這座城市自清末開埠至改革開放初期,在特定曆史浪潮下所形成的獨特空間格局與物質載體。 本書的敘事脈絡是“空間導嚮”的,它迴避瞭宏大敘事的陳詞濫調,轉而聚焦於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曆史遺存——那些沉默矗立於城市肌理之中的建築、街道、設施乃至遺址。這使得讀者得以繞開抽象的政治口號,直接麵對曆史留下的物理痕跡,理解“長春”是如何從一個普通東北城鎮,一步步演化成一個承載復雜曆史意義的都市中心。 第一部分:萌芽與奠基——近代城市的雛形(約1898年—1931年) 本部分聚焦於長春作為中東鐵路樞紐站初期,城市形態的初步塑造過程。重點收錄瞭沙俄時期與民國初年,火車站周邊及官府衙門所在地所形成的早期街道網絡圖譜與建築影像。 圖例精選: 展示瞭“寬城子”地區早期簡易的木結構建築群落,以及首次齣現西式規劃理念時,鐵路沿綫建築的風格對比。特彆收錄瞭若乾張描繪早年間主要街道(如大馬路、火車站前廣場)的罕見老照片,揭示其泥土路麵、簡易照明設施等原始風貌。 核心考證: 詳盡比對瞭1920年代初期的城市平麵圖與現存遺址的對應關係,力求還原被拆除建築的原始樣貌,例如早期商號、旅館、郵政電報局等公共設施的舊貌。 第二部分:日據時期的空間重塑與功能強化(約1931年—1945年) 這是長春(新京)城市建設最為密集、規劃體係最為完備的時期。本書以極大的篇幅和審慎的態度,對這一時期的“都城”建設進行瞭客觀的圖像學分析。 都城規劃的物理體現: 詳細呈現瞭“帝宮”、“八大廳”(主要行政建築群)、中央公園(現人民廣場)等核心區域的規劃藍圖與建成實景圖。圖誌中穿插瞭大量施工現場的影像,展現瞭現代城市基礎設施(如給排水係統、電力網絡)的引入過程。 居住與商業的變遷: 呈現瞭“同和會社”、“南嶺”、“湖濱”等主要住宅區的建築風格演變,從日式集閤住宅到模仿西方古典主義的官邸樣式。商業街區的圖片則側重於百貨公司(如中央百貨、鬆株式會社)的店麵外觀與內部陳設,直觀反映瞭當時消費文化的形態。 交通與工業遺存: 對當時的有軌電車網絡、飛機場(新京機場)的早期設施,以及北部工業區的廠房遺跡照片進行瞭詳盡的記錄,這些都是現代長春工業基礎的物質遺存。 第三部分:解放與重建的轉型期(約1945年—1950年代末) 本階段的圖誌內容側重於城市功能的快速調整和曆史遺留建築的再利用。 戰火後的痕跡與標識: 收錄瞭若乾錶現解放戰爭時期城市受損情況的影像資料,以及隨後的快速修復工作。更重要的是,本部分著重記錄瞭原“新京”時代建築的名稱、功能和標識的變更過程。例如,一些行政建築如何迅速轉換為政府辦公樓,標誌的更迭如何體現政治語境的變化。 蘇式影響下的城市更新: 重點圖解瞭蘇軍撤離後,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與初期建設中引入的蘇式建築元素。雖然篇幅相對有限,但其對老城區肌理的填充和部分公共設施的改造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第四部分:初具規模的“春城”建設(約1960年代—1980年代初) 這部分圖誌旨在記錄長春在特定曆史階段下,城市空間嚮現代化、功能化邁進的努力。 新的城市地標與公共空間: 展示瞭第一汽車製造廠(一汽)建設初期的宏大景象,以及與之配套的工人村建設圖景。重點收錄瞭市政府大樓、劇院、圖書館等新建或改建的標誌性公共建築的早期影像。 街道麵貌的定型: 聚焦於城市主乾道在那個時期的具體樣貌,包括路燈樣式、公交站牌、沿街店鋪的門頭設計,以及市民在這些空間中的生活狀態,是研究長春市民日常生活的珍貴視覺資料。 總結與價值 《長春近現代史跡圖誌》並非純粹的建築學著作,它是一種“以圖證史”的方法論實踐。它以嚴謹的考據為基礎,將分散在各地檔案館、博物館乃至私人收藏中的視覺碎片進行係統化的拼貼,為研究者提供瞭直觀的“現場感”。 本書的價值在於: 1. 稀缺性與搶救性: 許多收錄的圖片和圖紙,是首次公開發錶,或者是在建築已被拆除、風貌已被徹底改變後,對城市記憶進行的最後一次、最細緻的定格。 2. 空間邏輯的還原: 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重大的曆史事件是如何在物理空間上留下印記的。它揭示瞭城市規劃理念的衝突與融閤,以及不同曆史時期社會權力結構在空間布局上的投射。 3. 細節的呈現: 無論是老式井蓋的紋樣、電車綫路的走嚮,還是特定時期服裝人群的背景,這些微小的細節構成瞭長春近現代史鮮活的物質證據。 本書是曆史學者、城市規劃師、建築愛好者以及所有對長春這座城市懷有深厚情感的人士不可或缺的視覺工具書與研究參考資料。它邀請每一位翻閱者,親自走進曆史的截麵,用眼睛去觸摸這座城市曾經的堅實與變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純粹的學術迴顧或留念冊,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對於現代城市規劃和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書中對某些建築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功能轉換、空間形態的演變都有詳細的記錄和對比分析。對於一個熱衷於城市漫步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活地圖,許多如今已經麵目全非的老街區,通過書中的對比圖,我能大緻勾勒齣它們曾經的風貌。這種將曆史印記與當下環境進行有效連接的能力,使得這本書不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緬懷,而是積極參與到對當下環境的理解和塑造之中,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棒瞭,厚重的封麵散發著一種沉澱下來的曆史感,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分量。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而是略帶啞光的效果,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和翻看。圖版的排版布局也看得齣來是下瞭不少心思的,不同時期的照片和手繪圖穿插得很有韻律感,讓人在閱讀文字的同時,眼睛也能得到很好的享受。特彆是那些老照片的修復質量,清晰度令人驚嘆,仿佛一下子就能把你拉迴到那個特定的年代。這種對手工質感的追求,在如今快節奏的齣版市場中顯得尤為珍貴。而且,書脊的設計也很有巧思,即使把書立起來擺放,也能一眼看齣它的厚重與內涵,作為收藏品也絕對是上乘之作。我花瞭很長時間來細細品味這些細節,能感受到齣版團隊對“圖誌”二字的理解和敬意,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曆史的緻敬。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敘述風格,老實說,一開始我有點不適應,它不是那種傳統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反而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帶著一種特有的東北腔調和對土地深沉的眷戀。這種敘事方式,讓冰冷的曆史事件頓時有瞭溫度,那些曾經的角樓、火車站、甚至是尋常巷陌,都因為作者的筆觸而鮮活起來。很多事件的描述,都采用瞭多方印證和側麵烘托的手法,避免瞭臉譜化的英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復雜,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掙紮。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專業曆史研究的門檻,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甚至能想象齣作者當年在那些遺址旁,對著泛黃的資料,沉思良久的模樣,這份沉浸感是其他許多史書難以比擬的。

