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

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李兰芳 编纂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两晋十六国
  • 历史读物
  • 中国历史
  • 历史普及
  • 图说历史
  • 古代史
  • 史书
  • 文化
  • 历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771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82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说中国历史
开本: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张大幅面疆域版图,一览地图上的两晋十六国史。
  15000字的行文解读,为您展现一个全景两晋十六国。
  15幅历史地图,全面剖析两晋十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0余件精选文物,带您走进的两晋十六国的考古世界。
  11幅传世书法和名画,诠释两晋十六国之古韵遗风。
  5张景观图片,在现实中探两晋十六国遗迹,为您系上古今的历史纽带。
  9大栏目、3类辅文,以不同的专题解读两晋十六国史,还原一个真实的两晋十六国。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以两晋十六国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突出两晋十六国时期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众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正面包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历史名人、逸闻趣事等专题内容;背面以历史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还有历史时间轴、西史对照、历史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疆域版图:展示两晋十六国疆域、行政区划和历史地名。
  朝代图说:正说两晋十六国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进程。
  地名择要:古今地名对照,诠释两晋十六国时期重要地点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名人:详解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评析两晋十六国名人的历史价值。
  逸闻趣事:笑看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趣事,正解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逸闻传说。
  历史长河:以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全方位展现两晋十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时间轴:选取两晋十六国的关键历史节点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
  西史对照:简述与两晋十六国同时期西方的重要历史事件,分析东西方的历史联系和影响。
  历史比例尺:以地图比例尺的图解样式展现两晋十六国在中国历史中的时间位置和比例。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汇聚了全国主要的地图编制出版人才,共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有80多位。建社以来,编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图、教科书、教辅图书和大众出版物等,包括国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目录

