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弘 编,[明] 项圣谟 绘
图书标签:
  • 中国绘画
  • 花卉
  • 古代绘画
  • 项圣谟
  • 册页
  • 艺术
  • 绘画
  • 中国艺术
  • 传统艺术
  • 明代绘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068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8301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画意诗情: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探微 中国古代绘画,浩如烟海,其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在繁花似锦的画卷中,花卉画以其独特的魅力,描绘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人文精神的细腻情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书《画意诗情: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探微》,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画家的创作,而是以广阔的视野,系统地梳理和展现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涵,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古代花卉画世界。 一、 花卉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并非孤立存在,它的萌芽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陶器纹饰以及商周青铜器上的植物纹样。早期绘画中的花卉更多地作为装饰性元素,或是寄托象征意义,如莲花象征纯洁,牡丹象征富贵。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阶层的兴起,绘画逐渐摆脱纯粹的实用性,开始注重写实与意境的表达。如东晋的顾恺之,虽以人物画闻名,但其作品中对花卉的描绘也已初具雏形,展现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花卉册页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其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以屏风、壁画等形式出现的花卉题材,逐渐被案头小品所取代,册页的轻便性、私密性与观赏性使其成为文人雅士案头清赏的首选。唐代,花卉画迎来了第一次高峰。阎立本、边鸾等画家在写实技巧上已臻化境,如边鸾尤擅绘奇花异草,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五代时期的黄筌父子,更是开创了“黄家富贵”的院体花卉画风,以钩染设色为主,色彩浓丽,构图饱满,代表了当时花卉画的最高水平。 二、 宋代花卉册页的写实与意趣 宋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花卉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写实性与意趣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画家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自然物象的深刻体悟,将花卉的形态、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 院体画的精致与典雅: 宋代宫廷画院汇聚了大量优秀的画家,他们继承并发展了五代的花卉画传统,形成了精工细致、色彩典雅的院体风格。例如,赵佶作为皇帝,也精通书画,其笔下的花鸟画,构图严谨,设色华丽,对细节的刻画一丝不苟,展现了皇家贵族的品味。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宋徽宗时期宫廷画家崔白,他的花鸟画“不尚工巧,而尚白描”,笔法简练,却能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尤其擅长描绘生动活泼的鸟雀与写实的花卉,其作品《寒雀图》便是其中的典范。 文人画的写意与洒脱: 与院体画的工整典雅不同,宋代的文人画家则更注重写意与抒情。他们追求笔墨的自由挥洒,以书写性的笔法表现花卉的精神气质。如苏轼、文同等文人画家,他们往往将花卉与诗词相结合,以画寄情,以情寓意。文同以画墨竹闻名,但其花卉画也同样具有独特的文人气质,笔墨淋漓,意境深远。宋代花鸟画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在于对“意”的强调,画家不仅仅满足于对形似的高度还原,更注重捕捉花卉的内在生命力和精神状态,从而赋予作品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册页形式的成熟: 在宋代,册页作为一种绘画载体,其形式日趋成熟。画家们更加注重册页的整体构图、篇章布局以及不同页面之间的呼应关系。一帧帧精美的花卉册页,如同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篇章,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册页的装裱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如折叠册、散页册等,为观赏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欣赏方式。 三、 元明清时期花卉册页的风格嬗变 元、明、清三代,中国花卉册页艺术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化。 元代:雅逸尚意,水墨兴起 元代画家多为文人,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写意,笔墨意趣更加浓厚。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将书法入画,笔力遒劲,注重骨法用韵。他的花卉画,常以水墨为主,构图简洁,意境高远。另一位重要的画家王冕,以画墨梅著称,其墨梅姿态婆娑,意韵无穷,为后世墨梅画树立了典范。元代花卉册页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画风趋于雅逸。 明代:承古创新,各显风采 明代花卉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既有继承院体传统的画家,如吕纪、林良,他们笔下的花鸟依旧工致华丽,色彩鲜明;也有更具个性的文人画家,如陈淳、徐渭等。陈淳的花卉画,以其奔放的笔墨和极强的写意性,开创了“写意花卉”的新局面,被誉为“花卉大家”。徐渭更是以其“泼墨写意”技法,将花卉画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笔下的花卉,形似而神不似,充满个性和情感张力。明代花卉册页的题材也更加广泛,除了常见的花卉,还出现了折枝、山野花卉等。 清代:集大成与个性化 清代花卉画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宫廷画院依然是重要的艺术中心,但文人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扬州八怪”的奇崛与生趣: 以金农、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他们的花卉画突破了传统程式化的束缚,以奇崛的构图、奔放的笔墨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魅力。郑燮的“六分半书”与绘画相结合,其竹石、兰花等作品,充满了野逸之气。 海派的融合与创新: 清末的海派画家,如虚谷、任伯年等,他们吸纳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理念,将中国传统花卉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任伯年的花鸟画,设色清丽,笔法细腻,既有传统的写意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宫廷画家的精致与程式化: 宫廷画家如郎世宁、沈蓉圃等,他们的花卉画依然保持着工致细腻的风格,色彩浓郁,构图严谨,展现了宫廷艺术的精致与典雅。 四、 花卉册页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笔墨技法: 工笔: 以细致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层层设色,色彩鲜明,细节逼真,如猫、鸟等生动形象。 写意: 以书法入画,笔墨淋漓,水墨晕染,注重神韵的表达,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 没骨: 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墨和色彩点染而成,笔法奔放,色彩明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钩染法: 用墨线勾勒花瓣、叶片的轮廓,再以水彩层层渲染,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是院体画中常用的技法。 