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蓝皮书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包含了2013年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内容十分丰富,结构合理,涵盖了社会发展中的居民收入、人口、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民生、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今年还新增了对环境群体事件、户籍制度改革、计生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等专题的研究。本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社会存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放缓、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老龄化加速、住房价格继续飙升、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等问题。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精神,本报告在经济、教育、户籍改革、计生制度、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内容简介
2013年是中国进入新成长阶段后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一年。经济结构继续调整,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国家治理水平和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社会蓝皮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作了预测。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学研究》主编。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内页插图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新社会治理——2013~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3年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二 2013年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2014年社会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Ⅱ 发展篇
2 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
3 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就业的发展
4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5 2013年社会保障事业稳中求进
6 2013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展望
7 2013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
Ⅲ 调查篇
8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报告
9 2013年中国六城市社会质量的调查报告
10 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11 2012年中国劳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12 “最难就业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12所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
Ⅳ 专题篇
13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14 大学生生活和价值观——基于12所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15 教育期望?职业期望?出国期望——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未来期望的研究
Ⅴ 阶层篇
16 2013:迈向更高质量就业的中国职工状况
17 私营企业的权利、责任与发展环境
18 2013:中国农民组织化进程报告
Ⅵ 附录
19 中国社会发展统计概览(2013)
精彩书摘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4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人员撰写。
本报告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认为在新的决定性发展阶段,还需要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同时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着力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防范城乡收入差距反弹风险;调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消除社会体制改革的阻力,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全面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产业结构调整空间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力继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包括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推进劳动就业增长,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教育培训体制、文化体制以及其他社会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正常增长,发展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城乡居民的客观和主观福祉,为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创造条件。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各篇分报告,分别讨论了涉及“劳有所得”的劳动就业和培训问题,涉及“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问题和老年人居住安排及健康问题,涉及“病有所医”的医疗保障与新医改问题,涉及“学有所教”的中国教育发展公平与改革问题、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态度问题,涉及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问题,涉及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的评价问题,涉及有利于就业增长和市场繁荣的私营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问题,以及涉及社会治理新挑战的网络舆情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各篇分报告大多以经验调查数据或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描述、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前言/序言
《中国社会观察:2014年年度报告》 一、 引言:洞察时代脉搏,把握社会走向 2014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文化多元碰撞,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持续影响,共同塑造着中国社会的复杂图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社会形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前瞻性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观察:2014年年度报告》正是这样一份力求客观、严谨、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本书凝聚了众多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口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专家的智慧,以扎实的调研数据和敏锐的理论视角,对2014年度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审慎预测,旨在为政府决策者、社会研究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参考。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数据或事件,而是着力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探究不同社会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并试图勾勒出中国社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更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脉络,更富有远见地规划未来。 二、 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主要特征分析 2014年,中国社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 经济转型与民生挑战并存: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期,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关键词。然而,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例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就业压力、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构成了民生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报告将深入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面临的瓶颈,并重点关注其对民生改善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保障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2. 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2014年,中央政府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强调依法治国、科学决策、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从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到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再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高效、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报告将深入剖析2014年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分析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评估改革的初步成效,展望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平衡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角色。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浪潮的冲击: 2014年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涌现、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模式的崛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新问题。本报告将聚焦2014年科技创新的主要进展,分析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和社会结构的冲击,并探讨技术发展对社会伦理、文化形态以及国家治理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4. 文化传承与现代观念的交融: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现代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接受,构成了2014年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一方面,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所增强,相关文化产业和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西方文化、流行文化以及新兴的网络文化也对社会观念产生着深刻影响。这种交融带来了文化上的活力,但也可能引发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认同的困惑。本书将分析2014年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表现,探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5. 人口结构变迁与社会人口问题的应对: 2014年,中国人口结构继续发生着重要变化。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生育率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人口流动依然活跃。这些人口结构性特征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家庭结构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如何调整生育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如何优化人口流动管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2014年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人口议题。本报告将对2014年中国人口发展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人口结构变迁带来的社会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三、 2014年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基于对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深入分析,本报告进一步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审慎预测: 1. 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深化转型: 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依赖创新驱动。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和导向。然而,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的结构性调整和利益格局的重塑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 社会治理体系的精细化与现代化: 随着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治理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提升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将更加畅通,社会力量将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如何平衡好效率与公平,如何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将是未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持续挑战。 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加速: 科技创新将继续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将深刻影响生产、生活和就业。数字化、智能化将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然而,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安全和社会公平问题也将更加突出,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应对策略。 4. 文化认同与价值观构建的动态演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是一个持续的课题。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将更加频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带来挑战。同时,网络文化的兴盛也对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产生着重要影响。未来,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文化,将是重要的社会议题。 5. 人口结构调整与社会均衡发展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人口挑战之一,这将对养老、医疗、劳动力供给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生育政策的调整与落地效果,以及如何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将是影响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 结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社会观察:2014年年度报告》通过对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全面回顾与深入分析,力图为读者呈现一幅生动而深刻的时代画卷。本书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与展望。我们相信,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书的出版,是希望为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激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共同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