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淘宝十年产品事》适合众多工作、生活中与淘宝产生联系的人阅读,不仅是电商、产品经理。
“好看”已经足够,它还超级写实,一桩桩、一幕幕,无数思路和过程值得借鉴。
一个好产品如何诞生,一个不够好的产品为何消亡,产品经理进步亟需补这一块。
买前建议先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推荐人的评语,如5条以上有共鸣,别再犹豫了。
海报:
内容简介
产品经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成长,光靠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已经不够,必须通过经典案例来学习,而《淘宝十年产品事》,就提供了小到页面细节、大到平台架构的丰富案例。电商从业者,无法无视“淘宝”这个标杆的存在,本书可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愿意思考的人们,也可以从“淘宝”这个产品,或者说社会现象、经济现象里,找到每天都能体会到的那些变化的原因,从而想得更明白,活得更通透。
《淘宝十年产品事》细数淘宝成立十年来经历的重大变化、核心产品的设计,以及背后的思考,深挖到淘宝信奉的价值逻辑。内容涵盖商品分类与管理;首页、List页等导购产品;搜索与导航;C2C、B2C、C2B等电商模式的演化;交易的前中后:如营销工具、购物车、订单、评价;旺旺;聚划算,等等。适合产品经理、电商从业者及愿意思考的读者。
作者简介
苏杰,浙江大学硕士,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产品经理至今。做过的产品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淘宝卖家的工具、淘宝的垂直市场、天猫会员体系/营销工具、大型活动、企业内知识管理系统等,现在负责阿里内部的创新孵化机制。
目录
第1 章 引言:故事要开始了
初心:为啥会有这本书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
本书的主要结构
本书的产品定位
第2 章 从"商品"说起
01.一个买家的淘宝之旅
02.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
03.看似完美的类目+属性
04.解决问题,而不是做产品
05.谈感情,还是谈利益
第3 章 "淘宝"就是导购
06."淘宝"的由来与首页
07."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08.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
09.向超市学习,前后台类目拆分
10.旧的新概念:SPU/SKU 及其他
第4 章 "搜索"的启示
11.从通用搜索到淘宝搜索
12.效率与公平,买家与卖家
13."阿基米德"与卖家的抗议
14.从技术到业务,解决"局整矛盾"
15.事关体验,导航的"皮子"与"里子"
16.心态的修炼,从罚人到度人
17.从商品到产品,一站式的理想
18.最懂你的搜索,精细化与个性化
第5 章 "电商"还是商
19.赚钱,从"招财进宝"开始
20.电商参与商业的轻重程度
21.从淘宝团购到"聚划算"
22.淘江湖的"遗产":无心插柳柳成荫
23.C2B 与预售,交易的未来
24.指路明灯,聊聊数据产品
第6 章 "下单"之前
25.支付宝、交易系统的诞生
26.购物车的救赎:促销和运费模板
27.
第一代营销工具,商户平台诞生
28.
第二代与
第三代营销工具
29.我的淘宝?是你的淘宝吧
第7 章 "交易"之时
30.纠结:到底何时减库存
31.虚拟交易攻防战:从自动发货到直充
32."拍卖"和"秒杀",让人欢喜让人忧
33.选择相信?卖家能不能拒卖
34.终极"大统一模型"?交易平台化
第8 章 "付款"之后
35.有关"货"的进化与退化
36."售后保障"非小事
37.评价系统的早期优化
38.对"亲,给好评哦"的反思
39.选择用户价值,有关申诉
第9 章 淘宝体的"旺旺"
40.贸易通与淘宝旺旺
41.阿里旺旺的分分合合
42.系统化思维,反垃圾的智慧
43.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4.聊聊未来的移动与无线
第10 章 以人为本
45.别了,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46.产品经理练级攻略
47.前辈谈产品与产品经理
48.淘宝在产品经理培养上的探索
49.给想转行做产品经理的同学
尾声: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淘宝十年产品事》
致谢
前言/序言
引言:故事要开始了
当我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是2013年5月10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但对淘宝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2003年5月10日,她成立了。
十年,虽不长,但也不短,里面总有一些故事值得说。
初心:为啥会有这本书