构图布局: 册页的构图讲究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画家们善于通过折枝、特写、散点透视等多种手法,将花卉的形态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时一幅画面只描绘一株植物,或是一枝花,或是一叶,却能传递出无穷的意蕴;有时则将多种花卉组合在一起,构成和谐而丰富的画面。 色彩运用: 古代花卉册页的色彩运用,既有写实的描摹,也有写意的渲染。从浓艳富丽到清淡雅致,色彩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情感基调。画家们善于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花卉的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状态,以及画家自身的情感寄托。 题款与印章: 题款和印章是中国古代绘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画面的信息量,更将绘画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画家常常在画作上题写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诗句,以画寄情,以诗助画,使观赏者在视觉和文字的双重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艺术感受。印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画家身份的象征,也为画面增添了艺术的完整性。 五、 花卉册页的文化意涵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花卉册页,不仅仅是精美的视觉艺术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象征意义: 不同的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牡丹象征富贵吉祥,莲花象征纯洁高雅,梅花象征坚韧不拔,兰花象征高洁脱俗。画家通过对这些花卉的描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文人情趣: 花卉册页是文人雅士案头清赏之物,体现了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他们通过花卉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寄托志向,宣泄情怀。画作中的一花一叶,都可能蕴含着画家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自然观与宇宙观: 古代画家对花卉的描绘,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宇宙和谐的体悟。他们通过捕捉花卉的生长规律和内在生命力,表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审美的愉悦与心灵的慰藉: 繁花似锦的花卉画,能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也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提供一份宁静和心灵的慰藉。一帧帧精美的册页,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世界的窗户,让人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得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结语 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艺术。本书《画意诗情:中国古代花卉册页艺术探微》,旨在通过对其发展历程、风格演变、表现手法以及文化意涵的深入剖析,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领略古代画家们笔下的繁花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不朽艺术魅力。本书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一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就像一位来自遥远过去的艺术家,以他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情,与我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我被书中每一幅花卉的生动所震撼,它们不是僵硬的图画,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跃动。我尤其对那些描绘山野间不知名小花的册页印象深刻,它们虽然不似牡丹那般华贵,不似兰花那般高洁,却有着一种质朴而顽强的生命力,仿佛是对生命最纯粹的赞歌。项圣谟在处理笔墨时,既有文人画的写意洒脱,又不乏工笔画的细腻入微。他能够根据花卉的不同质感,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将花瓣的柔软、叶片的坚韧、花茎的挺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反复品味着画面中的细节,例如那被微风吹拂的叶片,那含苞待放的花蕊,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也让我对项圣谟这位艺术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对美的探寻,一次对生命的赞美。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的。初时,只是被书名所吸引,想着能够从中一窥古代花卉绘画的风貌。然而,当真正翻开它时,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项圣谟的画作,有一种魔力,能瞬间将人带入到一个宁静、祥和的艺术世界。我尤其喜欢他笔下那些色彩淡雅,但意境深远的兰花。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独立高洁的品格,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宁静致远,淡泊明世”的精神不谋而合。书中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项圣谟对花卉生命力的深刻理解。他不仅仅画出花卉的形态,更画出了它们在风中摇曳的身姿,在雨中含苞待放的娇羞,以及在阳光下绽放的绚烂。这种对生命过程的捕捉,使得他的花卉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反复端详着每一幅画,试图去理解项圣谟下笔时的心境,他是否也曾在某个午后,静坐在案前,一边赏花,一边挥毫泼墨?这本书让我对古代绘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项圣谟这位艺术家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拿到《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翻阅后,发现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值得珍藏的艺术瑰宝。项圣谟的花卉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雅”。这种雅,体现在他笔下花卉的姿态,色彩的搭配,以及整体的构图。他笔下的花,没有市井的俗媚,也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透露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韵味。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花卉细节的刻画,例如花瓣的纹理,叶片的脉络,甚至连花蕊的细小之处,都描绘得极其生动传神。这不仅仅是技法的体现,更是画家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力。书中有一幅描绘菊花的册页,金黄色的花瓣层层叠叠,仿佛能感受到秋日阳光的温暖,又带着一丝傲骨,不惧寒霜。这种对花卉品格的提炼,是项圣谟艺术的独特之处。这本书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通过这些精美的画作,向我传达着中国传统审美的情趣和哲学理念。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古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评分