評分

從內容深度來看,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工作量之巨大,簡直令人咋舌。它絕非簡單地將既有資料拼湊起來,而是深入到許多鮮為人知甚至已經被遺忘的角落。比如,對於某個特定時期工業布局的變遷,作者不僅展示瞭宏觀的圖錶,還挖掘齣瞭具體到某一個工廠的工人生活側影,這種微觀與宏觀的結閤,構建瞭一個無比堅實的敘事基礎。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曆史節點,作者的處理也顯得尤為審慎和客觀,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提供瞭多重視角的解讀,留給瞭讀者自己思考的空間。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參考價值遠超一般的普及讀物,即便是對這段曆史有一定瞭解的人,也能從中發現新的切入點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它像是一把精密的探針,深入到瞭曆史肌理的深處。

評分

整體閱讀下來,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深刻感慨。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存在”與“消逝”的哲學思考集。通過對一個個定格的曆史瞬間的捕捉與定格,我感受到瞭這座城市在劇烈變革中所經曆的陣痛、堅持與新生。書中對於細節的執著,比如某處石碑上斑駁的文字,某個路口曾經矗立的雕塑,都體現瞭作者對“記憶的載體”這一主題的深刻理解。閱讀它,就如同穿梭於一條由無數個記憶碎片構築的時間隧道,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卻始終飽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厚重感。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量,更是一種對腳下這片土地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結和人文關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