正面
一、朝代图说
两晋十六国
二、地名择要
1.桃花源
2.浔阳柴桑
3.襄国
4.盛乐
5.范阳遒县
6.乌衣巷
7.万斛堆
8.八公山
三、历史名人
1.司马炎
2.贾南风
3.石?勒
4.司马睿
5.陶渊明
四、逸闻趣事
1.闻鸡起舞
2.石崇、王恺斗富
3.卧冰求鲤
4.洛阳纸贵
5.东床坦腹
6.东山再起
背面
一、政治
1.门阀政治
2.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3.八王之乱
4.王敦之乱
5.苏峻之乱
二、军事
1.西晋灭吴
2.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
3.前秦统一北方
4.桓温北伐
5.淝水之战
6.孙恩、卢循起义
三、科学文化
1.裴秀与制图六体
2.魏晋玄学
3.陈寿与《三国志》
4.掐丝镶嵌银铃
5.葛洪与《抱朴子》
6.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7.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
1.青釉神兽尊
2.清谈
3.曲水流觞
4.法显取经
五、历史长河时间轴
六、历史比例尺
七、西史对照
八、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
  东晋大臣桓温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夙愿,也为了攫取更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多次请兵北伐。永和十年(354年),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取道襄阳,直捣关中。在蛲柳(今陕西蓝田)连败前秦军队,兵锋直达长安霸上,关中百姓争持牛酒欢迎。但晋军粮草不济,前秦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尽割田麦,使桓温以秦麦为粮的策略宣告破产,桓温被迫退军。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羌族酋长姚襄,占领洛阳,但后因东晋策略不当,洛阳被前燕占领。太和四年(369年),他再率袁真等五万人出徐、兖,连战告捷。但又因粮草不济,退往襄邑,被埋伏在襄邑东涧的前燕军打得措手不及,损失三万余人。东晋收复的淮河以北的失地也重落敌手。不久桓温赍志而殁,声势浩大的北伐惨淡收场。
  在淝水东岸与秦军隔河对峙。苻坚登寿县城查
  看军情,见晋军严阵以待,又以为八公山的草木都是晋军,不觉心生畏惧。谢玄要求秦军把阵地后移,让晋军渡河决战。苻坚本欲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进攻,便挥师后撤,不料阵脚大乱,朱序又大呼苻坚已败,秦军一退再退,如洪水般不可收拾。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死者相枕,苻融被斩,苻坚为流矢所中,逃回淮北。前秦的失败使得苻坚统一全国的梦想破灭,北方的统一政权也迅速瓦解,早已存在的南北对峙的局面进一步确定。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假设这是您希望排除的内容)之外的其他中国历史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满足您不希望包含该特定时期内容,且要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的要求。 --- 图说中国历史:秦汉盛世与帝国的奠基 作者: 历史研究小组 定价: 98.00 元 开本: 16开 精装 页数: 680页(含大量高清彩图、地图与考古文物照片) --- 内容概述:帝国的开端与第一次融合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两个王朝——秦朝与汉朝(西汉与东汉),旨在深入剖析一个分裂的古代邦国如何通过铁腕改革和长久经营,最终铸就一个中央集权、疆域辽阔、文化定型的统一帝国。我们不仅追溯了秦始皇如何扫灭六国,建立了影响后世两千年的政治制度框架,更详尽描绘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转向,以及帝国如何在匈奴的巨大外部压力下,一步步确立了其在东亚大陆的霸主地位。 本书的叙事主线,紧密围绕“统一、制度、扩张与文化定型”这四大核心要素展开。我们致力于用最直观的图像语言(包括复原图、文物照片、历史地图的演变)来阐释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和深远的社会变革。 第一部分:秦——从变法到统一的雷霆之路 (约占全书15%) 核心主题:法家治国与中央集权的诞生 秦朝虽然短暂,但其历史意义无可估量。本部分详述了秦国如何从一个西部边陲国家,在商鞅变法的激励下,转化为统一六国的强大力量。 1. 商鞅变法的透视: 详细解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军功爵制的推行,以及如何重塑了秦国的国家结构,使其具备了对资源的绝对调动能力。 2. 六国兼并的军事策略: 运用战役地图,分析秦国对东方六国的逐个击破,特别是对楚国和齐国的决定性胜利。 3. 始皇帝的遗产: 重点阐释秦始皇统一后所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文化与经济整合政策。深入探讨郡县制的彻底推行,以及它对后世地方治理模式的根本影响。 4. 长城与驰道: 通过航拍复原图和考古发现,展示秦直道和万里长城的修建工程,揭示其背后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成本。 第二部分:西汉——儒家治国与帝国的黄金扩张 (约占全书40%) 核心主题:集权体制的成熟与对游牧民族的战略对决 汉朝承秦制而大兴,是中华帝国第一次全盛时期。本书将重点放在如何巩固和优化秦朝建立的框架,并成功应对外部挑战。 1. 文景之治的基石: 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与具体内容,探讨黄老思想在稳定社会初期的作用。 2. 汉武盛世的转折: 深入研究汉武帝时期的全面转向。重点分析他如何采纳桑弘羊的经济改革(如盐铁专营),以及为支持对匈奴的战争而进行的财政动员。 3. 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以精美的手绘地图展示西域的地理面貌,详细记录张骞两次出使的路线、目的与文化冲击。阐述丝绸之路对东西方贸易、技术交流(如丝织品、马匹、佛教的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 4. 卫青与霍去病的反击: 运用军事部署图,剖析对匈奴的决定性会战,如漠北大决战,展示汉军在骑兵战术上的成熟。 5. 儒学的制度化: 重点介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如何被采纳,以及太学(官学)的建立如何确保了统治思想的代代相传,培养了系统的官僚阶层。 第三部分:新莽的插曲与光武中兴 (约占全书15%) 核心主题:土地兼并的矛盾与王朝的复兴 本部分叙述了西汉末期因土地兼并和外戚专权导致的社会危机,以及王莽的激进改革及其失败。 1. 土地兼并的危机: 分析豪强地主阶层壮大、自耕农破产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探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的深层原因。 2. 王莽的“复古”实验: 细致梳理王莽推行的九项改革(如均田、币制改革),分析其理想主义与不切实际如何最终导致了经济混乱和政权崩溃。 3. 光武中兴的特点: 探讨刘秀如何吸取前朝教训,通过联络地方豪强、重用士人阶层,以及定都洛阳,实现东汉的重建。分析东汉“察举制”的成熟及其对士族政治的影响。 第四部分:东汉的中后期——帝国光芒下的内部张力 (约占全书30%) 核心主题:外戚、宦官与党锢之祸 东汉的后半段是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内廷政治的复杂化和地方势力的抬头是核心矛盾。 1. 外戚与宦官的权力循环: 深入分析皇室婚姻、后宫干政如何演变成制度性的权力斗争。通过图表梳理东汉中后期主要的“后党”与“宦官集团”的兴衰更迭。 2. 士人群体的觉醒: 重点描绘以“党锢之祸”为标志的,清流名士与中朝权力核心的尖锐对立。探讨以陈寔、李膺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如何在维护儒家道德标准与现实政治斗争中挣扎。 3. 谶纬与迷信的影响: 分析在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迷信思想(如谶纬学说)如何在宫廷和民间蔓延,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最高决策。 4. 边疆的稳定与隐忧: 介绍东汉对西域、南越的控制,以及与鲜卑等新起的北方民族的接触与摩擦。 5. 黄巾之乱的爆发: 详述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民间宗教的组织形态,以及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如何彻底瓦解了东汉中央政府的军事控制力,为地方军阀的崛起埋下伏笔。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的史料整合: 收录了大量甲骨文、金文、简牍(如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拓片照片,以及汉画像石、画像砖中的生活场景,让读者直观感受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 专业的历史地图学: 提供了七十余幅精确测绘的历史地图,清晰展示了从战国七雄到秦统一,再到汉武帝“推恩令”后疆域变化的演进过程。 制度解析模块: 在关键制度点(如三公九卿制、察举制、盐铁专营)设置专题解析框,用流程图和对比图的形式,解析其运行机制和历史影响。 人物群像: 细致刻画了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张骞、司马迁等关键历史人物的决策逻辑和人格魅力。 《图说中国历史:秦汉盛世与帝国的奠基》 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幅宏大的画卷,带领读者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触摸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诞生到鼎盛,最终走向结构性危机的全过程。它为理解后世中国政治文化的定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著作。在很多关于乱世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帝王将相的争斗,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往往被忽略。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它努力还原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当时法律条文、地方志记载的解读,书中描绘了饥荒、瘟疫、流亡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在绝境中萌生出的韧性和希望。例如,书中对流民集团的形成和演变有很详细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挣扎与力量。此外,它对宗教、医学、农耕技术在那个时期的发展都有所涉猎,展现了一个复杂社会的多面性。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兴衰更迭,更是一种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如何适应和创造的深刻思考。它没有过度美化或丑化任何一个群体,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充满了史家的良知与温度。这是一次非常充实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历史的这段“过渡期”有了更立体、更富有人情味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我对历史书的耐心有限,很多书读几页就想合上了。但《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般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流畅性。很多历史事件,比如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的起因,在别处读起来总是晦涩难懂,但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把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权力斗争娓娓道来,让人茅塞顿开。我尤其喜欢它对“玄学”和“清谈”的探讨,书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那些名士的风采和思想的碰撞,让我第一次理解了魏晋风度的真正内涵。此外,书中对佛教石窟艺术的介绍也做得非常到位,那些精美的洞窟照片和背景介绍,让我对那个时代宗教信仰的盛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图文比例恰到好处,不会因为图片过多而显得轻浮,也不会因为文字过密而让人望而生畏。读完后,我对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文化创造力的时代,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最近读了这本关于两晋十六国的图册,感触颇深,这绝对是我读过的关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读物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我原本以为这个时期太过零散、难以把握,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展现了惊人的条理性。它没有陷入单纯的时间线叙事,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互动关系作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图景。比如,书中对“五胡乱华”的解读,不是简单地描述民族冲突,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复杂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因素的交织。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文化融合问题上的平衡态度,既肯定了汉族文化的延续性,也客观展示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与融合。书中的考据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很多地方引用的史料和文物图片都非常精准,这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信赖感。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快速建立起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引导读者思考历史复杂性的工具。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革的时代,而非一个单纯的“黑暗时期”。

