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博弈博弈论的精髓是策略性思考,学点博弈论,能教会我们理智地看待事物,教会我们预测他人反应,保护自身利益。为此,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巧妙地运用博弈策略。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选取了大量有趣的故事,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来诠释博弈论的定义和作用。向广大读者展示博弈中的智慧,告诉我们在社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如何取得真正的成功。
目录
第1章 走进博弈,博弈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1
什么是博弈 1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把握博弈局势 3
博弈的结局:零和、负和与正和 6
第2章 如何避免两败俱伤:囚徒困境 9
谁才是凶手:“囚徒困境”的故事 9
到底是合作还是背叛 11
旅行者困境:小聪明使不得 13
胆大的南郭先生:机制漏洞下的便宜 16
两难中的第三条道路你找到了吗 18
知己知彼,先找到对方的软肋 20
优势互补,合作才能双赢 22
“哈丁公用地”悲剧:如何防止公共资源的过度开采 25
第3章 弱势时的借力策略:智猪博弈 27
智猪博弈的故事:“小猪”是如何吃上免费的午餐的 27
要做“小猪”,就要学会等待和把握时机 29
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当冤大头:“大猪”的无奈 31
当投机取巧的“小猪”亦易事 33
巧借强者之势,达成目标 35
当“大猪”,还是当“小猪” 37
如何防止“小猪”“搭便车” 40
以静制动,走好“等待”这步棋 42
第4章 的博弈结局:纳什均衡 45
纳什对博弈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45
灾难性的价格大战如何解决 47
利益妥协,才能达到均衡 49
狭路相逢,谁是胜者 51
“二桃”为什么能杀“三士” 53
“剩女”到底是怎么剩下的 55
第5章 实力强未必会胜出:枪手博弈 58
三个枪手的博弈:谁是枪战后的幸存者 58
强者要学会放低姿态 61
蓝契斯特法则:如何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63
别忽视职场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65
弱者的生存之道——弱弱联合策略 68
第6章 谁是真正的勇者:斗鸡博弈 70
针尖对麦芒时胜者谁 70
以退为进的策略:聪明的胆小鬼 72
修炼强大气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74
别把面子看得太重要 77
把握全局,成为后的赢家 78
把对手变为朋友,实现共赢 81
当机立断,别在犹豫不决中丧失先机 83
第7章 囚徒困境的破解之道:重复博弈 86
重复博弈能破解囚徒困境 86
眼光长远,舍小利赚大利 88
道德的制约作用 91
带剑的契约才更安全——让法律来改善囚徒困境 93
信誉是立世之本 96
第8章 过去的经验未必可靠:酒吧博弈 99
去还是不去:酒吧博弈 99
过犹不及,把握事情的临界点 1
成功需要的过程 4
过去的经验不可靠 6
敢于做人群中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8
另辟蹊径,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1
第9章 如何实现双赢:猎鹿博弈 113
何谓猎鹿博弈 113
有合作,才有双赢 115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17
强者才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 119
尊重你的对手,化敌为友 121
运用双赢思维,真诚合作 123
第章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125
破窗效应;不及时制止意味着纵容 125
登门槛效应:先“得寸”后“进尺” 127
延迟满足效应:如何培养自控能力 129
马太效应: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如何调整 132
蝴蝶效应:不要因小失误酿成大错 134
多诺骨牌效应:不要忽视初始能量的连锁反应 136
路径依赖定律:习惯是人生的指导 138
第11章 职场博弈 —博弈法则助你职场一路畅通 141
了解职场生存状况,读懂游戏规则 141
初入职场,切忌锋芒毕露 143
与领导博弈:记住,领导永远是对的 145
下属与企业、领导的博弈:表露成绩,高薪也是争取出来的 148
职场跳槽要谨慎 150
做与不做的抉择:别什么事都太积极 153
自己与自己博弈:时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155
第12章 谈判博弈 —在讨价还价中获取利益 157
谈判即博弈 157
先摸清对方底细,方能底气十足 159
退一小步、进一大步的谈判技巧 161
装装糊涂,避开谈判雷区 164
打好时间战,别急于求成 165
谈判活动中的报价学问 167
第13章 管理博弈 —无为而治,井井有条 171
管理需要部署到位 171
零和游戏——成就感让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 174
企业用人之道——让员工人尽其用 176
意见互通,平等交流 178
奖罚分明,管理才更高效 180
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 183
第14章 处世博弈 —方圆进退之间的处世艺术 186
别让思维定式给你的人生设限 186
自我博弈:绝不可纵容自我 189
先发制人,凡事超前一步 191
助人就是助己 193
智者的生存之道——藏而不露 195
参考文献 198
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撕开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面具”。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时,还是在自我认知上,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戴上保护层,用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去解读自己和他人。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人性弱点”。它并没有批判这些弱点,而是冷静地分析它们的成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战胜”它们。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拖延症”和“完美主义”的讨论。