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汽車發動機原理(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列教材)
:42.00元
作者:王建昕,帥石金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220299
字數:592000
頁碼:3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由王建昕和帥金石主編的《汽車發動機原理》繼承瞭《汽車發動機原理教程》的**理論內容,保持瞭該教程深受好評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是:將汽油機與柴油機的對比分析貫穿於各章節,以利於讀者對內燃機工作原理的融會貫通且容易記憶;注意將基礎理論知識應用於發動機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分析中,以利於讀者加深理解。
內容提要
由王建昕和帥金石主編的《汽車發動機原理》主要介紹瞭汽車常用的汽油和柴油發動機動力裝置的工作原理,包括主要性能指標與運行特性、燃料理化特性與熱化學、熱功轉換與能量利用、換氣過程與進氣充量、混閤氣形成與燃燒過程、有害排放物生成機理與控製等內容。根據近年來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進步,加強瞭發動機燃料、缸內直噴汽油機、發動機電控以及柴油機排氣後處理等內容的介紹,同時簡要介紹瞭混閤動力係統基本概念、均質混閤氣壓縮著火等新燃燒方法以及各種代用燃料的燃燒與排放特性。
《汽車發動機原理》可用作汽車專業及內燃機專業的本科生教材(有配套課件),也可供從事汽車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生參考。
目錄
主要符號錶第1章 動力、經濟性能指標與影響因素 1.1 工質對活塞作功及示功圖 1.1.1 工質對活塞作功 1.1.2 自然吸氣四衝程發動機的示功圖 1.1.3 增壓四衝程發動機的示功圖 1.1.4 泵氣過程功 1.1.5 二衝程發動機的示功圖與麯軸箱換氣功 1.2 動力、經濟性能指標 1.2.1 指示性能指標與有效性能指標 1.2.2 主要指示指標及有效指標的定義與換算 1.2.3 動力性能速度指標 1.3 影響動力、經濟性能指標的環節與因素 1.3.1 決定動力輸齣的“量”與“質”兩大環節 1.3.2 燃料及可燃混閤氣的熱值 1.3.3 整機燃料消耗率與可燃混閤氣流量 1.3.4 燃料的能量轉換效率 1.3.5 有效輸齣功率及燃料消耗率的綜閤錶達式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2章 燃料、工質與熱化學 2.1 燃料及其理化特性 2.1.1 車用燃料的要求及分類 2.1.2 車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評定 2.1.3 烴燃料的成分與結構 2.1.4 單烴的理化特性及其變化規律 2.1.5 含氧燃料的結構與理化特性 2.2 汽油、柴油的質量標準 2.2.1 對汽油質量的要求 2.2.2 對柴油質量的要求 2.2.3 中國汽油質量標準 2.2.4 中國柴油質量標準 2.3 燃料特性對汽、柴油機工作模式的影響 2.3.1 對混閤氣形成方式的影響 2.3.2 對著火、燃燒模式的影響 2.3.3 對負荷調節方式的影響 2.4 工質的主要熱力參數 2.4.1 氣體常數與摩爾質量單位 2.4.2 比熱容與等熵指數 2.5 燃燒熱化學 2.5.1 燃料完全燃燒所需的空氣量 2.5.2 殘餘廢氣係數與廢氣再循環 2.5.3 燃料燃燒的分子變化係數 2.5.4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與燃料熱值 2.5.5 可燃混閤氣熱值 2.5.6 絕熱燃燒溫度 2.5.7 化學平衡與燃燒平衡産物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3章 工作循環與能量利用 3.1 發動機的熱力過程與熱機循環 3.1.1 熱力係統的簡化 3.1.2 熱機循環與熱效率 3.1.3 熱力過程的簡化 3.2 理想工質的理想循環 3.2.1 模型的基本假設 3.2.2 理論循環的類型及參數錶達式 3.2.3 循環參數對循環熱效率的影響 3.2.4 理論循環對改善動力、經濟性的指導意義 3.3 真實工質的理想循環 3.3.1 模型的構成、特點與意義 3.3.2 工質特性及其對熱效率的影響 3.3.3 理想循環條件下汽、柴油機熱效率的對比 3.4 真實工質的真實循環 3.4.1 工質嚮外傳熱的損失 3.4.2 燃燒提前的時間損失及後燃損失 3.4.3 換氣損失 3.4.4 不完全燃燒損失 3.4.5 缸內流動損失 3.4.6 工質泄漏損失 3.5 機械損失與機械效率 3.5.1 機械損失的組成 3.5.2 機械損失各部分所占份額 3.5.3 機械損失的測量方法 3.5.4 影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3.6 發動機的能量分配與閤理利用 3.6.1 發動機的能量平衡 3.6.2 發動機的能量閤理利用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4章 換氣過程與進氣充量 4.1 四衝程發動機的換氣過程 4.1.1 換氣過程與換氣係統 4.1.2 換氣過程的分期 4.1.3 進、排氣相位角及其對性能的影響 4.2 充量係數及其影響因素 4.2.1 充量係數的解析式 4.2.2 影響充量係數的主要因素 4.2.3 穩態條件下充量係數隨轉速變化的規律 4.3 進、排氣係統的動態效應 4.3.1 管道中壓力波傳播的基礎知識 4.3.2 單缸機進氣管中動態效應的利用 4.3.3 單缸機排氣管中動態效應的利用 4.3.4 多缸機的動態效應與各缸進氣不均勻 4.4 發動機增壓 4.4.1 增壓度與增壓比 4.4.2 增壓方式與增壓係統簡介 4.4.3 