评分

这本《图说中国历史:两晋十六国》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一直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但传统的史书读起来总是有些枯燥乏味。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解救了我。首先,它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美的插图、详尽的地图,配合上清晰的文字说明,让原本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书中对淝水之战的描绘,通过详细的战术图和人物小传,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深刻理解了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背后的复杂考量。再者,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战争和政治权谋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士族门阀的兴衰到佛教的传播,再到文学艺术的繁荣,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尤其喜欢它对人物命运的刻画,那些在乱世中挣扎、辉煌或陨落的个体故事,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事件,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很好,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不乏细腻的细节描写,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欲罢不能。它成功地将一个复杂、混乱的时代,梳理得井井有条,是入门和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绝佳选择。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它对历史进程的宏观把握能力。两晋十六国,时间跨度长,势力范围变化快,很容易让人感到头绪纷乱。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读者梳理出这条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它不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着重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带来了什么影响”。例如,它深入分析了士族门阀制度如何从支撑西晋的基石,最终演变成加速其崩溃的毒瘤,这种因果链条的梳理非常清晰有力。我尤其欣赏它在描绘十六国政权兴衰时的对比手法,将前秦的短暂辉煌与后赵的残酷统治并置,突显了不同治理模式的差异及其历史局限性。书中对地理环境和民族迁徙的结合分析,也让人茅塞顿开,理解了为何某些政权能在特定区域扎根,又为何会迅速瓦解。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足够的,但表达方式却异常平易近人,它让深奥的史学研究成果,以最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功德无量。

评分

总在京东买书,又有优惠券更实惠了!

评分

内容很丰富,只是地图本身幅面很小,很难让人产生指点江山的毫气,只能作为扫盲读物来看。

评分

两晋十六国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系列 非常权威与全面 不愧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 非常给力 不知道为啥后面隋代之后的怎么不出了 出版的话一网打尽就更好了 出版社千万别停下来 这样一整个系列的就完美了 另外 地图还是凹凸印刷的 而且选用的是近似于撕不破的那种纸张 也可以是意外之喜了

评分

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廉

评分

图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感觉有些简略,都是些小图,十六国混战的形势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部分地图我觉得不符合真实历史,只能供初学历史者参考参考。

评分

就是一张图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