别急,在开始淘宝产品的故事之前,我先说说自己的故事,2010年4月,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V1.0出版的时间,也正好是我从阿里巴巴B2B转岗到淘宝的日子,之后,我在天猫做了将近两年的产品,逐渐体会到各种痛苦和可惜,因为我在工作中发现,淘宝的产品中有太多精彩的案例,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
有太多犯过的错在反复出现,而每一次都有新人掉入同样的坑;
每一个傻×的设计都是有原因的,弄清楚以后,你都能如临现场一般,感受到当时的无奈;
每一个庞大的系统都是一步步长成的,其中每一个奇怪的规则,背后都有一个满是血泪的故事;
甚至每一个大家想到的“新产品”,都是几年前有人想过,甚至做过的。
……
但是,很多新来的产品经理,不知道也不理解。
很多做电子商务的同行,也在反复试错。
于是,我想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产品经理的成长,案例教学是很好的办法,而最好的案例其实就在身边,举目望去,又有多少案例比整个淘宝更鲜活?淘宝的核心系统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可以提供很多思路。很高兴,我发现淘宝最早的几位产品经理都还在阿里集团,但都已离开产品一线,我很担心再过三五年大家都不记得当初做过的事情了,或者不在阿里了,那就是整个淘宝产品记忆的丢失,是阿里的重大损失,甚至是电商行业、产品经理业界的遗憾。
说干就干,2012年,我离开天猫转岗集团,为的是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5月,正式启动,当初的想法是书写一部“淘宝产品史”,完整地描述整个淘宝的产品架构,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本书的写作特色与局限
我从商品系统和交易系统切入,一开始比较顺利,因为自己相对熟悉,但渐渐地,我意识到如果一直是我自己来梳理每一块产品,那样效率太低了,所以,通过商品与交易沉淀下来的一些方法论,我开始探索群体写作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甚至牵头来做这个事情。于是,我组建了一个虚拟的“编辑部”,利用我自己出过一本书、组织翻译过一本书、参与策划过N本书的经验,借鉴出版业的流程,加上互联网产品提供的一些工具,召集一帮人协作完成“淘宝产品史”,我给项目起了个名字——淘宝网事工作室。
通过这个名头,我在探索群体写作的模式,主要分成三步。
一,定流程。
二,分角色。其中又以牵头把控者、采集整理者、内容贡献者为关键角色。
三,树标杆。这里用了淘宝的搜索系统。
在做的过程中,我接触了上百位淘宝的老员工,随着自己知道得越来越多,信心却越来越少……因为我发现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修史、不够搭出一个完整的框架,想想也是——淘宝的产品经理们一致认为,淘宝很需要一位首席产品架构师,但大家也一致认为,没人有能力坐这个位子。
所以,2013年春节后,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想法,转而想到,把已有的内容以故事集的方式来呈现,好吧,就叫“淘宝十年产品事”。因为所有同事都是在用热情、用业余时间做这件事,进度很难有保证,所以到了后期,我自己的投入越来越多,这可能会是本书的一个“软肋”。写作的过程中,我已尽量降低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本书只是一个在阿里集团工作七年、在淘宝一线产品岗位工作了两年的基层员工所作,本书只是对淘宝十年来产品故事的“管中窥豹”,难保不片面、难保完全客观,只求有所启发。
而在内容上的局限,大家可以翻看第01节(第10页)中的“还有一些产品需要大家自行脑补”那一段,希望大家尽早了解,以免怀揣不合理的期待。
本书的主要结构
直接一点,一起来看一下全书的一级目录,了解每章都说了些什么。
(1)引言:故事要开始了——主要谈一下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的写作特色、局限性、主要结构与定位。
(2)从“商品”说起——从淘宝最重要的一个“实体”商品说起,大家体会一下它从1、10、100发展到1亿、10亿、100亿之后,在分类系统上要如何适应,又为什么会导致淘宝与卖家的情感破裂?
(3)“淘宝”就是导购——商品有了分类,如何让买家找到?简单的“导购”,造就了淘宝、天猫、聚划算、一淘各大网站,淘宝的产品经理们,将怎样对层出不穷的导购方式抽丝剥茧,探究到本质?
(4)“搜索”的启示——相比通用搜索,淘宝搜索承担了流量分配的作用,说夸张点,掌握了卖家的命脉,大家在做这个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哲学思考,我们来看看产品经理是怎么变哲学家的。
(5)“电商”还是商——电子商务的本质,还是商务,所以,广告、供应链、大规模定制、数据指导决策……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淘宝,让我们看看传统商务在“电子”的帮助下有哪些精彩的未来。这一章,我们会看到淘宝历史上最大的无心插柳——聚划算,它是怎样以一种奇怪节奏长出来的。
(6)“下单”之前——网购,交易的环节很关键,所以我们分为前、中、后来说。“下单”之前,我们会碰到很多重量级的产品,你可以想象,淘宝的最初三四年,居然连诸如购物车和各种营销工具都没有吗?