渦輪增壓係統的兩種基本形式 4.4.4 渦輪增壓柴油機性能分析 4.4.5 汽油機渦輪增壓技術的難點及解決措施 4.5 二衝程發動機的換氣問題 4.5.1 換氣過程與性能特點 4.5.2 掃氣基本形式 4.5.3 換氣質量指標及其影響因素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5章 運行特性與整車匹配 5.1 工況與功率標定 5.1.1 發動機運行工況 5.1.2 工況平麵與發動機的工作區域 5.1.3 發動機的功率標定 5.2 發動機特性的分類及運行特性的分析方法 5.2.1 發動機特性的分類 5.2.2 運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5.3 速度特性與配套汽車的動力性 5.3.1 汽油機的速度特性 5.3.2 柴油機的速度特性 5.3.3 汽、柴油機速度特性麯綫的對比 5.3.4 發動機外特性麯綫對汽車動力性的影響 5.3.5 外特性麯綫的運行穩定性與柴油機的調速特性 5.3.6 提高汽車動力性的措施 5.4 負荷特性、全特性與配套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5.4.1 汽油機的負荷特性 5.4.2 柴油機的負荷特性 5.4.3 汽、柴油機負荷特性麯綫的對比 5.4.4 發動機的全特性 5.4.5 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的措施 5.5 混閤動力係統及其運行特性 5.5.1 車用混閤動力係統概述 5.5.2 不同構型分類及能量流動分析 5.5.3 按混閤比例分類 5.5.4 典型的混閤動力係統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6章 燃燒的基礎知識 6.1 燃燒現象及其分類 6.1.1 燃燒現象 6.1.2 燃燒分類及其特徵 6.2 可燃混閤氣的著火與著火理論 6.2.1 熱著火理論 6.2.2 鏈式著火理論 6.3 湍流及其在燃燒中的作用 6.4 均質混閤氣中的火焰傳播 6.4.1 層流火焰傳播 6.4.2 湍流火焰傳播 6.5 液體燃料的霧化與噴霧特性 6.5.1 液體燃料的噴射霧化 6.5.2 噴霧特性 6.6 油滴的蒸發與燃燒 6.6.1 單個油滴的蒸發與燃燒 6.6.2 油束及油滴群的蒸發與燃燒 6.7 示功圖與燃燒放熱率 6.7.1 示功圖 6.7.2 燃燒放熱速率 6.7.3 纍計放熱率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7章 柴油機的混閤氣形成與燃燒過程 7.1 柴油機的燃燒過程及其特性 7.1.1 柴油機燃燒過程 7.1.2 閤理的燃燒放熱規律 7.2 柴油機的燃油噴射及混閤氣形成 7.2.1 噴油係統與噴油特性 7.2.2 缸內氣流運動 7.2.3 柴油機的混閤氣形成方式 7.3 柴油機的燃燒室及其特性 7.3.1 直噴式燃燒室 7.3.2 非直噴式燃燒室 7.3.3 不同柴油機燃燒室的對比及選型 7.4 柴油機的燃燒噪聲 7.5 柴油機電子控製燃油噴射係統 7.5.1 燃油噴射係統類型與特點 7.5.2 柴油機綜閤管理係統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8章 汽油機的混閤氣形成與燃燒過程 8.1 汽油機的燃燒過程及其特性 8.1.1 汽油機燃燒過程 8.1.2 汽油機與柴油機燃燒特性的比較 8.2 汽油機的異常燃燒 8.2.1 爆燃 8.2.2 錶麵點火 8.2.3 循環波動 8.2.4 各缸工作不均勻性 8.3 汽油機的混閤氣形成 8.3.1 對汽油機混閤氣形成的基本要求 8.3.2 汽油機燃油霧化方式分類 8.3.3 化油器工作原理 8.3.4 進氣道噴射及混閤氣形成 8.4 汽油機的燃燒室及其特性 8.4.1 汽油機燃燒室設計的基本原則 8.4.2 典型燃燒室及其性能對比 8.5 汽油機電子控製係統與控製技術 8.5.1 汽油機電子控製係統結構及原理 8.5.2 管理係統主要控製功能 8.5.3 故障診斷係統 8.6 稀薄燃燒與缸內直噴汽油機 8.6.1 稀薄燃燒及其特點 8.6.2 非直噴汽油機的稀燃方法 8.6.3 缸內直噴稀燃汽油機 8.6.4 均質當量比直噴汽油機 8.6.5 汽油機稀燃與直噴技術總結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9章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與控製 9.1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機理 9.1.1 有害排放物的種類及危害 9.1.2 有害排放物的評價指標 9.1.3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機理 9.1.4 有害排放物生成的影響因素 9.2 排放法規及測試方法 9.2.1 排放法規分類 9.2.2 輕型車排放法規 9.2.3 重型車排放法規 9.2.4 采樣係統及方法 9.2.5 有害排放物的測試方法 9.3 汽油機的機內淨化技術 9.4 柴油機的機內淨化技術 9.4.1 柴油機排放控製技術分類 9.4.2 柴油機低排放燃燒過程基本控製思路 9.4.3 改善燃燒以降低柴油機排放的主要技術 9.4.4 燃料改善以及含氧燃料設計 9.4.5 對應不同排放法規的技術路綫 9.5 汽油機排氣後處理技術 9.5.1 汽油機排氣後處理係統的工作原理 9.5.2 汽油機冷起動排放及其技術對策 9.5.3 NOx吸附還原催化劑 9.6 柴油機排氣後處理技術 9.6.1 氧化催化器 9.6.2 微粒捕集器 9.6.3 NOx還原催化器 9.6.4 四效催化劑 9.6.5 重型柴油機後處理技術路綫 9.7 非排氣汙染物控製技術 9.7.1 麯軸箱強製通風裝置 9.7.2 燃油蒸發控製係統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第10章 新燃燒方法及替代燃料發動機 10.1 均質混閤氣壓縮著火 10.1.1 內燃機可能的燃燒模式 10.1.2 汽油機的HCCI燃燒 10.1.3 柴油機的HCCI燃燒 10.2 均質混閤氣引燃 10.2.1 基本思路 10.2.2 燃燒特性 10.2.3 主要性能對比 10.3 氣體代用燃料發動機 10.3.1 燃氣發動機分類 10.3.2 天然氣發動機 10.3.3 氫燃料發動機 10.3.4 二甲醚發動機 10.4 液體代用燃料發動機 10.4.1 生物柴油發動機 10.4.2 甲醇發動機 10.4.3 醇發動機 10.4.4 閤成柴油發動機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附錄A 油品標準附錄B 排放法規附錄C 汽車排放物測試計算方法附錄D 主要縮略語錶
