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中国、美国与21世纪海权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21st Century Sea Power]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中国、美国与21世纪海权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21st Century Sea Pow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德鲁·S.埃里克森(Erickson A.S.) 著,徐胜,范晓婷,王琦 等 译
图书标签:
  • 海洋战略
  • 海权理论
  • 中国海军
  • 美国海军
  • 21世纪
  • 地缘政治
  • 海军发展
  • 海洋强国
  • 战略研究
  • 国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52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69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
外文名称: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21st Century Sea Powe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海洋实力的上升正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可能最终重建领导21世纪进程的全球力量平衡。许多书籍已经述及中国海洋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但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融入全球海上伙伴关系的论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中国、美国与21世纪海权》深入研究有关当代海上安全的各个重大领域。作者认为,尽管近中美军事关系动荡,但中美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应当能够使两国进行广泛的海上安全合作。为了使专业人员有效地构建合作关系,中美之间必须创造充足的政治空间和制度空间。

作者简介

  安德鲁·S.埃里克森,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及该学院中国海洋问题研究所的创始成员。他是哈佛大学费尔班克中国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及中美关系公共知识分子计划国家委员会的成员。
  
  莱尔·J.戈尔茨坦,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及该学院中国海洋问题研究所的创始人。他通晓中文和俄语,在关于中国、俄罗斯、中亚以及水面和水下作战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
  
  李楠,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洋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他拥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安全和军队战略的文章,是《中国军民关系》一书的编辑。
  
  徐胜,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在海洋战略规划研究、海洋环境管理、海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范晓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情报与权益部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战略政策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4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对当代海上实力关系转变进行及时、透彻的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海上利益注定要影响它们的关系,因此两国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受规则约束的世界安全秩序至关重要。”
  ——沈丁力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针对当前许多人对中美之间可能成为其战略对抗一部分的海军冲突的讨论,本书开创性地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本书作者提供了寻求中美在海洋领域共同利益与合作的一幅蓝图。这是一本希望看到两大海洋巨人之间崭新的伙伴关系的从业人员和战略家及其他相关人员必读的书。”
  ——王缉思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如果你认为,中美关系是我们双边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并且如果东亚海域有关问题使你踌躇,那么本书正适合你。事件赋予它及时性、上乘的质量。这套丛书涉及全面,包括思想、背景、可行的建议,有利于军事和外交决策者以及大大超前的中美学者们进行案头研究。”
  ——约瑟夫·W. 普理赫上将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驻中国大使
  
  “在中美之间海洋战略上的紧张局势比以往更突出的情况下,这本优秀的文集非常重要,因为它集中关注在中美之间给人以希望的海上安全伙伴关系。这无疑是一本有关本论题的为数不多的书籍之一,一个对于21世纪世界安全与繁荣有着巨大影响的论题。”
  ——时殷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几年美国与中国在海洋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两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都非常重要。对这些机遇与挑战进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分析,将为致力于中美稳定和安全问题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基础。”
  ——蒂莫西·J. 基廷上将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

目录

绪言:同舟共济
第一部分 中美与全球海洋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与中美合作
中国对全球海洋公域的依赖
军队与军队关系发展的挑战

第二部分 海洋领土意识
集装箱安全倡议与美中关系
中国的大国优势与全球恐怖主义压力:美中合作机遇
提高中国海洋执法能力:机遇与挑战
美中两国民事海洋业务合作

第三部分 海洋法律问题与人道主义行动
中国与海洋法——以中美海事合作为视角
指引航向:中美海军开展合作,促进治理与安全
中国海上人道主义行动政策
人道主义军事行动——美中海上合作之窗
潜艇救援与美中海军合作的可能性
中美海军合作抗击禽流感的前景

第四部分 地区安全
美中海上合作:地区影响与展望
中美南海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中美南海区域海上安全合作
印度洋上的中国和美国:新兴的战略三角

第五部分 中美海洋安全合作的未来前景
美中海军教育异同——合作前景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新海洋战略
中国海军战略中的美国因素
人民解放军海军关于海上安全合作的看法