(7)“交易”之时——决定下单之后,一个简单的“何时减库存”的问题,都可以让淘宝的产品经理们苦恼不已,而看似好玩的“拍卖”与“秒杀”交易,背后又有哪些纠结?更可怕的是,到底是怎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以让三个月、几十个人的辛苦工作完全白费?
(8)“付款”之后——等收货的心情一定不错,但如果碰到一些烂事儿就恶心了。淘宝是如何为买家做售后保障的?又是如何帮助卖家合理申诉的?在评价方面,一句“亲,给好评哦”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反思?
(9)淘宝体的“旺旺”——旺旺与支付宝,是淘宝打败eBay的两大利器。不过,旺旺在阿里内部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分分合合好几次,有过自立门户的打算,也有过差点被放弃的决定,这是怎么回事?
(10)以人为本——产品说完了,来说说做产品的人,即淘宝的产品经理们。淘宝如何定义这个岗位?如何细分这个岗位?前辈们如何看待这个岗位?在产品经理的培养上又有哪些实践和探索?
尾声: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①到《淘宝十年产品事》,这一段是我的一些心路历程,从三年多前出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转岗天猫,奋战于一线,做了几个垂直市场、做了天猫会员体系、做了天猫三周年大型活动……又到出版《淘宝十年产品事》,过程中的想法变化与决定,希望对每一位在职场里探索成长道路的同学,有一些启发。
全书有两条线,明线讲淘宝产品,暗线讲做产品的人。是因人成事,还是因事成人?也许是互为因果的吧。
本书的产品定位
核心用户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一些产品的设计思路,甚至蕴含了哲学上的思考,相信,这本书不仅对产品经理们有帮助,它还能让电子商务从业者在里面看到身边的故事,让电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运营、设计等岗位的同学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自己的工作。甚至,淘宝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控制还是放权,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如何选择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也会给那些愿意思考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刚性需求
产品经理到了一定阶段,再要成长,光靠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已经不够了,必须通过经典的案例学习,而本书就提供了小到页面细节,大到平台架构的丰富案例。
电商从业者无法无视“淘宝”这个标杆的存在。十年来,她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核心产品的设计,以及背后的思考,深挖到淘宝信奉的价值逻辑,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
愿意思考的人们,也可以从“淘宝”这个产品,或者说社会现象、经济现象里,找到每天都能体会到的那些变化的原因,从而想得更明白,活得更通透。
用什么产品来满足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淘宝十年产品事》,那么,就让我们从“一个买家来到淘宝会碰到什么产品”切进去,开始吧。
……
在线试读
《淘宝十年产品事》精选试读
产品经理的成长,案例教学是很好的办法,而最好的案例其实就在 身边,举目望去,又有多少案例比整个淘宝更鲜活?淘宝的核心系统这 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可以提供很多思路。很高兴,我发现淘宝最早的几 3 位产品经理都还在阿里集团,但都已离开产品一线,我很担心再过三五 年大家都不记得当初做过的事情了,或者不在阿里了,那就是整个淘宝 产品记忆的丢失,是阿里的重大损失,甚至是电商行业、产品经理业界 的遗憾。
《淘宝十年·产品事》 十年,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平台,一群人的奋斗。 这不是一本关于数字的枯燥报告,也不是一次冰冷的案例分析。它是关于一群普通人,在一家名为淘宝的互联网公司里,如何用十年时间,去构思、去打磨、去解决一个个复杂的产品难题,最终改变了亿万中国人购物方式的故事。 本书追溯了淘宝从蹒跚学步到独占鳌头的十年历程,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驱动这一切变化的“产品事”上。我们不去追逐风口浪尖的融资数字,也不去描摹光鲜亮丽的上市图景,而是深入到产品的腹地,去探寻每一个功能诞生的初心,每一次迭代背后的权衡,以及每一次重大决策所蕴含的智慧与勇气。 第一章:初露锋芒,电商的黎明 回望2003年,互联网的浪潮初起,电商的概念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当时的淘宝,如同一个大胆的梦想,在巨头的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我们将在这一章中,描绘出那个时代的产品背景: C2C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选择了C2C?它解决了当时消费者什么样的痛点?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如何让买家和卖家建立信任?我们深入剖析了“支付宝”诞生前的信任机制设计,从简单的担保交易到信用体系的初步建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 用户体验的早期思考: 早期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认知还比较有限,如何设计出一个既易于理解又充满吸引力的购物平台?从首页的布局、商品搜索的逻辑,到用户注册流程,我们还原了当时团队在用户体验上的反复打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却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竞争格局下的差异化定位: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淘宝如何与其他先行者区分开来?我们详细解读了淘宝在产品策略上如何坚持“免费”,以及这种看似“吃亏”的策略如何赢得了用户的心,为平台的扩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用户基数。 技术基石的奠定: 尽管是早期的产品,但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团队如何搭建起支撑海量用户和交易的系统,为后续的高速发展埋下伏笔。 第二章:野蛮生长,信任的构建 淘宝的十年,是用户群体爆炸式增长的十年,也是信任体系不断完善的十年。这一阶段,产品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如何在陌生中培养信任,是核心命题。 支付宝的诞生与演进: 支付宝,无疑是淘宝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创新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述支付宝的缘起,它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支付工具,一步步演变成一个独立的金融科技巨头。