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获奖消息为借鉴、阐述消息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探讨各类消息写作技法与技巧的专著。作者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笔耕不辍。其问在新闻实践第一线奔波近30年;走上新闻研究岗位已近20个寒暑,并长期担任全国性新闻评选的评委。本书既融入了作者采写消息的体会与科研成果,又有参与评奖活动的见闻,理论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
  消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新闻传播样式,是信息时代流行也有新闻性与信息性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本书将报章上常用的消息式样,分为七编:简讯·快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人物消息、社会新闻、现场短新闻(特写性消息)。书中或通过编前的概论及编尾的综述,或通过对获奖消息的鉴赏评析,力求在消息写作的基础理论、规范要求、方法技巧和改革创新上给读者帮助和启发。     
作者简介
     彭朝丞,1934年生,四川资中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考入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80年代初,由解放军报社转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新闻业务。发表各类新闻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著作17部,有30多篇论文在全国各层次的评比中获奖。
  编辑过多种新闻期刊和图书,曾任《中国新闻年鉴》编辑部主任;为《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等多种辞书撰写了数十个条目。
  1992年起,作为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学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简讯·快讯
概论 简讯·快讯的界定及应把握的要点
作品赏析
简讯的优势与魅力
附作品 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
扬快讯“快、短、精、重”之长
附作品 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
善取一枝显“春光”
附作品 长街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扮京华
到会议中去挖“宝藏”
附作品 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
第二编 动态消息
概论动态消息的界定及应把握的要点
作品赏析
把新闻定格在“事件的核心事实”上
附作品 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
一则必须永远铭记的珍贵史料
附作品 91年前的今天,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在重庆诞生
浓浓亲情铸佳篇
附作品 平潭大开发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
返璞归真,质朴无华写新闻
附作品 短短一个月 “拒资”十亿元
报道突发热点事件的成功范例
附作品 拉萨发生暴力事件
勇于担当,不畏风险
附作品 非典型性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喜见民生新闻获大奖
附作品 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
记者神圣的历史责任
附作品 义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
难得的科技新闻佳作
附作品 我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
精品背后是精神
附作品 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多向参与,让新闻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附作品 “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
精心雕琢消息的要件
附作品 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
发现,新闻之魂
附作品 泉州发现数万年前“海峡人”化石
摸清舆论生长点,找准穴位再下针
附作品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新闻敏感,记者的职业素质
附作品 克林顿总统公开重申对台“三不”承诺
多写善识“第一次”
附作品 青岛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切莫失去工作报道的灵魂
附作品 我国铁路建设确定五年目标
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佳作
附作品 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
主题,新闻报道的灵气
附作品 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
花香不在园小
……
第三编 综合消息
第四编 述评消息
第五编 人物消息
第六编 社会新闻
第七编 现场短新闻(特写性消息)      
精彩书摘
     4.以事服人,以情感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寓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采用以事服人、以情感人的表现手法,也是写好人物消息最重要的手段。
  新闻传播本是事实的传播,是以事实为载体的信息交流,如果离开了事实也就无所谓“事实的传播”与“信息的交流”了。但是这种“传播”与“交流”,又绝非对新闻事实仅做纯客观的、冷漠机械的复现,而是要在选择与剪裁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深邃的底蕴做纪实性的再现。这中间就少不了寄寓着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感受、判断和爱憎。可以说,作者没有健康而饱满的情怀,不去记录、表现新闻人物的真情实情,就不可能使读者在理智上有所领悟,在情趣上有所唤起。这就像有的新闻工作者所论及的那样:“如果记者仅以旁观者姿态出现,无动于衷地去记述人物的事迹、采访对象的谈话、观察中的见闻,而没有对这些材料进行消化,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感,那只是人物鉴定、谈话记录或毫无生气的材料罗列,这样的新闻必然是索然无味的。”
  不是么,请想想看:
  有人说人生是一首歌;有人说人生是一出戏。是歌总有个抑扬顿挫;是戏总难免苦辣悲喜。
  有人说前进的路上,既开满鲜花,也布满荆棘。回首来路,总会有几许欣慰,也会有几许叹息。
  作为联系新闻人物与读者的纽带的人物消息,能没有喜与怒、欢与忧、爱与恨、是与非……尽是干巴巴的事实?这样的作品即便有,也正像有的同志说的,它也只能像寒冬中的枯树,毫无引人的生机活力。
  托尔斯泰说过:“诗是感情的跳跃。”其实,饱满的激情又何尝不是人物消息的灵魂。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这个“情”字,古人认为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样。其实,所谓的“感情”、“情趣”,讲的就是这七情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无可否认,有情采的人物消息,就像一杯诱人的碧绿碧绿的碧罗春;无情采的人物报道,有似一碗乏味的煞白煞白的白开水。真正好的人物消息必然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总是以其炽热的感情将爱的热血直接捧给真善美,把恨的鞭子直接鞭打假恶丑,来拨动读者的心弦。人生一出戏,真情最美丽!