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时,仿佛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项圣谟的花卉册页,如同一首首无声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我反复欣赏着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那些被赋予生命的花卉,仿佛都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例如,一幅描绘牡丹的作品,雍容华贵的姿态,鲜艳夺目的色彩,展现出富丽堂皇的气势,却又不失文雅的内涵,这恰恰体现了古代皇家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画的结合。项圣谟在色彩的运用上,既有传统的工笔重彩,也有水墨的写意渲染,他能根据不同的花卉种类和表现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技法,将花卉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那些描绘时令花卉的作品所打动,比如初春的桃花,盛夏的荷花,秋日的桂花,冬天的蜡梅,仿佛随着书页的翻动,四季的花开花落在我眼前次第呈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集,更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让我得以在方寸纸间,感受生命的律动与永恒。

评分

读完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意境”。项圣谟的花卉册页,在技法上已臻化境,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晕染,都显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笔下的花卉,绝非简单的形似,而是注入了深厚的感情与哲学思考。例如,其中一幅描绘秋葵的作品,虽然只是寻常院落里的野花,但在项圣谟的笔下,却显得格外清雅脱俗,仿佛蕴含着一种不畏风霜、傲然独立的品格。这种精神气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洁品格的推崇。我反复品味着画面中的细节,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瓣花蕊的纹理,都经过细致的观察与揣摩。这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他们寄情于山水,怡情于花鸟,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升华。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具品味,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作品的古朴典雅。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注释,它们不仅解释了绘画的技法,更深入地解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我对项圣谟的创作意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册页,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古代艺术家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古代绘画的书籍汗牛充栋,要从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然而,随着指尖滑过每一页泛着古意的纸张,我的思绪便被深深吸引。这册页并非仅仅是冰冷的图像堆砌,而是仿佛一位穿越时空的画师,用他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向我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与审美情趣。那些精心描绘的花卉,无论是娇艳欲滴的牡丹,还是遗世独立的兰草,都似乎带着一股生命力,在纸面上跃动。我尤其被几幅描绘初春景象的作品所打动,嫩绿的新芽、含苞待放的花蕾,无不展现出勃勃生机,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露水气息。书中的构图也颇具匠心,有时是繁复精巧的堆叠,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有时则是简洁疏朗的留白,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最核心的部分,引发无限遐想。我能感受到项圣谟在处理色彩上的独到之处,既有传统工笔的严谨细腻,又不乏文人画的写意灵动,色彩的过渡自然而和谐,没有一丝一毫的突兀或匠气。即便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也能轻易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与艺术造诣。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花鸟世界,体验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评分

第一次接触到项圣谟的花卉画,是在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中。坦白说,我之前对这位画家的了解并不深,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国古代花卉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项圣谟的画,有一种独特的“气韵”,这是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他的花卉,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那种生机勃勃,那种生命的力量,仿佛透过纸面扑面而来。我注意到,项圣谟在描绘花卉时,非常讲究构图的意境。他常常运用大片的留白,营造出一种空灵、雅致的氛围,让观者在欣赏花卉本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意境。我特别喜欢书中几幅描绘月季的作品,那层层叠叠的花瓣,那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显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国古代画家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哲学思想融入到花卉的描绘中,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评分

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可以说是近期我最满意的一本艺术类图书了。其装帧精美,纸张考究,光是触摸这些纸张,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内容上,项圣谟的花卉册页,展现了他极高的艺术造诣。我尤其被其中几幅描绘水仙的作品所吸引,那冰清玉洁的姿态,那清雅脱俗的香气,仿佛能穿透纸面,弥漫在我的鼻尖。项圣谟在处理水墨的浓淡干湿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使得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灵动。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构图,并非简单的花卉堆砌,而是巧妙地运用留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种“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也是项圣谟艺术功力的体现。我能感受到,每一幅画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艺术作品,更是在品味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它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那古朴的色调和精美的纹样,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翻开后,《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是一套极其精美的画册,每一幅花卉都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纸面上栩栩如生。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几幅对梅花的描绘,无论是虬曲的枝干,还是点缀其间的冷香,都展现出一种清逸绝尘的气韵。这与我在其他画册中看到的梅花有所不同,似乎少了些许程式化的痕迹,多了几分天然的野趣。项圣谟在处理花卉的形态上,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他捕捉到了不同花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独特韵味。比如,有些画面中,花瓣尚带着晨露的晶莹,而有些画面则描绘了花朵盛开时的饱满与热情。这种对生命过程的细致描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书中的色彩运用也非常考究,既有淡雅的青绿,也有浓郁的赭石,但整体色调却非常和谐统一,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凝固了时光,让我得以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静静地欣赏这份古典之美。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发现《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项圣谟花卉册页》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项圣谟的花卉世界。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每一幅作品都占据了恰当的空间,让观者能够充分地欣赏其细节。我注意到,项圣谟在描绘花卉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无论是花瓣的层次感,还是叶片的脉络走向,都处理得一丝不苟。这让我联想到古代画家们所推崇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们是如何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将自然的精髓提炼出来,并通过笔墨在纸上加以呈现。书中一些作品,例如描绘竹子的册页,虽然笔触看似简单,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竹子挺拔、坚韧的品格,令人赞叹。项圣谟的花卉,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表达。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艺术魅力的文化读物。