缩略语
索引

精彩书摘

  国家海洋局肩负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巡航的职责,拥有相对庞大的舰船和飞机数量。在2006年,有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拥有21艘舰船,吨位在1000吨和4000吨之间。据最近一份关于国家海洋局南海船队的报告称,这一船队有11艘船,据报道,其中6艘排水量超过1000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装备有一架直升机和两架固定翼飞机。一份2008年的报道称中国海监共有9架飞机,以及超过200艘巡逻艇。最近,国家海洋局人编至少3艘新的大型舰船,其中包括“海监46”、“海监51”和“海监83”船。根据2009年的报道,“海监83”船是中国海监最大的舰船,长98米。这艘3400吨排水量的舰船建造于江南造船厂,据称造价达2200万美元,并装载一架直升机。
  尽管海事局在执行搜救任务时使用飞机,国家海洋局也装备飞机这一事实使其明显有别于中国的另外一支没有飞机的海上执法队伍——BCD(中国公安边防警察部队)。然而,同中国公安边防警察部队一样,国家海洋局近期接收了几艘中国海军退役军舰。报道称,“海监20”和“海监32”改装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猎潜舰艇,将在渤海执行巡逻任务。关于国家海洋局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执行巡逻任务,宁波学校研究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其装备方面的不足:“我国现有海洋执法巡逻舰艇装备的性能只能在领海和毗连区附近执勤,不能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各类巡航任务。”另据报道,2006年,国务院指示国家海洋局启动东海巡航任务。这些扩展的维权行动包括了国家海洋局在东海区日常的4架飞机和6艘船只的巡航。2009年有报道指出,中国海监在2007年启动了南海海域南端的日常巡航。在2001年至2007年,中国海监报道,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总共发生15000起违法案件,其中10000起被提起公诉。根据一份2006年的报告,国家海洋局已经会同中国公安边防警察在北部湾海域采取联合行动,并期望在其他地区采取类似行动。国家海洋局的消息据实报道了会同中国军队的行动情况。事事实上,2008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海监总队副总队长孙书贤讲道:“(中国海监)力量如果能升级至预备役部队,将使巡逻时的装备更加精良……当前海监的防御能力还显不足。”类似的信息出现在2009年9月的一篇中国报道中,报道证明了国家海洋局和美国测量船之间的多次互动。这篇报道称,国家海洋局的舰船需要更先进的传感设备和电子作战技术应对美国的军用侦察设备。2010年4月新型海监小艇的照片显示出中国的确在对其新型舰艇进行武器装备——这与其过去的做法完全不同。
  ……
《大洋之巅:环球海洋力量的演进与未来格局》 图书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海洋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世界、促进贸易的动脉,更是国家力量延伸、战略利益拓展的舞台。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地缘政治的重心逐渐向海洋转移,海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全球主要海洋力量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新兴海洋力量与传统海洋强国之间的较量,深刻地塑造着当今及未来的国际秩序。《大洋之巅:环球海洋力量的演进与未来格局》一书,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全球海洋力量格局进行的一次深入剖析与前瞻性研究。 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战略,而是以更宏阔的视野,系统性地探讨了不同国家在海洋领域的战略思想、实践及其演变。它旨在揭示海洋力量的本质,分析其构成要素,并深入研究这些要素在当前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的复杂环境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各国如何围绕海洋资源、航道安全、战略前沿等核心议题进行博弈。 第一部分:海洋力量的根基与转型 本部分将首先追溯海洋力量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地中海的海上城邦,到近代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民族,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航母决战,海洋力量的演进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扩张与冲突的历史。我们将审视不同时代的海权理论,如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后续发展,分析其对国家战略思维的深远影响。 然而,21世纪的海洋格局与以往截然不同。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太空技术、水下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正在重塑海洋作战的形态与能力。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些技术进步如何改变了传统的舰船设计、作战平台、侦察监视体系以及信息传递方式,使得海洋力量的构成日益多元化和智能化。无人水面舰艇(UUVs)、无人潜航器(UAVs)、高超音速武器、先进的水下声学技术,以及海基信息网络等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着海洋力量的边界。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海洋力量的经济维度。海洋不仅是军事对抗的场所,更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全球贸易的绝大部分通过海运完成,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渔业、石油、天然气、稀土等,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强大的海洋经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本书将分析各国如何将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全球海洋力量的动态博弈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全球海洋力量格局的核心动态。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国家的海军现代化进程,包括其舰队规模、作战能力、技术水平以及战略部署。这并非简单地罗列舰艇数量,而是要透过这些数据,理解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方向。例如,一些国家海军的现代化侧重于远程投送和全球存在,而另一些则更强调区域拒止和反介入能力。 本书将深入探讨海洋领域的地缘政治热点。从亚太地区的岛礁争端,到印度洋的航道安全,再到北极航道的开发,这些区域性的海洋问题不仅关乎相关国家的国家利益,更牵动着全球海洋力量的平衡。我们将分析这些热点地区的海事争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各国在其中的角色和互动模式。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对不同海洋力量的战略文化和思维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的历史经历、文化传统以及地缘环境,造就了各国独特的海洋战略理念。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行为逻辑和战略选择。例如,一些海洋强国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建立联盟和军事存在来维护其海洋利益,而另一些则可能通过经济合作和技术输出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第三部分:未来海洋格局的展望与挑战 展望未来,海洋力量的演变将更加复杂和动态。本书将探讨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等颠覆性技术对未来海权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AI在态势感知、决策支持、自主作战等方面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海洋作战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量子技术在通信、导航、传感等领域的突破,也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海洋环境变化对海权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以及北极航道的开通,都将为海洋活动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可能引发新的海洋战略竞争。如何应对这些环境挑战,并从中发掘新的战略优势,将是未来各国海洋战略的重要课题。 最后,本书将就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繁荣且可持续的全球海洋秩序提出思考。在海洋力量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如何通过多边合作、规则制定以及危机管控,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全球海洋的和平与安全,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本书将探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海洋治理新模式,以及各方在其中应扮演的角色。 《大洋之巅:环球海洋力量的演进与未来格局》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21世纪全球海洋力量的复杂图景,以及它对世界格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适合对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地缘政治以及海洋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作者在剖析中国和美国海洋战略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深邃思考,让我为之惊叹。他并没有将两国简单地描绘成你死我活的对手,而是通过对“21世纪海权”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展现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动态的海洋世界。书中对两国战略的对比,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是对国家发展模式、国际秩序观以及未来愿景的差异化体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海权”的理解,他认为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了经济实力、技术优势、信息控制、文化影响力等多重维度。在探讨未来海权发展时,作者的视角非常超前,对新兴技术、深海开发、海洋治理等议题的探讨,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海洋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谁能掌握21世纪的海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占据主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崛起、国际竞争以及如何塑造未来的思考之书。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实在太宏大了,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我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数据,但实际读起来却充满了画面感和故事性。作者在梳理中国和美国海洋战略发展脉络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历史成因、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国家意志的体现。尤其是在探讨21世纪海权时,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对人工智能、无人系统、深海开发等新兴领域可能对海权格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洞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战略”这个词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长远的规划,一种塑造未来格局的决心。读到后面,我仿佛看到两头巨鲸在广袤的海洋中博弈,每一次的试探、每一次的调整,都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书中对双方战略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海洋争端,更能让我们对未来的走向有更清晰的预判。这本书带来的震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海洋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以及国家为了掌控这股力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所面临的挑战。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个国家为何要追求海洋强国,以及成为海洋强国意味着什么。