  ……      
前言/序言
     《获奖消息赏析——谦论消息的写作技巧》,面世刚逾两年,出版社决定增补、修订后再度付梓。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该书已获得了市场的认同、读者的认可。
  新闻写作很重要。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胡乔木同志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如今到了21世纪,互联网像旋风般席卷全球,网络一头连着世界,一头连着每个个体,以个人为中心“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已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全媒体、自媒体的信息化时代;新闻已经像空气阳光一样充溢着世界的每一处空间,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发展已经再也离不开新闻。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学会真短快活强地写好新闻,已经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
  学习和研究新闻写作,可以有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就有“新闻写作技巧——如同任何其他技艺一样——是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人传授给新参加新闻工作的人”之说。
  《获奖消息赏析——兼论消息的写作技巧》正是立足于学习、借鉴前人和他人的新闻写作经验,着眼于倾心尽力地研究、探索各类消息写作的艺术技巧为归宿,每编每篇、选文赏析,都力求做到人世人时、言之有物、耐读有用,尽可能多地在理性认知与实际操作上,给读者一些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
  新闻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等所有的新闻作品;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这种体裁。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获奖消息赏析:兼论消息的写作技巧(最新修订版)》—— 聚焦报道的精髓,解析新闻的灵魂  在信息爆炸、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尤其是那些能够脱颖而出、赢得殊荣的获奖消息,其价值不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洞察、精湛技艺与人文关怀。它们是新闻界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更是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标杆。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获奖消息赏析:兼论消息的写作技巧(最新修订版)》正是这样一部旨在深度剖析优秀新闻报道的价值,并系统梳理消息写作核心技法的专业读物。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获奖作品,而是以一种更为宏大和专业的视角,深入探究这些备受瞩目的新闻消息为何能够获得认可,它们在内容策划、结构安排、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同时,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对获奖消息的赏析,转化为对消息写作技巧的系统阐释,帮助广大新闻从业者、新闻专业学生以及对新闻写作感兴趣的读者,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与实操能力。  第一部分:获奖消息的深层解读——洞察新闻背后的力量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精心挑选一系列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获奖新闻消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这里的“解读”绝非停留在表面,而是力求触及作品的“灵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时代回响与价值担当: 优秀的新闻消息,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者和有力传播者。本书将重点分析获奖消息如何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反映重要的社会变迁,揭示深层的社会议题。例如,它们如何通过对特定事件的报道,折射出某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心声,以及国家前进的步伐。我们将探讨这些消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    事件的挖掘与提炼: 新闻的生命在于事件。获奖消息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往往在于其对新闻事件的挖掘能力超乎寻常。本书将剖析这些消息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精准定位那些具有新闻价值、能够触动人心的关键事件。我们将分析报道角度的选择,如何从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发现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如何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发掘普通事件中的不凡之处,使其具有震撼力。    人物的刻画与情感的注入: 新闻并非冷冰冰的事实堆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是连接读者与事件的重要桥梁。本书将详细分析获奖消息如何在报道事件的同时,生动刻画事件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法,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困境与抉择,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这种对人物的深入挖掘和情感的真挚注入,往往是获奖消息最动人的部分。    叙事的结构与节奏掌控: 一篇优秀的消息,其叙事结构和节奏至关重要。本书将拆解获奖消息的结构布局,分析它们如何巧妙地安排信息,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引人入胜的开头,到条理清晰的主体,再到发人深省的结尾,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我们将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在关键时刻制造张力,在重要信息处突出重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参与感。    语言的锤炼与风格的形成: 语言是新闻的灵魂。获奖消息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往往与其精炼、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密不可分。本书将聚焦获奖消息的语言运用,分析其词语选择的精妙之处,句式的变化多样,以及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我们将探讨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如何用最生动的描绘唤起读者的想象,如何用最有力的观点影响读者的判断。同时,我们也会分析不同消息所呈现出的独特语言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如何与其内容和主旨相得益彰。    社会影响与价值实现的审视: 获得奖项,不仅是对作品本身质量的肯定,更是对其社会影响力的认可。