从最初的担保交易,到余额宝的出现,再到后来的花呗、借呗,每一次支付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都紧密围绕着用户在电商场景下的需求展开。 信用体系的深化: 用户评价、信用等级、芝麻信用……这些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功能,在当时都是巨大的创新。我们探究了这些信用机制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如何有效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让陌生人之间也能放心地完成交易。 商品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随着商品数量的激增,如何保证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新的难题。从商品类目、属性的标准化,到图片上传规范、描述模板的应用,产品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将一个“杂货铺”打造成一个真正有组织的电商市场。 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在野蛮生长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尤为重要。退换货政策的制定、纠纷处理流程的设计,甚至是“假一赔十”等承诺,都是产品团队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出来的。我们还原了这些政策背后的产品逻辑,以及它们如何为淘宝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第三章:精耕细作,体验的升华 当市场格局逐渐稳定,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产品竞争进入了精耕细作的阶段。用户不再满足于“能用”,而是追求“好用”甚至“乐用”。 搜索与推荐的智能化: 如何让用户在海量商品中快速找到心仪的商品?这是搜索产品团队的终极目标。我们揭示了搜索算法的演进,从关键词匹配到语义理解,再到个性化推荐的介入,背后是无数次的数据分析和模型调优。 个性化服务的崛起: “千人千面”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体验。我们分析了淘宝如何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画像,从而提供定制化的商品推荐、活动信息和内容。这背后是对用户需求深度挖掘的体现。 移动端的颠覆与重塑: 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电商的形态。本书将重点讲述淘宝如何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如何设计出更符合手机用户习惯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从早期简单的H5页面,到如今功能强大的App,每一次移动端的迭代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社交与内容化的融合: 购物不再仅仅是交易,更是一种社交和娱乐。我们探讨了淘宝如何引入直播、短视频、社区等功能,将内容与商品结合,增强用户的粘性和转化率。这些尝试,让淘宝从一个购物平台,逐渐演变成一个生活方式的聚合体。 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 在这个阶段,数据成为了产品决策最重要的依据。我们介绍了产品团队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发现用户痛点,验证产品假设,并不断优化产品功能。这种数据驱动的文化,贯穿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四章:生态构建,未来的远眺 十年之后,淘宝早已不是一个单一的电商平台,而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商业生态。产品团队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平台本身,而是思考如何赋能商家,连接更多消费者,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赋能商家的产品矩阵: 从数据分析工具到营销推广平台,再到供应链解决方案,淘宝为商家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深入挖掘了这些赋能型产品的设计理念,它们如何帮助中小商家成长,如何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跨境电商与新零售的探索: 淘宝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球,并且积极拥抱新零售的概念。我们分析了国际站、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产品,以及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的融合,产品团队在这些新兴领域是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模式探索的。 普惠与科技向善的实践: 淘宝始终将社会责任挂在心上。我们探讨了淘宝在乡村振兴、扶贫助农等方面的产品实践,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让更多人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利。 面向未来的产品哲学: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淘宝的产品团队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敏锐洞察。我们展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未来电商产品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淘宝将如何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尾声:十年产品人的群像 《淘宝十年·产品事》不仅仅是关于产品本身,更是关于一群有着共同理想和使命的产品人的故事。他们也许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但却是推动技术进步、改变生活方式的幕后英雄。本书将通过大量的访谈和一手资料,展现这些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在十年间的成长、奋斗、迷茫与坚持。 他们如何在压力下做出艰难的抉择? 他们在面对巨大成功时如何保持初心? 他们如何平衡用户需求、商业利益和技术可行性? 这些问题,都将在书中得到解答。 本书适合: 对中国互联网电商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 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等互联网从业者 创业者、商业领袖,寻求产品创新与增长的启示 任何对科技如何改变社会、改变生活感到好奇的人 《淘宝十年·产品事》,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年代,感受一款伟大产品诞生的脉搏,品味一群执着的产品人,用十年书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