评分

我带着对国际关系和军事战略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发现它远比我预期的要精彩。作者在探讨中国与美国海洋战略时,展现了非凡的叙事能力,将枯燥的战略分析变得生动有趣。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双方的军事部署和装备,而是深入挖掘了各自国家在海洋战略上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以及核心诉求。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海权”概念的重塑,他认为在21世纪,海权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霸权,而是融合了经济、科技、信息、环境等多重维度的复杂体系。书中对两国战略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也让我对未来的海洋博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对于“战略自主”的解读,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保持战略的主动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海洋的未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掌握在那些能够洞察趋势、果断行动的国家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和美国海洋战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新时代塑造国家未来、如何掌握主动权的思考之书。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史和地缘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在分析中国和美国海洋战略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历史的细微之处,挖掘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例如,书中对中国古代海军的发展以及近代以来海军力量的崛起,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让我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演变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而对于美国,其海军力量的强大和全球部署的逻辑,在作者的笔下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通过对“21世纪海权”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动态的海洋格局。书中对技术革命在海权争夺中的作用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未来海洋战争的可能形态,也让我对“海权”的定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舰艇的数量和火炮的威力,更是科技、经济、外交、法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海洋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风景和资源,更是一个充满竞争和角力的舞台,一个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领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坐一趟思想的过山车,时而紧张刺激,时而引人深思。作者在论述中国和美国海洋战略时,采用了非常独特且具有启发性的方法,将宏大的战略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思想,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书中对于“战略”的定义,以及如何通过战略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韧性”和“适应性”的强调,认为这才是21世纪海权的核心要素。在分析中美两国战略时,作者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不仅看到了表面的军事对抗,更深入到了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而对21世纪海权的展望,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对未来海洋空间利用、海洋治理模式的设想,充满了前瞻性和独特性。它让我意识到,海洋强国的定义正在不断演变,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这本书让我跳出了传统的军事框架,用一种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海洋,去理解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科技发展对未来海洋格局的影响。

评分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典

评分

正品,很棒,以后还会买

评分

就是有点理想化,还指望中美合作呢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有参考价值

评分

就是有点理想化,还指望中美合作呢

评分

正在读,活动屯书太多,压力大……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有参考价值

评分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典

评分

买了很多本,又好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