作者介紹
王建昕1953年4月生於山東濟南。分彆於1976年和1981年在山東工學院(現山東大學)機械係內燃機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生畢業,1995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部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同時擔任中國內燃機學會油品與清潔燃料分會主任以及汽油機與煤氣機分會副主任等職。主要研究方嚮為汽車發動機的燃燒、排放控製以及替代燃料。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5項,發明專利8項,主編或參編專業書籍5冊,發錶論文200餘篇。帥石金1965年1月生於江西永修。分彆於1986年、1989年和1998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內燃機專業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2000年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博士後齣站留校至今。現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汽車工程師學會代用燃料汽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內燃機學會油品與清潔燃料分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嚮:發動機工作過程數值模擬、替代燃料、排放後處理。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3項,發明專利5項。主編教材2部,譯著1部,發錶中外期刊論文100餘篇。
文摘
序言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的啓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對發動機原理的深入剖析,培養我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講解某個復雜係統時,是否可以引導我思考各個組件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或者在分析某個性能指標時,是否可以讓我嘗試去推導和計算,而不是簡單地接受結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是記住知識,更是學會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培養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它沉甸甸的,有一種知識的厚重感。翻開扉頁,看到“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列教材”這幾個字,心裏就踏實瞭不少,畢竟清華在汽車工程領域的聲譽擺在那裏。我是一名汽車愛好者,雖然不是科班齣身,但對汽車發動機的原理一直充滿好奇,總想弄明白那些轟鳴聲背後到底是什麼在運轉。我嘗試過閱讀一些網絡上的科普文章,但總覺得碎片化,不夠係統,而且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我完全不懂的術語,看完之後一知半解,甚至還會産生更多的疑問。這次購入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夠係統地學習發動機的知識,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循序漸進,最終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權威性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作為一本“清華大學汽車工程係列教材”,我自然對它的內容質量有著很高的期望。我希望書中包含的知識是最前沿、最準確的,能夠反映當前汽車發動機技術的最新發展。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夠覆蓋發動機的主要類型和技術,比如內燃機(汽油機、柴油機)、混閤動力係統中的發動機部分,甚至是對未來發動機技術發展趨勢的探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全麵的視野,讓我瞭解發動機技術是如何演進的,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不僅僅是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引發我對這個領域的深入思考。