评分

里面有10张散页,一面是原图,一面局部放大。纸张厚,反光。印刷清晰,开本大小正合适。印刷比这系列第一辑好很多。缺点是油墨味较重。

评分

书很好,到货也很快.

评分

项圣谟(1597年~1658年),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已知者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鸣叟、莲塘居士、松涛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烟波钓徒、狂吟客、鸳湖钓叟、逸叟、不夜楼中士、醉疯人、烟雨楼边钓鼇客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项圣谟自幼受家庭熏陶,精研古代书画名作,虽然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而把兴趣投入到书画中,从而在绘画创作上,他很早就显现出了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曾得到明末两位最为著名的鉴赏家,董其昌和李日华的高度评价。董其昌在他的画册上题跋,称“古人论画,以取物无疑为一合,非十三科全备,未能至此。范宽山水神品,犹借名手为人物,故知兼长之难。项孔彰此册,乃众美毕臻,树石屋宇,皆与宋人血战,就中山水,又兼元人气韵,虽其天骨自合,要亦工力至深,所谓士气、作家俱备。项子京有此文孙,不负好古鉴赏百年食报之胜事矣”,李日华称赞他的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

评分

里面有10张散页,一面是原图,一面局部放大。纸张厚,反光。印刷清晰,开本大小正合适。印刷比这系列第一辑好很多。缺点是油墨味较重。

评分

他的画有两点最值得称道,也是当时其他画家所不及的。其一是强烈的政治色彩,他用画反映民间疾苦,寄托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明王朝的忠贞。在先后经历了“甲申”和“乙酉”之变,满清入主中原后,项圣谟在画上就不再题写朝代的纪年,仅用干支,并钤盖“江南在野臣”、“大宋南渡以来辽西郡人”、“皇明世胄之中嘉禾处士”等印,以彰其志节。此段时间的作品,大多借用绘画抒写胸中郁愤,表现强烈的遗民感情,由徐树铭题项圣谟清顺治三年(1646)所作《山水诗画册》:“六月雪篇有时变之感,望扶桑篇有故国之思,诗史之董狐也。”于画作中寓写深意,反应时代,以画为史。李铸晋认为其在亡国后的作品,蕴含著效忠前朝,表达亡国之痛的图画象徵,如:红色,以“朱”为明朝;枝干壮硕却无叶的树木,喻为国家,虽历风雨,枝干仍傲然挺立,有著不可折屈的精神;在暮色中栖息的飞鸟是无处可归,何处为家之意等。现藏北京故宫之《大树风号图》的题跋“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可作其心境写照。

评分

项圣谟的作品,以山水为多,也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他早年从学习文徵明入手,但很快就跳出了文徵明画法画风的局限,而直接向古人学习。这主要是受益於其家族富甲天下的历代名画收藏,从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学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兼取了元人的韵致。除了宗乳於祖辈的丰富家藏,亦得力其自身的观察自然、远游写生的经验,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明净清雅,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笔法简洁秀逸,气韵高雅,极富书卷气,具有很高的品格和思想内涵。

评分

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评分

项圣谟的作品,以山水为多,也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他早年从学习文徵明入手,但很快就跳出了文徵明画法画风的局限,而直接向古人学习。这主要是受益於其家族富甲天下的历代名画收藏,从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学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兼取了元人的韵致。除了宗乳於祖辈的丰富家藏,亦得力其自身的观察自然、远游写生的经验,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明净清雅,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笔法简洁秀逸,气韵高雅,极富书卷气,具有很高的品格和思想内涵。

评分

项圣谟的作品,以山水为多,也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他早年从学习文徵明入手,但很快就跳出了文徵明画法画风的局限,而直接向古人学习。这主要是受益於其家族富甲天下的历代名画收藏,从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学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兼取了元人的韵致。除了宗乳於祖辈的丰富家藏,亦得力其自身的观察自然、远游写生的经验,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明净清雅,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笔法简洁秀逸,气韵高雅,极富书卷气,具有很高的品格和思想内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