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认知失调”现象的深刻剖析。它探讨的“战败”,似乎首先是一场在人们头脑中发生的失败。作者没有过多描绘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在信息茧房中自我麻醉的精英阶层。他们如何系统性地过滤掉不利于自身世界观的信息?他们是如何用精妙的理论体系来合理化眼前的窘境,以至于当最终的灾难来临时,表现出一种近乎于呆滞的无措?书中对当时报刊文章、官方讲话甚至私人信件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的语义漂移的分析,细致入微,令人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像是一次对“集体性自我欺骗”的精妙案例研究。它让我反思我们自身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是否也同样依赖着那些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叙事框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种对“思想的惯性”的揭露,比任何具体的军事失误的描述都更具穿透力。
评分这部书名本身就引人深思,它将“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的厚重与“奇怪的战败”的悬疑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语境。作者似乎并非在简单地复盘某一场具体的战役或冲突,而是试图深入到导致“战败”这一结果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中去。那种“奇怪”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失败的原因并非是显而易见的武力悬殊,而可能隐藏在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化心理乃至哲学思辨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近乎于人类学家的视角,他没有沉溺于煽情的民族主义叙事,而是冷静地剖析了当时决策层、知识分子乃至普通民众在面对时代巨变时的集体心智状态。这种对“心战”的挖掘,远比对兵力部署的分析来得震撼人心。它让我开始反思,在任何重大的历史转折点,驱动历史前行的,究竟是物质力量,还是那些看不见的思想钢印。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微观洞察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局限性的深刻寓言。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那便是“预言式的警醒”。尽管书名聚焦在1940年,但作者的目光显然超越了这个时间点,他试图提炼出一种普遍适用于所有面临结构性危机社会的“失败模式”。这种模式无关乎意识形态的标签,而关乎人类在处理突变信息、评估风险、以及维护既得利益时的本能反应。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真正的“战败”,往往不是被外部力量击垮,而是内部的认知僵化和道德迟钝所致。每当我以为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某个观点时,下一章又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整个论证推向一个更深、更微妙的层次。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智力上的冒险感,仿佛在攀登一座设计精巧却又充满陷阱的山峰,每一次登顶都会带来对全局更清晰的洞察,也伴随着对自身认知盲区的更深层恐惧。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且每次都能提供新收获的佳作。
评分对于习惯了线性叙事的读者来说,初读此书可能会感到一些挑战,因为它似乎在不断地跳跃时空,将1940年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与其前因后果、甚至未来影射的种种可能性交织在一起。但一旦适应了这种非线性的编织方式,你会发现这是理解“奇怪的战败”这一主题的必要手法。作者似乎在强调,任何重大的历史断裂,都不是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漫长、充满歧义和误判的过程的累积效应。他巧妙地运用了“证词”这一视角,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被主流史学所忽略的、来自边缘人物的、私密的观察和记录,得以浮现出来,成为拼凑全貌的关键碎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一面棱镜,将事件的复杂性折射得淋漓尽致。读到后面,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现在所处的“当代”,是否也在经历着某种相似的、尚未被我们意识到的“奇怪的战败”的前奏。这种历史的循环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深远的警示。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赞叹,它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反而带有一种老派侦探小说的节奏感和张力。作者叙述的流畅性极高,即便是涉及复杂的理论推演或晦涩的历史细节,也能通过精妙的转折和恰到好处的类比,让读者保持高度的参与感。我发现自己常常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懂,而是因为某个句子结构或是词语的精准运用,让人忍不住要回味再三。特别是书中对当时知识界内部关于“未来走向”的辩论的呈现,那种思想交锋的火花,几乎要跃出纸面。它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结论,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将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无论是保守派的坚持,还是激进派的狂热——都摆在了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感受那一步步将走向棋局终点的必然性。这种叙事的克制与力量的结合,实属罕见,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的满足,又享受了文学的愉悦。
评分中古初期
评分只有你心如止水才能读懂其中的波澜壮阔。初次接触周国平的哲学思想还是在高中吧,那时的班主任常常来几句周国平的句子来激励奋战在高考面前寂寥的我们。哲学,来源于古希腊的“爱智慧”,可见哲学是一批有信仰的人在追寻大智慧,大真理。对于我而言,根本算不上一个会思考的人,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有信仰的人。充其量只算一个,偶尔迷茫时会思考一下人生罢了。
评分该时期包括两个王朝: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1个
评分德国并不甘于被奴役宰割,采取各种办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赖账行为——不赔偿或虚假赔偿对法国等欠下的债务。为了应对法国的赔偿要求,德国政府采取滥发纸币的政策,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异常严重。 1923年8月起物价达到天文数字,一片面包的价格高达1000亿马克,德国工人每天必须付两次工资,拿到钱后必须一个小时内花出去。在1923年秋季,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是2000马克、10月15日是12万马克、10月29日是100万马克、11月9日是500万马克,直至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德国中央银行血洗中产阶级的储蓄,使大量社会主流人士一夜之间沦为赤贫,从而奠定了日后纳粹上台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评分死的太早,是历史学的重大损失
评分死的太早,是历史学的重大损失
评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军不到一个月就溃败于德军闪击战下。五十四岁毅然从军的布洛克,以他亲身的经历和史家的角度,评断这场“奇怪的战败”。《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奇怪的战败:写在1940年的证词》写于1940年7月,即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被德国打败之后。但于布洛克死后才出版,也是他的最后一本书,内容是对1940年法军步兵猝败于德国闪击战下的简略评论。由于他亲身经历战败的过程,甚至仍处在危险之境,但依旧清晰镇静的写下对法国军方的失误检讨,其评判严厉但正确,对于我们了解这场德法之间的决战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的反思更堪称经典,认为史家有权利也有义务把他的分析能力应用在他所置身的社会现象之中。
评分死的太早,是历史学的重大损失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