作者没有简单地批评这些行为,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并提供了如何分解任务、降低预期、以及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来克服的策略。这让我觉得,原来这些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并非不可战胜。而且,书中关于“博弈论”的引入,更是让我对人际互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你赢我输”,而是理解到很多时候,合作比对抗更能带来长远利益。这套书让我学会了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场关于“自我成长”的探险中,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它不是那种告诉你“目的地在哪里”然后把你丢下的书,而是会一步一步地,告诉你“路在哪里”、“前面可能有什么”、“如何应对”。我之前总觉得自己是那种“不太会说话”的人,在需要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吞吞吐吐,或者说出来后又觉得表达不清,导致很多机会错失。这本书里关于“表达的艺术”的部分,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组织语言,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听众的心理,如何让你的话语更有说服力,甚至是如何通过非语言的信号来增强你的表达效果。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提问的智慧”那部分,它让我明白,有时候一个恰当的问题,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开局面。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感觉自己在工作汇报、团队讨论,甚至和陌生人聊天时,都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了。这种从“不会”到“敢于尝试”再到“逐渐熟练”的转变,是这套书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评分我曾一度认为,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都是一种“天赋”,要么天生就擅长,要么就注定平庸。但阅读了这套书之后,我彻底推翻了这个想法。它让我明白,这些所谓的“天赋”,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是我最受启发的。我之前常常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比如焦虑、沮丧,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如何运用“认知重构”来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正念”来提升情绪的稳定性。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同理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很多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这套书没有给你“速成”的承诺,但它给了你“改变”的地图和工具,让我看到了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强大的自我控制。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就像一位耐心而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人生哲理。它不是那种瞬间让你醍醐灌顶的“秘籍”,而是更像一把温和的钥匙,一点点地为你打开心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接纳”的章节,它并非鼓励我们放任自流,而是教会我们如何与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平共处。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家庭关系中的小摩擦,让我觉得这些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身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习惯养成”的部分,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列出“一定要这样做”的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习惯形成的底层逻辑,比如如何利用“诱饵”和“奖励”来巩固积极行为,又如何识别并拆解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坏习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生活安排的人,而是能够主动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很小的改变,也让我看到了希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恰恰是我所需要的,它让我觉得改变不是痛苦的挣扎,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力量的过程。
评分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践性”远超理论性。与其说它是在“教”你什么,不如说它是在“引导”你去“做”。我之前读过很多关于沟通技巧的书,但往往是纸上谈兵,真正遇到需要表达的时候,还是会紧张、词不达意。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会提供非常具体的场景模拟,比如如何应对职场上的拒绝、如何化解家庭争执的僵局、甚至是在社交场合如何自然地开启话题。而且,它还会分享很多“反面教材”,让你看到不当沟通会带来的后果,这比单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有警示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倾听”的讲解,它不只是让你耳朵听,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并且如何在回应中体现出你的“同理心”。读完之后,我尝试在和家人朋友沟通时运用这些方法,惊喜地发现,很多原本可能引发争执的小事,竟然变得更容易解决了,关系也更加融洽了。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是我在这套书中最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