本书将审视这些获奖消息在传播后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它们是如何引导舆论、启迪民智、推动社会进步的。我们将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在信息传播的链条中,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成为塑造公众认知、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力量。  第二部分:消息写作的实用技巧——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之路  在对大量优秀消息进行赏析的基础上,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笔锋一转,系统性地梳理和讲解消息写作的核心技巧。这部分内容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做”,为广大新闻写作者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方法论。     新闻价值的判断与选题: 一切优秀报道的起点,在于敏锐的新闻价值判断。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识别和挖掘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人情味等要素。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写作者在海量信息中快速锁定有价值的选题,并为选题的深入报道奠定坚实基础。    “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5W1H)的运用与升华: 作为消息写作的基石,“5W1H”原则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将不仅讲解如何准确、完整地呈现这六要素,更重要的是,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升华。例如,如何在“为何”中揭示深层原因,在“如何”中展现过程的曲折与创新。我们将强调,优秀的消息写作,绝非简单地“填空”,而是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解读。    导语的艺术: 导语是消息的“门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将专题剖析各种类型的优秀导语,包括直接导语、背景导语、悬念导语、引用导语等,分析它们的写作要领和构成要素。我们将提供大量实例,指导读者如何写出引人入胜、信息量大、风格鲜明的导语,从而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    主体部分的结构设计与层次安排: 消息的主体是内容展开的关键。本书将讲解如何根据消息的类型和内容,设计出清晰、合理的结构。我们将重点阐述“倒金字塔”结构的应用,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采用其他叙事模式来增强报道效果。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信息的层次划分,如何使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尾的处理与余味营造: 消息的结尾并非简单的“句号”,而是承载着深化主题、引发思考、留下余韵的重要任务。本书将分析如何写出有力、有深度的结尾,可以是总结陈词,可以是展望未来,也可以是引发读者对某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我们将探讨如何让结尾与全文呼应,使整个报道浑然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的力量与描写技巧: 细节是构成真实、生动报道的关键。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在消息写作中运用细节,包括人物细节、事件细节、环境细节等。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描写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精妙的细节描绘,让报道中的人和事“活”起来。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新闻的客观性是其生命线,但优秀的报道也需要适度的、有价值的主观性来赋予其温度和深度。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保持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记者的观察、分析和判断,以及如何通过采访对象的言论来表达主观情感,从而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语言风格的塑造与个性化表达: 在掌握基本写作技巧的同时,培养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追求的目标。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报道的内容、受众的特点以及自身的风格偏好,塑造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将强调,语言风格的形成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建立在对新闻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之上。    多媒体时代的写作新思维: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消息写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将简要探讨消息写作在融合传播背景下的新要求,如何适应短视频、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以及如何在保持新闻专业性的前提下,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获奖消息赏析:兼论消息的写作技巧(最新修订版)》—— 一本关于新闻的“匠心之作”  本书的“最新修订版”字样,本身就意味着内容的更新与迭代。在飞速发展的媒体环境中,新闻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演进。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媒体发展趋势、新闻评论以及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订与补充。我们力求在传承新闻专业精神的同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让本书成为一部常读常新、与时俱进的参考书。  本书的内容,全部围绕着“获奖消息的赏析”和“消息写作的技巧”这两个核心展开,力求做到内容翔实,分析到位,论述严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遇到与书籍主题无关的任何内容。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广大新闻工作者将能够提升报道的站位、挖掘新闻的深度、驾驭新闻的技巧;新闻专业的学生将能够建立起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根基;而对新闻传播感兴趣的读者,也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新闻的价值与魅力。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获奖消息赏析:兼论消息的写作技巧(最新修订版)》,是一次对新闻的深刻致敬,更是一场关于新闻写作的全面实践指南。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追求新闻卓越的精神载体,一种对信息传播规律的深度探索,一种对写作者“匠心”的悉心打磨。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探索新闻灵魂、掌握写作精髓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