評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有一定的深度,但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它應該能夠滿足一些初學者對發動機原理的基本認知需求,但同時也能為那些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學習過程中,隨著我知識的增長,不斷地給我帶來新的啓發。例如,在講解某個基本原理時,是否可以適當提及一些更高級的應用或者相關的理論知識,為我今後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引導我逐步走嚮更專業的領域。
評分我在閱讀技術類書籍時,非常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的講解方式。這本書我不希望它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能夠通過提問、分析、推理的過程,引導讀者主動去探索。比如,在講解某個部件的功能時,是否可以提齣一些“為什麼”的問題,然後通過後續的講解來解答。或者在介紹某個技術時,可以對比幾種不同的實現方式,分析它們的優缺點,讓讀者能夠形成自己的判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的學習興趣,讓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去消化,甚至是在閱讀過程中産生新的想法和疑問。
評分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汽車發動機原理的“寶典”。我希望它內容詳實、講解清晰、圖文並茂,能夠滿足我從入門到深入的學習需求。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真正理解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不再覺得它是一個神秘而遙不可及的“黑盒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汽車工程世界的大門,激發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
評分我非常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希望這本書的結構能夠緊密銜接,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發動機工作原理,到各個子係統的詳細介紹,再到整個發動機的性能分析和控製策略,我希望整個學習過程能夠自然流暢,不至於齣現斷層或者理解上的睏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部精彩的紀錄片,一步步地揭示發動機的奧秘,讓我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我對那些能夠讓我産生“原來如此”這樣感嘆的學習體驗非常期待。
評分對於像我這樣的讀者來說,語言的通俗易懂程度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我知道發動機原理涉及很多專業術語,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盡量避免過於晦澀的錶達,或者在使用專業術語時,能夠有清晰的解釋和定義。最好能夠有大量的插圖、圖錶、流程圖等視覺輔助,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概念。例如,在講解發動機的配氣機構時,如果能有動態的圖示展示凸輪軸、氣門等部件的運動,一定會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動形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為我一一講解,而不是讓我獨自麵對一本“天書”。
評分我特彆看重一本書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對於像發動機原理這樣復雜的機械係統,如果講解不清,很容易讓人抓不住重點,越學越迷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發動機的基本構成入手,然後逐步深入到各個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再到整個發動機的循環和控製。最好能夠有清晰的圖示和模型,能夠直觀地展示各個部件的運動軌跡和能量轉換過程。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熱力學循環、燃燒過程等,需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實際的案例,將這些理論知識具象化,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它們是如何在發動機中實現的。
評分這本書的實踐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雖然我不可能立刻動手去拆裝發動機,但我希望書中的內容能夠讓我對發動機的實際工作有更直觀的認識。比如,當講解到某個故障現象時,能否通過原理的分析來解釋這個現象是如何産生的,以及應該如何去排查。或者在介紹某種技術時,能否提及它在實際車型中的應用案例,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汽車聯係起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覺得,我學到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是能夠指導我理解和欣賞汽車的“內在美”。
評分很好
評分快遞好慢,不過這書還可以
評分嗯嗯
評分很好
評分快遞好慢,不過這書還可以
評分很好
評分快遞好慢,不過這書還可以
評分嗯嗯
評分快遞好慢,不過這書還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